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大西北第一階段工程結束
第365章 大西北第一階段工程結束
隴西郡治狄道縣。
一條石板道和一條車道地基從長安一路延伸過來,直達狄道縣。
經過四百萬人近兩年時間的努力,終於完成了這一巨大的工程。
相較於秦代馳道,石板路稍顯顛簸和緩慢,但是一旦車道建成,那就不可同日而語。
sto9.𝙘𝙤𝙢為您提供最快的小說更新
目前,鐵的產量跟不上,只要有足夠的鐵,車道就能夠修建起來,到時候陸地運輸將會成為水運之外最高效最便利的運輸方式。
隴西李氏傳承自先秦時代,飛將軍李廣、以及後世李唐的起源都在這裡。
李氏乃是隴西望族,世代耕耘於此,卻十分理智地避開一個又一個禍端,就連馬騰、韓遂之亂,李氏都未受到牽連,可見一斑。
不過,這也跟李氏低調有關,東漢的李氏也跟西漢李廣時期一樣輝煌過,只不過沒落地優點快。
東漢開國時期,雲台二十八將裡面有個叫李忠的將軍,便是隴西李家人,被封為琴亭侯。
後來李忠的孫子李純,因他的母親殺了李純的叔叔,所以封國被廢除。永初七年(113年),鄧太后復封李純為琴亭侯。
再後來,李氏就逐漸沒落,靠著祖上的侯爵一直苟延殘喘至今。
到了金茂統治時期,李氏十分配合,讓幹什麼就幹什麼,這就讓諸葛亮的工作非常順利地展開。
為了表示感謝,諸葛亮在長安至隴西段石板道竣工的第三天,便帶著禮物登門拜訪。
如今李氏現任家主乃是李忠六世孫,名叫李明,當家做主才六年,按照李家歷代家主都長壽的特徵,接下去三四十年李明這個家主都不會換。
「亮拜見琴亭侯。」
李明惶恐地扶住諸葛亮道:「諸葛局長折煞我也,若是讓吳王知曉,不知該如何罰我。」
別看李明低聲下氣,在隴西甚至西涼這塊地界,說話的份量可不輕。
諸葛亮深知這一點,尤其是接下來的工程還需要李氏多多幫助才行。
因為狄道縣再往西、往北走,就過了長城。
也就是說狄道縣就是關口,出了這兒就出了關,後面的路可不好修。
畢竟,從隴西郡到武威郡的路途可不比從長安到隴西的距離要短,且這段路上,流寇、羌人、匈奴、鮮卑混雜,很難保證每個建築工人的安全。
「琴亭侯說笑了。」諸葛亮說道:「西涼誰不知李氏之名?吳王就算想要動您,也得掂量掂量才是。」
此話一出,李明大驚失色,他萬萬沒想到,諸葛亮一介文弱書生竟然如此陰險,那這種事情來威脅他。
難道李氏還不夠安分嗎?
遼東公孫氏那是自己找死,怪不了誰,可李氏這些年安安分分,遵紀守法,啥壞事也沒幹啊。
但李明終究不是凡人,很快就意識到,諸葛亮並不一定在威脅他,有可能是在嚇唬他,為了接下來的事情爭取一些籌碼。
不過,李明也不敢賭,公孫氏的結局還在眼前,李氏經營隴西數百年基業可不能毀在他手上。
「局長就別開玩笑了。」李明開門見山道:「有什麼事,您就說吧,李氏定當竭盡全力地支持!」
諸葛亮滿意的點頭道:「我確實有事相求。」
「主公將西域之事全權交由我負責,可眼下第一階段竣工在即,第二階段又不知如何開工,唉,真是愁死人了啊。」
李明對於修建道路這件事,本就舉雙手雙腳贊成,聽諸葛亮這麼一說,立馬問道:「諸葛局長為何事煩惱?」
諸葛亮再次嘆氣道:「西涼連年戰亂,雖說這幾年有韓遂校尉幫忙恢復生產,可羌人、氐人並不信任我等,若想要從他們的地盤上修路,難啊。」
李明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在下不才與氐人首領、先零羌首領多有往來,可為局長說客。」
諸葛亮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亮色,他緩緩站起身,走到李明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琴亭侯若真能助我解決這難題,那可真是西涼百姓之大幸,也是我等官員之福啊。羌人、氐人雖與我等文化習俗不同,但若能以誠相待,以利益共享為紐帶,相信定能化干戈為玉帛,共謀發展。」
「你既與他們首領交好,那便請你即刻動身,前往遊說。但切記,此行需講究策略,既要展現我大漢的誠意與實力,又要尊重他們的傳統與信仰,避免激化矛盾。你可攜帶一些我朝特產與手工藝品作為禮物,以示友好。」諸葛亮邊說邊從案上取出一份早已準備好的禮物清單,遞給了李明。
「另外,我還需你傳達一個信息給各部落首領:這條路不僅僅是為了方便我漢人通行,更是為了促進雙方貿易,加強文化交流,讓西涼之地更加繁榮昌盛。我相信,只要他們能看到長遠的利益,定會支持我們的計劃。」
李明接過清單,感受到肩上的重任,但他毫不退縮,堅定地點了點頭:「諸葛局長放心,我必全力以赴,不負所托。只希望我們能早日達成共識,讓這條希望之路早日貫通。」
說罷,李明便匆匆整理行裝,踏上這段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旅程。
一個月後。
李明帶回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就是氐人、先零羌以及其餘羌人小部落十分樂意,甚至願意出族人幫忙修路。
壞消息則是匈奴、鮮卑等遊牧名族鬧得厲害,沒辦法交流。
諸葛亮本能地皺眉,隨即想到東邊龐統大獲全勝,趕跑了東北和中部的鮮卑大部落,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西北的鮮卑、匈奴不合作跟這件事有關?
懷著疑惑,諸葛亮問道:「琴亭侯可知這伙鮮卑首領是誰的部下?」
「好像是步度根的手下。」李明不肯定道:「我跟步度根不熟,記憶有些模糊。」
說實在話,隴西李氏跟匈奴打交道都比鮮卑多。
諸葛亮聞言,眼神微凝,步度根這個名字他並不陌生,此人在鮮卑中頗有威望,且其部落近年來活動頻繁,多次侵擾邊境,是北方邊疆的一大隱患。若真如李明所言,這批不合作的鮮卑部族是步度根的麾下,那麼他們此次的強硬態度或許與龐統在東北的勝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步度根素來野心勃勃,龐士元的勝利或許觸動了他敏感的神經,讓他覺得有必要在西北方向加強力量,以平衡局勢,甚至可能試圖通過挑釁來試探我方的反應。」諸葛亮緩緩分析道,語氣中透露出一絲凝重。
他頓了頓,目光深邃地望向遠方,仿佛已穿透了層層雲霧,看到了那片遼闊而又複雜的邊疆之地。「我們必須謹慎應對,既要確保修路工程順利進行,以加強內部聯繫,又要防範外部勢力的侵擾。或許,我們可以利用這次機會,通過外交手段與步度根進行接觸,嘗試尋找和平解決之道。」
諸葛亮心中已有了初步的策略構想,他深知,面對複雜的邊疆局勢,單純的武力鎮壓並非長久之計,唯有智謀與外交並重,方能實現真正的長治久安。於是,他轉而向李明問道:「李將軍,關於與步度根的交涉,你可有何建議或是了解的情況?」
李明聞言,略作思索後答道:「雖說我與步度根無甚交情,但隴西李氏在西北也有些耳目,或許能從中探聽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至於交涉,我認為可以派遣一位善於言辭、通曉邊疆事務的使者前往,嘗試與步度根進行談判,探明其真實意圖。」
諸葛亮點了點頭,對李明的提議表示贊同。「此事就交由你來安排,務必挑選合適的人選,既要能夠傳達我方的誠意與決心,又要具備足夠的智慧與應變能力,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又過了半個月,李明帶回確切消息:「這件事確實跟步度根有關!」
李明問道:「諸葛局長,可否請吳王派大軍剿滅這夥人?」
可以倒是可以,但這樣一來,不就顯得他諸葛亮無能了嘛。
龐統在遼東以及北方建城的事,非常複雜,諸葛亮自忖就算他去了那裡也沒什麼更好的辦法。
但是西北不一樣。
建設局這邊有著四百餘萬人,正規軍也有近兩萬,要是這種情況下,還處理不掉步度根這樣的喪家之犬,諸葛亮覺得還是趁早回家算了。
「琴亭侯,有件事需要您的幫助。」
諸葛亮看著李明說出了他的計劃。
又過了半個月,一隊數萬人載著糧草輜重從狄道出發前往武威郡。
正值寒冬,各方遊牧名族蠢蠢欲動,誰都知道這是塊帶刺的肥肉,一不小心要被噎死,可誰都想要這筆橫財。
只要有了這批物資,一個幾萬人的大部落就不愁過冬了。
羌人、氐人先天性弱勢,全都按兵不動,鮮卑、匈奴垂涎欲滴,為了誰占大頭的事,先打了一場。
最終,步度根出面,才平息這場鬧劇,之後由步度根牽頭,鮮卑、匈奴合作組織起了三萬騎去打這一票。
諸葛亮早有算計,這些糧草輜重全都是為了步度根準備。
受金茂影響,諸葛亮的思想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他認為不可能歸服的異族就全是敵人,應該通通抓來當奴隸,永世不得翻身。
因此,這次諸葛亮特意地勢狹窄的地段行軍,為的就是一網打盡。
輜重兵中有諸葛亮安排的一萬正規軍,還有一萬正規軍則埋伏在兩側山林,等步度根落入口袋中才會扎進。
此外,為了以防萬一,諸葛亮還向西北軍區再次申請輕騎兵一萬,防止被步度根給逃了。
西北軍區負責人荀攸深諳此道,又給諸葛亮一條計策,定叫步度根有來無回。
諸葛亮也是第一次領略到老一輩謀士的厲害之處。
建安十二年(207),正月初一。
本該是過春節的日子,為了擒獲步度根,諸葛亮卻跟著戰士們埋伏在雪中。
很快,遠方傳來隆隆的馬蹄聲。
步度根不出所料,衝進隴西狹窄地界,三萬餘騎兵一字長蛇陣衝來,似乎篤定漢軍沒有準備。
誰知,輜重兵中還混著一位河北名將張郃,一時間難以得手。
自從袁紹敗北後,張郃、高覽便歸降金茂,從底層開始做起,近十年時間,張郃也爬到了西北軍區主力校尉的位置。
若是說進攻,張郃或許沒有張遼等將那麼勇猛,但論防禦,張郃可不輸他人。
隨著馬蹄聲越來越近,雪地上的震動愈發明顯,步度根的隊伍如同黑色的洪流,勢不可擋地逼近。諸葛亮站在雪丘之後,目光如炬,冷靜地觀察著這一切。他心中暗自盤算,張郃的加入無疑為這場伏擊增添了幾分變數,但也正是這份變數,讓他看到了轉機。
突然,他輕揮羽扇,向身旁的傳令兵低語幾句。傳令兵迅速領命,消失在雪幕之中。不多時,四周的雪地里開始有了動靜,漢軍的伏兵按照諸葛亮的部署,悄無聲息地調整位置,形成更為嚴密的包圍圈。
步度根見前方道路暢通無阻,心中不免生出幾分得意,他高舉長刀,大聲呼喝,催促著騎兵加速前進,企圖一舉突破漢軍的防線。然而,就在他即將踏入伏擊圈之時,天空突然風雲變幻,一陣狂風夾雜著雪花呼嘯而來,視線瞬間變得模糊。
這正是諸葛亮精心策劃的「風雪迷陣」。利用西北特有的氣候條件,他提前布置了機關,一旦時機成熟,便啟動機關改變風向,製造混亂。步度根的騎兵在突如其來的風雪中失去了方向,隊形大亂,速度也慢了下來。
張郃見狀,立刻意識到這是反擊的絕佳時機。他大聲喝令,帶領麾下的士兵利用這段時間迅速組織起防禦陣型,同時派出精銳小隊,趁著風雪和混亂,向步度根的側翼發起突襲。
諸葛亮則在高處指揮若定,他深知此時不宜戀戰,而是要利用優勢速戰速決。隨著他的一聲令下,漢軍的伏兵從四面八方湧出,與步度根的騎兵展開了激烈的交鋒。風雪之中,刀光劍影,喊殺聲震天動地。
經過一番激戰,步度根的騎兵終於抵擋不住漢軍的攻勢,開始節節敗退。張郃則率領部隊緊追不捨,力求全殲敵軍。
最終,在諸葛亮的精妙布局和張郃的英勇指揮下,這場伏擊戰以漢軍的大獲全勝告終,步度根被生擒,三萬餘騎逃出去不到一萬騎,其餘盡皆被俘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