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人在大明,無法無天> 第674章 在陳寒的眼裡,隋煬帝楊廣不是昏君

第674章 在陳寒的眼裡,隋煬帝楊廣不是昏君

  第674章 在陳寒的眼裡,隋煬帝楊廣不是昏君

  所以這才是朱標,現在特別麻煩的地方,他從陳寒的嘴裡面知道了這麼多。

  同時呢又從陳寒的嘴裡知道了那個理論之後,自己仔細的回憶了一下才發現自己的父親似乎是真那樣想過。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sto9.𝘤𝘰𝘮

  甚至可以說即便自己的父親沒有真的如同陳寒所想的那樣深謀遠慮到那種程度,但也絕對差不多。

  因為他發現自己的父親似乎真的有意在控制著官員們的貪污腐敗的情況,有意義的讓那些官員們只能夠陷入到貪污的陷阱當中,有意義的讓那些官員只能是墮落到陷阱裡面,最後沒辦法就被收割掉。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真的想要讓老百姓們也好,如果讓官員們可以收心也罷,其實根本就很難做到了。

  這也是為什麼陳寒一定要改革變法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陳寒一定要把儒家給改一改的原因。

  因為在這種情況之下,再不改的話就要出現大問題了,別的人不知道朱標自己是非常清楚的。那些官員如今已經被嚇成了驚弓之鳥,他們難道真的會為天下出力嗎?未必的他們可能只會往自己的兜裡邊揣錢。

  這就是如今的現狀,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朱標一直那麼支持陳寒的原因,這因為這個情況之下,如果自己不再支持陳寒的話,那麼今後的自己將會陷入到極端的麻煩裡面。

  現在陳寒還能夠用自己的辦法來為整個大明王朝爭取一把,現在還能夠為大明王朝爭取到許許多多的機會,能夠讓大明王朝將來覆滅的要更慢一點,甚至能夠挽救一下。

  因為按照陳寒的推斷的話,不管今後要怎麼改革,不管有多少人想要改革,不管是這個改革的力度有多大,只要如今大明王朝初期的時候的這個創傷沒有彌補,那麼這個創傷就一直會伴隨著整個大明王朝。

  這個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這也是必須要犧牲一些東西的,即便是那些官員有的時候要的會比較多,但是如果能夠讓這些官員一個個的都聽話的話,一個個今後能夠按照朝廷的政策來走的話,那可以給他們的。

  所以現在朱標就缺,要跟自己的父親妥協一下,讓自己的父親能夠跟自己一起來做這些事,甚至要為了這麼一件事情,要跟自己的父親之前的那些一個辦法相對立。

  老爺子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朱標非常清楚,是一個對自己絕對信任的人。

  所以現在想要真正的去改變這些東西的話,那麼一定會遇到一些阻礙,首先就是父子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問題。

  自己是老爺子最信任的人,可是自己現在居然也要,即便現在老爺子好像是對所有的人。


  提出來想要去做一些改變的這麼一個想法,那麼在將來老爺子到底應該要相信誰是一個問題。

  其實朱標一直是不想去傷害老爺子的感情的,他一直都覺得自己的間諜做得特別的好,自己的爹能夠把這些問題都給做得這麼好的情況之下,已經算是突破性的完成了一個開國皇帝應該要完成的事情。

  因為即便是縱觀整個歷史來看的話,自己的親爹做的就已經非常不錯了。首先來說秦始皇雖然偉大吧,但是他為整個大秦王朝奠定了基礎之後,其實留下來的問題也非常之多。

  漢高祖劉邦就更不要說了,整個天下剛剛打下來之後跟匈奴之間的戰爭就搞出了一個白登之圍,搞的大漢王朝幾十年來抬不起頭來,導致後繼任者就只能跟匈奴之間談條件。

  甚至匈奴的使者寫信過來居然直接羞辱當時的呂太后,呂后那是一個多麼強勢的人。

  可是呢,居然被匈奴的使者羞辱,直接就說出來,你既然現在已經死了老公,那你就到草原上去跟我們的匈奴玩過日子吧。

  可即便是到了這種羞辱程度,那也沒有辦法,因為當時的漢朝實在是太沒有能力了,當時的漢朝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不說,甚至連軍事上面也被人家打的節節敗退。

  那你能怎麼辦?就只能是忍氣吞聲吧。冷了幾十年,最後終於經過旱景之治,把大漢王朝給搞得風生水起,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才有了能力去跟北上匈奴硬對硬的碰。

  而隋唐這樣的開國皇帝哪一個搞得很好?

  隋文帝楊堅看上去好像是弄得很好了,但是把整個門閥士族的勢力搞得那麼大,弄的那些個門閥士族,一個個的好像要跟皇帝平起平坐。

  所以才導致隋煬帝有楊廣在繼位之後,就只能是利用不斷的戰爭來消耗掉萌發大族的勢力。

  隋文帝楊堅看上去是把天下治理的特別好的確是開創了仁君治國的先例,可是呢,其實真正的給隋煬帝楊廣帶來的並不見得是多麼好。

  如果隋煬帝楊廣真的覺得自己老爹給自己的天下是一個好的話,他不會在自己治理之下的時候率先先使用科舉制度。

  為什麼要用科舉制度?

  這可不是因為隋煬帝楊廣首先發明,也不是隋文帝楊堅的發明,其實科舉制度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了雛形。

  尤其是五胡亂華之後,出現了那麼多國家輪番治理天下。

  他們早就知道了,軍閥或者說門閥大族一旦掌控權力之後,必然會割據一方。

  那如何才能夠分解掉門閥大族的勢力呢?

  必須得要引入更多的其他途徑的人才上來。


  一方面這些人才上來之後會對皇帝感恩戴德,另外一方面這些人才進入到中樞之後沒有那麼多士族的圈層,他就不需要提防這些人可能會形成更大的勢力,他們就只能是聽命於皇帝。

  說白了,科舉制度就是皇帝跟門閥之間的權力博弈。

  這東西並不是隋文帝楊堅的發明也,不是隋煬帝楊廣的發明,而是在之前就已經有了雛形,甚至在北周之時已經開始,地方上試行過。

  其實為什麼我們一直堅持說我們中華文明五千年並沒有斷絕,那就是因為即便是皇朝更替,但是生活習慣之類的其實一直都是。一條線下來,絕不是一個王朝變換了,然後整個制度整個風俗習慣都更改。

  不是這樣的,即便五胡亂花那麼亂,即便有那麼多各個少數民族進來之後,跟中原王朝的漢人之間還不是一樣混血。

  這種混血是好事,近親結婚生出來的大部分基因都有缺陷。

  離得越遠的血緣生出來的越聰明,這是有道理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南邊的泰國王室跟小日子的皇室生出來的都是弱智,就是因為近親結婚所致。

  在那種混亂的年代混亂的思維當中,大傢伙想要穩定,想要獲得更長久的統治,就會不斷的變換政策。

  就比如科舉制度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就是在那個時候有了雛形。

  之所以沒有實行下去,是因為當時阻力太大,南北朝那個時候軍權掌握在。那些門把手中,他們怎能願意看到皇帝搞這種制度。

  他們一定會全力的絞殺,而且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由下而上一起來絞殺科舉制度。

  直到隋文帝楊堅統一了整個中原之後,完全才能夠達到比較集中,並且力量比較強悍。

  可即便是這樣,隋文帝楊堅也並沒有實行科舉制度。

  因為有一個原因束縛住了他,他本身就是門閥上來的,他本身就是北周的外戚。

  支持他一統天下的也都是那幫門閥士族,他上來之後如果用科舉制度去收買寒門的人才的話,那豈不就是砸自己的飯碗。

  也正是如此,所以他沒有用科舉制。

  而為什麼隋煬帝楊廣就能用呢?首先一個是因為隋文帝治理天下之後國家強盛,國家軍隊強盛。

  同時隋煬帝楊廣這個人比較各色,他跟自己的父親不一樣,他看到了父親在治理天下之時那些大族對父親的指指點點。

  有了這種創傷之後,他必須得要改變。

  當然這種改變付出的也是很慘的代價,首先來講他一旦提出了要實行科舉制度的時候,就受到了士族的圍攻。


  那怎麼辦?那就必須得要削弱士族的力量,才能讓他們沒有實力或者說沒有真正的實力跟自己叫板。

  當時那些士族到底是通過什麼實力才能跟隋煬帝楊廣叫板呢?

  那就是那些士族其實養了很多私兵,很難想像那些萌發士族養的兵力可以和朝廷大軍叫板,這不是因為朝廷大軍太菜。

  而是因為每家士族養的少則三四千多則上萬的私兵。

  這些兵都是吃士族家裡的,喝士族家裡的,所以也只效命於士族,不聽朝廷的。

  那要怎麼才能消耗掉這部分力量呢?發動戰爭。

  一旦發動戰爭,隋煬帝楊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徵用士族家裡的那些私兵。

  因為這就是個陽謀,要知道隋朝是通過門閥士族一起打下來的,也就是說大家都有參股。

  隋朝可能就是個大的合資公司,大家都有股份,如果公司破產了,那所有人的利益都會受損。

  於是在這種被動情況之下,他們就只能派出自家的士兵去上戰場,一場戰爭下來死傷無數,死的大部分都是士族的士兵。

  士族家裡死了這麼多兵力,就沒有實力去跟朝廷對抗,於是隋煬帝楊管接下來就用自己的第二招——實行科舉制,想讓寒門上來,取代掉朝廷當中那些門閥士族的力量。

  當然只能說隋煬帝楊廣有點天真了。

  他忽略掉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即便上戰場主要兵力可能是門閥士族的那些士兵,畢竟這些兵有戰鬥經驗肯定是沖在最前面的。

  但是這些大軍出征的糧草以及運送糧草的運輸人員可都是平民。

  你要是一兩場戰爭,或者是間隔很長時間的一場大戰,那大家還都能受得了。

  但是隋煬帝楊廣這個人,急就急在想要儘快的削弱掉士族的勢力。

  他就頻繁的並且是發動戰爭的同時為了運輸糧草方便,還把曾經各個運糧的河道給新挖也好,疏浚也好,就給搞了一個曠世的大工程,也就是開挖大運河。

  很多人都覺得他開挖大運河可能是為了去江南遊玩,那是一點都不懂政治,那是污衊隋煬帝楊廣了。

  首先一個他這麼幹,絕不是為了去遊山玩水隋煬帝楊廣這個人,一定是個有大抱負想要當秦始皇那樣的皇帝。

  因為他幹的那些事就跟秦始皇差不多,秦始皇是修長城,是修直道,是一統文字,一統度量衡。

  他隋煬帝楊廣也想干那樣的大事,可是他沒有秦始皇那樣的條件,秦始皇是經過了前面幾代人,數百年的時間的積累到他這裡,畢其功於一役才滅掉了六國一統天下。


  而他家的隋朝才經過了兩代人,而且是剛剛結束了分裂的狀態,天下怎麼可能那麼快就恢復元氣?

  他挖通大運河數次下江南絕不是為了遊山玩水,而是為了把政治中心從洛陽移到江南來。

  這樣一來就把關隴的那些士族門閥撇到一邊去,到了江南之後,江南還沒有形成那麼多的門閥士族,他直接就可以在江南挑選人才加入到自己的政治集團當中來。

  只是可惜他的這個願望其實早就被關隴士族看得一清二楚。

  於是關隴士族,就借著天下老百姓因為受不了隋煬帝楊廣的那麼多大功臣起兵造反的機會,他們迅速起兵。

  李世民家族不就是趁著這個機會做大的嗎?說實話李家在這件事情上面是實在不占理的。

  這簡直是忘恩負義,要知道隋文帝楊堅是唐高祖李淵的姨父,李淵喊隋煬帝楊廣叫表哥。

  李家絕對是隋朝的鐵桿外戚,可就因為天下亂了,他們家不僅沒有幫助隋煬帝楊廣去平亂,反倒是趁著亂直接自己起兵了。

  隋煬帝楊廣。絕不是歷史上說的那樣,殘暴無能,只能說做事的人一般都會留下罵名,比如秦始皇不就是在民間是個暴君形象嗎?

  漢武帝劉徹在漢武帝時期的老百姓眼中不也是個暴君形象嗎?

  因為漢武帝要跟匈奴作戰,就不得不增加賦稅。

  漢武帝劉徹是個比較幸運的人,不僅有漢文帝漢景帝給他留下來的巨大遺產。

  還遇到了一大票的能征善戰的統帥和將領,比如衛青霍去病這對帝國雙璧。

  要不然漢武帝劉徹也得落一個唐玄宗李隆基的結局……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