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西部大開發,君臣
第359章 西部大開發,君臣
洛陽的劉協正在努力,金茂這邊也沒閒著。
從長安到隴西的第一條石板路建成,加上第一批木牛流馬完工,金茂親臨長安,為此事慶賀。
魯肅、諸葛亮、龐統等人陪同視察。
現場還有大司農屬吏匯報紅薯、土豆、玉米等美洲作物種植情況。
由於十三州中的十州都有各自的農業系統,金茂並不打算插手,便將美洲產物先在地廣人稀的西北地區進行試種。
效果顯而易見,比傳統水稻、粟米、小麥種子的產量高得多,雖說沒有達到後世畝產,但也是極為驚人。
土豆產量最高,畝產高達四千斤(1噸),東漢時期一畝地為470平米左右。
紅薯和玉米稍次之,有1千斤(250KG)左右。
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目前,金茂培育的最優秀水稻種子畝產才5到7石(150-210kg),這都能養活四千多萬人口。
要是普及這些種子,大漢人口還能翻好幾倍。
更難能可貴的是,土豆、紅薯、玉米等種子環境適應能力極強,且耐乾旱,不需要像水稻一樣精耕細作,人力、物力完全不在同一檔次。
唯一的缺點,就是不頂餓。
即便如此,見慣金茂神奇之處的魯肅等人,仍然驚為天人。
賈詡要是知道,一定嗤之以鼻,金茂身上發生再神奇的事,也不足為怪,一群沒見過世面的小年輕。
這樣一來,很多難題迎刃而解。
龐統率先向金茂賀喜道:「殿下,有如此神種相助,打通西域指日可待!」
金茂聞言,微微一笑,眼中閃爍著深邃的光芒,他輕輕搖了搖頭,道:「龐士元言之有理,但吾等之志,豈止西域?這些作物,不僅是解決糧食短缺的鑰匙,更是開啟民富國強之門的金鑰匙。它們將讓我們的子民免受飢餓之苦,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吾欲藉此良機,不僅在西域推廣種植,更要遍植中原,乃至更遠的南方與北方。同時,我們需改良耕作技術,提高產量,讓每一寸土地都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此外,還需建立倉儲制度,確保豐收之年有餘糧,以備不時之需。」
「再者,這些作物耐乾旱的特性,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更多原本不適宜農耕的土地上進行嘗試,比如荒漠邊緣、山地丘陵,甚至是鹽鹼地。這不僅能擴大耕地面積,還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至於不頂餓的問題,我們可以探索多種食用方式,如加工成麵粉、薯乾等,增加其飽腹感。同時,鼓勵百姓種植多樣化作物,形成合理的膳食結構,確保營養均衡。」
「龐士元,你且著手準備,制定詳細的推廣計劃,並協調各地官員,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同時,加強農業科技的研究與推廣,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業人才,為國家的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這樣的要求,按理來說有些過分,但在場之人無不知道,金茂就是這樣有誰用誰的性格,從不拘泥於形式。
龐統尚年輕,巴不得肩上擔子更重些,立馬拜謝道:「喏。」
一旁的諸葛亮看得眼熱,別看他如今擔負著部分後勤工作,但作為一名工作狂,諸葛亮巴不得把滿寵手裡的活,全搶過來。
「殿下!」諸葛亮上前一步,進言道:「如今糧草豐足,何不進一步,同時修建車道與石路?」
金茂搖頭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不可急躁。」
諸葛亮再拜道:「非也,殿下請聽我一言。」
說罷,諸葛亮從袖子中取出一冊厚厚的紙書。
金茂疑惑地從侍衛手中接過來,打開一看,裡面密密麻麻地記載著文字。
「這是何物?」
諸葛亮回答:「此乃我演算此策是否可行之法。」
可行性報告?
金茂認真看了兩眼,看不懂,便隨手遞給魯肅,道:「子敬看看吧。」
魯肅恭敬地接過,認真核算起來,算術這方面,魯肅經過多年鍛鍊,也算得上當世頂尖,自然看得明白。
金茂看向諸葛亮,說道:「說說你計劃吧。」
諸葛亮大喜,開始逐步解釋每一階段的建造工程應該如何展開。
他詳細描繪了每一個細節,從選址的考究到材料的甄選,再到工匠的調配與培訓,每一個步驟都透露出他對全局的精準把控與深思熟慮。
金茂聽得津津有味,即使不看那帳本也能聽得明白。
「這麼說,你認為涼州、并州、司隸地區所產糧草就足夠同時開兩線工程?」
「正是!」諸葛亮肯定道:「涼州地處西北,土地肥沃,適宜農耕,加之近年來雨水豐沛,糧食產量連年攀升,足以作為我們工程初期的主要糧草供應地。并州雖地廣人稀,但畜牧業發達,馬匹牛羊眾多,不僅能為工程提供豐富的肉食補給,其皮毛、筋骨亦可加工成建設所需之材料,減少對其他資源的依賴。至於司隸,作為中原腹地,交通便利,商業繁榮,能迅速匯聚四方物資,確保工程所需之各種奇珍異材及時到位。此外,我已命人詳細調查各地民力,合理調配勞力,確保在不影響民生的情況下,最大化地利用人力資源。」
「你的考慮果然周全。」金茂點頭讚許,眼中閃爍著對諸葛亮能力的認可,「但工程浩大,耗時日久,若遇天災人禍,又該如何應對?」
諸葛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已制定了多套應急預案。首先,加強氣象觀測,提前預防自然災害;其次,設立專項基金,用於緊急救援和災後重建;再者,強化工程管理,確保各項工程之間有足夠的緩衝期和替代方案,一旦某處受阻,能迅速調整計劃,保證整體進度不受影響。同時,我還將派遣特使前往各地,安撫民心,確保民眾對工程的支持與配合,形成上下一心、共克時艱的良好局面。」
金茂聽後,心中大石落地,一副就該如此的表情看著諸葛亮,「有你主持大局,我甚是放心。那麼,就按照你的計劃,即刻著手準備,務求早日建成,造福百姓。」
諸葛亮躬身行禮,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定不負主公所託,誓將此項工程打造成利國利民的千秋偉業。」
金茂點頭,看下魯肅,後者嚴肅地抬起頭說道:「殿下,此冊粗看沒什麼問題,但臣亦不敢保證。」
「世上哪有萬全之策?」金茂隨即問道:「滿寵何在?」
「臣在!」滿寵隨即從人群中出列下拜。
「即日起,你便聽從諸葛孔明調遣,一應事項,不得有誤。」
滿寵一絲不苟地應道:「喏!」
「諸葛孔明聽令!」
「臣在!」
「即日起,涼州、并州、三輔地區諸農事由你管轄,莫要讓我失望。」
諸葛亮激動道:「臣領命!定當竭盡所能,不負殿下厚望。涼州、并州、三輔之地,乃國家根本,臣將親自督察農耕,興修水利,確保糧草充足,為前線將士提供堅實後盾。同時,也將致力於民生改善,減輕百姓負擔,促進地方繁榮,使百姓安居樂業,以固國本。」
金茂滿意地點點頭,目光中透露出對諸葛亮的信任與期待:「孔明之才,我向來深知。此番重任交予你手,我甚是放心。望你能夠不負眾望,不僅解決眼前之困,更要為長遠之計鋪路。」
諸葛亮再次躬身行禮,言辭懇切:「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願以綿薄之力,助殿下成就千秋偉業。」
言罷,他轉身望向滿寵,兩人目光交匯,無需多言,便已明了彼此間將攜手共進的決心。滿寵雖為武將,但深知糧草軍需之重,亦對諸葛亮的安排表示全力支持。
隨後,金茂環視四周,見群臣皆面露肅穆之色,便繼續說道:「諸位愛卿,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今日之決策,關乎社稷安危,望諸卿能各盡其職,共克時艱。待他日功成,我必論功行賞,不負諸卿之辛勞。」
群臣聞言,紛紛跪拜,齊聲道:「臣等定當竭盡所能,輔佐殿下,共創盛世!」
西部大開發的事情告一段落,金茂簡單視察了一番建設局的工作,就滿意地離開了。
要是臥龍鳳雛再加幾位頂級人才還搞不定這麼點事,不如拿塊豆腐撞死。
接下來,金茂要考慮接受禪讓事宜。
這件事並沒有那麼簡單,禮儀、流程只是一方面,還有很多人的情緒也要考慮在內。
比如說,荀彧。
金茂不明白,荀彧到底在犟什麼,難道就因為他沒有改姓回劉嗎?
這一次,金茂決定跟荀彧開誠布公地談一次,相信以荀彧的智商不會再犯這麼低級錯誤。
荊州宛城。
荀彧並不知曉金茂召見他的原因,但是能猜到,因此一路上還在天人交戰。
「草民荀彧拜見吳王殿下。」
吳王府偏殿,金茂凝望著荀彧,那雙深邃的眼眸中既有審視也有幾分不易察覺的關切。室內燭火搖曳,為這沉重的對話平添了幾分柔和,卻也難以驅散空氣中瀰漫的緊張氣氛。
「荀卿不必多禮,你我之間,早已超越了君臣之禮,更多的是相知相惜之情。」金茂的聲音溫和而堅定,試圖拉近兩人之間的距離,「今日召你前來,實乃有要事相商,亦有一心結需解。」
荀彧聞言,緩緩抬頭,目光與金茂交匯,那雙眼中既有堅持也有困惑。「殿下所言極是,荀某自知愚鈍,但心中所惑,卻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哦?荀卿但說無妨。」金茂示意荀彧坐下,自己亦隨之落座,姿態顯得極為誠懇。
荀彧沉吟片刻,終是開口:「殿下志在天下,胸懷寬廣,荀某本不應有所質疑。然,關乎血脈與姓氏,乃是家族之根本,亦是我個人之堅持。非是荀某不願輔佐殿下,實則是……」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無奈與掙扎。
金茂聞言,輕輕嘆了口氣,「姓金還是姓劉真的那麼重要嗎?」
「我本是烏傷郡王之後,乃漢室宗親,封個王又怎麼了?」
荀彧反問道:「劉玄德也是漢室宗親,他也能封王嗎?」
其實,荀彧說的就是金茂祖上距今已經有兩百多年,比劉備的血緣還要久遠,這樣的漢室宗親全國有百萬之眾!
金茂無奈,嘆息道:「前段時間,皇帝劉伯和(劉協表字)請求我登基為帝,難道文若當真要固執至此?」
荀彧呆立當場,怎麼也沒想到這一出。他緩緩轉過身,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仿佛試圖從那狹小的天光中尋找答案。室內一時靜謐,只有窗外偶爾傳來的鳥鳴,與這沉重的話題格格不入。
「陛下定出於無奈!」荀彧死死盯著金茂說道:「其中必有隱情!」
金茂搖頭失笑道:「文若啊文若。沒想到咱們君臣竟然要猜忌到這般地步?」
「也罷,既然你不相信,我也不再束縛於你,若是想要知道真相,你親自去問皇帝吧!」
荀彧這才明白,金茂並沒有說謊,想起這幾年自己的所作所為,他滿臉羞愧。
「主公,我有罪!」荀彧俯身下拜,道:「請主公治我大不敬之罪!」
金茂搖頭,轉過身,失望道:「文若,你我之間,何須如此。你之忠誠,我向來知曉,只是人心複雜,世事難料,你我皆不過是棋局中的一子罷了。你今日之疑,實則是出於對我、對這天下的關切,我豈能怪你?但記住,真正的信任,並非不疑,而是即便心存疑惑,亦能選擇理解與支持,共同面對風雨。」
他緩緩踱步至窗前,望著窗外風起雲湧的天空,繼續說道:「這天下,看似平和,實則暗流涌動。我所作所為,皆是為了大局考慮,為了這萬民安寧。你若能理解這份苦心,便是我最大的慰藉。至於你心中所惑,待時機成熟,我自會向你說明一切。」
荀彧聞言,心中五味雜陳,既有釋然也有感激。他深知自己的猜忌無端,卻也因此更加敬佩金茂的胸襟與擔當。他站起身,目光堅定:「主公放心,彧必當盡心竭力,輔佐主公成就大業,無論前路多麼艱難險阻,彧都將與主公並肩作戰,至死不渝!」
金茂轉過身,眼中難言情緒,冷靜地說道:「不必了!文若日後便著書立作,當個教書匠吧!」
心結已解,荀彧也用不到了,此生不會再錄用。
這天下人才輩出,少了個荀彧還轉不動了?
不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