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蘇銘(一)
又一年後
建武十五年
夏
歸順縣
縣府
「陛下震怒,要我們重新度田。」
縣府之內,歸順縣令以及一眾小吏愁眉苦臉。
歸順縣令是遼東人士,但不是歸順縣人士,本地人是不能在本地任職的,這是皇帝劉秀重新恢復的制度。
這樣的制度,前漢也有,只不過隨著天下大亂,沒有人遵守了,劉秀剛統一時,也還沒來得及修改,兩年前才開始修改。
而在一年前,盛世宴剛結束後,劉秀就下令旁天下各郡縣上報最新的田畝人口數據。
歸順縣令作為遼東人士,自然也進入過遼國官場,他曾經是蘇清的一個親兵,遼國時期被蘇清任命為神武縣縣令,到了劉秀傳檄而定遼東時,他又搖身一變,成了大漢的歸順縣縣令。
所以,每當歸順縣有什麼事發生時,他不是先上報給朝廷,而是先上報給蘇家。
縣府里的小吏,也全部都是蘇家莊園的家奴在兼任。
各鄉的嗇夫以及三老,都是蘇家聚的老人家在擔任,他們年紀大了,幹不了農活,也幹不了手藝活,乾脆當個話事人調解鄉里矛盾。
「田畝數量,我們已經按照前漢孝成帝時期的數據上報了,至於人口數量,則是按照現有人口的一半上報,並且多報老弱婦孺,少報青壯。」
「上面詢問我們青壯年為何如此之少,也說是這些年戰亂死掉了。」
「但是朝廷並不滿意這樣的數據,要求我們重新度田上報。」
「那就把那些百姓的民宅和荒地算進良田數據里。」
「寧可餓死百姓,也絕不能惹主君生氣。」
「百姓餓死事小,主君惱怒事大。」
「百姓餓死了還能再生,主君要是生氣了,你們誰去當出氣筒?」
功曹史對縣令命令道。
雖然他只是功曹史,但是縣令卻對他畢恭畢敬,畢竟對方是蘇家主君的家奴。
眾人想想覺得也是。
老百姓死了還能再繁衍出來,屬於無限可再生資源,但是主君要是生氣了,誰敢去當出氣筒?
蘇家主君,也就是蘇銘。
半年前,在劉秀杯酒釋兵權後,蘇清便將家主的位置還給了大侄子蘇銘,自己安心在樂浪郡教化蠻夷,偶爾回來關注一下家務事,指導蘇銘「百年綱領」。
縣府一眾官吏十分頭疼,他們既要讓蘇家滿意,又要能糊弄得住朝廷。
遼東郡太守也大致了解歸順縣這邊的情況,但並不想管。
他既不想得罪蘇家,也不想得罪朝廷。
隨後,縣令派遣書吏去蘇家莊園,將朝廷度田之事稟告給蘇銘。
蘇家主君蘇銘,如今二十五歲,他在收到縣府的消息後,冷漠道:「朝廷怎麼收的賦稅我不管,但我蘇家要是少了一枚錢的收入,那你們也就不用活著了。」
「當年,整個遼南都是我蘇家的,現在我們不過是多占幾塊田,又待怎樣?」
「若沒有我蘇家的幫忙,他皇帝老兒怎麼奪取遼東?」
蘇銘自小便是遼國的頂級權貴,自然是不會在乎朝廷的度田。
「此事,是否需要向女君稟報?」家宰(管家)對蘇銘詢問。
「姑母已經將蘇家的大小事務全權交給我處理,何需再去勞煩她?」
「就按我們以前在前漢的規矩來。」
「前漢做得,今天就做不得?」
「沒有這種道理!」
所謂前漢的規矩來,也就是煽動愚民鬧事,讓朝廷不得不放棄度田。
前漢的漢哀帝時期,漢哀帝劉欣也曾經下令天下各郡縣度田,不過很快,天下各地就有百姓聚眾鬧事,甚至造反。
最後,為了平息各地民變,朝廷只好停止度田。
「城裡那些乞丐,他們不是想混口飯吃嗎?讓他們鬧事,我給他們賞飯吃。」
「最近不是還有一夥從草原遷徙到我們縣的烏桓移民嗎?你們帶幾個官差把他們的人打死,逼他們造反。」
蘇銘說罷,便讓書吏回縣府去通知縣令。
「告訴鄭縣令,若沒有我們蘇家,當年他早就餓死在了街頭,是我們蘇家給了他飯吃,讓他一步步做到了縣令的位置,他要懂得報恩,不能忘恩負義。」
「這做人啊,不能忘本!」
「如果忘本,那就是禽獸不如!」
聽著蘇銘的訓斥,書吏冒著冷汗,唯唯諾諾,不敢喘氣。
哪怕在縣令面前,他都沒有這麼緊張過。
書吏回到縣府後,將去銘的話傳稟給了鄭縣令。
「唉……」
鄭縣令嘆息一聲,思考著要怎麼辦。
「鬧事的計劃,還請主君暫且不要急切,現在中原各地都在度田,南陽郡與河南尹是權貴聚集之地,他們比我們遼東更急,先看看他們是什麼反應。」
「當今天子,可是曾經在昆陽幾千擊敗了王莽的數十萬大軍,不是前漢的成帝哀帝那種軟弱之人。」
「現在我們應當先靜觀其變,還請主君明察。」
鄭縣令說罷,便朝蘇家莊園的方向行跪拜大禮。
「縣尊,苦了您了。」
書吏看著也難受,鄭縣令夾在朝廷和蘇家之間,是真的左右為難。
蘇家對鄭縣令有恩,如果沒有蘇家,當年王莽末年的時候,鄭縣令早就餓死在了街頭,哪還能有今天?
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他姓鄭的不能忘恩負義,得對蘇家報恩,幫蘇家隱藏人口田畝,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
可是,朝廷那邊措辭又非常嚴厲,皇帝劉秀的震怒不像是開玩笑,逼急了可能真的會血流成河。
書吏又回到蘇家莊園,陳述了鄭縣令的想法,先靜觀其變,對朝廷使用拖字訣,說是情況複雜,度田需要很長的時間。
然後在這段時間,看看南陽郡和河南尹以及河北那邊的情況。
河南尹是帝都所在,權貴雲集。
南陽郡是皇帝劉秀的老家,雲台二十八將里有一大半出身自南陽郡,乃是勛貴功臣的聚集地。
河北也是劉秀奪取天下的根基所在,許多河北豪強家族都是劉秀的天使投資人,他們對劉秀有恩,度田難度同樣很大。
暫且找看看這三個地方度田情況,然後視情況而定。
畢竟,法不責眾。
如果大家都抵制度田,那我們遼東跟著一起抵制度田,就不會受到懲罰了。
「如此,那我們便靜觀其變。」
「我就不信了,南陽和河北的那些人能夠坐得住?能夠眼睜睜看著朝廷損害他們的利益?」
蘇銘同意了鄭縣令的計劃。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