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耕戰三國從收編百越開始> 第355章 軍機處,美洲種子

第355章 軍機處,美洲種子

  第355章 軍機處,美洲種子

  隨著建設局工作全民展開,一系列問題牽扯甚廣,就連金茂也不能倖免。

  提供最快更新

  只能說管理層人手不夠,管不了幾百萬人做一件事。

  金茂本就被每天處理不完的政務給煩得不行,現在又出現這麼一遭子事情,更心煩了。

  最無奈的是,金茂發現他的能力沒辦法再分心他顧,急需一位「丞相」的角色來輔佐。

  縱觀兩千年封建王朝,丞相制度一直飽受詬病,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丞相權利太大了。

  比如東西漢的丞相,權利大到甚至能夠廢立皇帝。

  即便後世幾個王朝有所變化,但只是變了丞相的稱呼,而沒有改變丞相的權利。

  為此,金茂參照清朝的法子,建立軍機處,找幾個軍機大臣幫忙處理政務。

  軍機處是臨時機構,權利雖然跟丞相一樣,但這個職位並不是在編制內,能不能任職全是金茂一句話的事。

  這樣一來,兩全其美。

  既保留了丞相的職權,又避免丞相坐大反過來威脅到自身。

  軍機大臣的人選有很多,養生的賈詡,閒置的荀彧,或者在任的各州大臣,戲志才、荀攸、周瑜等。

  然而,當金茂還未實行這般制度,荀彧再一次找上門來。

  「吳王殿下,您是要背棄祖宗嗎?」

  荀彧自從幫了劉協,整個人都變成守舊派,一直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強調循序漸進不可急躁。

  有些話在理,金茂會聽,有些話不同意,金茂也不不會當面拒絕。

  現在的荀彧就像個炸藥桶,自爆的同時,也要崩別人一身血。

  「文若何出此言?」金茂難以理解道:「軍機大臣只是臨時處置,不在朝列,又有何不可?」

  荀彧神色凝重,目光如炬,他緩緩踱步至殿心,聲音中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堅決:「殿下,祖宗之法,歷經數代先賢錘鍊,方得今日之穩固。軍機大臣之設,雖旨在應對時局之變,然其權力之廣,幾乎可左右朝局,若不設制衡,恐生禍亂。殿下欲速則不達,變革之事,當徐徐圖之,以安民心,穩社稷。」

  「再者,殿下可知,此等制度之變,必然觸動朝中諸多勢力之根本?一旦處理不當,非但無法達成殿下所願之強國富民,反可能引發朝堂動盪,甚至危及殿下之地位。殿下英明神武,自當洞察秋毫,豈可為一時之便,而置萬世基業於不顧?」

  金茂聞言,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荀彧之言並非無的放矢,但眼下的局勢,又讓他不得不尋求突破。他站起身來,走到荀彧面前,語氣誠懇:「文若言之有理,我亦非不知。然,國家危難之際,若仍拘泥於舊制,只怕錯失良機,難挽頹勢。孤意已決,軍機大臣之制,勢在必行,但孤會慎重考量,確保權力平衡,不使朝局失控。」


  「至於祖宗之法,我亦非全然不顧。我欲在變革之中尋得傳承與創新之平衡,讓祖宗之法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文若,你乃孤之肱骨之臣,我望你能助孤一臂之力,共謀國家未來。」

  荀彧聞言,目光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他深知金茂的抱負與決心,也理解國家當前的困境。

  但是有些事,不是言語能夠說通。

  荀彧既然決定站在金茂的對立面,就不會反悔。他緩緩低下頭,聲音沉穩而堅定:「殿下,臣心中所憂,非為私慾,實為社稷安危。祖宗之法,歷經數代先賢之智慧結晶,其精髓在於穩中求進,和諧共生。若倉促變革,恐傷及國本,引發不必要的動盪。臣雖不才,願以微薄之力,引導殿下在變革之路上審慎前行,確保每一步都堅實而穩妥。」

  「臣並非反對設立軍機大臣之議,然此等重大決策,需廣開才路,集思廣益,更需考慮如何既能強化中央集權,又能避免權力過於集中,以致滋生腐敗,危及皇權。殿下英明神武,當知平衡之道,在於制約與監督並存,方能長治久安。」

  「至於臣之立場,非為個人榮辱,實乃出於對國家長遠發展的考量。臣願與殿下共擔風雨,但求在理念與實踐間找到最佳契合點,既不負先皇遺訓,亦不負殿下厚望。」

  說罷,荀彧輕輕躬身,以示尊重,同時也表達了他不可動搖的立場。金茂望著這位忠誠而又固執的臣子,心中五味雜陳。他明白,荀彧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但國家前行的車輪已不可阻擋。他需要的是更多的智慧與力量,來駕馭這場變革,使之既不失速,亦不偏離正軌。

  於是,金茂緩緩開口:「文若,你所言極是。我定當深思熟慮,確保每一步改革都穩健而有力。你我雖在細節上有所分歧,但對國家未來的期許卻是一致的。我期待與你及眾卿家攜手,共同開創我大漢新的輝煌篇章。」

  「如今你閒賦在家,不如來做這軍機大臣,也算是為了社稷貢獻一份力量。」

  荀彧毫不猶豫地拒絕道:「丞相大人抬愛,彧心領之。然則,臣自知性情沉穩有餘而應變不足,軍機之事瞬息萬變,需有靈活機智之人方能勝任。臣更願以筆為劍,輔佐丞相於幕後,規劃長遠之策,穩固國本,確保改革之舟雖有風浪,亦能破浪前行。再者,臣在家亦能廣開才路,搜集民間智慧,為朝廷引薦賢能之士,此亦不失為對國家之貢獻。」

  金茂聞言,心下黯然:「文若高風亮節,實乃我大漢之幸。你既有此志,我豈能強人所難。便依你所言,你我內外相輔,共築我大漢鐵壁銅牆。你且安心,朝廷之門始終為你而開,待時機成熟,必有重任相托。」

  荀彧離去後,金茂問政於賈詡,後者對於設立軍機處的事情舉雙手贊成,並且主動要求成為其中一員。

  兩人前後態度的差距,讓金茂心中稍稍有些觸動,荀彧還年輕卻死活不肯出仕,賈詡半截身子入土,仍然活躍在第一線。


  誰又能知道賈詡內心的想法,他最靈通的便是消息,既然知道荀彧拒絕了任命,他再拒絕,找死嗎?

  真當所有人都是荀彧啊,那是吳王的白月光,怎麼來都行。

  換個人試試?

  試試就逝世!

  真以為吳王脾氣好啊。

  於是,第一位軍紀大臣賈詡出現,拖著老朽的身軀每日勤勤懇懇地幫忙處理政務,沒有發生一絲錯誤。

  金茂忍不住為賈詡點讚,但看到其濃厚的黑眼圈,金茂覺得還是再找個人來幫忙比較好。

  正好上次建設局考核還有五人沒有任命,金茂全都拉來給賈詡打下手,果然,大大減輕了賈詡的負擔。

  有趣的是,金茂特意囑咐賈詡要多多留意司馬懿這個人。

  然而,賈詡是什麼人?

  就算知道司馬懿野心很大,但他幹嘛要冒著兩邊得罪的風險,去做吃力不討好的事?

  此後多年,司馬懿都沒有露出一絲反意,也不知是賈詡威懾力強大,還是金茂防得好。

  一位軍機大臣肯定不夠,隨著攤子越來越大,金茂精力有限,能夠處理大事就不錯了,零零碎碎的小事,不如丟給大臣們處理。

  可第二人用誰呢?

  戲志才不行!

  揚州、徐州都在他肩上擔著,脫不開身。

  虞翻更不行!

  一個東北軍團就把虞翻給整得苦不堪言,能力有限。

  荀攸還在建設豫州、兗州,任務也不輕。

  周瑜更不用說了,益州及其周圍勢力,包括涼州治安全都歸他管。

  年紀輕輕,身體倒是不用愁,可經驗、閱歷都不如前輩們,周瑜只能拼了命地努力,更抽不開身。

  算來算去,也就早期的顧雍、闞澤還能用一用,張昭、步騭也不錯。

  可河北四州也要人去治理,顧雍統籌,張昭、步騭輔佐,勉強夠用。

  剩下的闞澤更是大忙人,腳不沾地的那種,荊州太學建完,又要跑長安去建分校。

  隨著車道開始修建,大量人口湧入關西地區,長安再度繁華起來,人才缺口也就顯得格外巨大,太學分校必須要建,還得趁早建。

  這麼一算,高端人才還是少了。

  諸葛亮、徐庶這裡人資歷淺、經驗少,最多跟司馬懿一樣打下手。

  成熟的人才要麼隨著袁紹、曹操死光,要麼還在成長期。


  這天,賈詡的兒子賈穆因家事來找賈詡,正好被金茂撞見。

  一番交談,得知賈穆還在幕僚府養魚,金茂二話不說,把人提到軍機處,父子二人共事也算是一段佳話。

  誰知,沒兩天就鬧出了笑話。

  賈詡來金茂處告狀:「犬子處置不當,致使海外艦隊閒置兩日,請殿下責罰!」

  賈詡所說的,乃是周泰手下人從美洲返回了,並帶回土豆、番薯、番茄、玉米等一系列高產作物。

  賈穆也不知是故意的還是本身比較愚鈍,竟然讓種子船在水上漂了兩天,由於氣候溫暖,船上的種子都開始發芽。

  尼瑪,這是不種都不行了。

  一番雞飛狗跳,總算沒有白費折騰遠洋,發芽的種子順利種下。

  但賈詡罪責難逃,輕則罷免,重則要打五十軍仗,傷筋動骨。

  可金茂有怎麼會打賈穆,笑著送走還差不多。

  別看天下剛剛平定,誰知道得罪毒士賈詡後果會怎麼樣。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金茂寬慰道:「賈穆此次雖有小失,卻也是無心之過,且看那發芽的種子,不正是預示著新生與希望嗎?我軍征戰多年,為的不就是這片土地上的萬物生長,百姓安居樂業嗎?此番意外,或許正是上天對我們的一次考驗,提醒我們珍惜每一份資源,細心呵護每一份希望。賈穆將軍,你且將功補過,用心照料這些種子,待它們茁壯成長,便是你最大的功績。」

  金茂的話語中充滿了鼓勵與信任,讓原本因過失而忐忑不安的賈穆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不僅是對這些種子的照料,更是對整個國家未來的承諾。

  但賈穆瞥了眼賈詡,便斷然拒絕道:「殿下,您的教誨我銘記於心,但此番過失,我責無旁貸。您的寬容讓我感激涕零,然而,真正的勇士應勇於承擔,而非依賴他人的寬恕來逃避責任。我願主動請纓,前往邊疆最艱苦之地,那裡土地貧瘠,百姓生活困苦,正是我贖罪與建功立業的最佳場所。我將以實際行動,不僅讓那片不毛之地重煥生機,更要讓那裡的百姓感受到朝廷的關懷與溫暖,讓每一寸土地都見證我改過自新的決心。」

  說罷,賈穆的目光堅定而深邃,仿佛已預見到自己汗水灑落之處,終將開出希望之花。他的決定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動容,金茂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可又說不上來。

  「賈穆,你的勇氣與擔當,實為我輩楷模。邊疆雖苦,卻也最能磨礪人的意志,成就非凡之事。我代表朝廷,批准你的請求,並承諾將全力支持你的壯舉。願你在邊疆之地,不僅能夠彌補過往,更能開創一片新天地,讓你的名字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之上。」


  隨著金茂的話語落下,賈穆如釋重負。這一切全都是賈詡的意思。

  賈家三兄弟,老二在軍隊中混得風生水起,老三在軍情處,要是老大還進入軍機處,那別人怎麼看?

  所有人都會視賈家為眼中釘,各種使絆子。

  賈詡深知不可多占的道理,明明大兒子最像他,也到了渴望功名利祿的年紀,但賈詡必須狠心壓下去。

  這是為了賈家好,也是為了賈穆好。

  畢竟,賈詡死後,爵位肯定就留給了賈穆,完全不用擔心會邊緣化,只不過,賈詡就要努力了。

  可這點事,跟滅族之危相比,差太遠了。

  賈詡寧願穩一點,也不要出盡風頭。

  賈穆的事,金茂並沒有放在心上,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新種子繁殖需要時間,推廣更需要時間。為此,金茂使用催生種子的辦法,在南方選地後,一年種兩茬。

  這麼一來,明年就能大面積種植,後年就能推廣到全國,只需三年時間,大漢百姓短時間內就不用為挨餓而發愁了。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