第1066章 收回割讓的土地
就在這時,一名宦官匆匆走進大殿,跪倒在地:「陛下,有使者求見。」
朱元璋微微一愣,隨即問道:「是何方使者?」
宦官回答道:「是瓦剌使團,他們說有重要事情要與陛下商議。」
朱元璋聞言,心中湧起一股疑惑。他沒想到,瓦剌人竟然會在這個時候派遣使者前來。他沉吟片刻,說道:「讓他們進來吧。」
不久,瓦剌使團便走進了大殿。為首的中年男子身著貂裘,額間嵌著藍寶石的鎏金抹額,正是瓦剌太師也先之弟伯顏帖木兒。
他拱手向朱元璋行禮,然後說道:「陛下,外臣此次前來,是有重要事情要與陛下商議。」
朱元璋微微頷首,說道:「太師請講。」
伯顏帖木兒望了朱標與朱瀚一眼,然後說道:「陛下,我瓦剌與大明本是友邦,但近年來卻因一些誤會而產生了磨擦。外臣此次前來,是想與陛下商議和談之事,以化解兩國之間的恩怨。」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朱元璋聞言,心中湧起一股喜悅。他沒想到,瓦剌人竟然會主動提出和談。
他沉吟片刻,說道:「太師所言極是。朕也願意與瓦剌和談,以化解兩國之間的恩怨。不過,和談之事需雙方誠意相商,不知太師有何條件?」
伯顏帖木兒微微一笑,說道:「陛下果然爽快。外臣的條件很簡單,只要大明能割讓漠南三州給瓦剌,我瓦剌便願意與大明永結秦晉之好。」
朱元璋聞言,眉頭一皺。瓦剌人竟然會提出如此苛刻的條件。
他沉吟片刻,說道:「太師,漠南三州乃是我大明領土,豈能輕易割讓?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伯顏帖木兒見狀,也不著急。他微微一笑,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此事的確需要從長計議。不過,外臣相信,在陛下與太子、靖王的英明領導下,大明定能做出明智的決策。」
說罷,伯顏帖木兒便拱手告辭,帶著瓦剌使團離開了大殿。
慶功宴結束後,朱元璋便召見了朱標與朱瀚。三人圍坐在龍案前,開始商議如何應對瓦剌人的再次進攻計劃。
「父皇,瓦剌人提出如此苛刻的條件,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朱標焦急地說道,「我們必須儘快做好準備,以防他們再次進攻。」
朱元璋點了點頭,說道:「標兒所言極是。不過,和談之事仍需繼續。我們不能與瓦剌人徹底決裂,否則將會引發更大的戰爭。」
朱瀚也補充道:「陛下所言有理。臣以為,我們可一邊與瓦剌人商議和談之事,一邊加強邊疆防禦。同時,還可派遣使者前往瓦剌,探聽他們的虛實。」
朱元璋聞言,微微頷首:「瀚弟所言有理。那此事便交由你去辦理吧。朕要你在最短的時間內,與瓦剌達成和談協議,並探聽出他們的虛實。」
商議完畢後,朱瀚便立即著手準備。他挑選了幾名精明能幹的使者,前往瓦剌探聽虛實。
同時,他也加強了邊疆的防禦工事,派遣精銳部隊駐守要害之地。
不久之後,使者們便帶著探聽來的消息回到了金陵。
原來,瓦剌人正在暗中積蓄力量,準備再次進攻大明。而且,他們還與其他部落勾結在一起,企圖共同對付大明。
朱瀚立即將這個消息稟報了朱元璋。朱元璋聞言,眉頭緊鎖。瓦剌人竟然會如此狡猾多變。
他沉吟片刻,說道:「瀚弟,此事非同小可。我們必須儘快做出決策,以應對瓦剌人的再次進攻計劃。」
朱瀚點了點頭,說道:「陛下所言極是。臣以為,我們可派遣使者前往瓦剌,與他們商議和談之事。同時,也可加強邊疆防禦,以防他們突然進攻。」
朱元璋聞言,微微頷首:「瀚弟所言有理。那此事便交由你去辦理吧。朕要你在最短的時間內,與瓦剌達成和談協議,並加強邊疆防禦。」
朱瀚拱手道:「臣遵旨。」
次日清晨,朱瀚便帶著精心挑選的使者團,踏上了前往瓦剌的路途。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歷經艱辛,終於抵達了瓦剌的營地。
瓦剌營地內,伯顏帖木兒早已得到消息,知道大明使者前來。
他端坐在大帳之中,臉上掛著一抹玩味的笑容,仿佛在等待著朱瀚的到來。
朱瀚走進大帳,向伯顏帖木兒行了一禮,開門見山地說道:「太師,本王此次前來,是為了兩國和談之事。瓦剌與大明本是友邦,何必因為一些誤會而刀兵相見呢?」
伯顏帖木兒微微一笑,說道:「靖王爺此言差矣。我大明與瓦剌之間的恩怨,豈是誤會二字能夠概括的?更何況,如今大明國力昌盛,我瓦剌若不趁此時機謀取些好處,豈不是要永遠屈居人下?」
朱瀚聞言,心中暗自冷笑。他早已料到伯顏帖木兒會如此說,因此也早已準備好了應對之策。
他沉聲說道:「太師此言差矣。大明雖強,但瓦剌亦非弱旅。兩國若真刀兵相見,只會是兩敗俱傷之局。更何況,大明與瓦剌之間,本就有許多共同的利益,何必為了些許爭端而傷了和氣呢?」
伯顏帖木兒聞言,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他沉吟片刻,說道:「靖王爺此言有理。但不知大明願意與瓦剌共享何種利益?」
朱瀚微微一笑,說道:「太師可曾聽說過絲綢之路?」
伯顏帖木兒點了點頭,說道:「自然聽說過。絲綢之路乃是東西方貿易的通道,對大明與瓦剌都有極大的好處。」
朱瀚接著說道:「正是如此。本王此次前來,便是想與太師商議,重新開通絲綢之路,讓大明與瓦剌之間的貿易更加繁榮。如此一來,兩國都能從中獲利,何樂而不為呢?」
伯顏帖木兒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興奮之色。他沒想到朱瀚竟然會提出如此誘人的條件,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他沉吟片刻,說道:「靖王爺此言雖好,但本王卻有些疑慮。大明為何要如此慷慨,願意與瓦剌共享絲綢之路的利益?」
朱瀚微微一笑,說道:「太師多慮了。大明與瓦剌本是友邦,如今又面臨共同的敵人——北元殘餘勢力。若兩國能夠攜手合作,共同對抗北元,那絲綢之路的繁榮便是指日可待。更何況,大明與瓦剌之間的貿易繁榮,對兩國百姓都有極大的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他沉吟片刻,說道:「靖王爺所言有理。但此事關係重大,本王需與可汗商議後再做決定。」
朱瀚點了點頭,說道:「這是自然。本王也理解太師的顧慮。不過,本王希望太師能儘快給本王一個答覆,畢竟時間緊迫,北元殘餘勢力隨時都可能對兩國發動進攻。」
他沉吟片刻,說道:「靖王爺放心,本王定會儘快給王爺一個答覆。」
朱瀚拱手道:「那本王便靜候太師佳音了。」
朱元璋聞言,心中大喜。
朱瀚微微一笑,說道:「陛下,臣此次前往瓦剌,已與伯顏帖木兒商議了和談之事。臣提出重新開通絲綢之路,讓大明與瓦剌之間的貿易更加繁榮。伯顏帖木兒對此表示贊同,但需與可汗商議後再做決定。」
他沉吟片刻,說道:「瀚弟,你做得很好。此事若成,你便是大明的功臣。」
朱瀚連忙拱手道:「陛下謬讚了。臣只是盡了自己的本分而已。」
朱元璋擺了擺手,說道:「瀚弟不必謙虛。你為大明立下的功勞,朕都看在眼裡。待此事成後,朕定要重重賞賜你。」
瓦剌可汗表示願意與大明和談,重新開通絲綢之路,讓兩國之間的貿易更加繁榮。但前提是,大明必須割讓漠南三州給瓦剌。
他沉吟片刻,說道:「朕不能答應瓦剌人的條件。漠南三州乃是大明領土,豈能輕易割讓?」
使者聞言,連忙說道:「陛下,可汗說了,若大明不答應此條件,那瓦剌便只能與大明刀兵相見了。」
朱元璋冷哼一聲,說道:「瓦剌人若敢進犯大明,朕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使者見狀,連忙告退。朱元璋望著使者的背影,心中湧起一股怒火。
「瀚弟,你對此事有何看法?」朱元璋問道。
朱瀚沉吟片刻,說道:「陛下,臣以為,我們可先答應瓦剌人的條件,但要求他們必須先釋放被俘的大明士兵,並退兵百里。待兩國和談成功,重新開通絲綢之路後,再慢慢圖謀收回漠南三州。」
他沉吟片刻,說道:「瀚弟所言有理。那此事便交由你去辦理吧。」
次日清晨,朱瀚再次帶著使者團,踏上了前往瓦剌的路途。這一次,他的心中充滿了堅定與決心,誓要為大明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不久,朱瀚便帶著使者團走進了瓦剌營地。伯顏帖木兒連忙迎上前去,臉上掛著客氣的笑容。
「靖王爺遠道而來,有失遠迎啊。」伯顏帖木兒拱手說道。
朱瀚微微一笑,拱手回禮道:「太師客氣了。本王此次前來,是為了兩國和談之事。希望我們能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讓兩國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伯顏帖木兒聞言,心中暗自點頭,說道:「靖王爺所言極是。我瓦剌與大明本是友邦,何必因為一些誤會而刀兵相見呢?不過,關於和談的條件,不知靖王爺有何想法?」
朱瀚微微一笑,說道:「太師,本王此次前來,正是想與太師商議此事。本王以為,兩國和談,應以大局為重。漠南三州雖是我大明領土,但若能以此換來兩國的和平共處,讓百姓免受戰亂之苦,那也是值得的。不過,本王希望太師能理解,大明也有自己的底線和尊嚴,不能輕易割讓領土。」
伯顏帖木兒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他沉吟片刻,說道:「靖王爺所言有理。那不知靖王爺有何具體的和談方案?」
朱瀚微微一笑,說道:「本王以為,我們可以採取一種折中的方案。大明可以割讓一部分土地給瓦剌,但並非漠南三州全部。同時,大明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給予瓦剌一些補償,比如貿易上的優惠、技術上的支持等等。如此一來,兩國都能從中獲利,何樂而不為呢?」
伯顏帖木兒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興奮之色:「靖王爺所言極是。不過,此事關係重大,本王需與可汗商議後再做決定。」
朱瀚點了點頭,說道:「這是自然。本王也理解太師的顧慮。不過,本王希望太師能儘快給本王一個答覆,畢竟時間緊迫,兩國百姓都渴望和平。」
伯顏帖木兒拱手道:「靖王爺放心,本王定會儘快給王爺一個答覆。」
朱瀚微微一笑,說道:「陛下,臣此次前往瓦剌,已與伯顏帖木兒商議了和談之事。臣提出了一種折中的方案,大明可以割讓一部分土地給瓦剌,但並非漠南三州全部。同時,大明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給予瓦剌一些補償。伯顏帖木兒對此表示贊同,但需與可汗商議後再做決定。」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他沉吟片刻,說道:「瀚弟,你做得很好。此事若成,你便是大明的功臣。不過,瓦剌人貪婪成性,只怕不會輕易答應你的條件。你可有什麼應對之策?」
於是,朱瀚再次帶著使者團前往瓦剌,與伯顏帖木兒商議和談的具體事宜。經過多日的談判與周旋,雙方終於達成了一致意見。
和談成功後,朱瀚帶著使者團返回了金陵。當他走進奉天殿時,朱元璋早已等候多時。朱瀚連忙上前行禮,將和談的結果稟報了朱元璋。
朱元璋走到朱瀚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瀚弟,你做得很好。此事若成,你便是大明的功臣。朕要重重賞賜你。」
朱瀚連忙拱手道:「陛下謬讚了。臣只是盡了自己的本分而已。更何況,此事能成,也離不開陛下與太子的支持。」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