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北朝帝業> 第1265章 大封群臣

第1265章 大封群臣

  第1265章 大封群臣

  郊祭還宮之後,新君李泰再登乾元殿前的承天門接受群臣士民拜賀。

  承天門乃是皇城進入宮城的城門,門前的皇城中除了文武群臣之外,在元月人日之前凡畿內士民皆可入皇城來觀禮拜賀。這也大大拉近了畿內百姓與新朝新君的距離感,新朝甫立,與民同樂。

  李泰站在承天門城樓上,在接受臣民拜賀之後,便又著令禮官宣讀詔書大赦天下,之後則返回乾元殿中大饗群臣。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遇到喜事首先想到的便是吃頓好的來慶祝一下。而今新朝建立、新君履極,同樣也不例外,在諸項大典暫時告一段落之後,參禮群臣便受到皇帝陛下的盛宴款待。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這一場大享宴會之中,除了李泰這個大唐新君作為絕對的焦點人物之外,還有兩人也比較特殊。其中一個便是前魏末帝元廓,另一個便是舊年因軍功而獲封大將軍的司馬裔。

  如今在這大殿之中,新君李泰自是端坐大殿正中,而在緊靠皇帝御案兩側的賓席上,便分別坐著這兩人,位序還在于謹、高仲密等一干大臣的前方。

  魏帝元廓享此虛榮也就罷了,須知就在不久之前他還是唐皇名義上的君主,禪讓過程又非常的配合,退位之後自然也要享受禮待。

  之前元廓便曾向李泰明言,希望營建長安新城的時候,能在城內修繕一座河南縣公邸以供其退位之後居住其中。

  這一點要求既表達出了元廓謙恭知足的態度,同時又蘊藏著一點小心機。

  孝文帝太和改制、遷都洛陽等一系列舉措,乃是北魏上層胡漢合流的重大標誌,而今元氏雖然天命不復,但元廓仍然希望能夠得封河南縣公,無非也是希望諸關東世族們感懷這一點舊情,不要過於為難他這個亡國之君。

  李泰自然不會刻意刁難這位舊君,也並沒有將之薄封縣公,而是將之厚封為尹國公,食邑所在乃是洛陽西境的關南地區,也算沒有違背元廓就食洛邑的期望,並且待之以國賓之禮。

  至於司馬裔竟能與元廓享受類似的禮遇,這倒與其過往功勳無關,純粹是因其出身晉朝皇室的河內司馬氏。

  在歷代大一統的王朝當中,司馬家所創建的西晉可以說是最差的一個。但無論對於這一王朝作何評價,也不能否定其是東漢分裂以來惟一一個曾經一度結束亂世、實現天下統一的漢人王朝。

  如今李泰開創大唐新朝,要追論前代故事,尤其是要擬立二王之後,晉朝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朝代。尤其李泰的先祖李暠當年在建立西涼政權的時候,也曾一度奉表稱臣於東晉朝廷。如今大唐新立,在追論前朝人事的時候,便將晉朝司馬氏與北魏元氏一起封為二王后,待以國賓之禮。


  司馬裔一族乃是南朝劉宋篡奪東晉政權之際自江東北逃的東晉宗室,且其家族被當時的北魏朝廷封為琅琊王,也有使其延嗣東晉皇室的意味在其中。

  司馬裔舊在西魏便曾以首率義師入關而倍受褒揚,李泰執掌霸府權柄之後,其人也積極熱心的配合霸府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並且頗有積功,如今既然要將晉室後嗣選為二王后,司馬裔自然受到了青睞,被封為邘國公以延晉嗣。

  二王后在時局之中雖然乏甚權柄勢力,但是政治地位卻非常的尊崇,這一點在大享座次之中便有所體現。兩人也都頻頻起身舉杯祝酒,慶賀新朝萬象更新、國力蒸蒸日上:「臣等恭祝吾皇司天掌命、斯世永享,恭祝我大唐國力鼎盛,德伏萬邦!」

  李泰登基之後,整個正月里幾乎都在舉行各種各樣的典禮,祭祀天地祖宗,告慰群臣百姓,宣恩布德,每天都忙碌異常。

  大享之後便又要祭拜宗廟,雖然在登基大典中李泰便已經祭告宗廟,不過那時仍未確定諸種追尊事宜。待到登基大典結束之後,才又對歷代祖宗進行一個正式的追尊。

  隴西李氏固然不及關東崔盧等名族傳承悠久,但是自西涼太祖李暠以來也都是譜系有傳、清晰分明,倒不會發生諸如侯景一般稱帝之時連父祖名號都搞不清楚的笑話。宗族七廟自始祖李暠以降,皆加皇帝尊號並作追諡,七廟俱備、井然有序。

  追述祖宗固然也是強化君權威嚴的一個重要程序,但對於時局群眾而言,最牽動人心的自然還是對於一眾文武勛臣的封賞。

  等到元月人日這一天,宗廟禮事暫時告一段落,又正逢大朝之日,朝廷便就此公布了對於一眾勛臣們的封賞。

  李泰雖然是大唐新君,但是這新生的大唐政權也並非他憑著一己之力便建立起來,在不同的階段過程中也都受到過各種提攜幫助與效勞盡忠,凡對大唐政權建立做出貢獻之人,自然也全都需要加以褒揚。

  早在李泰登基當日,便已冊封原配獨孤妙音為皇后,母親盧氏為皇太后,諸子並幼、未加元服,故而暫不賜封。元日大朝之時則先大封親黨,二弟李超受封鄭王,三弟李奧則封魯王,余諸同祖堂兄弟自李裒以降亦皆封王。

  同祖之外,最先與事的李禮成亦得封東平王。余諸同族,李寶諸子後人承嗣者皆封郡公,余者凡見名宗籍者各授縣公以下各等爵位。

  此番新朝封授爵名當中,王爵只是一等,並無親王、郡王之差,諸王名號有異、食邑有差,但品秩相同,食邑三千至五千戶之間,實給五百至八百戶之間。

  在諸功臣勳爵當中,又加一等國公,秩與王同,並為一品,除二王后國賓之外,非大功之士、縱至親之徒亦不得予授。而這第一批得授國公之人,亦皆舉世公認有大功於國之人。


  首先是追授數人,宇文泰這一前代霸府首領得封岐國公,曾給予李泰莫大幫助的賀拔勝則追封為定國公,老丈人獨孤信追封為衛國公,在李泰入關伊始便提供保護幫助的若干惠追封代國公,柱國李弼則追封邢國公。

  此諸追封諸人雖然並未直接參與大唐政權之建立,但都在不同時期給予李泰的勢力發展和關中政權的壯大以極大的影響,儘管斯人已逝,但這份功勳仍然得以保留下來遺澤後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諸追封諸人各有嗣子繼承爵位,但唯獨賀拔勝有些特殊。賀拔勝諸子俱為高歡所殺,後來以其弟賀拔岳之子賀拔經為嗣。

  但李泰與賀拔岳的兒子們關係並不友善,儘管後來隨著他的勢大掌權,賀拔經緯兄弟兩也曾試圖修復彼此間關係,但時過境遷之後,李泰對他們不加打壓報復便已經算是寬宏大量了,自然也不會再加以禮待。

  之前是沒得選,這一次他在攻伐北齊的過程中,又搜索到了賀拔勝兄長賀拔允的兒子們,而且此諸子在當時魏軍攻克定州的戰事中還有一定的歸義之功,於是李泰便索性揀選賀拔允諸子當中品性尚算恭良的賀拔世樂為賀拔勝嗣子。

  賀拔勝對李泰的幫助之大可謂是無可取代,哪怕是後來的獨孤信都是因為賀拔勝的緣故才逐漸對李泰青眼有加,更不要說李泰麾下初期部曲勢力大部分都是繼承自賀拔勝,朱猛等忠臣義士至今都還在為其效忠,儘管其人沒有親生血脈延傳下來,李泰也不想就此斷絕這一份情義。

  之所以他還要在事後多年仍要更改賀拔勝的嗣子,就是希望賀拔勝這一份遺澤能夠存續更長的時間。如果仍是讓自己不喜的賀拔經為其嗣子,李泰也很難耐得下心去對其關照有加。

  拋開對宗室和逝者的封賞追授,對當世時流的封獎才是重中之重。在朝群士之中,于謹、高仲密、蕭詧、豆盧寧俱得封國公,掌兵大將中則有楊忠、韋孝寬、宇文貴、賀若敦、高樂、梁士彥得封國公,這十位國公也成為開皇新朝的勛臣之首。

  這開皇十國公當中,在朝幾人多述舊事,諸如高仲密和蕭詧,雖然當下未必有顯赫功勳可論,但高仲密曾是唐皇舊主又一起狼狽西投,資歷意義自是非凡。至於蕭詧身為南梁宗室,在唐皇南下經略山南初期,彼此也是相得益彰,且在後續攻略江陵的過程中貢獻不小。

  其餘掌兵大將功勳之士當中,主要受封的還是此番滅齊的功士,其餘諸將同樣也不乏資歷功勳俱有可觀,諸如韓雄、史寧、李賢、權景宣等等諸人,但是由於他們沒有參與此次滅齊之役或者乏甚出色的表現,便沒有出現在第一波受封國公的名單之中。

  不過如今天下也不謂太平無事,凡所有志立功之士也都不愁沒有機會興建武功,不說北方還有幾股殘齊勢力等待予以掃蕩撲滅,南方的南陳,還有諸邊蠢蠢欲動的胡夷四鄰同樣也需要征討震懾。

  這些大將但使都能保持忠勇於事、精勤武功的態度,也都不愁沒有機會更進一步。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