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尾聲(九)
第603章 尾聲(九)
朱棣也是在年初收到的密信,看過之後他非常的憤怒!
「老八膽子肥了,竟然敢逆犯上。」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徐妙雲接過信看了一遍,也是眉頭微皺:
「老八真是—·就算朝鮮王國不內附,有老五在也輪不到他當國主啊。」
「真是利令智昏。」
朱棣冷哼一聲,道:「這個家還輪不到他做主,我去一趟朝鮮,看他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膽。」
徐妙雲連忙說道:「你不要衝動,老八並未公開表露異心。」
「若你逼迫太甚,將他恐嚇到了,他真可能會鍵而走險。」
朱棣不屑的道:「而走險?呸,就他也配?我一隻手就把他給捉回來。」
徐妙雲說道:「陛下明顯不想事情鬧大,讓你去也是震鑷他,你可別真把他給逼反了朱棣不耐煩的道:「囉嗦,我當能不知道皇帝的意思,放心好了壞不了事。」
之後他就安排好漠北事宜,就帶著五百親衛動身前往朝鮮。
徐妙雲擔心不已,帶五百人可太危險了,萬一老八那裡真的狗急跳牆」
鄭和安慰道:「娘娘別擔心,大王看似魯莽實則心細如髮。」
「否則陛下也不會將這麼大的事情交給他。」
「而且蜀王可還在遼東呢,北海艦隊的駐地也在旅順口,陛下那裡定然已經有了安排徐妙雲一想也是,這才放下心來。
朱棣並沒有直奔朝鮮,而是巡視了沿途的防線和堡壘情況。
順便敲打了一下沿途的官吏和將領,鞏固了邊防。
一直到五月中旬,他才慢慢悠悠的來到遼東。
朱椿親自帶人出城迎接,見面兄弟倆少不了一番寒暄。
之後他們就屏退侍衛,進行了密談。
朱棣說道:「老八那邊什麼情況?」
朱椿無奈的道:「安平侯扶持一學派,宣揚大一統思想。」
「八哥雖然沒有公開反對,卻利用保守派打壓一學派,阻止他們獲取更大權力。」
朱棣冷哼一聲道:「想世襲朝鮮王,我看他想吃屎。」
朱椿聳了聳肩,對朱棣的話無比的認同。
論嫡俗你前面有好幾個嫡子,論年齡你是個老八,論功勞就更排不上號了。
憑你也配當朝鮮王?
只是作為弟弟,這話他是不能說的。
朱棣又問道:「朝廷那邊有什麼具體計劃沒?」
朱椿頜首道:「有,就等你來主持大局了。」
朝廷的計劃很簡單,先讓一學派主動請願回歸。
當初老朱是許諾過的,讓朝鮮以獨立藩屬的身份存在。
如果現在朝廷主動要求讓他回歸,那就是食言而肥。
對朝廷的信譽來說,是個極大的打擊。
當然,如果事情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也不是不能這麼做。
但現在有更好的辦法。
那就是通過教化,讓他們主動內附。
你看,不是我想讓你們回歸,是你們主動要求的。
身為天朝上國,我不能拒絕子民的殷切希望啊,
雖然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兒,可有這層遮羞布在,朝廷的行為就是符合禮法的。
諸侯王也挑不出刺來。
請願的事情,自然就交給了一學派。
所以在確定朱棣到達遼東之後,陳慕華就指使一學派,向朱梓遞交了請願書。
與此同時,朱元璋的家書也送了過來。
上面的內容很簡單,你去朝鮮這麼多年也沒回來談過親,帶著家小回來一趟吧。
沒有直接說朝鮮回歸的事情,可以說給足了他面子。
但朱梓卻不這麼想,當了這麼多年朝鮮王,豈是說割捨就能割捨掉的。
而且大明周邊已經沒有土地可分,讓出朝鮮,他就只能封到萬里之外了。
不論從哪方面來看,這都是他不想看到的事情。
於是他選擇了沉默對抗。
對外聲稱突發惡疾無法理事,然後將政務盡數託付給了保守派。
既然生了重病,自然也就無法回洛陽探親了。
保守派拿到授權後,立即對一學派進行了打壓,而且他們還拿出了大義名分。
朝鮮作為獨立藩屬存在,是聖皇親口允許的,你們這是在違背聖皇旨意。
一學派也是有備而來,自然不會被難倒。
聖皇是允許朝鮮王國獨立存在,可也沒說不讓我們回歸啊?
現在回歸大一統是萬民所願,是天道所彰。
希望你們能尊重民意,順應天命。
保守派就攻擊一學派數典忘祖,一學派就說他們背祖棄宗。
雙方就這樣陷入了罵戰。
整個朝鮮的政局,也因此變得動盪起來。
在遼東的朱棣得知局勢發展後,終於決定出手。
朱椿也認為不能再讓那邊鬧下去了,是時候出面結束這場鬧劇了。
他就準備抽調遼東大軍,去鴨綠水震鑷朝鮮。
同時還給北海艦隊傳令,讓他們出動主力前往朝鮮水域演習。
朱棣卻說道:「收拾個老八而已,哪用得著那麼麻煩,我一個人足矣。」
然後不顧朱椿勸阻,帶上自己的五百親衛直接進入了朝鮮。
正所謂人的名樹的影,駐紮在朝鮮王國的軍隊,得知是燕王到來。
那是毫不猶豫的就打開了城門,甚至還派出了一部分軍隊為他開路。
就這樣,朱棣一路暢通無阻直接來到了平壤城下。
平壤畢竟是保守派大本營,他們雖然不敢拿朱棣怎麼樣,卻也關閉城門阻止其入內。
之後還派出使者,詢問燕王為何無故進入朝鮮王國境內。
朱棣戲謔的道:「聽說老八病重,我這個當哥哥的怎麼能不來看看呢。」
「你們緊閉城門是什麼意思?想破壞本王兄弟情誼嗎?」
使者不敢多言,連忙回去傳遞消息。
那些保守派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只能將燙手的山芋拋給了朱梓。
再說朱梓這邊,他內心對父兄其實是有著一種恐懼的。
雖然鼓起勇氣,準備做一次垂死掙扎,可內心卻始終惶恐不安。
當他聽說朱棣來到城外,嚇的面無人色。
「完了,完了—四哥肯定是奉聖皇之命來殺我的。」
他身邊的人完全沒有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朱梓平時看起來挺正常的啊,為什麼就這麼害怕朱元璋和朱棣?
朱元璋還能將你這個兒子殺了不成?
沒有朱元璋的命令,朱棣敢殺你?
而且朱棣還只帶了五百人,雖然後續有一部分駐紮在朝鮮王國的軍隊跟隨他過來。
可人數加起來也才兩三千。
平壤城可是有數萬大軍的,各家族拼湊一下也能弄出一兩萬人。
怕他做什麼?
可是任憑他們怎麼勸說就是沒用,朱梓甚至生出了自焚的念頭。
直到王妃帶著幾個孩子出現在他面前,他的情緒才穩定下來。
然後就決定出城去見朱棣。
但保守派一下子就不樂意了,什麼就這麼投了?
之前我們白折騰了?
不行,必須得阻止朱梓回去。
於是他們私下一協商,就決定持朱梓,以他的名義號召全國起來反抗一學派。
在他們想來,朱梓能被朱棣給嚇的差點自殺,肯定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傢伙。
拿捏他還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
所以他們只是聯絡了幾個保守派將領,帶著千把人就沖向了皇宮。
然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
聽說有人要造反朱梓大怒,被我爹和我哥欺負就算了,你們算哪根蔥也敢欺負我?
於是親自披掛上陣,帶著王宮裡的數百侍衛反殺了過去,輕而易舉的就平息了騷亂。
之後他下令將所有參與此事的保守派全部抄家。
城外的朱棣察覺到了城內的動亂,一時間有些搞不清楚狀況。
怎麼起內訂了?
就在他猶豫該怎麼辦的時候,城門打開了,渾身是血的朱梓騎著馬走了出來。
朱棣更加疑惑了,老八這是幹啥了?
他的親衛想將他護住,卻被他給阻止了。
我倒是想看看,老八想做什麼。
看到騎在馬上面容冷峻的四哥,朱梓差點又慫了。
還好剛才殺了那麼多人,也讓他積蓄了一些勇氣,勉強控制住了情緒。
驅馬來到朱棣近前,拱手行禮:
「四哥,城內發生了一些小麻煩,以至於未能及時出來迎接,還請四哥恕罪。」
朱棣上下打量了他一下,問道:「老八,你這是唱哪一出啊?」
朱梓羞愧的道:「得知我要返回大明,有些對大明心懷二心的逆賊,竟然妄圖劫持我對抗朝廷。」
「多虧四哥到來,讓他們驚慌失措,才給了我反擊的機會。」
朱棣似笑非笑的打量著他,將朱梓看的渾身不自在。
這個謊言錯漏百出,根本就騙不了人。
就在朱梓以為他要揭穿自己的時候,卻聽朱棣大笑道:
「哈哈—好,不愧是咱們朱家的種,殺伐果決。」」
朱梓見他沒有揭穿自己,心中大喜,說道:
「四哥謬讚了,是我給大家丟臉了才對。」
朱棣笑了笑,轉而說道:
「竟然敢裹挾大明親王,真是不知死活,可需要四哥幫你一把?」
朱梓連忙說道:「不用不用,多謝四哥。」
「我已經重新掌控平壤局勢,正派大軍搜索逆賊,很快就能剿滅逆賊。」
朱棣點點頭,說道:「如此我就不越俎代皰了。」
「對了,爹說你多年沒有回去,讓你帶婆娘孩子回去探親,你怎麼想的?」
朱梓一臉愧疚的道:「這麼多年都沒有回去探望父親,是我不孝啊。」
「我已經收拾好行囊,等將逆賊剷除,就帶孩子們回洛陽。」
朱棣說道:「倒是不用如此著急,先讓你婆娘和孩子去洛陽吧。」
「你就留在這裡,等朝廷正式接管了朝鮮再走也不遲。」
「而且你在這裡經營多年,偌大的勢力也不是說走就走的。」
「正好趁這個時間,把能帶走的都帶走。」
朱梓感激的道:「謝四哥,我這就去辦。」
然後他就邀請朱棣去城內歇息。
朱棣笑道:「還是算了,我此時去城內,你做起事情來會很不方便。」
「況且,我離家數月,漠北那邊也實在放心不下,也該回去了。」
之後兄弟倆又敘了敘舊,朱棣就帶著親衛離開了。
走到半路遇到了帶著一支騎兵奔襲而來的朱椿。
見到他這般模樣,朱椿有些摸不看頭腦:
「四哥,你這是——怎麼回來了?」
朱棣隨意的道:「事情解決了,我不回來還能留在那吃飯啊。」
朱椿驚訝的道:「解決了?八哥他——」
難道傳聞是假的,老八他不想世襲朝鮮王?
朱棣就將他知道的事情告訴了朱椿,末了說道:
「浪子回頭金不換,不論之前發生了什麼,至少老八沒有真的走那一步。」
「他願意回來,就還是我們的好兄弟。」
朱椿點點頭,露出開心的笑容:「是啊,這就是最好的消息。」
「消息傳回京城,爹肯定會很高興的。」
之後兄弟倆就帶著軍隊離開了朝鮮王國。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朱椿還是在邊境布置了大軍。
這次不是用來震鑷朱梓的,而是用來防範朝鮮保守派造反。
一旦當地局勢失控,大軍頃刻間就能橫推過去。
確定朱棣和朱椿離開,朱梓知道這一關算是過去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回到王城,他立即就命王妃于氏,帶著其她妃嬪和子女,先一步返回了洛陽。
而他自己則留下收拾爛攤子。
他很清楚,自己之前的行為犯忌諱了。
必須要立下足夠的功勞,才能彌補這個過錯。
目前立功的機會只有一個,剷除保守派,將一個乾淨的朝鮮交還給朝廷。
藉口都不用另外找,帶兵攻打王宮就是最好的理由。
得益於之前他的操作,保守派大部分都聚集在平壤城內。
只要按照名單拿人就行了。
地方上的保守派他也一清二楚,直接派人去攻打即可。
而且他是朝鮮的國王,平叛本來就是他的權力。
在他剷除保守派的時候,一學派突然變得安靜起來,絲毫不提回歸的事情了。
讓這件事情從外表上看起來,就是一場單純的叛亂和平叛。
大明被摘得乾乾淨淨。
地方上的保守派勢力,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想要起兵反抗。
然而失去了核心層的串聯,他們只能各自為戰。
再加上親大明派系從中干擾,只用了三個多月,朱梓就平息了內部動亂。
保守派勢力幾乎被剷除乾淨。
也就在這個時候,一學派再次出面,請願回歸大明。
朱梓親自出面接見了一學派的代表,表示他作為朱姓子孫,是支持此舉的。
但朝鮮王國是所有人的國家,他不能自私的做決定,需要王國所有人同意才行。
倒不是他又要整什麼么蛾子,而是這本身就是計劃的一部分。
有了他這個國王的授權,一學派開始去往各個地方,徵求當地大戶、官吏的意見。
除了極個別的死忠,其他各地方的人,全都表示願意回歸大明。
沒多久,這些死忠勢力就被以各種理由剷除。
剩下的全是回歸派。
至此,朱梓終於宣布,全國百姓一致贊同回歸大明。
他這個國王也就順應民心天意,向大明天子上書,請求回歸。
一封請求回歸的奏疏,被八百里加急送往洛陽。
早就準備好一切的大明朝廷,立即派遣官吏前往接收。
同時,吳王朱允被任命為朝鮮總督,負責鎮守該地,
朝鮮正式納入大明直轄版圖,
就在大明忙著接收朝鮮王國的時候,仕原之上徐允恭率領的神機營主力,也到達了邏些城下。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