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光宗耀明> 第295章 劃定東北格局

第295章 劃定東北格局

  第295章 劃定東北格局

  三部之地,以後將以這廣順關為主要出入口。

  出了廣順關要先折向東南面,到了後世梅河口、輝南一帶才是哈達、輝發部之地,再折向東北到烏拉部地盤。

  而後來被封禁近三百年的「盛京圍場」,目前屬於葉赫部的地盤。

  山西各家暫時不能去那裡,但朱常洛許了他們這個恩典:將來在邊關之外要有幾個大城鎮的,開府設縣,山西各家子弟既有成為吏員甚至官員的大量機會,也會成為大明賴以消化這些地盤的重要班底。

  已經許了那西豐將改為一個晉豐縣,優先給他們分配土地建宅興商。

  山西各家的旁支遠離故土來到這裡,既因為皇帝給他們的信重,也由於未來的利益。

  進獻入宮的十人里已經有五人有了位份,或高或低。在昌明號中主事的數人,上至五品下至七品,都有了官身。

  而這東北雖然苦寒,卻也有大量珍貴物產。

  能夠現在冒著艱苦來到這裡,以後能夠獲得多少利益?

  

  現在他們暫時安置在廣順關內,但腰包極鼓的山西各家率先大量僱工,興建這廣順關外青河畔的清河驛鎮。

  被迫流離失所要來此就食固然是這麼多女真底層的苦難,但大明這回帶給三部之地的確實是「恩典」。

  廣順關這「南市」再度有興盛跡象。

  建宅造舍,又有了大量工作機會。消息往外傳,又有更多女真底層老弱婦孺往這邊趕。

  他們或者幹不了多少重活,但現在有口吃的就行,勝在勞動力便宜。

  然後當然是組織著大量山西各家帶來的僱工和遼東屯軍當中的光棍漢,結親成家。

  往往是一個人要負擔一小家,三五人就要負責一大家。

  袁可立來到這裡,和熊廷弼兩個既年輕又有實幹之才的兩人一起,首先開始對這三部遺民的整理。

  理清了一些小家族,以山西各家的旁支為骨幹,袁可立直接把這些聚集在廣順關外的三部遺民分成了很多族,讓山西各家負擔起來。

  找了一些略通漢話的作為族中女真一族的老,缺乏青壯的三部遺民總算有了個基本架構。

  努爾哈赤帶著護衛來到小清河南岸的山口時,看到的便是這樣的景象。

  小清河兩岸,山邊是烏壓壓的難民,不過現在已經分成了數十個小寨。

  簡陋的樹枝上堆著雪就構成了小圍牆,裡面有大量簡易的木棚。

  但覆雪下面,又看得到許多氈布。

  這明顯不是那些被遺棄的老弱婦孺能擁有的東西。

  而這些小寨圍繞著的區域,眼下正趁清河結冰熱火朝天地營造著。

  在最靠南的地方,卻是一個大寨,寨牆更牢靠,還有瞭望的箭樓。

  這是保護他們的軍寨了,努爾哈赤留意的卻是那河邊工地上堆積的圓木。

  他看了看何和禮:「……這莫不是運到撫順關的木材?」

  何和禮想的是另一件事,心情沉重地說道:「漢人手巧,這回是早有準備……」

  建造房屋,當然需要很多能工巧匠。

  袁可立要木材換糧食,原來是為這裡做準備。

  明明留在三部之地的都是一些老弱婦孺,但漢人還是組織起了這麼多的人手,在這冰天雪地里也不停歇。

  見到建州女真的人馬,一些在山邊搜撿柴火的老人和幼童吃了一驚,畏懼地退走。

  努爾哈赤細細看過去,漫山遍野的雪地里,竟似有過萬人都在幹這件事。

  他遠遠望著那些小寨當中燒得旺旺的篝火,心裡若有所思。

  數萬災民並沒有讓大明邊臣過於頭痛,此處已經井井有條。

  他心情沉重時,清河南岸一個規模更大的軍寨當中,一支精兵遠遠地迎了過來。

  熊廷弼出現在他的視野里,互相通傳之後才拍馬上前來。

  努爾哈赤也僅帶幾人迎了上去。

  「都督遵令而來,便請在此紮營吧。只待葉赫部也到了,便議一議眼下這局面如何收拾。」

  「……這裡不便紮營。」

  「河面也凍上了。要用水,總需取冰雪燒煮。莫非到了這裡,都督還擔心又起刀兵?」

  熊廷弼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就此拍馬迴轉。

  努爾哈赤默默下令衛兵們就在山腰上安營紮寨。

  他在高處,而明軍倒像是絲毫不在意他會俯衝偷襲。

  這像是一種傲慢,但熊廷弼說得有道理:既到了這一步,建州當真想對大明做什麼?

  這次過來,是要大明兌現第一步承諾的:女真各部的敕書,這回要有一個名正言順的歸屬了。

  自此之後,大明只承認建州、葉赫兩部。

  這當然有助於努爾哈赤進一步整合收服的諸部權貴,也盼著大明兌現關於鐵器貿易的承諾。

  要讓他們做髒活,總不能讓他們只用人命去填,總要讓他們的刀劍更利一點。


  這都是他們用三部之地換來的。

  兩天之後,離得更近的葉赫部也來了,來的卻是布揚古。

  「納林布祿呢?老到走不動了?」

  布揚古看著這殺父仇人哼了一聲,但並沒有多說話。

  納林布祿從大明回到部中之後,確實病重了。

  他以老邁之軀跋涉去大明,又帶著沉重的任務回到部族,要說服部族中這麼多權貴本身就不容易。

  現在,布揚古主持了前往哈達部的任務,已經接過部族大權。

  袁可立和麻貴都在,看了他們兩家之後說道:「天寒地凍,早日把事情說好吧,你們部族中都事務繁多。陛下旨意,兩部接旨!」

  努爾哈赤和布揚古都在帳中跪了下來。

  旨意內容是冠冕堂皇的。明明是大明的謀劃,但說成是他們建州與海西女真各部爭戰不休,以致百姓流離失所,千里跋涉到大明邊關就食。

  大明出於憐憫之心,特嚴辭訓誡建州部和葉赫部罷兵。

  為免以後再起紛爭,大明收回原先給哈達部、輝發部、烏拉部的敕書,三部之地重新設實授軍衛駐守,分割兩部領地。

  原先一千四百九十八道敕書,如今根據實際情況改為一千三百道,建州部八百道,葉赫部五百道。

  兩部與大明貢貿,各設邊市,互不侵擾。

  這些都是之前在朝覲時就說好的,努爾哈赤和葉赫部都領旨謝恩。

  原先,海西四部共有敕書九百九十九道,但其中名義上屬於葉赫部的只有三百道,剩下六百九十九道是哈達部的,這也是哈達部原先更強,並且在女真各部之中成為被左右夾擊目標的原因。

  後來幾經變化,建州部實際已經控制大部分敕書。

  現在總額發生了變化,建州部的敕書減少了,葉赫部的敕書變多了,但努爾哈赤並沒有不滿。

  貢貿的規則早就已經改變,不再是每道敕書都能穩定獲得二十兩銀子。

  敕書除了用來分賞給麾下諸部,最大的作用是能夠憑此去邊市進行交易。

  能獲利多少,純粹看能帶去多少物資,敕書數量反倒沒那麼重要了。

  敕書少了一些,但只要大明能夠信守承諾,努爾哈赤更寧願好好消化這一次收服的兩部青壯,把精力投入到建國稱王當中去。

  能到那一步,就不需要靠敕書了。

  對葉赫部來說,實際控制的敕書從三百道提高到五百道,這當然能體現大明對他們的扶助之意。


  最重要的是,大明實際上是介入了女真各部的紛爭,制止了建州對葉赫部的下一步行動,給了葉赫部喘息之機。

  袁可立宣讀完旨意,然後就坐下來說道:「再說你們都關心的貢貿細則吧。陛下有旨,鐵器,可以。但數量,價格,要說好。尋常鐵鍋、犁鋤、上好精鐵,都要用金銀銅來換。」

  努爾哈赤心情一沉:「袁大人,鄙族貧弱,恐怕難湊足那麼多金銀銅。」

  「能開這禁已是天恩,你們要鐵做什麼,大明君臣都是心知肚明的。如何湊這些金銀銅來買,那只能你們自己想,貢貿獲利就是一個法子。」

  努爾哈赤沉默不語。

  如今,主要是用各部物產從大明換來一些必須的生活物資。

  以前還能換得一些走私的鐵器,但自從泰昌元年遼東換了撫按和總兵官,這方面是越來越難了,這兩年更近乎絕跡。

  換來的生活物資除了部族內的權貴們享用,當然還有剩下的賣給諸申,總體而言確實仍是獲利,通過這種方式提供著部族之內除了阿勒班之外的財力。

  但如果只能用金銀銅才能換來大量鐵器,那就意味著要提高阿勒班的數量,讓部族獲得更多貨物。先從大明商人那裡換來必須的生活物資,再換得一部分金銀銅,又轉而向大明換來這些鐵器。

  金銀銅,大家都缺。

  但鐵器更重要。男無鏵鐵、女無針線,這是大明和朝鮮都對女真貿易禁鐵的影響。

  雖然以前能從大明和朝鮮邊軍手中購得一些鐵器,但對已經開始一統步伐的建州部來說遠遠不夠。

  七年以前,努爾哈赤已經下定決心在建州炒鐵,開金銀礦,燒造磚瓦。

  這件事進展緩慢。

  除了這些途徑,那麼剩下的就只有去搶了。

  努爾哈赤看著袁可立:大明在用這種方式催促他們快些行動吧?

  葉赫部去西邊的科爾沁和喀喇沁、朵顏諸部搶,建州部去野人女真、朝鮮那邊搶。

  耗費部族兒郎的性命搶來的金銀銅,換來了鐵器錘造成新的刀、箭,再進一步消耗在戰場之上。

  努爾哈赤聽著北面的喧鬧工地,心裡默默下定了決心。

  朝鮮總歸也有不少能工巧匠。

  大明的百姓,他不敢明目張胆的擄掠,甚至要屢屢送歸漢民來表達他對大明的忠順。

  但既然大明對昔日援手過的朝鮮有了新的態度,那也顧不得了。

  打不過大明,還打不過正在內亂中的朝鮮嗎?

  恐怕春暖花開之時,明軍就要正式在宣大和薊遼北面動手了。

  建州不能停下來!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