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他們只是往前邁出了一小步,而大明
第675章 他們只是往前邁出了一小步,而大明已經以飛奔的速度走了
當然陳寒並不是在說隋煬帝,楊廣就一定是個好皇帝。
他肯定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夠好,要不然的話不會有人造他的反。
只是說做事的人越做越多越做越錯,這是一定的。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做事的人一定會留下罵名。
因為你一旦要做事必定要折騰,折騰必定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暴君。
百姓們可不會理解什麼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句話,甚至他們不會去理解你為什麼讓我們過得不好。
他們從來不會去理解,為什麼你這個當皇帝的從來就沒有想過讓我們這些老百姓過個好日子,要不怎麼說刁民處處都有。
所以做事的人非常的難。
這也是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朱標現在其實是挺擔心的。
因為他要做的事絕不僅僅只是要開疆拓土那麼簡單。
陳寒現在是在用改革變法的方法,一邊讓老百姓們的日子過得好一點,一邊也是造大船下南洋。
下南洋之後陳寒一開始跟他講過,當初燕王朱棣當了皇帝之後,也就是永樂大帝,當皇帝去下西洋的時候,其實根本就不是那樣乾的。
他們一方面是為了尋找跑到南洋地帶可能存在的建文帝朱允文。
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宣揚國威。
他之所以要這麼幹,其實是為了轉移國內的那些矛盾,同樣的也是希望用這種類似好大喜功,但其實是為了炫耀國力的那種方法來證明自己其實幹的還不錯。
為的是削減自己篡位登基的這麼一個負面影響,這也能理解。
當然也有很多人說永樂大帝去下西洋其實賺很多錢,這就可能是一點都不理解當時的明朝的那些財政制度。
其實下南洋根本就不賺錢,這是因為下南洋造船其實就非常的高昂的費用。
另外一方面下南洋路過的那些國家跟他們交好,並不是像當時的歐洲人那樣,直接就是為了掠奪當地的物產。
當時的大明王朝秉承的就是你全天下所有的,都得像一些附屬國那樣的朝拜於我們,而不是說要去掠奪。
我們秉承的是我們是天道,我們是中心。
所有一切你必須得要來朝拜我們,你才能夠有自己的價值,當時為什麼要去炫耀這種國力。
就是希望那些個南陽的國家能夠跟大明王朝做買賣也好,來朝貢也罷,營造一種天,唯我中心論,來滿足心中的開拓的理想,所以其實根本不賺錢。
因為在南陽做貿易的那一點小買賣做的賺的錢,比大明王朝賞賜出去的要少得多。
要知道那時候的南陽有什麼東西有什麼物產?
的確有金子銀子,可是那時候大明王朝用的還是寶鈔,只能當做收藏品。
而且只能是進入到皇帝自己的小金庫裡面。
也就是說當時的朝廷是賠了里子,卻讓皇帝賺了面子。
就是這樣又有人說如果下西洋不賺錢的話,為什麼永樂大帝北伐了那麼多次,還有錢財來支撐呢?
這就是更加不懂當時大明王朝的運營情況了。
當時的大明王朝用的方法並不是從從下西洋賺取的錢財來支撐北伐的。
永樂大帝一方面是對天下徵收了非常高的賦稅,另外一方面其實就是如同當年朱元璋犯的那個錯誤,那就是瘋狂的一進寶鈔能彌補北伐的費用。
甚至可以說永樂大帝當時狂印的寶鈔,要比大明王朝的開國者朱元璋印的還多。
當時的朱元璋也是因為像遇到了朱棣那樣的情況,所以他開始不停的狂印寶鈔,就是要從當時的大明王朝的天下子民手上撈取更多的北伐的資金。
當然他還有一些辦法,那就是定期的收割全天下的富有的人,不管是官員也好,還是那些富有的百姓也罷,通通都在他收割的範圍當中。
用這種收割的辦法,他一下子就賺到了很多的可以用於北伐的錢。
而到了燕王朱棣這當皇帝之後,他就不能夠像他的父親那樣真正的去收割全天下的財富。
因為那個時候全天下所有人都在防著這一手,如果你還是用這種方法的話,你就是得位不正的這種罵名將會無限放大。
朱元璋可以因為他是開國皇帝,不管怎麼做別人都會說你這是沒辦法,百姓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燕王朱棣,也就是你永樂大帝這麼幹的話,那你就不行,因為你沒有這個資格。
不能像你父親那樣去收割全天下的財富,因為你不是像你父親那樣是打天下來的,你是從你侄子手上搶過來的皇帝。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逼得燕王朱棣就只能是鋌而走險,一方面是用下夕陽的方法來宣揚自己的口碑,另外一方面呢增加賦稅,同時呢利用狂印寶鈔來重新收割全天下。
當時的永樂大力發的寶鈔要比朱元璋多得多,這也是有史料記載的,所以可以看得出來當年的永樂大帝也是如同朱元璋那樣,其實都知道狂印寶鈔必然會帶來很多的麻煩。
現在的陳寒之所以能避免像永樂大帝那樣下南洋一點錢不賺,同樣的也為了避免破壞掉大明王朝是一個中心論的這麼個形象,所以他並沒有像歐洲殖民者那樣。
到了一個地方就開始殺人放火,然後殖民那裡把老百姓當做他們的奴隸,挖光所有的礦產,給天下留下一個惡名。
而是如何能夠在想要獲得更多的資源的同時,還要真正的展現大明王朝的國力,那就是打擊海盜來開拓自己的威名。
同樣的打擊了海盜也是拓寬其他各國的大明王朝來做買賣的這條道路,讓貿易之路可以更加的寬敞了,貿易能夠給兩國之間帶來更多的。和平。
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幹?
首先第一點貿易一定能夠促進南洋小國的經濟發展,而為什麼要促進他們的經濟發展呢?
其實並不是仁慈,也並不是只為他們著想。
而是想要讓他們這些人有錢之後,就能到大明王朝來消費。
同樣的就像如今現代的一帶一路,為什麼要幫助非洲那些國家一樣?
非洲那些國家手中那麼多礦沒,沒有辦法變現,如何讓他們變現幫他們修路,幫他們開礦,幫他們建房子,幫他們建基建,惹的國內有許多網絡噴子。
一直都說國家這樣的投入,還不如把那些錢全部弄到自己國人。
這部分人的認知低下,所以他們根本不理解國家為何要這麼做。
同樣的陳寒這麼幹,也會惹到大明王朝有許多覺得自己很有見識的那些讀書人開始噴陳寒的作為,其實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陳寒為什麼要這麼幹。
陳寒之所以有這麼幹,就是為了讓南陽的那些國家迅速富裕,他們只有富裕了之後才能跟你做買賣。
同樣的也有很多人會說,如果讓他們富裕起來的話,他們會不會繼續的強大,然後跟大明王朝對作戰,那這樣的話,其實就得想到有一個弊端了。
這的確是弊端,這的確有這種隱患,但是陳寒之所以有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因為他的海軍絕對不可能會讓那些人有坐大的機會。
自己作為大明王朝這一次去向南洋的策劃人,他絕對不能夠讓南洋的那些國家富有了之後,就生出一些想要反抗的心思。
首先他要怎麼幹?
第一個是培養自己的代理人。
怎麼培養代理人呢?
就是得要讓那些一個其他各國的那些一個真正的富有,的真正的強者,要跟大明王朝的經濟給綁定起來。
怎麼綁定呢?
第一個就是要把大明寶鈔到這些國家去,讓他們把自己的財富轉變成大明寶鈔存到大明的錢莊來。
讓這部分人直接綁定在了大明王朝這條船上之後,他們怎麼能夠反抗大明?
想一想自己半輩子積蓄的錢財全部都存在了大明王朝,他們自己的能夠發財,他們能夠有今天的地位,也全部通過和大明王朝的貿易而來。
如果他們的國王想要跟大明王朝做對的話,那麼這部分人會不會站出來反對。
有很多的國家都是這麼幹的。
有很多的國家想要掌控另外一個國家,也都是這麼幹的。
必須得要培養出能夠親近大明王朝的這部分富有的人,那這些人的國家才能不敢跟大明王朝作戰。
這樣一來才能夠讓這部分人真正的活得滋潤,就能讓其他的國家裡邊的那些個人永遠不可能有反抗的想法。
永遠都反抗不了,這才是真正的精髓。
陳寒這麼幹,其實早就已經有了想法。
同樣的陳寒能這麼幹的想法不僅僅只是因為他有更多的見識,不僅僅有更多的手段,同樣的他還有直接的陽謀——那就是寶鈔白銀雙軌制。
如今的大明王朝實行的這個套制度就是他自己親身實踐出來,非常有用的。
他從小日本那邊把石見銀礦的銀子,還有佐渡金礦的金子都挖出來運到大明王朝來。
但是這部分的金子銀子其實都不可能會當做貨幣來使用。
反而是用來儲存的。
你可以拿著金子銀子來兌換寶鈔,但是你的金子銀子不能直接當做貨幣。
在全天下流通,這樣一來就能夠使寶鈔的價值平穩。
同樣的陳寒用這種辦法,也能在南洋各國進行。
同樣的作為南洋各國挖出來的金子銀子,如果跟本地人去交易的話,他是花不出去的。
因為本地大部分人都處於赤貧狀態,你別說拿金子銀子去換他們的產品,你就算是以物換物都沒有東西來換。
那麼這些金子和銀子能夠流到哪裡去呢?
必須得要流到大明晚朝去啊。
他們想要跟大明進行交易,是絕不能夠把金子銀子直接當做貨幣來用的,而必須得要轉換成寶鈔。
這麼一來其實寶鈔就相當於在第一手時間,就已經是從其他各國收取了賦稅這筆賦稅。
和從進入大明王朝的海關開始再收筆賦稅,就相當於兩筆賦稅。
這這麼一樣來的話,雖然會帶來很多的麻煩。
比如說黃金白銀流入太多會通貨緊縮。
意思就是說黃金白銀太多,但是國內的物產也不夠豐富,這樣一來就會導致黃金白銀的價值往下跌,寶鈔也會相應的往下跌。
如果想要防止這種情況出現也很簡單,那就是朝廷進行干預。
因為如果僅僅只是市場經濟的話,就很容易出現所有做買賣的人不管是有錢的沒錢的,不管是善良的還是投機的。
他們都會看到一點朝廷定下來的兌換比,如果不符合市場的規律的話,必然會有人看中的這個商機。
那些手上有寶鈔的地下黑市就會出現,這些人竟然會跟外面的那些個買賣人私底下進行交易。
比如一兩半的銀子才能夠兌一貫寶鈔的話,那麼肯定會有地下黑市的人跟外面的商人說,我們只需要一兩二錢就能夠兌到一貫寶鈔。
那麼朝廷的信用以及賦稅都會有損傷。
那這個時候要怎麼辦呢?
肯定第一個是提高打擊力度,抓到就是個死剝皮抽筋、炮烙酷刑等等都可以使用震懾。
第二個就只能是加大基建的建設,物產的提高,也就是說提高生產力。
其實這是一個悖論,同時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你如果真心想要促進朝廷又或者說國家的生產力發展,你就必須得要跟外面進行交易。
你就必須得擴大內需外需,你就必須得要迎接外面物產或者說白銀流入對於貨幣政策的一個衝擊。
其實落到點上最終要怎樣來抵抗這種風險呢?
加大基建的投入,提高生產力,這才是根本。
而陳寒之所以有這種信心,就是因為現在的大明已經完全具備了這種條件。
當然陳寒更有信心的,是如今的,不管是南陽也好還是小日子那邊也好,以及其他周邊各國其實他們的黃金白銀開採量,跟大明王朝發展生產力的速度是完全比不上的。
大明王朝完全有能力集中精力來搞生產力,集中精力搞發展。
等到其他各國在大明王朝貿易的帶動之下國力大大提升之時,他們就會發現他們只是往前邁出了一小步,而大明王朝已經以飛奔的速度走到了一個他們連背影都看不到的地方……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