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小說> 大國崛起:從軍工開始> 第1425章 大規模人事變動以及太空艙外活動

第1425章 大規模人事變動以及太空艙外活動

  盤山集團總部。

  劉韜時刻關注著世界局勢。

  如今全世界的目光,都因為『盤山號』宇宙飛船,轉移到了空天飛機以及載人登月、月球科研基地上面。

  就在幾天前,美國的一個法案悄然通過,一經報導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個法案非常奇怪,名字為《在太空中保護人類遺產的一小步法》,規定從美國發射的任何探測器都不能靠近阿波羅登月區,同時他們還在尋求達成國際上的協議,希望其他國家也不能靠近阿波羅登月區。

  按照美國人給出的說法,這項法案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不希望阿波羅載人登月時期的『遺址』被破壞!

  可是在當下背景,美國人給出的說法,外面根本不買帳。

  更多的人認為美國心虛了,因為載人登月是假的,怕被發現丟失國際威望。

  這段時間,華夏輿論在華夏航天局宣布載人登月時間表以及計劃建立月球科研基地,關於實現載人登月必須要去阿波羅登月區看一下,看上個世紀美國的載人登月到底是真是假。

  sto🔑9.com提供最快更新

  而且不僅僅是華夏這邊,在中東、歐洲、俄羅斯、南美洲,甚至連美國,也有很多持質疑美國載人登月的人,也出現這種言論。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通過這一項法案,不僅僅禁止美國的航天公司接近阿波羅登月區,還在尋求國際上合作,不讓其他國家去阿波羅登月區,這不就是說不讓人去驗證真假嗎。

  要知道,只要有第二個國家載人登月,那麼上個世紀美國人到底有沒有進行載人登月,就很容易判別。

  因為美國上個世紀的6次載人登月在月球表面上留下了很多登月痕跡,這些登月痕跡在第二個國家載人登月,抵達月球表面後要驗證真假太容易了。

  比如被津津樂道的,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腳印,那個被譽為人類在異星留下的第一個腳印,就很容易查看。

  由於月球表面的特殊環境,接近於絕對真空,這意味著沒有風形成,那麼這些登月痕跡就會留存很久的時間,包括阿姆斯特朗的腳印。

  劉韜有時候都覺得,美國人的腦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美國的法律管得了美國人和美國公司,可是管不到其他國家。

  美國的航天公司會受限於這個法案,可華夏航天局可不會受限於這個法案。

  甚至於,美國很早就立法,禁止與華夏開展航天領域的合作。

  美國航天局不止一次想要從華夏獲得月壤,但是一直未能如願,就是因為美國航天局這種行為違反了美國的法律。


  一直以來,關於很多人熱議的登月真假問題,NASA就是抱著『你沒有證據證明我是假的』心態,只要你一直沒有證據,那美國登月就不會被證偽。

  而現在局勢不同了,美國一方面要搶在其他國家前面登月,一方面又在相關言論、立法方面進行限制。

  至於美國要尋求國際合作,那只能呵呵而已。

  真當美國還是當年的那個美國。

  短短一個月時間,華夏這邊已經制定了一個完善的計劃。

  包括載人登月工程、月球科考站工程,甚至用不了多久,月球科考站會進行全網徵集命名活動,從而帶動大家對於航天、載人登月的熱情。

  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既是華夏發展航天的必然,因為華夏航天的發展,下一步必然是要進行載人登月,現在這兩項工程計劃,都是華夏航天要做的,無非是快與慢的區別。

  但是華夏做的速度,卻影響著方方面面。

  其他國家要不要加大航天領域的投入?其他國家要不要載人登月?

  不跟著做,這意味著承認伏低做小,是沒辦法坐大人這桌的。

  只有願意跟著做,在航天方面進行競爭,才能在大人這桌,屬於大人之間的飯局。

  「再造一艘宇宙飛船麼?」劉韜略微沉吟著。

  『盤山號』宇宙飛船交給航天局,用於培養航天員以及執行一系列載人航天任務。

  但是『盤山號』宇宙飛船只能坐六個航天員,也無法攜帶太多的東西,這是事實。

  比如,『盤山號』宇宙飛船沒法攜帶太多的科研設備,也沒法攜帶大型月球工程車。

  航天局是覺得,『盤山號』宇宙飛船已經很先進了,將駕駛艙改作一個,其他的攜帶物資、科研設備、月球車即可。

  劉韜想的就不一樣,既然要造,自然要造專門的貨運宇宙飛船了。

  這也代表著,這一類型的宇宙飛船,既要有駕駛艙,還得有貨艙!

  目前世界上現役貨運運輸能力最大、在軌支持能力最前面的貨運飛船,是『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其為全密封型貨運飛船,採用雙艙串聯構型,包括推進艙和貨物艙。『天舟八號』飛船全長10.6米,主體最大直徑(貨物艙)3.35米,貨物艙裝載空間22.5立方米,裝載能力6.7噸,包括推進艙貯箱運力在內整船物資裝載能力達到7.4噸,飛船干質量6.5噸。

  劉韜並沒有打算在『天舟八號』貨運飛船上進行改進,而是打算在『盤山號』宇宙飛船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增加貨艙。


  不過機身變大,載重變大,推進器的數量或者功率、核反應堆的功率都得跟著改變。

  氣動布局方面,也要進行調整。

  『盤山號』宇宙飛船的機翼是可收縮型設計,考慮的可不僅僅是地球的氣動布局,還考慮到像月球上的氣動布局。

  要知道,因為引力、大氣相差很大,氣動布局可是同樣相差巨大。

  而且這麼大的宇宙飛船,顯然是無法在地下實驗室建造。

  這方面,劉韜選擇了在貴飛集團。

  不過現在距離動手造還早得很,材料的製造、零部件的打造等等,都需要時間。

  還有貴飛集團騰出生產車間,也需要時間。

  劉韜預計著,得到明年才能開始建造。

  秘書進來,將一份文件交給劉韜。

  劉韜將文件拿起來一看,這是關於年中黨組會議議題方面的。

  整份文件,按照議題安排時間,每個議題參會人員,都列得清清楚楚。

  能夠上黨組會議的議題,就沒有是小事的。

  人事任免,便是此次重中之重。

  此次盤山集團系統,將會抽調各級幹部十萬人,其中四萬人支援國內的部委、國企、地方各級政府機關單位,六萬人支援南洋以支持南洋建設。

  既然要實現一體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就得幫助南洋經濟發展。而區域一體化,更是全方位的發展。

  就如同扶貧工作等等戰略級別的,華夏一直都是穩紮穩打,沒有半途而廢的說法,更不會說話不算數。

  全世界各國,就屬華夏政府說話最算數。

  抽調這十萬各級幹部,哪怕對於盤山集團而言,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人事調動。

  有人抽調離開盤山集團系統,自然會有一部分人得到升遷。

  畢竟一個蘿蔔一個坑,在此之前,這些坑都有人占著,後面的人升遷自然就沒有那麼容易。

  對於抽調十萬各級幹部去支援,劉韜是非常贊同的。

  一來這是對外支援人才,二來這也是盤山集團系統大規模換血,讓大量的新鮮血液得以注入,從而保持著整個體系的活力,而不是逐步的走向僵化。

  不管別人願不願意,願意最好,不願意那也得遵守。

  盤山集團40位副總經理,有24位將會調出去支援,其中黨組成員就多達12位。

  甚至連陳維民,都以身作則,主動申請去蘭芳支援。


  太空之中。

  楊立偉正在進行出艙活動。

  當年他是華夏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航天員,但是都是待在神舟飛船之中,並沒有進行出艙活動。

  而這一次,他主動申請參加此次航天飛船飛行任務,自然要抓住機會。

  對於這些訓練,楊立偉也是參與過,熟練掌握著。

  太空繩系好,楊立偉穿著航天服,戴著氣罩,穿著這航天服,再加上這氣罩,可以在太空中生存48個小時。

  太空出艙活動,面臨著多種危險,包括極低的溫度和宇宙射線的輻射。

  太空中的溫度是非常低的,平均零下二百七十攝氏度。

  宇宙射線的輻射就更不要說了,要是航天服不合格,那麼僅僅這些宇宙射線,就足以給航天員帶來致命的危險,那是可能導致細胞損傷或DNA破壞。

  還有太空之中存在的垃圾、隕石,速度極快,那是會給航天員帶來致命威脅的。

  當然,太空出艙活動中,黑暗和缺乏參照物會讓航天員感到仿佛置身於無底深淵,引發強烈的不安和恐懼。這種視覺體驗是平時訓練難以想像的,航天員可能會擔心一鬆手就飄走。

  正是因為太空出艙活動存在著恐怖的危險,這也使得但凡每一個出艙活動的航天員,都是人類的勇士,人類的英雄。

  哪怕此時的楊立偉,在太空中也感到了孤獨、恐懼和不安。

  這種是在地面哪怕再怎麼模擬、訓練,也是難以克服的。

  面對未知的宇宙環境,本能的恐懼仍然難以克服。

  這種恐懼並非懦弱,而是面對極端環境時的自然反應。

  而此時,正在進行著出艙活動的直播。

  不知道多少人,對於這位華夏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欽佩不已。

  畢竟楊立偉,也已經快50歲了。

  他已經榮譽滿身,早已不需要再上太空執行航天任務,但是他依舊勇於挑戰自己,主動申請參與此次航天任務的執行。

  航天英雄,這四個字,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雖然孤獨、恐懼和不安,但是楊立偉依舊按照要求,規範地進行了出艙活動。

  出艙活動並沒有持續太久,大概就半個小時,楊立偉就返回了『盤山號』宇宙飛船。

  在太空中的『盤山號』宇宙飛船,早已不是在地面上的樣子,機翼已經收起來。

  艙門關閉,在隔離層完成消毒滅菌後,楊立偉打開駕駛艙艙門,進入駕駛艙。


  到了駕駛艙,就比較有安全感了。

  其他五位航天員,紛紛上前著。

  他們這一次任務,楊立偉並不是第一個進行太空行走的,而是第三個。

  而每一個人,都會進行太空行走。

  這也是在進行積累太空出艙活動的經驗,這種機會是非常難得的。

  要知道航天員大隊有那麼多航天員,可是以前一年才送多少個航天員進入太空,並非是所有航天員都有機會進入太空的。

  每一次航天任務,都是大家積極爭取,在訓練時以優異的表現,去獲得航天任務。

  但是現在不同,現在『盤山號』宇宙飛船一次就可以搭載6位航天員,成本也要遠低於以前。

  這可以讓大家可以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太空,真正地成為航天員,同時也可以進行培養更多的航天員,壯大航天員隊伍的力量。

  隨後,其他三位航天員,先後進行太空行走。

  隨著完成一系列任務後,也來到了極為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盤山號』宇宙飛船與空間站進行交會對接。

  太空飛行器的交會對接,這是航天技術中的高精尖技術,目前全世界只有美、俄、中三個國家掌握這一項技術。

  歐洲航天局到現在,都還沒有掌握這一項技術。

  『盤山號』宇宙飛船加快速度,向著空間站所在位置飛去,雙方的位置在快速地靠近。

  而『盤山號』宇宙飛船也在不斷控制速度,當『盤山』號宇宙飛船不斷靠近空間站,雙方的速度愈加趨同。

  交會對接,一個不慎,那麼太空飛行器便只有毀滅。

  雙方的速度,維持著7.9公里/秒的速度,圍繞著地球運動。

  終於,『盤山號』宇宙飛船距離空間站只剩下19米。

  差不多兩分鐘,『盤山號』宇宙飛船與空間站成功完成交會對接,對接完成後,兩個飛行器形成了一個高性的組合體。

  楊立偉等人通過對接通道,進入空間站。

  而劉楊等兩位航天員,親自迎接著他們的到來。

  這是華夏空間站首次迎來這麼多的航天員。

  在此之前,最多的一次,是同時有六位航天員。

  雙方進行勝利會師後,航天員們將『盤山號』宇宙飛船大部分的物資搬入空間站,然後將空間站中的垃圾等要帶回地球的,從空間站搬入『盤山號』宇宙飛船中。

  劉楊等兩位航天員,進入『盤山號』宇宙飛船,而楊立偉他們六位航天員,則是分出三位航天員,這三位航天員將在空間站駐留三個月,劉楊等兩位航天員則是跟隨著楊立偉他們返回地球。

  這是在『盤山號』宇宙飛船進行起飛之前,就已經確定好的。(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