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耕戰三國從收編百越開始> 第347章 新生代謀士,科舉炸出大佬

第347章 新生代謀士,科舉炸出大佬

  第347章 新生代謀士,科舉炸出大佬

  建安五年(200)。

  周泰所率領的海軍取得初步成果,於早春時節成功往返小日子一次。

  四月,海軍帶著地質專家,成功找到一處露天銀礦。

  金茂當即在全國徵集志願者一萬五千名,於六月前往小日子國,搶灘登陸,挖掘銀礦。

  同時,國內推行銀票,面值都不高,從一兩到百兩,銀票能在大漢銀莊內兌換等額白銀,不過有限制。

  為了避免擠兌現象出現,金茂規定兌換百兩及以上的銀兩,需要事先申請,至於什麼時候通過就得看情況。

  這一政策對於百姓來說沒什麼影響,主要針對大戶人家,畢竟能拿的出一百兩銀子的家庭,可不算普通,怎麼也是小有資產。

  漢代一斤等於十六兩,等於250克,因而百兩也就4KG多,約等於西漢一萬錢的購買力,也就是跟一金等價。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𝚜𝚝𝚘𝟿.𝚌𝚘𝚖

  一兩等於百錢,百錢以下則繼續使用銅幣,如此一來,大大豐富了貨幣系統,也有良幣驅逐劣幣的功效。

  後續,金茂還想推出銀幣,重量跟銅幣相仿,價值約等於十枚五銖錢,由於真實的銀子還沒運回來,這件事只能推後。

  除此之外,金茂還給海軍一個新任務,那就是飄洋過海去美洲尋找新作物的種子。

  不管是土豆、玉米、番茄、紅薯,全都是好東西。

  有了這些高產作物,大漢人口就能翻幾番,到時候,移民全世界,同化全世界,讓全世界都說上雅言的夢想才能實現!

  內陸方面,漕運業得到長足發展,全國一半以上的貨運都走水路,京杭大運河也提上日程。

  不過,金茂並沒有貪功,沒想過要在一代人就完成所有事情,他可不想步入隋煬帝的後塵。

  批發業的運輸已經被漕運所承包,僅有零售還無法覆蓋全國,只能靠人、車、牲口運輸,導致終端消費價格十分地高。

  好在老百姓們暫時消費不起,全都是士族豪強老爺們在消費,這些人漲價再多也沒事。

  值得一提,老一輩的士族豪強正在逐漸死去,新一輩的卻還沒長成,今後若是再不培養新一代士族,老一輩的士族一定會崛起。

  但這件事不難操之過急,金茂深知這片土地上的士族,沒那麼容易消滅,尤其是北方,那裡失去外族侵擾後,士族豪強將進入野蠻生長狀態。

  這是金茂不想要看到的場景。

  為此,金茂再次召集謀士們商議對策。


  這次參與會議的人除了老一輩謀士之外,也有通過考核進入的新生代。

  龐統、徐庶、諸葛亮、司馬懿、法正、陸遜。

  陸遜年紀還小,能進來參議自然跟他是吳王義子有關。

  而帶這些新人進來的人則是魯肅。

  這些年,魯肅一直兢兢業業當好管家,金茂有意提拔他為尚書令,奈何各方面都差點意思,便先當個尚書左僕射,熬一熬資歷。

  現在的尚書令由戲志才當任,也許過不了多久,魯肅會外放揚州當刺史,當然,這都是後話。

  「伯言。」金茂朝陸遜招手道:「來為父這裡。」

  頓時,龐統、諸葛亮等人紛紛用異樣的眼光打量陸遜,後者深感無奈,拜後才起身緩步來到金茂身後坐定。

  這個義子,金茂很是喜歡,要是自家兒子有陸遜七八分能耐,那他做夢都會笑醒。

  值得一提,這幾年,金茂又增添三個兒子,繼任者不用愁,反倒是誰來當繼任者才是最煩的事情。

  「今日議題,北方豪強該如何遏制?」

  黃河以南,該清理的都清理了,沒清理的也都轉正了,只待時機成熟,便可推行科舉制,徹底打壓士族形成的根源。

  老一輩謀士早就知道自家主公什麼脾氣,老神神在,看似在思考,實則在睡覺。

  有這麼多傑出的後輩,這種髒事交給他們就好。

  司馬懿就是北方士族中人,這一刀砍在自家身上,肯定不會出頭。

  諸葛亮對權利的追逐欲望勝過任何一人,深知這件事麻煩多功勞少,便閉嘴不說話。

  剩下法正、徐庶、龐統都有各自的見解,但徐庶年長且家世淺薄,不敢觸怒北方士族,法正也是同理,兩人都沒想好要不要徹底投效金茂。

  也就是說,年輕一輩,只有龐統和陸遜敢迎難而上。

  在座都是聰明人,只一眼就猜到大概,陸遜看向龐統,後者抬頭對視,頷首後,站起身,又對金茂一禮。

  「吳王殿下,在下有一些淺薄的建議,還請不要譏笑。」

  金茂看了看長相醜陋的龐統,再看了看跟周瑜樣貌有得一拼的諸葛亮,心中有了比較。

  「你就是龐士元?」

  龐統心中暗自不爽,金茂剛剛的眼神,他全都看在眼裡,現在又是這般口氣,分明就是看不起他。

  「正是在下!」龐統這次沒有行禮,十分倨傲地站在殿中。

  「你長得可真別致。」


  龐統黑臉漲的通紅,拂袖道:「姿容樣貌乃天生,大王有何見解?」

  「哈哈。」金茂搖頭失笑,軍中醜八怪多了去,他也沒覺得怎麼樣。

  「到近前來。」金茂招手道:「若你今日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當有重賞!」

  龐統這才知道錯怪了吳王,當即跪地叩頭道:「統肆意揣測上意,有罪。」

  「我赦你無罪!」

  「謝吳王。」龐統高興地站起身。

  諸葛亮等人羨慕地看著龐統,暗自後悔,該早點表態才是。

  龐統知道這個機會錯過了就不再有,便將腹中所思全盤托出。

  「河北自古以來便是豐饒之地,人傑地靈,殿下用人唯才是舉,為何不在河北選用寒門,甚至任用百姓?」

  龐統說道:「正如此次,我等考取功名一般,殿下亦可在河北嘗試推行,即便偶有反抗,又如何能擋得住我大漢鐵騎?」

  金茂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他緩緩站起身,目光掃過在座的每一位謀士與將領,最終落在龐統身上,聲音沉穩而有力:「龐士元之言,深得我心。我大漢之興,非但在於疆場之勝,更在於民心所向,人才輩出。河北之地,雖有世家大族盤根錯節,但寒門之中亦不乏英才。若我等能打破門第之見,廣開才路,必能激發民間活力,增強國家根基。」

  「自今日起,我在此下令,在河北範圍內,實施『唯才是舉』之策。不拘一格,不問出身,只要是有才之人,皆可為我大漢所用。同時,我將設立『薦賢館』,鼓勵百姓與各級官員舉薦人才,經核實確有才能者,重重有賞。」

  此言一出,廳內頓時譁然,眾人皆面露喜色,紛紛議論起這一變革將帶來的深遠影響。諸葛亮等人更是心中暗贊吳王高瞻遠矚,自己雖未能搶得先機,但見吳王如此英明決斷,心中也生出一股豪情壯志,誓要為大漢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金茂見狀,微微一笑,繼續說道:「當然,推行此策並非易事,需有得力之人負責監督執行,確保公平公正。我意已決,特命龐士元為『唯才是舉』之策的總理,全權負責此事。望卿不負孤望,用心選拔,為國舉賢。」

  龐統聞言,心中激動不已,跪拜道:「臣定當竭盡所能,不負吳王重託!」

  金茂高興地點頭道:「士元,來這裡就坐。」

  龐統再次拜謝,昂首挺胸地走過去,從今往後,他就是吳王的人,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諸葛亮看得眼熱,心中的顧慮頓去,他自信不比龐統差,下一次機會一定要把握住。

  雖說金茂有謀逆之嫌疑,但東漢的皇帝早就不是劉邦嫡系子孫,金茂好歹也是宗室,上位又怎麼了,沒人會覺得不妥當。


  老傳統藝能了。

  看到龐統意氣風發,陸遜暗暗捏緊拳頭,名義上他是吳王義子,實際上陸遜有自己的打算。

  看著大哥劉協在洛陽受苦,陸遜非常想去幫忙,但理智又告訴他,必須要再義父面前表現出價值,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可在座無不是人傑,他又有什麼優勢呢?

  「今天下一統,南北氣候各有差異。」

  金茂換了個議題說道:「我治理河北的初衷便是為了能種更多的糧食。」

  「此處地勢平坦,陽光充足,乃是絕好的耕地,奈何各郡縣有小家小戶之年,十分阻礙農業發展。」

  「今日大家便議一議,冀州、幽州、青州該種何物為好?」

  諸葛亮老家在徐州琅琊郡,跟青州很近,非常了解當地氣候,當即搶先道:「當種粟米!」

  「哦?」金茂看過來,道:「你是諸葛孔明?」

  「回殿下,正是在下。」

  「說說你的見解。」

  「喏。」諸葛亮拱手一禮,繼續道:「青州之地,東臨大海,氣候溫潤而多變,尤其是夏季,雨水豐沛,時有颱風侵襲,這對許多作物來說或許是災難,但對於粟米而言,卻是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粟米耐旱耐澇,適應性極強,即便在土壤貧瘠之處亦能頑強生長,且生長期短,成熟迅速,能有效緩解災荒之年糧食短缺的問題。此外,粟米營養豐富,易於儲藏,是穩定民心、保障軍需的不二之選。」

  「再者,青州沿海,海鹽資源豐富,若能因地制宜,發展鹽田,不僅可為國家增加財政收入,還能利用鹽田周邊鹽鹼地種植耐鹽鹼作物,如鹼蓬等,既改良土壤,又增加作物多樣性,形成良性循環。同時,鼓勵百姓養殖海產,如魚蝦貝類,既能豐富百姓餐桌,又可外銷獲利,進一步促進經濟繁榮。」

  「至於冀州與幽州,兩地北接塞外,氣候偏寒,但土地肥沃,宜種植耐寒作物如小麥、大豆、粟米皆可。小麥乃北方主食,其產量穩定,對寒冷天氣有較高抵抗力;大豆不僅可食用,還能榨油,增加食物多樣性及營養價值;粟米乃軍糧,不可或缺。」

  金茂點頭,由於運輸儲存條件比較差,小麥磨出來的麵粉只能存在家中,沒辦法當做軍糧。

  因為一旦下雨,麵粉就全沒用了必須要在幾天內吃完,粟米卻不同,曬一曬還能用。

  「不過。」諸葛亮話音一轉,說道:「我有一法,可護灰面(麵粉)周全,能當軍糧使用!」

  不愧是發明能手,金茂就喜歡諸葛亮這股子聰明勁,要是有麵粉吃,誰踏馬願意吃粟米,那玩意兒產量少,還不頂飽。


  「好!」金茂許諾道:「若此法可用,當有重賞!」

  「謝殿下!」諸葛亮期盼地看著上面,也想跟龐統坐一塊。

  奈何發明創造跟表忠心是兩碼事,諸葛亮太聰明了,沒有冒險投資的心,金茂是不敢放心用的。

  龐統就不一樣,他同樣聰明,卻敢冒險。

  如今的金茂可不是早先,還要去巴結諸葛亮這些晚輩,愛來不來吧。

  「今日最後一個議題。」

  金茂說道:「河北唯才是舉的科考,需要哪些門類?」

  這是第一次金茂當眾說出科舉的事情,就想看看眾人的反應。

  果不其然,大家反應十分激烈,就連老一輩謀士們也坐不住下場了。

  只不過,大家討論的焦點卻不是該不該,而是自家學說必須要有!

  於是,一場政議,立馬演變成了辯論,各方學派紛紛下場辯經。

  儒家公羊派、穀梁派且不論,沉寂許久的秦墨、楚墨、齊墨也都跳出來,這是金茂所沒有想到的。

  更有道家、法家各學派展露頭角連邊緣農學家都冒出來了。

  當真百花齊放,頗有百家爭鳴的氣勢。

  然而,在座的都不是各派頂尖,誰也說服不了誰。

  於是,金茂出面制止道:「今日不分伯仲,來日選個日期,我將在宛城舉行三天辯經,讓數萬學子們來投票,科考題目比例便按照投票比例來設題,誰家的比例高,那便讓誰家出的題多!」

  一石激起千層浪,金茂扔下的這塊石頭,不亞於學術界的原子彈,把不出世的老傢伙們都給振出來。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既然今朝當政者有這麼大的魄力,那麼諸子百家不管沒落與否,都要拿出看家本領參與這場盛會。

  為了留下足夠多的時間,金茂特意將辯經會安排在年底,半年時間足夠了。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