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想讓政策推行下去,也就只能養一些
第689章 想讓政策推行下去,也就只能養一些這樣的狗替自己叫喚
或許正是因為對這些東西都特別的清醒,所以陳寒才會明白自己根本就不可能讓大明王朝進入到所謂。的人人平等的這麼一個階段,因為這根本就不可能,這也不現實。
就算是自己勞碌到死,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讓大明王朝進入到那種階段,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特別不幸現實的東西。
所以陳寒從來都沒有標榜說自己要來到大明王朝,要將這裡的老百姓們導入到了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這根本就不可能,所以在他的眼裡面如今的這些個人一個個都高喊著所謂的人人平等的大女主電視劇根本就是一個騙局。
甚至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讓所有的人陷入到陷阱當中一種認知陷阱。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有了這麼一個絕對清醒的目標之後,陳寒才能夠更好的發揮出自己的真正的主觀能動性,他才能夠讓自己不再局限於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所謂的那些個一個個看起來不太能夠實現的目標。
在如此的情況之下,他才能夠非常心安理得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他才能夠讓所有人都看到原來大明王朝將來的目標是這樣的,他才不能夠讓所有人都覺得大明王朝已經進入到了一個讓所有人都討厭的地步。
朱標聽到陳寒的這番話之後,也是特別的感慨,自己的女兒能夠在如此環境之下可以有自己的生活。
可以有自己的夢想,可以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其實這個就是非常幸福的,要知道她的母親根本就沒有這種機會去享受這一切,她的母親根本就沒有機會像他一樣去做那些事。
其實她一直都非常喜歡江都郡主這個女兒,可是呢,他一直都擔心自己的女兒可能會走路到其他的地步去。
甚至他還問過陳寒,如果他沒有來的話,那麼自己的女兒會嫁給誰?陳寒就說會嫁給耿炳文的兒子。
陳寒當然沒有告訴過自己的妻子,但是當朱標聽完了這一切之後,就覺得有點天塌地陷,他不是瞧不起耿柄文,而是瞧不起耿炳文的兒子。
沒有想到自己的女兒居然會嫁給耿炳文的兒子,所以在這一刻他都覺得有些個對不住自己的女兒。
儘管是在另一個時間線內,而現在嫁給了陳寒之後,他才明白自己的女兒真的是找到了一個讓自己可以非常放心的女婿。
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女兒如今這麼的幸福,如今這麼的有能耐,甚至可以跟男子一樣去做事情,甚至可以做得更好,他在很多地方甚至要比男子過得還要精彩。
朱標拍了拍陳寒的肩膀,「幸好你這猴崽子來了,要不然的話我還真有點對不起我的女兒,如果我的女兒真的嫁給了那個耿璇的話,那現在應該要哭的是咱這個太子殿下呀。要不是你來了,咱不僅沒有機會去當這個皇帝陳寒還不知道要聽到多少讓人痛心的歷史記錄,你來了班長做好了這麼多,咱真的是不知道要怎麼感謝你才好。」
陳寒笑了一下,「老岳父您是我的老太太了,我來這裡救您不是應該的嗎?我讓幼薇感到幸福不是應該的嗎?我覺得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我從來都沒有去工作,我也覺得最。不可能讓陳寒我的子子孫孫都居功自傲這一點。」
陳寒這樣說話,可真是讓朱標覺得特別的是順耳。
其實陳寒一開始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對於很多看不慣的事情,他也是大打出手的,有的時候更是口出狂言,得罪了許多的人,可是現在他居然能夠收斂一下這個到時候讓張浩感到非常的驚喜。
因為朱標其實一直都在擔心陳寒,如果跟那些官員們不能夠尿到一壺去的話,那些官員真的是搞一些破壞性的東西,有的時候也是挺頭疼的。
即便是自己一直想要支持自己的女婿,可是如果全天下所有人都反對的話,他有的時候也不得不去為那些人做出一點讓步。
就像現在一樣,陳寒其實根本就不喜歡要給那些官員加工資,可是沒有辦法,因為如果不給他們加工資的話,那些官員肯定又會向老百姓們伸手。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考慮到全天下老百姓們的幸福安康。陳寒就只能是委曲求全。
想到這裡,然後又是笑了笑,「其實你自己心裏面怎麼想的我還是很明白的,你根本就瞧不起那些當官的那些當官的在你眼裡根本就是尸位素餐。
「那些當官的一個個的。就只知道向老百姓們索取,你在這種情況之下還能夠為他們著想,還能夠想著要給他們加點俸祿,讓他們不至於伸手向老百姓們要,已經是讓作為老泰山的我感到震驚了。
「其實挺難得的,讓你這個對那些官員如此痛恨的人,居然也能夠改變的想法,讓你如此痛恨的人也能過去,有這麼大度的胸懷,這才是一個改革者應該要有的。
「就像當年的王安石,即便是那樣痛恨那些反對者,可是他卻從來沒有在任何人面前去對那些反對,怎麼說一句惡言,甚至還覺得那些反對者是他的墊腳石使他們讓自己更加堅定決心去改革。」
朱標說到王安石的時候,陳寒其實也是挺有感觸的,要知道王安石當年面臨的情況跟自己是一樣的,而且比自己更加兇險的是,即便是當年的宋神宗一直都在支持當時宋神宗這個人的態度飄忽不定。
宋神宗就是一個聽到有人反對就立刻想要叫停的人,宋神宗就是那個一聽到反對意見就對彎彎時不信任的人。
宋神宗就是那個一聽到有人唱反調,他就想要思考一下的人,就因為他的飄忽不定才導致王安石的很多改革變法根本就沒有辦法實施。
其實有很多人在批評王安石的改革變法,但是陳寒卻要為他伸張正義,因為陳寒覺得王安石的改革變法其實是非常有用的,為什麼一定要那麼著急?很多人都覺得是王安石這個人性格不太好,是一個倔種。
很多人都覺得王安石是一個拗相公,所以給他的外號也好,給他的其他的安排也罷,其實一個個的都在扭曲王安石的這個為人。
當時的王安石如果真的有一點辦法的話,他會有那麼的著急嗎?如果真的有一點辦法的話,他需要那麼著急嗎?有一點辦法的話,他也不會用那麼多心術不正的人。
當年的宋神宗在位看上去天下太平,但是北邊的壓力越來越大,每年往西夏和北方遼國的歲幣越來越多,這些東西都壓迫著,王安石必須要改革變法,必須得要強國富民必須得要讓朝廷有錢才能夠應付過來。
所有那些看客一直都在強調一件事情,那就是王安石的改革變法在一定程度上面把很多的社會上面的矛盾都給激發了出來,但是從來就沒有人去想像一下為什麼這些矛盾會存在,為什麼這些東西一直都是想解決卻又解決不了的。
其實並不是不想解決,而是因為那些個人本身就是利益既得者,他們根本就不可能會放過這麼大的一塊肥肉,他們一個個的根本就沒有王安石的那種心胸。
他們為了自己的那點利益可以不擇手段,為了自己的利益,即便知道改革變法會有好處,也根本是不可能讓改革變法成功,因為改革變法成功了的話,就意味著他們會從神壇上摔下來。
就因為這麼一點點自私,所以才讓改革變法不可能成功。
而現在陳寒自己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因為他也想著要改革變法,也想要成功,可是越是想要成功,越是有人出來阻撓。
因為陳寒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那就是有些人的利益被觸及之後,他們一個個的都跳了出來,要反對改革變法。
正是因為做了這些事情之後,陳寒才能夠更加明白當年的王安石要面臨的都是些什麼樣的困境,當年的王安石應該也跟自己一樣,有的時候會感覺到非常絕望吧。
其實王安石一直都是想要做一個為國家為民族做點事情的人,他一直都是理想主義者,一直都想用自己的辦法來讓整個天下變得更加的富饒。
可是總有一些個老古板一直都拿著它一點點小小的錯誤來不停的鞭打,比如覺得他用的人不好,比如說它的政策比較急之類的。
其實那些文官真的是不知道王安石的改革變法一定會帶來這種陣痛嗎?其實他們很明白,可是為什麼一定要去鞭策呢?因為那些個文人一個個的都是站在制高點上。甚至可以說是道德的制高點上來指責。
這些人永遠都不會看到長遠的未來,這些人永遠都站在一個非常高高在上的道德制高點上俯視改革變法。
即便明知道這些陣痛是一定會帶來的,即便知道這些陣痛是帶來給那些利益既得者的,可是那些文官抓住了這個機會就要往上爬。
即便當年的蘇軾還不一樣去對王安石的改革變法有許多的意見嗎?
在這件事情上面可以這麼說,蘇軾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美食家也是一個很接地氣的基層官員,但是他真的不適合做政治家。
其實王安石做的這件事情就像當年的秦始皇修馳道,修長城,的確會給當代的老百姓帶來很多的痛苦,但是他給後面的兒孫們帶來的好處有多少,卻並沒有人太多人去關注這些。
又像當年的隋煬帝楊廣一樣,連通了大運河之後,所有的後輩兒孫們都因為這條大運河而受到了很多的好處,但是當年的那些個老百姓又會怎樣對他其實就顯而易見了。
而當年的王安石的改革變法要是能夠成功的話,對於北宋王朝來講,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利好的消息,卻。沒有想到所有人都在反對,不管是文人也好還是天底下的老百姓也把那些利益既得者反對,也就罷了,可是那些個本身能夠受到很多好處的老百姓也根本不理解,這就是越做事越容易被鞭撻的原因。
當然如果生活在那樣的一個年代的老百姓,真的提出了這樣的一些意見,其實也可以理解,因為老百姓們沒有長遠的目光,他們只看到了改革變法對他們帶來的壞處。
至於改革變法帶來的好處,他們是看不到的,他們看不到之後就會被很多的那些一個文人給帶偏。
陳寒想到這裡,其實心裏面滿肚子的委屈聽完了朱標的這番話之後,他更是滿眼的血絲,說實話他。一直都在想著要怎樣才能夠讓大明王朝變得更好,他一直都在想著要怎樣才能夠走出一條更好的道路來。
而現在他終於明白為什麼當年的王安石會面臨這樣的一個困境,為什麼當年的王安石會感到心力交瘁,就因為原本他是想要讓全天下所有的百姓過得越來越好的,可是就因為某些個人做的不對,就因為某些個官員的貪婪,才導致變法失敗。
於是在他去世之後的幾十年之後,就立刻發生了靖康之恥。
接下來北邊全面失守之後,估計那時候的老百姓應該會懷念一下王安石當年的改革變法吧。如果當年王安石的改革變法真的成功了的話,說不定能夠扭轉這種局面,他們也不至於被北方異族的鐵蹄蹂躪在腳下。
可是一切的一切也都是只能夠回憶而不能夠真正的去面對了,畢竟失敗了就是失敗了,畢竟有些個人是是真的只能通過事情才能夠教會他們做人,而不能夠讓他們一下子就知道怎麼做人。
陳寒現在的改革變法不可能要讓老百姓們經受過鞭打之後才能夠看到真正的好處,所以他才會在一邊改革,一邊給一些老百姓好處,因為只有這樣老百姓才能夠看到改革變法的好,他們才會堅持。
而這也是陳寒吸收了當年王安石的改革變法失敗的教訓才做出來的一個選擇,即便他很不喜歡這些官員,但是為了讓這些官員真正的支持自己的改革,也只能是這樣做,因為你只有一個人,想要讓自己的政策推行下去,也就只能養一些這樣的狗替自己在前面叫喚……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