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距離感

  第424章 距離感

  當金尚離開後,慶功會繼續進行,製片人南大龍、主演戴義琴和主創小組一起上台開香檳,對賓客表示感謝。

  入行第三年,常棣文化終於迎來了高光時刻,成為國內影視圈不可忽視的力量……之一。

  類似答記者會的互動,也回答了很多問題,有些不好解釋的,也糊弄過去了。

  整場活動,不僅僅是慶功,還為許多相關的同行,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往日沒什麼事,大家也不可能到這麼齊,趁此機會,彼此交流,加深了解與合作是應有之義。

  相比之下,南大龍確實很喜歡聚光燈下的光鮮,顯得長袖善舞,遊刃有餘;更加內斂的南大彪在簡單應酬後,和脫離了粉絲與一眾套近乎的同行的戴義琴,在後台休息室閒聊。

  「咱們這邊成功了,但是……阿尚走得更快,不抓點緊,恐怕會跟不上了。」

  此時此刻,南大彪的臉色,並不如對外展示的那麼輕鬆,而是頗有些憂慮,又好像自言自語地說道,

  「每年幾個億的純利潤,對他來說,不能說是可有可無,但也算不得舉足輕重,如果不是這一行的影響力比較特殊,阿尚都不想搭理。」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不至於吧,我看他還是很關心的。」

  「你不懂……」

  南大彪微微嘆息道,

  「這個孩子,我是從小看著長大的,天才歸天才,但也很難相處。不是那種出身不凡,眼高於頂的傲慢,而是真正透骨而出的漠然,完全不會在意外界所謂的看法、潮流與非議,你別看他在玩音樂組樂隊,這不是他追求時尚或者喜歡出名,而是真喜歡音樂,同樣的,插手影視娛樂,只因為感興趣,且和集團公司戰略發展不衝突……」

  也就親生父親金時對他有很大影響,連有生恩無養恩的親母,說不認就不認,近二十年不聞不問。

  南家兄弟這種傳統世交,別說打感情牌了,連門路都找不到,「江夏黃」這等千年世家,近幾百年更是長盛不衰,僕從家族,門客,家將,盟友乃至於姻親世交這麼多,為什麼就他們能套近乎?

  說白了,還是南大彪個人和金時的私交不錯,有這一層關係,再加上為人處世也很得體,所以才有些來往。

  圍繞在常棣文化周圍的利益盟友,都受益於這一特殊交情。

  「世家子弟,都這樣嗎?」

  「怎麼可能?都什麼年代了,很多地方傳統宗族都因為城市化,現代化和國際化而土崩瓦解,別說名士風流,道德不滑坡就不錯了,像阿尚這種……頗有古典風範的士大夫做派,絕對很少見。」


  「士大夫?是不是太誇張了……」

  看著戴義琴的笑容,南大彪很感慨地說道:

  「現在的人們,只知道被傳統儒教束縛的迂腐老學究,或者被八股程文扭曲異化到迷失了初衷的學派文化,就跟老歐洲墮落的血統貴族一樣,失去了引以為傲的榮耀傳統,就只是專注於門戶私計的寄生蟲罷了,古典士大夫可不是那種程度的蠢貨……」

  「是我孤陋寡聞了。」

  「早些年,阿尚做過一首詩,幾乎從來沒有公布過,只有最親近的人聽道,名字就叫《蠶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是不是很不錯?」

  聽聞的戴義琴思索了片刻,回答道:

  「很有味道,發人深省。」

  「有沒有覺得諷刺?勞動者的平凡與悲苦,控訴不平與壓榨?」

  「對,很準確。」

  「當下這麼理解是不錯的,但在兩宋以前,尤其是在秦漢以前,更深層次的理解卻並非如此。」

  悠悠地說著的南大彪解釋道,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

  司馬遷在《管晏列傳》中解釋得很清楚,物資充裕了,百姓才懂得禮節,衣食豐足了,才能分辨榮辱,國君的作為要符合法度,「六親」才會穩固,不提倡禮義廉恥,國家才會滅亡……

  後面的還有很多,南大彪沒有細說,但有一點也說明白了。

  「倉廩實」和「衣食足」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上古先秦,倉廩不實,衣食不足,該怎麼讓老百姓懂得禮節,分辨榮辱?

  官家聖人,天下為公,家國天下,總得有人撐起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的脊樑,「遍身羅綺者」確實享受了更多,但他們也要承受更多。

  「道德經里那一句『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恐怕已經沒多少人記得了。上天之子,公侯伯子男,卿大夫,士大夫,都是一體的,區別只是大小王而已,不管怎麼變化,有一樣是不變的,享國之日久,權與責是對應的,華服美食供養,需要的時候,也要頂盔執戈去拼殺打仗,驅策戰車,衝鋒陷陣,傳承文化,維繫族群。指望一天餓三頓,朝不保夕,一盤散沙的小民,是成不了事的。早期的『遍身羅綺者』們可不僅僅是投胎技術好,而是有事真要上,和後來那種推卻了責任的純食利者不是一回事……」

  時代不同了,再用古典主義那一套肯定有些不合時宜,但不妨礙偶爾會出現一些真正的古典主義者。

  「你是說,阿尚不是瞧不起誰,只是覺得,道不同不相為謀?」


  「咱們所在的影視娛樂,或者說文化產業,是少有的『養蠶人』與『遍身羅綺者』有很多交集的領域。所以阿尚還是關心的,但對名利場的物慾橫流,是不太在意的。對普羅大眾來說,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這些個同胞,到底是『你們的』還是『我們的』,是個需要辨析的問題,而對阿尚來說,全都是『我們的』,區別就是,你想當『養蠶人』還是『遍身羅綺者』……」

  古典士大夫的觀念就是拿走所有好處,承擔所有責任,其他人好好過小日子,別添亂,按規矩生活就行了。

  當然了,如今的區別沒有那麼明顯,上下流動的通道明顯還是暢通的,只是多了一些占著茅坑不拉屎的混子。

  放到常棣文化乃至於整個影視娛樂圈子來說,金尚對南家兄弟沒有太高的期待,換句話說,只是可堪一用,而不是真正志同道合的夥伴,一旦未來的所作所為不合心意,不排除另起爐灶,甚至親手來支持影視文化事業的意思。

  「沒有期待,沒有希望,自然就沒有失望,私人情誼會影響判斷,但不會太多麼?」

  「那……到底是對哪些方面不滿,導致常棣文化有可能會被拋棄?」

  「沒有不滿,而是……看看有沒有驚喜,結果果然如此,沒有什麼值得太過關心的既視感。」

  南大彪有些無奈地說道,

  「搭上這輛車,並不容易,我們……是被排除掉的老黃家殘黨的漏網之魚,別看阿尚看在老金的面子上和咱們禮尚往來,利益捆綁,未必要帶上咱們。梅家人與張家人和他的合作更加緊密……」

  「有點像是家將門客爭寵……」

  「雖然有點不好聽,但就是這麼回事。別說爭取對等合作了,連上桌吃飯都有點勉強。常棣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太差了,一旦在這個抱團取暖,共同進步的小圈子裡被邊緣化,再想擠到身邊,就有點難了。」

  以前金家父子周圍沒那麼擁擠,現在可不一樣了。

  聽聽不久之前金尚的話,還錢數十億上百億,什麼檔次,能夠欠這麼多錢?

  別說常棣文化,把國內所有影視公司打包,可能都不夠金尚揮霍的。

  「涼水河南邊的那一大片地,看到了吧?短短半年時間,就要砸進去十個億,後續還不知道要多少。」

  「知道。」

  戴義琴點點頭。

  那麼高的風力發電機,正在緊張安裝中,想不注意到都難。

  基本上,京城本地人都知道,南邊有個地方起了大片風車,據說是要發電用的,弄好了,夏天開空調,冬天用電輔熱就不用擔心拉閘限電了。

  「前段時間,國內國際知名金融團體和阿尚談判,估值數百億的大生意,談崩了。這種體量……我們拍馬都趕不上。」

  「接下來,怎麼加強聯繫?」

  「私人感情還是要多加維繫,但也不能過於疏懶,讓利益聯盟太過薄弱。賺更多錢,造更大聲勢,擁有更多話語權,尤其是你這邊,國內要維持好,國外也要打開局面,同行們不喜歡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咱們要多花點精力『出海』,阿尚的生意,有一些其實不適合海外擴張,如果有文娛打前站,將會事半功倍。」

  「國際化麼,我明白了。」

  國內市場不小,未來會更大,可將來的事,將來再說,現在則是要儘量做大做強的階段,不能盡挑好吃的,難吃的就棄之不顧。

  「另外,編劇和版權部門也要加人,不能完全指望今夕文化的IP開發計劃,其他影視創作乏善可陳,很少有自己的東西。假如沒了這些外部加持,還要不要過日子了?宣發也要加強,和那些老牌的影視公司差距還有點大,線下地推不給力,出了自家院線就很無力。這都是頑疾啊,一時半會不好改善。」

  要是影響力更大,恐怕票房還要上漲一大截。

  賺錢是一方面,讓更多的人看到,才是關鍵。

  大IP的曝光,使整個產業鏈上下游都受益,通過影視劇這個渠道,篩選出來的優質付費客戶,是將來繼續買單的主力軍。

  有錢有閒的高價值客戶,這年頭真不太多!——

  趕回公司的金尚,對常棣文化和南家兄弟並無太多成見,就是幾千萬上億的生意,還要忙活大半年,有點不值當,現在時間寶貴,在有限的工作時間裡,實在沒空管影視娛樂行業的細節了,抓大放小就是極限了。

  對非今夕文化介入開發的項目,表現不佳,還是略有點失望的。

  這才是常棣文化這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的正常水準,甚至全行業都是這個樣子,不值得驚訝。

  當今的電影,還停留在以作者電影為主的層次,解釋起來很複雜,大致可以視作一種用畫面來講故事,主張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創作者,和作家用筆寫作一樣,所以導演才會和作家,畫家以及書法家等一樣,是貨真價實的藝術家,電影不是純粹的商品,而是導演創作創新的工具。

  相比之下,電視劇就簡單多了,劇本才是核心,電視劇導演只要按部就班拍攝完成就夠了。

  商業片大行的年代,兩者的界限已經很模糊了,但在一九九七年的時候,差別還是極大的,作者電影是以藝術家導演的想法為主,創作而成的藝術品,而電視劇是工匠導演根據劇本這個「模板」,打造出來的商品。

  雖說現在的常棣文化走上了正軌,但在傳統影視圈子裡,到底是個另類,這家公司也在傳統與未來,市場需求與文化創作,商業和藝術的博弈中,顯得有些撕裂,有些神經質,有些操作,讓經歷過商業大片時代的崛起與沒落的金尚,感到有點彆扭。


  所以,對大IP開發之外的電影項目,金尚一向是不聞不問,也不做任何評價。

  也許有佳作,但大部分作者電影,陷入「作者論」和類似「新浪潮」的思潮與傳統文藝的糾結中,顯得不倫不類。

  金尚寧願去看一本沒啥營養的推理小說,也懶得花時間去揣摩別人所謂的內心表達,更何況還是些文化水平不高,基礎不紮實,還缺少常識的所謂文藝片導演故弄玄虛的炫技之作。

  有那閒工夫,金尚「搬運」幾首前世的詩詞歌賦,就吊打全場了,實在是看不上那些渣作。

  至於常棣文化的商業運作,那是南家兄弟的生意,金尚才懶得管太寬,好用就用,不行就自己作。

  將這些次要的事情放在一邊,投入巨大的生意那麼多,眼下洪仁全這邊就有個需要金尚做決策的大事件……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