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神話(兵造處 下)
窵鄭重地拿起一把青銅劍,緩緩遞到易華偉面前,開始認真地講解起來:
「大人,鑄造青銅劍,青銅和錫的混合比例確實是關鍵所在。方才我已給大人詳細講過,四分青銅一份錫的比例下,金水的堅硬程度和柔韌性將達到最完美的程度,這乃是秦劍鋒利與否的先決條件。(青銅配比中銅占73%—76.32%,錫占18.02%—21.4%,這種科學的配比是經過反覆試驗和總結得出的。)
而要想秦劍超越一般常例,達到二尺六寸以上,其秘密就在於秦劍獨特的外形上。大人請看,從劍柄到劍鋒處有二寸又二的長度,此處叫做——劍格。
這劍格比其它地方更為寬且厚,如此設計的目的便是為了極大地增強劍身根基的牢固性。而由劍格到劍鋒處,那蘭葉形的劍身便逐漸變窄,兩鋒之間呈垂直的頂角,且劍身有八面。緊接著便是內凹的一個束腰,束腰之後又逐漸加寬。
這束腰對於兩刃八面的秦劍的長度而言十分重要,它可以起到『風槽』的作用,在揮劍之時,能增強刺殺的速度和力量。同時,劍身寬的地方厚度會相應減薄,劍身收束的地方厚度則會加大,寬同厚的程度可以說是按相反的方向來變化。
這複雜而精妙的外形設計既可以使秦劍的受力部份得到加強,而又能保持一定的彈性,同時也不會讓劍身過於沉重,極有利於近身格鬥。這,便是我秦劍為何能夠長達四尺以上的絕密技術了!」
窵講解之時,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仿佛手中的青銅劍承載著秦國的榮耀與輝煌。
「原來如此!」
易華偉微微頷首,將身旁的超長秦劍半成品取過,劍身散發著微微的寒光。
sto9.𝙘𝙤𝙢提供最快更新
易華偉拿起青銅劍對準身邊的一塊廢木塊,輕輕一劍劈下。只聽得「喀嚓」一聲,劍到木斷,乾脆利落。那足有兩寸多厚的木塊在秦劍的威力下竟是如此的脆弱不堪,仿佛不堪一擊的薄紙。要知道,這還僅僅只是未完成的半成品!而且易華偉也並未用力,僅僅是隨手一揮,便有如此驚人的效果。
「好劍,不輸於一般的隕鐵長劍啊!」
易華偉眼中露出讚賞之色,笑著點了點頭。輕輕撫摸著劍身,感受著那獨特的質感和鋒芒。
自己好像還沒有試過太阿劍的威力?回去試試去。
秦始皇有三把名劍,太阿、鹿盧、定秦。下葬時,易華偉留了把定秦劍放在秦始皇身旁,而將太阿劍收起,鹿盧劍是歷代秦王佩劍,現在在胡亥手裡。
進入第三匠房,易華偉只感覺涼快了許多,仿佛瞬間從燥熱的夏日步入了涼爽的秋日。抬眼望去,房中上千名工匠正忙碌地分成兩撥,各自專注於手中的活計。
一撥工匠們全神貫注地製造弩弓,手指靈活地穿梭在各種材料之間,或打磨、或組裝,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與技巧。另一撥工匠則在精心製造箭矢。挑選著最優質的木材和金屬,經過精細的加工,讓每一支箭矢都變得鋒利無比。
一排完成的弩弓成品整齊地陳列在架子上,從大到小分成三種。小的弩臂和弩弓的長寬都只有四十多厘米,精緻小巧,便於攜帶。線條流暢,雖小卻蘊含著巨大的威力。中等的長寬則都有近一米,穩重而大氣。弩身散發著金屬的光澤,給人一種堅實可靠的感覺。而大型的完全是一個重型弩機的形狀,臥在那裡簡直就像一群盤踞的猛虎一樣寒氣森森。
易華偉的目光鎖定在弩臂末尾一個突出的方狀似的金屬物體上,微微揚起手,指著那個物件問道:「這是何物?」
窵聞聲,臉上露出一抹微笑,恭敬地回道:「回大人,這個叫做望山,是弩手瞄準射箭時用的!」
易華偉眼中閃過一絲詫異,心中暗自驚嘆。大秦的兵器竟然已經達到了如此先進的程度,連瞄準器都有了。好奇心被勾起,開口問道:「怎樣瞄準?」
窵微微側身,指向旁邊一張步兵弩,耐心地解釋道:「大人請看,這張步兵弩上有六條醒目的黑線,就是用於估算射擊距離的遠近的。射擊時,弩手依照這六條黑線估算弩弓抬起的高度,然後將箭矢呈弧線射將出去。最後準確擊中敵兵。這六條黑線便是:五十步,一百步,一百五十步,二百步,二百五十步,三百步的瞄準線!」
易華偉點了點頭,怪不得當年趙括親自率軍長平突圍時,史稱秦軍箭如雨發,幾乎矢矢命中,便連那趙括也給射死在陣前。如此精準的射擊,必然離不開這些先進的兵器和弩手們精湛的技藝。
頓了頓,窵繼續娓娓道來:「其實這望山還有另外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大人請看,秦弩的發射機構由大小七八個部件巧妙組合而成,每一個部件都經過精心打磨,嚴絲合縫。而像韓弩等關東六國的弩弓,其發射機構卻只有秦弩部件的一半左右。一般來說,弩弓射擊時,弩手要完全依靠手指的力氣把勒得極緊的弓弦推出月牙形狀,這無疑需要耗費巨大的力氣。在擊發的瞬間,弩弓必定會產生極大的抖動,如此一來,射擊的精確性便大打折扣。然而秦弩卻截然不同,它的射擊機構雖然複雜,卻設計得極為精巧、靈活。在射擊時,弩手只需輕輕一扣扳機,便能通過射擊機構將箭矢平穩地射將出去,整個過程中抖動極其微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正因如此,秦弩的威力和準確性堪稱當世第一!而這望山呢,它在箭矢射完、重新上弦之時,能夠將扳機自動拉回到擊發位置。這是因為望山也是和那精巧的射擊機構緊密相連的!」
…………
參觀完第三造所後,窵神色恭敬地領著易華偉向第四造所走去。
剛踏入第四造所時,一股雄渾的氣息撲面而來。這裡是專門生產大型兵器如長矛、戟、鈹等兵器的地方。工匠們忙碌的身影在巨大的空間中穿梭,鐵錘敲擊金屬的聲音此起彼伏。
長矛如林,筆直地排列在一旁,矛尖閃爍著寒光,仿佛在訴說著它們的銳利。
每一根長矛的製作都極為講究,工匠們先挑選優質的金屬材料,經過高溫熔煉,去除雜質,使其質地更加純淨。然後,將熔化的金屬倒入特製的模具中,冷卻成型後,再進行精細的打磨。矛杆則選用堅韌的木材,經過乾燥、處理,使其不易彎曲變形。最後,將矛尖與矛杆牢固地連接在一起,確保在戰鬥中不會輕易斷裂。
戟則散發著一種威嚴的氣息,獨特,既有直刺的矛頭,又有橫向的小枝,可刺可勾,威力巨大。製作戟的工藝更加複雜,需要將矛頭和小枝分別鑄造,然後通過巧妙的連接方式組合在一起。工匠們在連接部位採用了特殊的榫卯結構,使得戟的各個部分緊密結合,渾然一體。同時,為了增加戟的美觀和實用性,還會在戟身上雕刻精美的紋飾,如虎紋、龍紋等,既彰顯了秦國的威嚴,又提高了戟的辨識度。
鈹的外形類似於長劍,但更加粗壯,是一種極具殺傷力的兵器。鈹的製作需要高超的技藝,首先要將金屬材料鍛造成合適的形狀,然後進行反覆的淬火和回火處理,以提高鈹的硬度和韌性。在打磨過程中,工匠們要確保鈹的表面光滑如鏡,沒有任何瑕疵。最後,還要為鈹安裝上合適的劍柄和護手,使其更加便於握持和使用。
工匠們全神貫注地工作著,有的在鍛造矛尖,爐火熊熊,將金屬燒得通紅,然後用鐵錘反覆敲打,使其更加堅硬鋒利;有的在組裝戟的部件,一絲不苟地調整著每一個連接處,確保其牢固可靠;有的在打磨鈹的劍身,動作嫻熟而細膩,讓鈹的表面光滑如鏡。
離開第四造所,易華偉和窵又來到了第五造所,這裡是兵甲造坊。一進入造坊,便看見無數的鎧甲和盾牌整齊地擺放著,散發著金屬的光澤。
鎧甲的種類繁多,有輕甲、重甲之分,適用於不同的兵種和戰鬥場景。盾牌則有圓形、方形等不同形狀,有的巨大如門板,有的小巧靈活,各具特色。
鎧甲的製作工藝同樣複雜。首先,工匠們要根據士兵的體型和作戰需求,設計出合適的鎧甲樣式。然後,選用優質的金屬材料,如鐵片、銅片等,經過裁剪、衝壓等工藝,製作出鎧甲的各個部件。接著,將這些部件進行組裝,採用鉚釘、絲線等連接方式,確保鎧甲的牢固性。為了提高鎧甲的防護性能,還會在鎧甲的內部添加一層柔軟的皮革或布料,以減輕衝擊力。最後,對鎧甲進行表面處理,塗上防鏽漆或裝飾圖案,使其既美觀又實用。
盾牌的製作也不簡單。工匠們根據盾牌的形狀和用途,選擇合適的材料,如木材、皮革、金屬等。對於圓形盾牌,通常採用木材作為主體框架,然後在表面覆蓋一層皮革或金屬,以增加其強度和防護能力。方形盾牌則可能採用金屬框架,內部填充木材或其他材料,使其更加堅固。在盾牌的表面,還會繪製各種圖案和標誌,以區分不同的部隊和陣營。
工匠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有的在裁剪皮革,有的在縫製鐵甲,有的在裝飾盾牌。他們的手藝精湛,每一件兵甲都製作得極為精細。
易華偉拿起一件鎧甲,仔細觀察著,發現鎧甲的連接處緊密無縫,材質堅固,能夠有效地保護士兵的身體。
最後,他們來到了第六造所,這裡是戰車造坊。一輛輛巨大的戰車排列在寬敞的場地中,氣勢恢宏。戰車的車身由堅固的木材打造,上面覆蓋著厚厚的金屬裝甲,車輪巨大而堅固,能夠在各種地形上行駛。戰車上配備著各種武器,如弓弩、長矛等,是戰場上的強大武器。
戰車的製造工藝更是精益求精。工匠們首先挑選優質的木材,經過乾燥、處理,使其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然後,根據設計圖紙,將木材切割、拼接成戰車的車身框架。在車身的表面,安裝金屬裝甲,採用鉚釘、焊接等方式固定,確保裝甲的牢固性。車輪則由堅固的木材和金屬製成,經過精細的加工和組裝,使其轉動靈活,承載能力強。戰車上的武器安裝也需要精確的測量和調試,確保在戰鬥中能夠發揮最大的威力。
工匠們正在對戰車進行最後的調試和裝飾,他們認真地檢查著每一個部件,確保戰車的性能達到最佳狀態。
易華偉登上一輛戰車,感受著它的威嚴和力量。仿佛看到了戰場上秦軍的戰車如鋼鐵洪流般衝鋒陷陣,所向披靡。
參觀完兵造處,窵在前面恭敬地引路,微微側身,為易華偉指示著方向。
兩人穿過一條狹窄的通道,通道兩側的牆壁上掛著一些古老的兵器圖譜,那些圖譜上繪製著各種奇形怪狀的兵器。
通道的盡頭,一扇古樸的木門靜靜地矗立著。窵輕輕推開門,門軸發出一陣輕微的「吱呀」。
易華偉踏入房間,一股陳舊的氣息撲面而來。房間不大,卻布置得簡潔而有序。一張陳舊的木桌擺在房間中央,上面擺放著一些文書和圖紙。木桌的旁邊,有一個簡陋的書架,上面堆滿了各種書籍和手稿。
易華偉走到木桌前,輕輕拿起一份新編的文書仔細閱讀起來。文書上記載著秦國兵器製造的一些技術細節和管理規定,字體工整,筆畫清晰。
「善!」
易華偉看了一會,便放下文書,表揚了窵跟匠師幾句,宣布了以後每個工匠加兩百俸祿。隨後又提出過幾天讓伊蘭來幫忙打造精鐵的事情。
窵拜謝過恩後,對伊蘭的到來也頗感期待。畢竟,伊蘭雖是女子之身,但卻譽滿大秦,被世人稱之『匠神』。
易華偉隨即又吩咐窵挑選三百名年輕匠師出來等候命令,準備開發新式武器。
蜀郡老君山煉製出的第一批硝石已經在路上了,再過幾日便可抵達,前往火山採集硫石的人也在返程的路上。
想來,大秦的第一顆鞭炮很快就要炸響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