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豪強逃稅,老實巴結的百姓成了『有錢階層』
第51章 豪強逃稅,老實巴結的百姓成了『有錢階層』
應天府同知回道:「殿下,您有所不知,茶戶不僅要承擔供應朝廷宮廷所需,更要供應官府。
茶樹此類依靠天時而產的作物,需要依靠年景好壞來徵收。
但地方官府也好,宮廷也罷,他們往往依據茶園當中,產量最高的那一批來定額。
這就導致大量的茶園無法滿足如此產量,一旦有百姓被僉派成為了茶戶,那麼他們一家老小就可能被這茶樹給困死。
茶樹能生長上百年,然而百姓家,卻沒有那麼長時間的等待。
即使是上好的茶園,也沒有百姓敢去大包大攬。
就算是當地的茶商,對這種僉派,也是談虎色變。
不合時宜以及不根據年景來定製徵稅的額度,已然是非常合理的。
里甲制度和役法,逐漸變成了百姓們難以完成的一項重擔。
即便是如此,朝廷不管下面能不能辦到強硬徵收。
下面的官員又因為不敢不完成。
隨即就產生了,相當惡劣的做法。
往往到縣一級的官府,便會強迫當地的糧長或者副戶,拿出錢財跨地域去購買茶葉用於完成定額的上繳。
而他們強迫糧長完成的定額,又會完全轉嫁給其他老百姓們。
他們往往會以各種名目多徵收糧食,從而填平他們的損失。」
應天府同知說到這裡的時候,有點感慨,「陛下、殿下,說實話,就算有這些僉派和這些平攤,咱們大明現在還能夠撐得住,可是到了後邊,可就不一定了。
按照如今這個局勢發展下去,如果不做出改變。
大明光是在賦稅這一塊,都挺難支撐。」
應天府同知葛有民說的可能有點激進,但是卻又不得不說,他說到了點子上。
因為大明估計是在大一統王朝裡邊,極少數賦稅制如此混亂的。
王朝的統治者往往把土地稅和人丁稅看得太重,甚至為了保證這兩樣稅能足額徵收,還出台多項限制百姓流動的戶籍管理政策。
可是這往往事與願違,田賦會越來越少,因為土地兼併不會停止。
看起來這的確是一個大問題。
朱元璋考慮不到應該用什麼樣的辦法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朱標這時候也陷入到了知識的盲區。
他們兩個唯一想到的可能就是去問一問陳寒,後世是用什麼法子解決混亂的財政制度的。
朱元璋父子兩個到現在為止是頗為的驚訝。
原本他們是看到凌漢營建那崖山村需要許多的錢財,所以向戶部要錢,戶部又推給兵部、工部,讓父子二人明白,如今大明王朝的賦稅制度非常的混亂。
所以成立內閣的第一天,就想詢問一下這些來自底層的官員們,到底是怎麼看待如今的這些個賦稅制度。
朱元璋因為從小在這種賦稅制度之下長大,所以他很痛恨上面那些苛捐雜稅。
可是呢,朱元璋受限於自己的知識以及見識的緣故。
除了秉承千年來,這種自上而下的徵收實物的賦稅制度之外,他根本找不出第二種取代的。
他也不算是特別能清晰地捋清楚下面賦稅的邏輯到底是怎麼回事。
他只知道,咱懷疑你在徇私舞弊,咱就搞死你。
以至於,通過夏元吉以及應天府同知,給他們講解和捋清楚了這當中的基礎邏輯之後,他才發現原來老百姓們之所以會被攤派如此多賦稅。
並不是單純的官員作祟,也許是單純的賦稅制度有問題。
就是自上而下的壓力,當中貪污腐敗和巧立名目,以及各種不合時宜、不按年景好壞的徵收,導致惡性循環。
原本糧食產量,有豐年有歉年,這他作為種過田就很明白。
同時各種作物也同樣如此。
可是因為賦稅徵收的定額,根本就不按照年景的好與壞進行彈性的改變。
從而導致不少的百姓無法完成定額,於是不得不賣田賣地。
這一點朱元璋是明白的,他也曾經屢次下詔,不允許滋擾百姓,要根據年景好壞徵收。
但下面的官府根本做不到,因為有很多攤派,是根本算不到的。
來自朱元璋本人的殺人高壓,官員們只能拼命能夠完成業績。
他也終於是搞清楚了,當初為什麼他們家會淪落到那樣的下場。
為什麼原本有一份田有一份地,原本可以自給自足,可最後卻不由得去賣掉田和地,成為了地主家裡面的佃農。
可即便是成為了佃農,那些加在自己頭上的賦稅,依舊存在。
而劉德這些個大地主們,原本應該越有錢越繳納多的糧食才是。
可是他們發現劉德,根本就沒有繳納。
到了現在才終於是搞清楚這內在邏輯。
其實就是大地主們,一直都在與官府勾結,然後將自己的戶口等級變成下下戶。
於是他們家裡邊的糧食,繳納的也少,他家裡的子弟也不需要承擔那麼重的徭役和差役。
而往往老實巴交的百姓,沒有靠山,就只能是如實上報。
所以他們反倒是成為了『有錢階層』,反倒成為了徭役征派、糧食繳納的大戶。
朱元璋想到了這裡之後,才終於發現一個大問題。
那就是這樣的賦稅制度不改,遲早會成為大明王朝覆滅的罪魁禍首之一。
而現在他們父子二人思索來思索去,根本找不出更好的辦法,只能是想到要先前去詢問一下陳寒,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詢問完了內閣,朱元璋父子人交代夏元吉等人按照內閣的基本運行制度,開始處理一些政務。
接著他們二人則是來到了六部。
先詢問了戶部。
戶部尚書趙勉,在聽到朱元璋突然如此理解賦稅制度的底層邏輯之後,也是大為吃驚。
沒想到一夜之間,似乎皇帝和太子這樣一下就了解了自己在徵收田賦之時的苦衷。
戶部尚書趙勉是直接說道,「陛下您說的沒錯,里甲制度和役法,原本是很不錯的制度,百姓們將田地所產作物多寡,按照一定的比例繳納官府。
一方面減少了下邊官府辦公所需,另一方面差役也能給老百姓們,減少不少的負擔。
同時還給官府提供了免費的人員所用。
官府和百姓應當都能受益才是。
只是正如陛下您所說,不合時宜的定額以及不分年景好壞的增收,才是真正破壞制度和役法的罪魁禍首。」
……
求追讀!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