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我們的極限,僅是他人的起點
第546章 我們的極限,僅是他人的起點
王大海說完之後首先震驚的不是那些普通百姓,而是在此地等著聽王大海他們說這番話的讀書人。
讀書人是做夢都沒有想到還有這樣的機會。
因為他們也是讀書人,雖然從學問上面來講肯定是不如人家明朝的。
當然這其中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歧視他們的意思,因為很簡單的一個道理。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www.sto9.com
不管是他們的書本,還是他們的很多學時其實都接受的是中原王朝的影響。
這倒不是歧視他們,而是因為自從中原王朝崛起之後,並且發現了在南邊還有這麼多的國家,他們的文化還如此多荒漠。
於是通過兩國之間的那些個文化交流,有意無意的就將中原文化給傳播到此處。
也正因為如此,這裡的百姓或者這裡的讀書人,所接受的都是來自於中原文化。
因為有這樣的基礎,這裡的百姓其實更能夠接受中原文化。
尤其是這裡的讀書人,他們一個個的曾經也幻想著如果有一天能夠得到中原文化的洗禮。
能夠在中原文化的薰陶之下,長自己的見識,那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這裡的國王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是遠隔崇山峻岭和茫茫大海,他們根本就不可能有這種機會。
只能偶爾從南洋那些國家那裡接受二手的文化。
可沒有想到的王大海居然會在這裡告訴他們。
如果你們真正的想要改變命運的話,那麼你們就得跟中原文化的讀書人那樣去接受學識,並且讀書習禮,參加科舉考試,參加科舉考試之後你們就可以成為官員。
如果這都能夠實現的話,這裡的讀書人將會更有動力。
因為他們曾經也是想以自己的學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想著通過自己的對國家的一些觀念來改變國家的命運。
因為他們很明白讀書,就是為了能夠有朝一日,用自己的知識去把自己的國家給改變。
能夠讓老百姓們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
甚至他們胸中有個抱負,那就是通過自己的治理,能夠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
能夠讓自己的名字載入史冊,而不僅僅只是那些上層貴族們,一個個的在那裡胡作非為,卻能夠將自己的名字永遠鐫刻在那書本當中。
最為可恨的是,做這些事情的人居然就是自己等人。
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當官,就只能成為幕僚。
幕僚的作用就是成為他人的口舌。
儘管看到了那些骯髒的事物,可是卻不能夠將他們詳詳細細的記錄在史冊當中。
不能夠把他們那些罪惡給寫在史書當中。
只能替他們美化。
就像是別人給自己一坨屎,卻要告訴自己要把它給形容成一朵花。
並且還不能讓人聞到那屎的臭味。
這種痛苦是只有這裡的讀書人才能夠體會到。
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因為自己的身份的原因,他們不可能進入到統治階層,永遠不能將自己的觀點給發表出去,永遠沒有人知道自己等人現在有多痛苦。
所以在聽到了王大海的話之後,有讀書人在下面就問了。
「如果真能這樣的話,那倒不失為一件美談。
只是我們也很擔心,就算是我們學到了中原文化,我們讀書科舉。
可我們這樣無依無靠沒有背景的普通讀書人,我們拿什麼去跟那些個家裡不需要種地,不需要謀生的人去爭?
我們不僅需要付出勞動去溫飽自己的肚腩,還需要操心自己的妻兒老小。
在這種環境之下,您讓我們如何去跟那些有錢的,不需要擔心這些的人去競爭?」
這話一出來,戳中了所有讀書人或者說普通讀書人的最為頭疼的地方。
因為他們不可能專心致志的去讀書而不去謀生。
因為他們的妻兒老小都等著他們去填飽肚子。
他們之所以要去委曲求全的給那些有錢人當謀士,之所以要去為他們形容那坨屎。
就是因為要拿那一點錢回來,給自己的妻兒老小生活,這就是現實情況。
如果這種現實情況不能改變的話,那就算是有那麼好的科舉制度,就算是有那麼好的學習文化傳進來,又能如何呢?
最後還不是一樣便宜了那些有錢階層,他們有錢有閒。
甚至他們有錢可以去聘請高明的私塾先生來親自教導他們。
這要比自己埋頭在書齋去學更好。
讀書人其實一方面是厭惡那些有錢人的生活。
另一方面也在羨慕著他們。
他們羨慕的倒不是說那些個奢華的生活,而在於有錢人可以安安靜靜的,不需要操心其他的東西。
而且還有人替他們一字一句的去解讀那些經典。
這要比自己等人埋首在書齋,自己去在浩如煙海的學識當中分辨出哪些有用哪些無用來得快的多。
這話一說,頓時引起了下面這些普通讀書人的共鳴。
甚至他們一個個的此時也是開始議論起來。
「可不是嘛,我們這些普通讀書人一個個的哪個不需要去操心家裡的老小,哪個不需要去操心,明天能不能吃上一頓飽飯。
在他們這些個貴族老爺們吃飽喝足,然後在那暖融融的書齋裡邊念書的時候,我們就只能就著豆丁點大的燭火一字一句的去解讀。
說實話我們的努力和勤奮不比他們少,甚至我們的天賦也不比他們的低。
可我們就是沒有時間去認認真真的去讀書,甚至我們沒有人替我們解惑。
所以我們有時候就是要比他們要差。
有的時候不得不去承認,他們這些人的學識以及他們的見識,甚至對於經典的認知程度,要比我們這些人高得多。」
這話一出來,頓時下面那些讀書人就炸開了鍋。
雖說他們一個個心高氣傲,每個人都是不想低頭,不想去覺得別人要比自己強。
但是有一點卻不得不去承認的,那就是有人替他們解讀,有人替那些人去選擇,就是要比自己一個人單打獨鬥要強的多。
因為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少的。
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畢竟還是不如的。
也正因此,他們即便心中厭惡,那些個有錢人可卻又在羨慕他們的環境。
這就是特別矛盾的地方,也是他們特別不服氣的地方。
有個讀書更是直接就是說道:「曾經我對我們村裡邊的大戶非常不服氣,覺得他們家裡面就是靠著從我們手裡面收那麼高的佃租才能夠活下去。
所以我對他家的那小公子也是相當不服氣,覺得他這麼一個手感眼底的人不可能在學識方面有我那麼強。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跑過來跟我切磋學問,問我有些個不懂的地方。
我原以為我可以替他解讀,可當聽完了他對於那句經典的解讀之後,我才發現,我有多麼的孤陋寡聞。
我不得不去低下頭去。
我非常厭惡他家,他除了在學習方面比我更好之外,他的品行惡劣,他在我們村裡邊欺負弱小,欺凌寡婦,這些事情他做過很多的。
可偏偏這種人居然在學識方面要超過我,您說氣不氣人。
我品行高潔,不能說完全是個好人,但是我一不偷二不搶,我勤勤懇懇幹活,我種地,我替別人抄書換取一點錢財補貼家用。
我覺得我做得足夠好,我覺得我對得起我讀書人的這個身份。
甚至從中原文化的角度來說,我算是個君子人物。
可是為什麼我就要輸給那樣的人?
我後來才發現,他家裡邊居然為他在省城請來了一位,曾經在南洋跟過中原書生學習的老先生來教他,一字一句地替他解讀聖賢道理。
您說,我如何能夠勝過他?
他有錢有閒還有人教,他怎麼都比我強。」
說到這裡那讀書人是滿心的不服氣呀。
可以看得出來,他因為村裡面大戶的小兒子要比他的學問更強,這件事情有多麼的耿耿於懷。
這不能怪他。
實在因為這太氣人了。
那大戶家的小兒子那樣的人品低劣。
可是因為有人親自教導,有人替他一字一句的解讀那些經典,就導致那個大戶家裡的小兒子,學問要比他要高。
這是多麼讓人絕望的現實。
這也讓很多讀書人意識到,讀書這件事情並不是靠勤奮,你就能夠一定要比別人強的。
別人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之下,已經請很多高人替他們解讀。
請很多有學問的人替他們講解,這就比你一個人在書齋裡邊念書要強的多。
你不懂的地方你就是不懂,沒有人替你解惑,你永遠都不可能懂。
可是有個高人在你身邊的話,完全可以將你不懂的地方給你解釋的清清楚楚,讓你一通百通。
這就是讓那些個讀書人不得不去接受的無奈的現實問題。
從這也可以看得出來,在三弗齊這個地方缺的不僅僅只是一個高明的統治階層,缺的更是至上而下的,對百姓對普通人的關照的福利制度。
沒有這種制度,就如那書生所說,即便是有如此好的科舉制度又能如何呢?
最後便宜的還是那些有錢有閒的階層。
最後的結果雖然在時間上面要慢一點,但總之權力最後還是會集中在曾經的那些個貴族手上。
王大海和邊上的劉百戶兩個人對視了一眼都沒有想到,他們一開始其實對這裡的讀書人還是比較的小瞧了的。
可沒有想到人家居然還有這種見識,一針見血的說出了即便有了科舉制度的改革又能怎麼樣呢?
如果沒有對於普通讀書人的關照的制度的話,最後便宜的還會是那些有錢有閒的階層,也就是那所謂的門閥大族。
王大海和劉百戶都是從明朝過來的,他們要比一般人更加有見識。
也明白為什麼陳寒要改革變法,這就是為了重新打破權力集中在士紳階層的手上的現實。
而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制度的規劃的話,今後在三弗齊這裡也會形成這樣的士紳階層。
他原以為這裡的百姓看不到這一層,可沒有想到的是這裡的百姓的回答出乎意外。
這些讀書人雖然在學習方面,可能不如中原王朝的那些讀書人。
但是在思維層面上面,他們一點都不輸任何人。
他們缺的是有人給他們講解經典,缺的是學問的厚度,但缺的不是思維的廣度。
這一點讓王大海和劉百戶都非常的驚喜。
說實話要不是大明是想真正殖民,真正是想要將此地同化為大明的領土,所以才拿出科舉制度來的話,他還是挺欣賞這裡的讀書人。
他們在非常艱苦並且不容易成才的環境當中,能夠有這樣的思維廣度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相當令人佩服的。
有這個讀書人發言之後,下面的讀書人更是暢所欲言。
「這還不僅僅只是因為那些有錢的人,可以去請人來教他們。
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接觸到的學問要比我們多得多。
他們有錢,可以從海外將各種各樣的學問吸納到三弗齊來。
可他們不會把這些學問往下面傳。
他們只會在內部消化,甚至他們通過聯姻的方式,將學問當作彩禮,在家族與家族之間傳播。
就好像他們發明創造了另外一種文字,即便我們接觸到了,我們也看不懂。
這就是他們最可怕的地方。
他們為了自己手中的權力不流失,同時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在他們的身邊形成了一圈我們看不到的屏障。
有了這一層屏障,我們永遠不可能鑽進去,他們也永遠不會跌下神壇。
而今後這樣的屏障會不會又形成了,我像是可能的。
即便是科舉制度,我想如果讓那些個曾經的貴族階層們當上了官。
他們依舊可以通過手中的權力進行聯姻,只不過以後就不再是以學問為彩禮,而是以權力為彩禮,互相交換,互相的滲透。
他們依舊可以像以前那樣,在他們的一個圈子裡邊結成一圈又一圈密不透風的網。
當這層碗籠罩下來之後,我們這些個普通的,我們這些個沒有背景的讀書人,即便是打破腦袋去讀書。
即便是通過科舉制度當上一名官員,我們也只能止步於表面,而永遠無法向上攀登。
因為那張網,已經在我們的頭頂形成了極限,我們能夠看到的極限,可能僅僅只是人家的起點。」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