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光宗耀明> 第284章 君心莫測

第284章 君心莫測

  第284章 君心莫測

  皇帝「不務正業」,重擔都在陳薦身上。

  

  相位要職,一正兩陪。

  這一回「公正」得多,因為皇帝已經下旨讓十三道監察御史不必分心參與這廷推。

  新上任的吏部尚書陳薦連屬官都還沒有認全就必須主持這廷推,但也正因為這樣,他只需要按規矩辦事:召集有資格參與廷推的朝堂重臣,在定好的時間到吏部官廳來。

  七月朔日朝會上定了下來次日廷推總領中書大臣和總督政務大臣,而七月初二沒有朝會,吏部衙門一大早就準備好迎接眾臣前來。

  最早到的竟是王錫爵。

  「君庸啊。」王錫爵對陳薦行著禮,「早些把人選出來,老夫實在思鄉心切。」

  「督政明明還硬朗……」

  陳薦對他客套著,王錫爵卻只是笑了笑。

  硬要再干兩年,王錫爵估計自己的身體也撐得住,但何必呢?

  從萬曆二十八年還朝,他先是閣臣、後成督政,地位之穩固、穩固時間之長,已經是這一生中最難得。

  但因為穩固,因為時間長,許多官員的升遷任用都離不開他的影響。再要進一步改革,他會有來自這些人的阻力。

  何況泰昌朝的新政哪裡有盡頭?讓更年輕、包袱更少的人來吧。

  不多久之後,朱賡派了次子朱敬復來。他沒有親至,而在施政院擔任舍人的朱敬復帶來了他的投票。

  陳薦鄭重收好,信封糊得好好的,沒有拆開。

  他只是先拿著這信封,給已經到場的眾臣們都看了看,尤其是沈鯉。

  最後一個到的從一品大員是葉向高。進來之後,他先向王錫爵和沈鯉見了禮,隨後才對陳薦笑道:「滿京城只怕現在都在等吏部的消息,大天官可還吃得消?」

  「我依制主持廷推,除了操持事務費些心神,這正陪之選究竟如何,我卻不擔朝野議論。」陳薦平靜地回答,「況且只是正陪之選,究竟點選誰人出任,尚待聖斷。」

  葉向高微笑著點了點頭,心裡卻凝重不已。

  又看了看朱國祚,葉向高對今天廷推的結果擔憂起來。

  上一回先幫著沈鯉把他認為更合適的人推到了吏部尚書的位置,但皇帝隨後直白地點了點他們兩人。

  這回再推舉總領中書大臣和總督政務大臣,只怕不見得能把朱國祚給推出進賢院之外了。而陳薦似乎也並不念葉向高的好,畢竟他似乎更得鑑察院之力。

  隨著葉向高的來到,進賢院的人都到齊了,還有施政院的一些侍郎。


  「奉旨,先廷推總領中書大臣……」

  吏部那邊的廷推就此正式開始,沒有參與廷推的樞密院重臣們則在武英殿裡等候著。

  過一會,朱常洛來了。

  「朕斟酌許久,這兵部尚書還是讓敬中來做吧。」

  朱常洛是來告訴他們這個決斷的。

  蹇達辭任後,兵部尚書一直空著。雖然如今樞密院內有不同的架構,但兵部依然存在,並且是樞密院內專門管理大明眾多地方衛所日常事務的部門。其下職方堂、屯牧堂之外,又多個管理驛站的驛傳堂。

  樞密院很特殊,官員任命都是皇帝特簡。

  田樂猶豫了片刻:「那禮卿……」

  「升總參謀!」朱常洛很乾脆地說了他的想法,又對邢階說道,「搢伯既已知朕意,便接了溫副樞的位置。」

  別看萬曆朝屢屢征戰,但眼下樞密院要員選擇卻捉襟見肘。

  原先的左軍右都督是邢階,現在邢階到了樞密院做總參謀,他年紀也大了,左軍右都督都在選人。

  這兩年裡,梅國禎離世,後軍右都督直面北虜,樞密院已經不得已把李化龍調到後軍都督府任右都督併兼任宣大總督。現在,前軍右都督也空著。

  而左軍都督府在後面幾年裡十分關鍵,王承勛這個左軍左都督只能做前期準備工作,後面也得換上一員勇將才行。

  田樂覺得袁可立適合來做這兵部尚書,再歷練一下便可去一軍都督府總攬軍政,不料皇帝心目當中的人選竟然是申用懋,而且準備破格重用袁可立。

  「朝堂上能文能武的人不多,不少又還年輕。」朱常洛無奈道,「不光是左軍,前軍都督府也難。平夷伯近來頻傳病情,水師之中,如今寥寥二三人可堪大用。那沈士弘自不能就調去長江水師屈才,朕準備讓他去提督北洋艦隊,讓新建伯去前軍。這左軍左都督,讓寧虜伯來做。前軍右都督……」

  他看向了李汶:「宗齊,這前軍右都督,你可願領樞密副使銜前往赴任?」

  他們沒想到皇帝心中的人選是李汶。

  「老臣聽命。」

  李汶並沒有二話。

  他已經七十三了,以樞密副使銜去坐鎮,就是致仕前最後一個過渡。

  若不是御書房、施政院那邊一下子有這麼多老臣要換,他本來準備請辭的。

  田樂嘆了一口氣:「李副樞若去前軍都督府,那這樞密副使……」

  「茂夫升任,再以鄭伯孝為副使,專管武選軍紀。」朱常洛說道,「軍略堂左右參謀,一陸一海。既專責參謀諮詢,可不拘年資。孫承宗、解經傅,這兩人都頗有見識才幹,可升四品方略參謀暫署。」


  早就擔任過遼東巡撫的李汝華此前與袁可立分任左右參謀,現在一同升官。

  而泰昌三年才中進士的孫承宗一下子直升四品,更是三品樞密院實職大員,僅次於主管他們的李汝華。

  皇帝在樞密院內要開始重用青壯派了。

  而鄭繼之要被皇帝從刑部左侍郎調到樞密院來,田樂想了想問道:「陛下要在廷推諸部尚書之前頒旨?」

  「正是,朕先把樞密院要的人定好,免得還有幾個尚書之選攪得人心不定。」朱常洛說道,「其餘樞密院在京文臣,今日也一併議一議,先定下來。」

  等陳薦那邊把廷推結果送到皇極殿時,朱常洛已經回來了。

  皇帝還沒有確定兩個相位的人選,和樞密院有關的一批任命卻先出來了,只涉及到三個文臣。

  但這三個文臣,本來都是尚書甚至兩個相位的熱門人選。

  比如刑部左侍郎鄭繼之,總督漕運的李三才,申時行留京編哲宗實錄和太岳公集之後從鴻臚寺卿升任刑部右侍郎的申用懋。

  李三才已經總督漕運多年,官場人脈極廣,但私下裡的評價很耐人尋味。

  如今皇帝卻直接讓他來做空缺多年的中軍右都督。是要來到北京了,但入了樞密院。

  而樞密院的文臣,和其他文臣打交道非常不好。在樞密院裡和勛臣武將過從甚密,同樣十分不好。

  至於申用懋,作為申時行的兒子,申用懋其實頗有才幹。在兵部歷任車駕司主事、武庫司和職方司員外郎、武選司和職方司郎中,可以說他做官的大半時間都是在兵部度過的。

  申時行擔任進賢院太常大學士時他不便留在樞密院,給了個正四品的鴻臚寺卿閒用,又升任他做刑部右侍郎,竟然是為如今再到樞密院做兵部尚書做鋪墊嗎?

  皇帝還是放心申時行啊。

  一天的時間,在京文臣們既等著皇帝確定御書房、施政院二相的人選,又想著這三人被皇帝用到樞密院之後帶來的連鎖反應。

  申府之中,只用專門修書的申時行現在氣色反倒好了很多。

  已經七十三的他看了看兒子,心中不無感慨。

  「陛下知人善任,你既熟於軍務,去了樞密院,好生向樞密使請教。」

  「父親,兒子擔心的是江南……」

  「申家的擔子是你扛了。陛下要在樞密院用你,為父修完了實錄和太岳公集,自當回鄉助你,不致江南出什麼亂子讓你為難。」

  申時行嘆著氣,他這樣的多年重臣自然看得出皇帝的用意。


  陳璘恐怕時日無多了,前軍右都督缺了快兩年,皇帝準備用兵。

  大明士紳還有沒有那個膽子準備做什麼,其實是很微妙的。

  總督漕運的李三才也被調入樞密院,皇帝用他兒子做兵部尚書,那是要申家做選擇了。

  一方面是兒子的前程,另一方面是那成功機率渺茫的「作亂」。申時行回鄉後,當然只能像沈一貫一樣,傾盡全力藉助他們過去的影響力讓皇帝這邊的籌碼更多。

  父子二人,已經相繼做了首輔和兵部尚書。

  申用懋才四十八,將來焉知不能成為樞密使——只要申時行知道該怎麼選擇。

  天亮之後,皇極殿內,朝參官們聽著王安宣讀旨意。

  經廷推奏問,乾綱聖斷,大明的總領中書大臣和總督政務大臣明確了人選。

  葉向高誠惶誠恐,心中滋味複雜地跪拜謝恩:天殺的!確實沒有去很棘手的施政院,但他昨天居然同時出現在了總領中書大臣和總督政務大臣的陪選名單里,並且是施政院總督政務大臣的正選。

  被沈鯉和朱國祚一起陰了!

  相比於去施政院,葉向高還是覺得御書房安全一點——雖然權力大不如在進賢院時。

  但看來,皇帝也對他在進賢院的工作成果不滿意。

  總督政務大臣的一正二陪人選里,李三才已經有任用,葉向高去了御書房,剩下那個人選昨天就讓人很意外:居然不是呼聲頗高的趙世卿,而是蕭大亨。

  坐鎮南京多年,本以為朝廷要換青壯要員為輔相,沒想到居然還是個老傢伙,是個比王錫爵還大兩歲的老傢伙。

  兜兜轉轉,已經七十六的蕭大亨居然還能回來總督政務,陛下怎麼想的?

  這種結果,為什麼不乾脆擱置,讓吏部再廷推施政院和進賢院二相人選?

  只聽皇帝說道:「朕不日又要去遵化,王督政再辛苦兩三月,等蕭督政到任。至於太常宰,外藩朝覲需要伴駕前往,那就由朕特簡定下來吧,李總憲,你來!」

  李廷機愕然看著皇帝,隨後忽然回味過來。

  皇帝這似乎是被當時廷推禮部尚書時用力過猛的葉向高和沈鯉都輕敲了一番,也輕敲了認為這回一定能上位的朱國祚等青壯文臣。

  重用蕭大亨自然是有功必酬,重用李廷機則是安心辦事便得聖眷。

  進賢院和鑑察院該怎麼辦事,接下來尚書們的推選該如何,大家都要懂。

  君心莫測,但李廷機只有感恩。

  餅從天上來。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