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浴火重生
第374章 浴火重生
洛陽。
當金茂得知金臨所范之錯時,當即下了罪己詔,並為遇難之人送上烈士待遇。
不論這些人有沒有私心,人死為大。
此外,金茂要金臨為這件事全權負責,給每戶人家盡孝。
並告誡所有皇子,今後要是再發生這種事情,一併取消爭儲資格。
這下子,年長皇子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金茂往往會原諒初犯,而不會原諒再犯。
這對於其他皇子來說不公平,他們失去了犯錯機會,提高了犯錯成本。
但世界上就不存在真正的公平,要不是金茂,金臨早就立為太子,跟其他皇子有個雞毛關係。
不過,金臨也並不是沒有代價,先前在烏傷縣所做的功績以及在西北這三個月的努力全都化為泡影。
且金茂下詔給諸葛亮,給他權限任免金臨今後的職務,要是覺得金臨真的不適合在西北發展就寫一道奏章,金茂直接就給金臨調離,不再讓他觸碰西北事務。
武威郡金城縣。
諸葛亮很發愁啊,金臨剛來的時候,他就感覺這是個大雷,現在應驗了。
這不,剛剛開春,陛下的詔書也到了。
說是給他權限,但諸葛亮真的敢做出決定嗎?
他再想把金臨趕走,也不能當面表現出來啊,這可是大皇子,萬一將來成了儲君,到那時候,什麼三公九卿,做夢去吧。
退一萬步講,金臨再爛,現在也沒競爭對手,而且,據諸葛亮的觀察,金臨遭遇大變,整個人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不頭鐵了,能聽得見別人的意見,這就很難得。
其次,三個月來,金臨並非沒有優點,吃苦耐勞,與民同苦,比得上陛下當年。
最後,金臨背後有皇后、南陽王支持,其他三位皇子憑什麼去競爭?
因此,諸葛亮更加不敢輕易做出決定,尤其是當下這個接骨眼上。
隨著第二座鋼鐵廠落地,鋼軌不斷產出,長安到隴西的軌道不日即將竣工。
到時候,這幾百里路要是天氣好,兩天就能到,就算運送大量物資,也不超過七天時間,大大節省損耗的同時又提高了效率。
只要這段車道建成,從隴西到武威郡這段路,今年肯定能完成。
隨著技藝越發成熟,後面修建起來只會越來越快。
基礎已經打牢,諸葛亮可不想被人摘了桃子。
因此,金臨這件事必須要妥善處理。
於是,諸葛亮憑藉金茂的詔書,請金臨來議事。
「大皇子請坐。」
諸葛亮禮數周到,但金臨卻沒什麼心思去理會,自顧自坐在那,一言不發。
諸葛亮最怕遇到這種情況,可又不得不開口:「陛下發來詔書,詢問我該如何處置您尚做主張一事,不知大皇子有什麼看法?」
金臨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中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狡黠。「您智計無雙,舉世皆知,區區小事,又何須問我這個閒散皇子?父皇既然將此事交由您處理,自然是信任您的決斷。我只不過是個被人誣陷的可憐蟲,又能有何看法?」
諸葛亮聞言,心中暗自思量,金臨這番話雖聽起來謙卑,實則暗含鋒芒,意在試探自己的態度。他微微一笑,不露聲色地回應:「大皇子言重了,陛下仁愛,怎會輕易聽信讒言。此事雖涉及殿下,但終究需以國家大局為重。我不過是個輔臣,自當秉公處理,既不讓陛下失望,也不讓朝中任何一位忠良受屈。」
金臨輕輕點頭,但目光依舊冷峻,仿佛並未完全放下戒備。「您高風亮節,金臨佩服。只是,此事若處理不當,恐怕不僅會影響我的清譽,更可能動搖國之根本。您可曾想過,背後之人究竟是何居心?」
諸葛亮眉頭微皺,他自然明白金臨話中之意,此事背後定有複雜的政治博弈。「大皇子所言極是,我亦在深思此事。不過,無論幕後之人是誰,只要我等心懷坦蕩,行事光明磊落,便無需懼怕任何陰謀詭計。我相信,真相總有大白於天下之日。」
說罷,諸葛亮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溫和而堅定:「大皇子,您既已來到此處,不妨與我共商對策。畢竟,此事關乎您的未來,也關乎蜀國的穩定。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找出真相,還您一個清白。」
金臨聞言,目光中終於有了一絲暖意,他緩緩站起身,向諸葛亮深深一揖:「您胸襟寬廣,金臨感激不盡。我必當全力配合您。」
諸葛亮嘆息道:「陛下為了此事下了罪己詔,希望大皇子能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
金臨點頭,眼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既有對父皇深意的理解,也有對自己無辜受冤的無奈。「父皇的苦心,我自然知曉。身為皇子,更當以國事為重,個人榮辱暫且放下。只是,這背後的陰謀若不能徹底揭露,只怕國內將永無寧日。」
諸葛亮無奈道:「大皇子言重了,世上哪有那麼多奸佞,若是奸佞全都是這般忠肝義膽之輩,哪還有前朝那般大亂?」
金臨被勾起心中之痛,沉默下來。
是啊,他這套說辭無異於污衊死去的忠烈,他們是不是奸佞,金臨能不知道嘛。
諸葛亮拿眼一撇就看穿了金臨的心思,再次嘆息道:「我倒是想留大皇子在此繼續任職,又怕下面人不同意,這件事難辦啊。」
金臨聞言,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既有對現狀的無奈,也有對未來的堅定。他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諸葛先生所言極是,我雖有心報國,卻也不願成為朝中紛爭的焦點。既然此事棘手,不如暫且放一放,我自有辦法去探尋那背後的陰謀,還朝堂一片清明。」
他站起身,目光穿過窗欞,望向遠方雲霧繚繞的山巒,繼續說道:「我知您智計無雙,定有良策。但請您放心,金臨雖不才,卻也願以微末之力,為這江山社稷盡一份綿薄之力。至於我的去留,若是能為大局著想,金臨甘願退讓一步,任憑先生處置!」
諸葛亮聞言,眼中閃過一抹讚賞之色,他輕輕點頭,道:「大皇子有此胸襟,實乃國家之幸。你既有此意,我便不再多言。還要麻煩您代我相家屬慰問,過後再議去留。」
金臨臉上滿是痛苦之色,最終還是答應下來:「喏。」
出了府衙,金臨扭頭來找南陽王劉協商議對策。
「大兄,這件事您一定要幫我!」
劉協嘆息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他輕輕拍了拍金臨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臨弟,你心性純良,卻有時太過衝動,不擅權謀。今日之事,雖非你所願,但已是既定事實,我們需冷靜應對,方能轉危為安。」
「我知錯了,大兄。可如今我該如何是好?父皇若是得知此事,必會震怒,我恐怕……」金臨的聲音中充滿了無助與恐懼。
劉協沉吟片刻,目光堅定:「首先,你要穩住心神,不可自亂陣腳。接下來,我們需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儘快向父皇呈上詳盡的奏章,解釋你的初衷與當前的局勢,表明你並非有意與丞相為敵,而是為大局考慮,甘願犧牲個人榮辱。同時,附上你與諸葛丞相的私下協議,證明你的誠意與覺悟。」
「另一方面,」劉協繼續說道,「我們需聯合朝中那些對你持中立或友善態度的重臣,共同向父皇進言,強調你的忠誠與才能,以及你在國家危難之際所展現的擔當。人多勢眾,父皇自然會慎重考慮。」
金臨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希望之光:「大兄所言極是,我這就去準備奏章,並聯絡朝中同僚。」
「好,你且去忙,我亦會暗中相助。記住,無論結果如何,你都是我大漢的皇子,你的背後有我,有整個南陽王府的支持。」劉協的話語中充滿了鼓勵與溫暖。
金臨深深一揖,感激涕零:「多謝大兄,臨弟定不負所望,竭盡所能挽回局面。」
說罷,金臨又有些難以啟齒起來。
「怎麼了?」劉協主動問道:「還有何難處?」
金臨扭扭捏捏,還是說了出來:「諸葛先生要我慰問遇難者家屬,可我無顏面對。」
「無顏面對也要面對!」劉協嚴肅道:「及冠後,你已成年,是時候獨當一面了。給我抬頭挺胸!就算家屬打你罵你,也得忍著!這是你應得的懲罰!」
金臨聞言,心頭一震,眼中閃過一絲堅毅。他深吸一口氣,仿佛下定了決心,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地望向劉協,那份青澀與不安逐漸被責任與勇氣所取代。
「大兄教訓得是,金臨明白了。作為家族的一員,我不能逃避自己的責任。我會親自前往,用我最大的誠意和行動去彌補過失,向遇難者的家屬表達最深的歉意與哀悼。即使面對再大的責難,我也會銘記今日之言,挺直腰板,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劉協見狀,嘴角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他輕輕拍了拍金臨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臨弟,你能這樣想,我很欣慰。記住,人生路上難免會有坎坷與挫折,但正是這些經歷,塑造了我們的堅韌與擔當。去吧,用實際行動證明你的成長,也讓那些逝去的靈魂得到一絲安慰。」
金臨重重地點了點頭,轉身欲行,卻又似想起了什麼,回過身來,對劉協深深一拜:「大兄,請允許我借用家族的力量,幫助那些因災難而陷入困境的家庭。我想,這也是我們家族應盡的一份社會責任。」
劉協聞言,讚許地點了點頭:「好!你有這樣的想法,我很高興。家族的力量,本就應該用於庇護弱小,扶危濟困。我會吩咐下去,全力支持你的行動。去吧,臨弟,用你的行動,為家族,也為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帶去一絲溫暖和希望。」
金臨再次躬身行禮,隨後帶著滿腔的熱情與決心,踏上了前往慰問的道路。他知道,這一路不會輕鬆,但他已經準備好,去面對一切,去承擔,去成長。
這一次,金臨見識到了這個世界的另一面,也明白當初自己的魯莽造成多少家庭支離破碎,深刻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好在有劉協幫襯,金臨才不至於太過難堪,但是這次的事情仍然給他脆弱的心靈來了沉痛一擊。
炎漢二年(210),五月。
自閉一個月的金臨受到諸葛亮傳喚,來到金城縣府衙。
諸葛亮見到面容枯槁的金臨嚇了一跳,問道:「大皇子為何變得如此落寞?」
金臨勉強擠出一絲苦笑,眼神中既有疲憊也有堅定:「這一個月來,我閉門思過,不僅是對外界的風雨避而不談,更是在內心深處進行了一場深刻的自我反省。我意識到,真正的勇氣不僅僅在於面對戰場上的刀光劍影,更在於敢於直面自己的過錯,勇於承擔那份因無知與衝動而帶來的沉重後果。」
「我曾以為,憑藉一腔熱血便能解決所有問題,卻忽略了世事複雜,人心難測。我的魯莽,不僅讓自己身陷囹圄,更讓無辜之人受累,這份痛楚,比任何身體上的傷害都要來得深刻。」說到這裡,金臨的聲音微微顫抖,但隨即又變得堅定起來,「然而,正是這份痛楚,讓我學會了謙卑,學會了思考。我明白,要成為一名真正的領袖,不僅要有勇有謀,更需心懷慈悲,懂得責任與擔當。」
諸葛亮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他輕輕拍了拍金臨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大皇子能有此覺悟,實乃我大漢之幸。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記住,每個人的成長之路都布滿了荊棘,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在跌倒後重新站起,以更加成熟穩健的步伐繼續前行。」
「先生的教誨,金臨銘記於心。」金臨躬身行禮,眼中閃爍著新的光芒,「從今往後,我將以更加謹慎的態度對待每一件事,努力彌補過去的過失,為大漢的繁榮與穩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諸葛亮點了點頭,目光深邃:「很好,大皇子可願再次助我一臂之力?」
「金城郡事畢,我等要繼續向西打通張掖、酒泉、敦煌之路!」
「前路諸多艱辛,大皇子可曾畏懼?」
金臨仿佛煥發新春道:「不曾畏懼!這次我不僅代表我,我還背負著死去兄弟的遺願!」
諸葛亮點頭道:「孺子可教也!」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