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過年!!!
第441章 過年!!!
每逢過年,街上賣饅頭的都早早回鄉過年了。
每年臘月二十三左右,各家各戶都得自己蒸饅頭,也圖個「蒸蒸日上」的講頭。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這饅頭不但要自己和面、上籠屜、蒸饃;連那饅頭裡的豆餡也買不到現成的,只能用糧店供應的紅小豆自己糗。
白菜、凍豆腐、豬肉、魚、酒這些最基本的年夜飯材料中,也就白菜便宜一些,也就2分錢一斤,是當時家家的必備菜,每年入冬各家都得儲存兩三百斤。
這會兒凍豆腐買不到現成的,只能把買來的鮮豆腐直接往外邊一扔,自行凍成凍豆腐,倒也純天然。
買的豬肉多是帶骨帶皮的,七八毛錢一斤,一家也就買5斤,另外再買1斤作為包餃子的肉餡用;有魚吃是最難得的,憑副食本可以買到2斤左右帶魚,全家都稀罕。
再有,就是過年一般家裡都會買點酒,大多是一兩塊錢的直沽高粱。總的算下來,人口少的家裡,一頓年夜飯也就花銷不到10元錢。
比起在京城裡的好生活,外面的京城人這個年過的可就差遠了。
去年冬閒,由於楊曉彤等剛從京城探親回村不久,就不準備再回京了,1976年的春節還在村里過。
每逢佳節倍思親。過年了,知青窯洞裡冰鍋冷灶,遠離親人的京城知青們,紛紛依在門框上,坐在石階上,他們又想家了。
寒冬臘月,瑟瑟的北風吹得人伸不出手,村莊裡家家戶戶都在忙碌著。
磨麵、碾谷、做豆腐,都為今年的春節做著準備。
知青們看到老鄉們家的饃蒸得雪白,自己的怎麼做不好,她們就虛心請教。
隨後到隊裡領出白玉米、小麥、豆子,開始為蒸饃做準備工作。
棒梗等男知青們先碾白玉米,出面後用細籮篩過,篩出的細白玉米面單獨留出,剩下的粗點的面留著煮粥了。
再磨小麥,磨出的麵粉同樣用細籮篩出,剩下的就是麩皮了。
面都磨好了,楊曉彤等女的就把白面和白玉米面和在一起發麵,隨後把和好的面放在炕頭上。
第二天,她們把面發了,準備蒸饃。
兩個新來的女知青給打下手,她們挑水、燒火,楊曉彤再使鹼、揉面。
忙碌中,她靈機一動:在京城時,每逢春節,她媽媽都蒸花饅頭。
楊曉彤媽媽雖是個南方人,但入鄉隨俗。
她心靈手巧,蒸的花饅頭特別好看,有花、有鳥、有小動物……
楊曉彤想起來她母親的做法,也學著蒸吧!於是她蒸了一部分饃後,就開始捏花。
她拿了把剪子做刺蝟、小鳥、青蛙、小兔,甚至還做了個烏龜。
新來的知青們看著有趣,忍不住也伸手做了起來。她們倆一邊展示自己的作品,一邊被彼此的作品逗得哈哈大笑。
有的人的作品雖然四不像,但她依舊興趣盎然。
這也算是苦中作樂吧!
女知青們的笑聲把鄰近的幾家婆姨全招來了。
這些大嬸嫂子們七嘴八舌,這個說:「這女子們行啊,還會蒸花。」
那個說:「憨女子,咋還捏了王八。」
「哈哈哈!……」楊曉彤們聞言笑成一團,笑聲能震破窯洞。
一個大嬸拿來了紅水,她們蘸上一點紅水,輕輕點在花饃上,真喜慶。
俗話說:「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
本來就貧窮的S北人民,去年又逢上乾旱,這生活更加艱難。
新來的知青就是在這樣的光景下,度過了插隊後的又一個春節。
這裡的日子雖然苦,棒梗卻有些樂不思蜀。在這裡他是知青隊長,還有了自己的愛人,即使回家也不一定比這裡過的好。
小姨秦京茹的來信棒梗收到了,他奶奶想讓他回去接班紅星廠的工作。
棒梗卻有些猶豫,看著笑魘如花跟女知青們玩鬧得楊曉彤,他就心有不舍。
等花饃熟了,打開鍋蓋,就見白白的饃上頂著小紅點,像年畫上的娃娃一樣好看。
花饃收了滿滿一大笸籮,夠她們這些知青們吃半個月的。
看著雪白雪白的饃饃,楊曉彤不由暗暗感嘆祖祖輩輩生存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的智慧。
由於當地的氣候、土壤的原因,小麥收成很低,品質不太好,磨出的面不白,婆姨們為了增加過年的氣氛,想出了把白玉米磨細摻進白面里的辦法。
這樣做,既提升了白面的亮度,口感也非常好,營養搭配更完美。
做完饃饃,準備磨豆腐。
棒梗幾個男知青們從老鄉家借來小磨,豆子已泡好。
磨豆腐也算個技術工種,在S北農村,全是男人們做這個活計。
幾個新來的女孩子覺得好玩,就想自己磨。
聽說她們要磨豆腐,村里幾個上了年紀的大叔全都搖頭,女娃怎會幹這個?
楊曉彤不信,難道女人真幹不了這個?於是就擺好磨拉開了架勢。
她在右手扶著磨把轉動著磨盤的同時,左手拿著鐵勺從豆子盆里舀一勺豆子灌進磨眼。
就這樣,楊曉彤推幾圈磨,舀一勺豆灌進磨眼,兩手干不一樣的工作,不能停住,要互相配合。
她剛開始有些生澀,幾分鐘之後就遊刃有餘了。望著從磨道里流出的青綠色的豆漿,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
「這小女子真能!」幾個大叔一邊夸楊曉彤一邊教她點滷水,又幫她過濾豆渣、壓豆腐。
豆腐終於成形了。蒸好饃、磨好豆腐,就到年根了。
…………
三十的餃子用什麼做餡?沒有肉怎麼辦?望著案板上隊部送來的油饃饃,秦淮茹有了主意。
她洗了幾根白蘿蔔,用開水焯後將其剁成蘿蔔泥,又把油饃饃切碎,再切了一些豆腐。
不一會兒,一盆素餡就做成了。三十晚上的餃子,同隊的「戰友」和秦淮茹都覺得真香。
餃子包得多,剩下了,於是就叫來串門的其他隊的隊友一起嘗嘗。
她們奇怪地問:「沒放肉的餃子咋這麼香?」
由於頭天睡得晚,大年初一的早上,一陣敲門聲驚醒了還在睡夢中的秦淮茹等人。
睜開眼,發現天已大亮,窗戶紙全白了。
秦淮茹問了聲:「誰呀!」聽不清回答的是什麼。她穿衣下地,打開農場宿舍的木門。
堵著門的是個中年婦女,身邊有高低不一的四個碎娃,穿得破破爛爛,身上掛滿了雪花,他們的身後一片雪白。
噢,原來下雪了。這大年初一,這大雪的天,要是有辦法,誰能帶著幾個碎娃上門討飯。
看著她們,秦淮茹想起了自己的曾經,她的心中一陣悲涼,轉身從案板上的笸籮里拿了十幾個白花饃,全塞到中年婦女的懷裡。
看著她手忙腳亂地往自己的髒口袋裡裝著白饃,孩子們凍得可憐兮兮的,秦淮茹說了句:「現在屋裡沒有熱水,你們等會兒。」
沒容她說完,這婦女一遍遍地說著:「好人啊,好人啊,有好報啊!」就領著孩子慢慢地離開了。孩子們一邊走一邊回頭看秦淮茹,秦淮茹也怔怔地看著他們。
這過程全讓同屋的「室友」看見了。「傻女人,給上一個就行了,你咋給那多?咱們的日子不過了!」室友說的自有她的道理。
但秦淮茹不是在生悲天憫人,她也沒能力普濟天下,只看著這幾個孩子在大年初一餓肚子,還有這位婦女的艱難,她想起了自己的過往。
馬上十年了,這無數個日日夜夜她終於熬了過來,今年她終於可以回家了!
……
因「東風市場」位於王府井,也與百貨大樓一樣成為了外地遊客到了王府井必去打卡的地方。
京城內百貨商場本就沒幾處,再加上外地遊客,東風市場內常年人滿為患,熱鬧非凡。
這年月夏國人戰天鬥地,熱情高漲,家庭婦女也在修整運河。
工廠里更是熱火朝天的干工作,爭著放衛星。
這也讓許多白天上班沒時間買東西的人想購買點日用百貨發了愁。
在這個時代提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正是為了讓白天沒時間購買生活必需品的群眾能夠在晚上休息時有地方買到需要的東西,於是在前門大街上開設了一家名為「燎原日夜百貨店」的國營商店。
過年之際,工廠宣布了休假,並慷慨地發放了諸多福利,其中不乏一筆可觀的獎金。
閆招娣與賈小當,手握著沉甸甸的積蓄,滿心歡喜地攜同妹妹槐花,踏入了這家琳琅滿目的百貨商店。
店內商品繁多,三人眼神中閃爍著對新年新氣象的期待與憧憬。
這座百貨商店儘管面積僅有不到40個平方,但卻貨物種類齊全,最重要的一點是24小時不關門,且全年無休,隨時隨地為需要的群眾服務。
剛開設的時候人們還認為晚上肯定沒多少人光顧,結果沒想到很受歡迎,每天晚上這裡都是顧客盈門,晚上的營業額還比白天要多。
這燎原日夜百貨店不但售賣商品,還提供熱水、藥品以及縫補等服務。
還有飯菜供應,忙碌了一天的百姓還可以在這裡點上兩盤菜,坐在店裡擺放的小餐桌前喝上幾杯。
置辦「年貨」,是過年的重頭大戲。儘管大家的生活還不太富裕,可過年的心情和年貨的採購,還是胡同里百姓過年的一件大事。
過年買肉,這是第一的。
小當是剛剛參加工作當學徒工,月工資就是三十六七塊錢。
今年的豬肉漲價了,一斤豬肉是九毛五,將近一塊錢,既使隨便吃,她那點收入也就能換三十幾斤豬肉。
所以這肉只能在過年的時候適當多買點。
賈家兄妹幾個打小最饞的就是肉!!!
閆招娣看著花錢扣扣搜搜的小當,她就想起了自己小時候。
記得十多年前那會兒,她家裡過年要買兩隻小柴雞,她母親想做「小雞燉蘑菇」和「涼拌雞絲」。
南鑼鼓巷胡同附近的幾個副食商店根本不進貨。
父親閆埠貴上班路過東風菜市場,就帶著她去買,而後他自己個兒再去上班。
東風菜市場早晨7點開門,他們走到那兒離開門還有一刻鐘,見到的是黑壓壓的一片不怕冷的人群早站在菜市場門口了,有的挎著籃子,有的提著網兜,這群人都擺出購買「年貨」的架勢。
菜市場的大門準時開啟。
採購「年貨」的人們蜂擁而至,都搶先站到要買的年貨櫃檯之前,焦急等待著「幸福」的一刻降臨。
櫃檯里的雞、鴨、魚、肉應有盡有,可一個小時後,一掃而光的櫃檯是那樣的安靜。
那個年代排隊買「年貨」就得要票了,花錢還得有時間去排隊。
採購「年貨」的人們在菜市場裡喊著、嚷著,從這頭走到那頭,從南邊的櫃檯走到北邊的櫃檯,整個菜市場內人聲鼎沸,閆招娣真怕那個混凝土的大屋頂被這裡面的喊叫聲給掀起來。
那天早上8點多,閆招娣提著兩隻凍得硬邦邦的小柴雞和兩條各有一斤左右的黃花魚回到家裡,幹活的三大媽看到後問問價錢,還是有些喜上眉梢的。
下午,風后的院子在陽光的照射下,溫度開始回升。
「糧店來花生了,每人半斤。」院裡的大媽熱情地把這可靠的消息告訴每家。
花生也不是隨時能買到的,只有到了過年前,憑糧本按上邊的人口才能買回幾斤帶皮的花生和葵花籽。
花生買回家,「摳門」的老媽給她抓了一小把,然後就「藏」起來了。
三大媽說:「得到了過年那幾天,放在盤裡擺在桌兒上,迎接拜年的客人。」饞嘴的閆招娣即使再不高興,也不敢多說些什麼。
大哥閆解成算是個孝順人,後來去了供銷社裡當幹部,每逢過年過節都要從工作的地方,往家裡帶回一些難得的好東西。
當然她們全家會跟著沾光了!
想起這些曾經難忘的生活,閆招娣就會心一笑。
現在她們家裡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閆招娣也是工作了幾年的人了,平時掙得錢她也不需要交到家裡,花錢上比較自由。
所以,趁著年底難得機會,她要好好的消費一次。
年年過年,年年如此。
一進臘月門兒,過年的氣氛就漸漸地濃了。
喝了臘八粥,做好了臘八蒜,年禧已近在眼前。院兒里的街坊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
四合院兒里門兒對門兒,屋挨屋,一家燉肉,滿院兒飄香。
過年了家家都會做好的吃,可以想像,這香味兒得多濃郁啊。
而且相互仿效、互通有無是大雜院兒的一個特點。
例如,閆家做了什麼差樣兒的了,就會送給鄰里們嘗一嘗,而別人家有什麼好吃的也給他家端過點兒來,多年來一直是這樣。
過去那會兒生活水平相差不太大,只是人口的多少問題。
人口少、生活寬裕一些;如果家裡孩子多且都很小,日子就過得緊巴點兒。
如今,就有些差距了,要說院裡誰家生活水平最高。
大傢伙肯定會說以前的劉竟齋家,但從他家搬走後,就是老閆家了,其次,就是傻柱家,許大茂家、葛叔平家、易忠海家、劉海中家,其他家還要再差一些。
買東西不是要票就是憑本兒。過年時拿購貨本兒,每人供應2兩瓜子、半斤花生,5斤富強粉,一兩香油。人頭份兒,大家都一樣,人人平等。
在過年菜上基本套路也是一樣的。
大都是蒸幾鍋點上紅點兒的饅頭、豆包、棗兒餅等,存放在室外的一個小麵缸里,這樣可以吃幾天。
再炸點兒排叉、素丸子等。
當然燉肉和大餡兒餃子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還有米粉肉、侉燉魚等。
再有就是京城人喜歡吃的豆兒醬、辣菜和炒咸什。
說起豆兒醬,劉之野的大伯母每年都會做上不少,不僅過年時吃,整整一個冬天都以它作為主要菜餚,吃完了就做。
吃著也很方便,不用加熱,涼著吃,就饅頭、米飯,當下酒菜,味道極好。
這玩意兒做法也很簡單:鍋里放入水,擱上花椒、大料、蔥、姜、醬油等作料,待水快開時擱上切好的豬肉皮,豬肉皮可使其凝固成凍兒。
煮至七八成熟,擱上鹽、味精,再放入切成丁塊兒的胡蘿蔔、豆腐千兒和泡好了的黃豆。
熬熟後晾涼,就凝固成凍兒了。那會兒沒有冰箱,將豆兒醬放在院兒里,吃時鏟一小塊放入盤中,口感很好,老少咸宜。
大伯母還有一拿手菜,就是會做「辣菜」,劉之野就好這口,只要他擱家是每餐必吃,絕對開胃。
所謂辣菜,其實不是用辣椒做的。
《素食說略》上記載:「芥圪瘩即芥菜的根。切薄片,以滾水微煮放淨壇中,加煮爛黃豆,生蘿蔔絲、酌加鹽,卦嚴二三日,取開食之,甚辛烈。」
說得很清楚了,用水疙瘩切成薄片,煮熟後撈出放在乾淨的、帶蓋兒的容器中。
將大紅色的卞蘿蔔擦成絲兒,蓋在切好的疙瘩片上,澆上煮疙瘩的原湯,放入煮好的黃豆,蓋好封嚴,兩三天即可。
吃時辛辣鑽鼻,通七竅、去燥火。若再佐以醬油、醋、點上香油,味道更佳。
老京城有個傳統的名菜叫做「炒咸什」。
這個菜,是把胡蘿蔔醃好了的水疙瘩、青筍、豆泡兒、白豆腐乾兒,此乃五種顏色,將其切成細絲兒,鍋內放油,用蔥、姜熗鍋兒,放入這五種絲兒炒熟,擱鹽味精,點上香油,再撒上炒熟了的白芝麻,炒咸什就做好了。
此菜五彩繽紛香甜爽口,色、香、味俱佳,宜涼吃。
以上這三種菜,實際上都是涼菜,是京城尋常老百姓過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