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要誅的是心
第241章 要誅的是心
楚藩暴亂的發生地,已經抓了一些士紳人家,又抓了武昌知府。
浙江那邊不知道徐應簧已經被抓了,但他們知道應天巡撫已經到蘇州府抓了宋家和另兩家,都是與李材過從甚密的大族。
但浙江巡撫劉元霖坐立難安,因為孝陵衛的騎兵竟然不是去蘇松常嘉湖五府溜達的,而是一直溜達到了杭州府、寧波府來。
st☕o9.com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鑑察院的行文他當然也收到了,知道是為了什麼事。
現如今他面前的人很不起眼,但他不敢怠慢。
「非白監察南直隸學籍,此番到了浙江,不知是……」
熊廷弼笑了笑,從袖中拿出一道公文:「士紳三年一考,去年畢竟考過,今年沒多少事。因我是江夏出身,又從兵科給事改任南直隸學監,因此李都督奏請借調,命下官隨孝陵衛騎卒拉練。此番過來,就是與撫台商議一下過境入贛諸事。」
劉元霖看著公文心頭打鼓。
如果要溝通,為什麼不提早過來溝通,等他們都入了境才來?
劉元霖聽到了他說他「出身江夏」,於是看完了公文之後就深深地看著他,試探地問:「是為……楚藩之事?」
熊廷弼卻搖了搖頭:「那不是下官該管。劉撫台,下官先稟報一下孝陵衛騎卒擬行軍及安營紮寨之處的日程計劃……」
劉元霖聽他說著,杭州、紹興、寧波、台州、溫州……
這不是基本要把杭州繞一圈,然後經徽州府返回南京嗎?
劉元霖也聽出了不對勁的地方:「在嚴州府留五日?」
衢州府面積不算大,和徽州府毗鄰。雖然山多一些是比較難走,但五天時間……
「是,只留五日。」
劉元霖看著他,心裡琢磨著為什麼還加個「只」。
再次思索了一番,想著他們要繞一個圈才去嚴州府,中間的金華府卻又不經過……
於是他作了個揖:「賢侄,浙江去年遵奉旨意和朝廷政令,退贓近三百萬兩。孝陵衛專門在浙江走這一圈,定非無因,還請賢侄指教。浙江上下,不敢有負朝廷重望。」
他是說:我們過去的問題可能很大,但去年肯做到那樣,忠字還是不敢忘的。
如今你們明晃晃地這麼幹,就差明說浙江有問題了。但有什麼問題,偏偏我這個巡撫都還不知道,難道是我有問題?
但楚藩的事,我真沒問題啊!
劉元霖等人去年被趙志皋和沈一貫那麼一鬧,如今只想夾著尾巴做人。
不知道這是不是延遲了的秋後算帳。
所以劉元霖才低頭直白請教,如果是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當然更好。
「只停留五日」,像是提醒他們抓緊時間、抓住機會。
熊廷弼又笑了笑,只說道:「浙江人傑地靈,顯宦高官不絕,紹興師爺更是名聞天下。撫台巡撫浙江多年,下官豈敢指教。諸事還盼撫台行文各府,下官先把前哨打好。」
說罷就是不提醒他,或者說已經提醒過了。
等他告辭離開之後,劉元霖左思右想,才品出些什麼來。
說浙江人傑地靈,顯宦高官不絕,紹興師爺名聞天下,當然是說浙江不可能與這次楚藩暴亂、皇帝定性的「謀反」一案無關了。
而在嚴州府停留得更久……
熟知浙江的劉元霖突然想到:現在擔任武昌府知府的徐應簧,正是嚴州府淳安縣人。
去年退贓的近三百萬兩銀子,嚴州府的徐家問題也不少。書信往來之後,最終還是請徐應簧去信家裡,認下了兩萬多兩,該不會……
劉元霖打了個冷顫,趕緊吩咐:「陳副使如今在哪?」
做過嚴州知府的陳經濟更了解嚴州府一些,去年跟嚴州府、湖州府有關的一些退贓事,都是陳經濟出面去擺平的。
最關鍵的是,大家都是同乘一船!
現在浙江這條船正想安安穩穩地駛過眼下的驚濤駭浪,哪怕吐出去一些,至少不要落個身敗名裂、禍及家小。
他們唯一最有力的保障,是皇帝仍然敬重當年為他們遮風擋雨的人,至少是想做給天下官員看:只要聰明、懂得看形勢,有過錯不怕,要會做事。
因此劉元霖喊著陳經濟等人,眼巴巴地趕到了沈家。
閒居在家已經一年多的沈一貫很難受,很無奈。
「……去年退贓,到底是怎麼做的,鬧得怨念如此深重?」
他知道這些貨色如此忙不迭地跑過來,大概是因為兜兜轉轉,如今鬧得沸沸揚揚的楚藩受煽動而暴亂、煽動之人被皇帝認為是謀反一事,那些「元兇」竟然是浙江出身?
「……龍江公是知道的,我們只是任官一方,倉促之間哪裡拿得出那麼多銀兩……」
沈一貫懂了,他糾結地閉上了眼睛,喃喃自語:「糊塗……糊塗……」
劉元霖低著頭,心裡也很憤懣。
趙志皋也就罷了,他一貫膽子小。可是你沈一貫沈肩吾說也認下百萬兩,拿了多少啊?
當然了,當時只是給他們壓力,暗示他們浙江至少要交出兩百多萬兩才能平息聖怒。他們說這個數字,不是說他們自己來承擔。
可是沈家清查投獻、重遞該繳賦稅的名冊,去年實際拿出來的銀兩也不符合這麼多年大家對他們的了解啊。
還有那麼多缺口,向誰要去?
「糊塗……」沈一貫是真沒想到,去年都做到那樣了,今年他們還有膽子敢借楚藩的事情做出什麼來。
就算是劉元霖他們又把更多壓力轉嫁給了一些人又如何?就這麼敢?
乖乖夾著尾巴做人,低調個三五十年不行嗎?
皇帝多少要給他和趙志皋一點薄面,要不然去年何必頒下賞賜來?
這是要拉著浙江一起死嗎?
「誰家沒有難處?你們就這般不知輕重?」
「……龍江公不理俗事,我們也實在沒太多辦法……」劉元霖帶頭暗示了一下,也算是遞個台階,「如今只怕當真禍及浙江,謀反大罪之下,若有人胡言亂語……」
沈一貫睜開眼睛凝視了他們許久,最後默默地喊來了族弟。
「去年族中自查,到底怎麼做的?」
劉元霖沉默不語。
不管沈一貫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但今天他們過來挑明問題,其實也幾近攤牌了:真禍及浙江、把他們這些一省大員也牽連進去,沈家如何能置身事外?
比如說:前些天京城喜訊傳來,沈一貫之子沈泰鴻恩科之後,殿試排名高居二甲第八,浙江上下為沈家賀喜時就送了多少銀兩?
問完了情況,沈一貫疲憊地讓他先走了,然後又是沉默了許久。
「……作孽啊。」他只是這麼說,然後不得不重新回到骯髒的狀態里,和他們一起商議著怎麼收尾。
出來混的,總要還。
「我自會奏明陛下,乞分勻諸縣州,不致優免降等。一縣最多兩案,但該查罰之贓銀……都別再惜身了,借也好賣也好,補上,別再只是分到下面。」
要做的不僅僅是讓皇帝滿意,還要織起一張密不透風的網,把罪責都撇到罪狀最重的那些人家。
先表了態,才好換得皇帝和朝廷的默契,允他們就此辦案。
這樣就算有些人說出了什麼來,最終也可以不予採信……
「這樁事了,你們該乞骸骨的,都上辭表吧。浙江一而再,不可再而三。打掃打掃,朝廷自會派來新人。」
沈一貫既是給他們擦屁股,也是給自己擦屁股。
劉元霖等人有些不甘心,欲言又止。
「若非陛下強留申汝默主持恩科,如今運河又凍上,他都已經回到蘇州府了。」
沈一貫想著自己剛剛高中恩科進士的兒子,安撫道:「這次,老夫親自打理此事。你們若為難,先從老夫府上借支一些……」
劉元霖等人鄙視著他,事到如今了,還只是借。
但是二哥不笑大哥,沈一貫貪,他們也貪。
事到如今,孝陵衛騎卒竟到了浙江地頭,他們這些浙江大員還不知道楚藩大禍的禍首主要集中於浙江,並不是在鎮海衛講學的李材和他那些門生的家族。
雖然騎卒人數不多,但萬一皇帝怒了,說一句浙江謀反大省呢?
「多謝龍江公……」
他們還只能拜謝。既然他們到現在還被蒙在鼓裡,能夠出手相救的,也就只有老首輔再低下頭來了。
那一張老臉還是值些錢的,何況這回他要自己出錢買自己的臉面……
謝廷贊是向沈一貫請教過的,也當面噴過沈一貫浙江如今情況「都是爾等之過」。
現在他與熊廷弼兩人既是進士同科,又做著一樣的官,還都是「廷」字輩。
正在閒聊,沈家的拜帖送到他面前。
打開看完之後,謝廷贊冷笑著說道:「賢弟到了浙江,果然驚動不小。老首輔要親自出手了,這回仍會不了了之吧。」
熊廷弼卻不以為意,笑著說道:「哪裡攪和攪和不是處處稀泥?曰可兄素來剛直,卻該領悟陛下雖然屢屢行雲布雨、雷霆震震,所要不過是收些好果子。」
謝廷贊也是懂得的,只是不忿:「那這麼多年來,含冤之人又如何?」
熊廷弼沉默片刻,最後只說道:「過去不是陛下臨朝,如今起沉疴也不可用猛藥。能收些好果子,再以學政水利路橋等恩澤溫養,所求者長遠罷了。國事,不都是慢慢來才行?若非今年楚藩變故,陛下本來也是有意先溫養三年的。學監這三年該先做什麼,再做什麼,陛下不是有明示嗎?陛下胸中自有宏圖偉業,尚且只能如此,曰可兄不可只是一味剛直。」
「……如今方知,我等剛直之輩何以總被說什麼榆木疙瘩。」謝廷贊失落地嘆了一口氣,「賢弟見識,非我能及。」
「陛下才是高瞻遠矚。」熊廷弼拱了拱手,「大改儒學,高看百家學問,這才是萬世之基。諸省學政官、學監,重中之重,曰可兄不可妄自菲薄。便只做好這一件事,於浙江百姓而言便足稱得上功德無量。」
謝廷贊咬了咬牙:「即便這回又有許多人家逃得一劫,若仍死不悔改,就休要怪我後年無情了!」
他並不知道,熊廷弼已經料想到了皇帝的態度方針是如何,他其實已經在和沈一貫「一起」做浙江的工作。
浙江學籍監察御史,自然也因為他獨特的影響力成為其中重要一環——小學苑和百家苑的恩蔭特權不是鬧的。
把不是實質謀反的行為定性為謀反,就表明皇帝不是真要搞什麼大清洗,無非還是再宰一宰這麼多年養肥的豬,再壓得他們畏畏縮縮,不要阻攔朝廷在諸多國政上的步伐。
優免,必須厲行。士風,必須改正。學問,必須融入新儒學。
如果不行,即便是申時行這種純粹調和的中間派,也不適宜繼續在這新時代里蹦躂了。
以謀反為名,天子舉起劍,要誅的是心!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