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人在大明,無法無天> 第547章 權利永遠都是最誘人的!

第547章 權利永遠都是最誘人的!

  第547章 權利永遠都是最誘人的!

  以前劉百戶和王大海他們只會覺得某些個讀書人特別的矯情。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𝙘𝙤𝙢

  他們根本就沒有把心思放在讀書上面。

  他們甚至有時候也會花言巧語,在巴結著上面的官員或者那些有背景的同窗。

  那時候他們特別的比這種現象。

  他們也非常不理解為什麼要這樣。

  明明都是讀聖賢書的,明明都是為了所謂的修身治國平天下。

  你們這些讀書人就應該潔身自好,應該要為了優良的品德,不向那些權貴低頭才是。

  這樣才能符合你們這些優良品德的人,應該有的品質才是。

  可為什麼卻要去這樣做?

  今天在這位讀書人的身上,他們終於算是得到了一個比較符合自己想要聽到的答案。

  那就是就像這個讀書人說的那樣。

  即便都算是比較公平公正的科舉制度。

  可是在選舉的時候,又或者說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有著非常多的不公平的現象存在。

  那就是即便當上了一名小小的官員,依舊得承認,在他們頭頂之上早就有人用關係網,給他們定了一個極限。

  這個極限是看不到的,摸不著的。

  可是他卻真真實實的存在的。

  這個網非常的牢固。

  這個網或許會偶爾出來一條漏網之魚。

  可是這條漏網之魚的才華,得要多麼的驚艷,才能夠從這張網當中逃出來?

  才能夠真正的讓最頂上的那些人給關注到?

  甚至即便是這種漏網之魚,到了最頂級的官場上面,他也不得不去接受這樣的約束。

  他也不得不在這個網上面去下功夫。

  甚至不得不去融入他們。

  因為即便你用才華充當了錐子,扎破了這個網,然後從這張網當中掙脫出來了。

  你也會發現你的才華,也就是這枚錐子,總會碰到鐵板。

  在你碰壁之後,你就會發現,有時候人情世故這套,是你不得不去面對的。

  而這不僅僅是三弗齊這裡的壁壘,也是大明的官場上的壁壘。

  國公爺之所以要改革變法,之所以要將當官的渠道從各個方面來匯集,就是為了打破這些壟斷。

  因為陳寒很明白,之所以會出現這種事情,就是在於某些一個當官的人當上了官員之後。

  他就忘記了自己在書齋當中苦苦念書的痛苦,他就失去了同理心。

  因為權力實在是比任何蜂蜜都要甜,嘗到了這種甜的滋味之後,他不想再去過那些苦日子。

  同樣的他也不想讓自己的子子孫孫去過那樣的苦日子。

  於是為了保住這個權利,即便不能當皇帝,即便不能世襲這些權利。

  可是他們卻有辦法能夠讓自己的子子孫孫,可以比別人更快速的獲得權利,而那些東西才是他們真正的殺手鐧。

  所以不管你是如何的改革變法,最後權力的歸屬都會是他們,這就是他們最厲害的手段,其他的手段那都只能算是小兒科。

  權力會互相的勾結,互相的聯姻,這是必然的。

  就連這個讀書人自己在說這番話的時候,他內心深處也有一個聲音在問自己自己。

  如果有這樣的權利的話,會不會為了自己的子子孫孫們去這樣去謀利。

  他的答案是會的。

  因為這就是人性,人性是沒有辦法去改變的。

  就連剛才那個讀書人在說完了這番話之後,都馬上去問邊上的那些讀書人。

  「請問一下在場的各位讀書人,我們都算是同仁,我們都算是最底層的讀書了。

  我們曾經為了去摘那頭頂上最高的那顆明珠,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

  我們在那破磚爛瓦當中埋頭苦讀了十幾年,我就想發自內心的問問咱們在場的諸位。

  你們捫心自問一下,如果你們得到了那些權利,你們會輕而易舉的放棄嗎?


  你們會心甘情願的放下?

  你們能做到像佛祖那樣大度嗎?

  可以將這些權利都給拱手讓出去,可以讓更多的底層的人上來。

  可以讓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也上來,可以讓那些窮苦的百姓上來。

  然後自己甘願清貧一生?」

  這話問的實在是非常的扎心。

  因為沒有人能夠做得到,沒有人是聖人。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自己在苦難之時可以有同理心去跟所有的跟自己一樣痛苦的人產生共鳴。

  去跟那些吃著老百姓血的人產生敵對,可以同仇敵愾。

  可是一旦自己沾染上了這些權利,得到了那些權利帶來的便利。

  得到了那些權利帶來的好處,甚至得到了那些權力,給自己帶來的享受之後,自己能夠忍得住不去想牢牢的把握住嗎?

  不可能的。

  人性都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怎麼能夠違背自己的內心呢?

  不是因為自己的內心不夠堅定。

  而是因為得到權力之後的日子過得實在是太好。

  不僅僅是在自尊上面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

  下邊的人見到自己要跪拜。

  同僚見到自己要客氣。

  即便是曾經高高在上的那些人,對自己也不敢再像之前那樣用白眼看待。

  可能他還得跟自己客客氣氣的。

  那種自尊心的滿足,是任何人都無法抵抗的。

  除了那些聖人。

  而且即便是聖人,有的時候也會因為,權力的小小任性,讓自己得到一定的虛榮心的滿足而開始迷茫。

  這就是人性。

  當這位讀書人說出了這番話之後,下邊所有的讀書人此時都沉默了。

  因為就像這位發言的人說的那樣,誰能夠不這樣想,誰能夠忍得住?

  誰能夠像聖人一樣?

  沒有。

  所以那位讀書人看到了這樣的沉默之後,就得到了最好的答案。

  於是他看向了在上面的王大海跟劉百戶,緩緩的說道:「兩位將軍這就是答案,你們看到了嗎?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說?

  為什麼我們一直都覺得這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

  即便是科舉改革成功了又能如何?

  即便我們都去科舉讀書了,我們去考秀才、舉人、進士。

  我們一級一級的去考,可是我們真的能夠像您兩位所說的那樣,實現我們子子孫孫都能擺脫如今命運的理想嗎?

  我想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即便是像我們這樣普普通通的人,都想著如果得到了權利,一定要讓我們的兒孫們去繼承。

  那那些曾經牢牢的把控住這些權利,那些早就已經享受到了權力帶來便利的權貴階層們,他們會輕易的放手嗎?

  或許如今他們礙於大明的軍威,以及大明的強力手段,被迫的讓出了他們的權利。

  可是一旦實行了這種改革變法,我敢說十年之後,不,說長它一點,十五年或者二十年之後,又會陷入到同樣的境地。

  那時候依舊會是這些個曾經有錢有權的人,保持著當官的權利。

  即便同樣要去考試,他們也有更多的手段,能讓他們的子子孫孫比我們更有機會考中,比我們更有機會當官。

  他們當上官員之後,會比我們更加熟悉使用這些權利。

  他們可以再次瞬間結成黨派,牢牢把持著當官的權力。

  甚至在考試之時,他們也有可能會有官員,直接按照曾經那些關係網來收取那些秀才、那些舉人、那些進士。

  如此看來,即便是一派祥和,即便是已經改革變法,可是結果還是一樣的。」

  當他這些話說出來之後,就好像是一根釘子一樣扎在了所有普通百姓的內心。

  這是多麼殘酷的現實。

  這是多麼讓人難以接受的現實。


  可是這又是多麼血淋淋的現實。

  這不是不想接受就能夠一筆帶過去的,這就是這個殘酷的世界最大的規則。

  規則就是權力跟錢財是可以互相之間滲透的。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得到了權力就能夠得到一切,誘惑實在太大,收穫實在太大,就會扭曲所有人的心靈。

  不管有多麼公平公正的選官制度,總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官員壟斷的現象。

  所以這就是讓這些讀書人,最後也會不得不去妥協的現狀。

  同時即便是在聽到了大明的改革變法,讓大明變得如此強大,依舊讓他們忌憚的原因。

  因為這就是他們今後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王大海和劉百戶兩個人聽完這番話之後,陷入到了沉默當中。

  因為這不是他們的問題。

  這也不是三弗齊這個地方的問題。

  這是曾經中原王朝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中原王朝在那時候就是如此。

  那些個當官的互相之間勾結,他們的子弟一個個的,都可以通過各種辦法當上官。

  甚至都不需要像普通的讀書人那樣去埋首苦讀。

  一想到這裡其實他們內心深處也有一些怨氣。

  也幸好陳寒的改革變法,不僅僅只是讓那些貪官污吏沒有辦法在這個過程當中權力尋租。

  更多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讓那些貪官污吏,很多絕望的是,陳寒直接打破了聖賢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

  甚至直接是讓孔老先生的家族也從這個世界消失。

  更提出來多種渠道來當官的決策。

  因為這樣才能夠避免壟斷。

  當這一潭水有其他的源頭,它就必然不會成為一潭死水。

  當不同的源頭匯入到了同一片水潭當中,為了使這片水潭,成為自己所代表的這方的顏色,就會互相之間競爭。

  而他們之所以無法融入。

  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代表的階層不一樣。

  另外一方面,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們的晉升體系不一樣。

  當行政官的你想晉升,你得維護一方的平安,你得讓經濟繁榮。

  那工匠進來當官的你得怎麼辦呢?

  你得有像樣的項目完成,你得有技術的突破。

  這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東西。

  一個是理念行政,一個是技術。

  即便他們兩方面想要融合在一塊,可是不僅因為他們的競爭渠道不一樣,更讓他們絕望的是,即便他們的渠道不一樣,可是那個位置卻是固定的。

  那麼他們就只能互相之間競爭。

  只能互相做出成就來把對方擠垮下去,而不是勾結在一塊。

  因為勾結在一塊,他們也沒有辦法互相滲透。

  不能讓那些搞技術的跑去當行政,他處理不好,他不懂得如何管理。

  不可能讓那些懂得官場道理,人情世故,並且行政流程的人去搞技術。

  他不懂錛鑿斧鋸如何區別。

  他也不知道那些東西該用在什麼地方。

  這就相當於兩個不一樣的技術工種,沒有辦法互相滲透的原因。

  這就是鲶魚效應。

  當然陳寒也不能保證這種鲶魚效應,可以永遠運行下去。

  政策的執行永遠都會隨著時局的改變而做出不一樣的判斷。

  絕對不可能有一項政策可以保障千年不變。

  有可能經過了幾百年之後發現,新政又開始僵化了,那就又重新變回科舉制度。

  再經過幾百年之後,又重新變回陳寒的新政。

  來回的適應這個環境的變化,而不是讓環境去適應政策變化,這才是靈活的決策策略。

  這也是陳寒必須要告訴後輩人的經驗。

  所以當王大海和劉百戶兩個人在聽完了這個書生的這番話之後,很贊同他說的。

  因為一種政策的僵化就會導致一般的利益,既得者為了維護他們的利益而去擁護這項政策。


  可是他們為什麼要擁護這項政策?

  不是因為這項政策利國利民,而是利他們自己。

  一旦這項政策只讓少數人獲利,那它就會成為弊政。

  於是王大海也沒有再賣關子,聽完了讀書人的抱怨之後。

  尤其是聽完了下面一般讀書人,都在抱怨這個政策會遇到的瓶頸之後,他說道:

  「諸位所說的實在是太有道理,你們能想到的其實在我們中原王朝,這數千年以來早就已經發生了不知多少遍。

  誠如那位書生所言,權力帶給人的誘惑太大,獲得了權利之後每個人的心態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不再會去同理那些依舊在寒窗苦讀的讀書人,他們只會想著如何保住自己的權利。

  所以他們會想方設法的,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為自己的兒孫們找尋更好的道路。

  在這個過程當中最受傷害的就是,沒有任何背景的普通讀書人。

  所以我們國公爺也想到了這個問題,他早早的就搞出了一套,在目前來看最為穩妥的辦法。」

  下面的讀書人聽到這話之後,頓時翹首以盼……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