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小說> 大國崛起:從軍工開始> 第1424章 載人登月?

第1424章 載人登月?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華夏航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面對著來自全球的媒體,華夏航天局正式宣布了,載人登月時間表。

  當年各國一塊吹牛皮要載人登月,美國『重返月球』時間表一推再推,巴拉特的空間研究組織更是已然關門,日本當年宣布要在2025年在月球建立基地,讓機器人做月球的『拓荒者』,目前日本顯然已經無力進行。

  當年俄羅斯也宣布要研製新式登月飛船,要進行載人登月,但同樣到目前為止看不到載人登月的希望。

  sto9🌌.com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只有華夏一步一個腳印,在落實自己的所有計劃。

  從神舟,到嫦娥,到天宮,一步都沒有耽誤。

  華夏探月三步走,也已經完成。

  甚至於,華夏不僅僅有登月車在月球,還有機器人在月球。

  誰都知道,華夏理論上已經具備載人登月的技術,下一步必然是載人登月。

  但是華夏航天局卻從未給出載人登月的確切時間表。

  在宣布『盤山號』空天飛機首次試飛取得圓滿成功後,這才多久,華夏航天局就正式對外宣布啟動『載人登月』工程。

  載人登月,這是衡量一個國家航天實力的一個關鍵指標,這代表著一個國家航天技術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

  「同時,我們將在月球建立科研基地,用於地球人類研究月球。」華夏航天局新聞發言人扔出了一個核彈級別的新聞。

  讓前來參加新聞發布會的記者一個個目瞪口呆。

  華夏航天局不僅僅要進行載人登月,還要建立月球科研基地。

  也就是說,華夏不僅只是要進行一次載人登月,而是要多次載人登月,並且要長期讓航天員在月球科研基地進行科學研究。

  這個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消息傳出後,迅速在網際網路上引起熱議。

  「早就應該進行載人登月了,去月球上看看有沒有廣寒宮和月桂,看看嫦娥和月兔是不是在,不把人送到月球,我始終不相信月球竟然沒有廣寒宮、月桂、嫦娥、月兔。」

  「最好去美國人登月地點去看看,證實美國人當年到底有沒有載人登月,還是一場騙局。」

  「你們真的相信,一個由鋼管+鋁板+銅箔拼接而成、看上去像極了建築工地混凝土攪拌機的玩意兒,搭載2名太空人+1輛拖拉機+各類攝像設備和科研設備,能夠安全著落於月球表面,還能順利搭載2名太空人離開月球,並與100公里高空的繞月指揮艙對接?」


  「以前阿波羅飛船獲得月壤沒有水,嫦娥探測器帶回來的月壤,不同位置取得的月壤都含有水份,我能不懷疑麼?」

  「別怪我懷疑,人家美國人自己都在質疑美國載人登月。」

  「我也想知道,到底當年美國人是不是真的載人登月了。沒辦法,我們華夏人被騙怕了,比如美國雙脈衝空空飛彈,日本高強度金屬材料,超輕的蘇聯重機槍.這麼多忽悠,把善良的華夏人騙的一個楞一個楞的,飛彈設計人員自扇耳光,槍械專家氣得直掉眼淚,搞材料的老教授悲忿的大喊還我院士」

  「我也分不清真假,要怪就怪公知,吹了幾十年的日本汽車都一堆造假,質疑下更早的載人登月不是很正常嗎?有能耐就再來一次啊!等我們航天局載人登月,去看看就知道了,我更願意相信自家的航天局。」

  「記得我們載人登月的時候,去看看美國人載人登月著陸點,消除大家的疑惑。」

  「終於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我們要進行載人登月了。」

  「嗚嗚嗚~~~載人登月,單看著消息就讓我熱血沸騰,激動不已。」

  「.」

  隨著華夏航天局公布載人登月時間表以及要在月球建立科研基地的消息傳播,一下子就登上了新聞頭版新聞,引起大家的普遍熱議。

  而這裡面,就難以避免美國在20世紀七十年代左右載人登月真偽的討論。

  這個質疑,最早並不是在華夏,而是在美國。只是質疑聲音有高有低,這幾年質疑的聲音越來越高。

  偏偏NASA總是搞事是而非的。

  什麼技術資料遺失了,什麼『重返月球計劃』時間一推再推?

  但凡現在,美國真真正正來一次載人登月,保准平息一切猜疑聲。

  現在的情況是,美國人自己質疑載人登月最早、聲音也是最大,結果到了華夏,美國人自己沒法證明,一堆華夏人拼命證明,這事那叫一個魔幻。

  說到底這事也怪美國人自己不爭氣,1969年就能送人登月了,到了現在卻毫無進展。

  就像有的人所想的那樣,解決質疑就再上一次不就行了。當年上去好幾次跟玩似的,還在上面飆車呢,再上一次要求很高嗎?

  當然了,很多人看爭論登月真假的心態就跟陪朋友去抓姦一樣,一方面不希望是假的,因為從小的科普書籍都這麼寫,已經是思想鋼印了;但另一方面又希望是假的,因為看熱鬧不嫌事大。

  消息傳到太平洋彼岸,這段時間因為『盤山號』空天飛機首次試飛而被搞得焦頭爛額的NASA局長麥可,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整個人都傻眼了。


  不!

  不是!

  太平洋彼岸的同行,你們這麼搞我們怎麼辦?

  麥可只覺得天要塌下來一般,對於美國『重返月球計劃』,說實在的麥可並不在意,反正按照延後的時間節點,他都肯定不是NASA的負責人了,到時候跟他有個屁關係,那是下一任局長的事。

  可是現在,麥可已經意識到,美國國內民眾的壓力,將會使得美國不得不提前『重返月球計劃』,那就是他的事。

  果然,整個美國都在議論著,議論聲音甚至比華夏還要大。

  「載人登月,我們必須再次載人登月,NASA必須拿出實力,粉碎一切質疑者。」

  「我們四十多年前就可以輕鬆進行載人登月,而且不是一次、兩次、三次,是許多次成功載人登月,這四十多年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我們肯定可以輕輕鬆鬆實現載人登月,重新打造『阿波羅』飛船,拿出我們庫存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總是可以吧。」

  「我們明明四十多年前就成功實現載人登月,別人為何質疑我們?就讓我們再次載人登月,粉碎這些謠言。」

  「NASA,請公布一切圖像證據,讓那些質疑者閉嘴。」

  「我們美國航天實力最為強大,不懼任何挑戰者。」

  「.」

  鋪天蓋地的壓力,湧向了NASA。

  麥可嘆了口氣,他沒有去回應外界的質疑聲音,而是寫了一封辭職信,表示自己身體健康出現問題,已經不足以繼續在這個工作崗位。

  大量的媒體湧向NASA,想要採訪NASA,畢竟航天領域,NASA就代表著權威,航天領域是美國的驕傲。

  而這一份驕傲,需要NASA再次載人登月來維持。

  足足十天之後,新任NASA負責人『納爾遜』表示,美國要提前重返月球,需要國會撥付更多的經費。NASA會在新的預算財年,向國會申請更多的經費,用於提前『重返月球』。

  納爾遜的回答,一下子整個美國,甚至整個世界都譁然了。

  什麼意思?

  這是在說NASA現在不具備『重返月球』的能力嗎?

  NASA經費不夠?要知道NASA每年的經費可是高居世界第一,處於遙遙領先。

  按理說,早在幾年前,美國就應該重返月球了。後面延期了,延期到2016年底或者2017年初。

  不管從什麼角度來分析,NASA應該早就為『重返月球』做足了準備,甚至應該完成全新宇宙飛船的研製以及更先進的運載火箭的研製。


  現在納爾遜的意思,NASA經費不夠,不足以進行載人登月。

  可問題是,過去十來年,NASA的經費都花到哪裡去?

  沒道理,完全沒有道理!

  當被問及,NASA是否準備將當年載人登月更多資料公布,以平息外界關於是否載人登月的質疑,納爾遜表示,那涉及到國家機密。

  好傢夥!

  都過去這麼多年了,還是美國國家機密。

  美國就是這樣,什麼都是國家機密,而國家機密只有美國總統才能解密,偏偏解密時往往就是幾萬頁、十幾萬幾十萬頁,都解密了還會在關鍵信息進行塗黑。

  就在全世界都在因為美國NASA的事鬧得紛紛揚揚的時候。

  一隊六個航天員,在初步了解「盤山號」宇宙飛船後,開始第一次上天操作。

  這一次,選擇了全程由人工智慧操作。

  沒有選擇垂直起飛,而是進行平地起飛。

  仿佛是一瞬間,淡藍色的弧光從『盤山號』宇宙飛船的後方點亮,推動著龐大的機身開始向前.

  向前!

  繼續向前!

  速度越來越快,漸漸地輪胎離開了跑道,起落架收入艙中,機頭向上微微抬起。

  拖曳著那道湛藍色的弧光,機身沒入了雲端深處,航向了那片蔚藍的天空。

  機身上,六位航天員一個個彼此相視。

  「主任,這『盤山號』宇宙飛船,可比神舟飛船發射要輕鬆多了!」錢向華驚嘆著。

  以前神舟飛船發射,火箭產生的巨大推力,航天員是承受著很大力的。

  這也是為何,歷次航天員選拔,都是要求身體素質好的,並且要進行嚴格的訓練。

  楊立偉點點頭,他眼中也滿是驚嘆著:「以後我們華夏航天真的要開啟新時代了,普通人也能進入太空。」

  作為華夏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立偉可謂是榮譽滿身。

  後面雖然楊立偉再也沒有進入太空,而是在航天員科研訓練以及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方面做貢獻。

  這一次任務,是他找上領導,領導再三考慮才同意批准他的申請。

  他也擔任著此次飛行任務的指揮長。

  『盤山號』宇宙飛船起飛,他就感覺和坐飛機差不多,相比起他們經受的訓練,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不值得一提。

  再看看屏幕的各種數據,以及人工智慧『盤山』不斷發出的語音,楊立偉更是能夠感受到科技的巨大進步。


  再看看他們身上的航天服,與當年的航天服,簡直先進了不知道多少。僅僅是重量,就讓航天服舒服多了。

  「這次多虧了劉穎卿同志,要不是她,我們都不知道啥時候能坐上這麼先進的宇宙飛船。」聶志強說道。

  外界不知道情況,他們還是知道的。

  因為劉穎卿進行出艙活動,太空繩索斷裂,他們第一時間知道。

  要知道,航天員出艙是非常危險的,哪怕在此之前,華夏在這方面積攢了豐富的經驗。

  可是誰都沒有想到,太空繩索會斷裂。

  事情發生後,他們無比憤怒,因為這簡直是拿航天員的生命開玩笑。

  結果沒多久,劉穎卿竟然已經回到地面,回歸到航天員大隊。

  楊立偉臉微變,沉聲道:「聶志強同志,小心禍從口出,不該說的不要說。」

  劉穎卿的身份,他們都知道。

  事關劉韜,這不是什麼話都能說。

  聶志強這才意識到,自己這話不該說。

  『盤山號』飛船不斷地在進行加速,顯示屏上顯示著『盤山號』飛船的速度,速度增加是非常快的。

  當然,只有宇宙飛船速度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宇宙飛船才能克服地球引力,宇宙飛船才能真正進入太空。

  而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7.9千米/秒,相當於23倍多的音速。

  此時『盤山號』飛船的推力並未達到最大,但是依舊不斷地進行加速。

  與此同時,『盤山號』宇宙飛船也在不斷地高度也在不斷提升。

  作為航天員,此時其實沒有什麼事情,不需要他們做什麼。

  除非出現特殊情況,需要他們進行手動操作。

  不然的話,都是按照已經設定好的程序,由人工智慧『盤山』執行。

  此時,美國、俄羅斯、歐洲的監測站,不斷地對『盤山號』宇宙飛船進行跟蹤著。

  『盤山號』宇宙飛船,被華夏航天局公布為空天飛機,這讓全世界空天飛機熱大增,美國、俄羅斯、歐洲紛紛加大對空天飛機研製經費的投入。

  科技就是這樣,一旦有國家研製出來,說明這條路是走得通,其他國家就會紛紛跟進。只要不想在這個領域落後,就會加大投入。

  華夏航天局公布這些消息,不是陰謀,而是正兒八經的陽謀。

  自己出牌了,跟不跟牌你們看著辦。

  跟牌了最好,不跟牌就好好地去小孩子那桌,別整天瞎逼逼的。(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