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朕就是萬曆帝> 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

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

  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

  朱翊鈞沖張居正笑了笑。

  張師傅,不是朕不想跟你談,這是天意。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朕身為天子,也要遵循天意啊。

  看懂朱翊鈞眼神里的意思,張居正一肚子的忐忑不安,卻只能無可奈何與趙貞吉一起行禮告辭,由內侍領著離開了西苑。

  走在前往南華門的路上,張居正心神不定地問道。

  「孟靜兄,皇上原本要找你談什麼?」

  「談我大明律法。自太祖皇帝編撰御定《大明律》後,定下祖制,不得修改。」

  張居正瞥了一眼趙貞吉。

  避重就輕,這招我也會。不過大家都是老狐狸,就沒有必要揭穿。

  張居正輕輕應了一聲,「祖制?」

  真要是按照祖制,四位資政,還有自己這位內閣總理都得提請辭職,然後去太廟向太祖皇帝請罪。

  趙貞吉也輕輕笑了笑。

  兩百多年,太祖皇帝的祖制,已經沒有太多殺傷力了。何況現在的皇上,權柄威勢不輸太祖皇帝。

  他說要改,就算太祖皇帝活轉過來,也只能幹瞪眼。

  趙貞吉繼續說道:「我大明太祖之律令,早創於吳元年,更定於洪武六年,整齊於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始頒示天下。

  日久而慮精,一代法始定,中外決獄,一準於三十年所頒。太祖皇帝制定的大明律,繼承了北齊以來的重罪十條,以及隋唐以來的八議。

  編修三十年,《大明律誥》包括《大明律》七篇四百六十條,《欽定律誥》一百四十七條,還定下祖制,子孫世代不得修訂。

  故而太祖皇帝後,歷朝主要是『編例』,即將一些典型判例進行彙編,以判例作為定罪量刑依據。弘治十八年,編定《問刑條例》二百九十七條。

  正德年間,增四十四條。

  嘉靖年間,增二百五十八條。

  弘治和嘉靖年間,朝廷編定《大明會典》,援引為行政法典。加上洪武年沿襲下來的律令,有二百八十五條。

  繁浩如海,錯綜複雜,有的還互相牴觸,簡直就是一團亂麻。司法審判,無從援引。

  皇上設律政院,請石麓公為首的律政大夫,重新編修《大明六律》,說是違背祖制,但大家還是一致支持。」

  張居正說道:「前隋文帝時修《開皇律》,煬帝時修《大業律》。前唐高祖是修《武德律》,太宗時修《貞觀律》,高宗時修《永徽律》。」


  兜圈子,扯閒篇,我也會。當年我還是江陵神童,博學強記。律法方面的典故,我也讀過不少。

  「大明一部《大明律》用了兩百年,早就該修了。與時俱進,方為良政。」

  說到這裡,張居正不由地想到科試之事。

  科試之事要不要與時俱進呢?

  此前皇上跟自己談科試,可自己不想談。

  現在自己想跟皇上談,他又不想談了。

  這就麻煩了。

  依著皇上的性子,不讓海瑞在江南鬧得天翻地覆,就不會罷休。

  偏偏海瑞又是孤身一人敢殺一路的剛直執拗的性子。

  一個不怕把天捅破,一個恨不得把天捅破,這對君臣雙劍合璧,江南能有安寧?

  江南被捅破天了,還不得我這個內閣總理去擦屁股?

  還有科試之事,到底怎麼改?

  出了西苑南華門,趙貞吉要回都察院,張居正要回內閣,兩人的馬車在門口等著。

  張居正遲疑一下,忍不住拉住趙貞吉。

  「孟靜兄,你知道海剛峰去東南,身負什麼皇命?」

  趙貞吉雙手一攤,「叔大兄,伱知道多少,我也知道多少。」

  看到張居正一臉憂慮,他想了想說道:「叔大,楊金水、胡汝貞等人,都是從東南起家。而今上海等地工商大興,最近又成立了工商聯,皇上還破天荒地題詞、賜服,在西苑接見合畫。

  連在一起,我們可以大致看出,皇上在江南,要做什麼了。」

  張居正腦子叮的一聲,仿佛銅罄聲敲響。

  「騰籠換鳥!」

  趙貞吉意味深長地說道:「前漢高祖聽從劉敬之計,遷六國貴族以及豪強充關中。而後文帝、景帝、武帝等漢帝皆遷關東豪強,入關中守長陵、陽陵、茂陵。

  此乃強本弱末之法,打著奉祖陵山園旗號,以強京師,外銷奸猾。

  自嘉靖四十一年起,東南實屬皇上龍興之地,乃皇上之根本。想必皇上也要行強本弱末之法。」

  張居正嘆了一口氣,「猜測皇上的手法,估計是殺一批,流一批,再遷一批,進而騰籠換鳥,讓從龍之士,替守東南。

  只是看江南的通報和奏文,佛道剎觀、私印禁書,還有侵占田地,可能會讓江南官紳世家傷筋動骨。

  但張某怎麼也看不出,事態會如何到了讓恩師有託孤之意?

  看不透啊,看不透。」


  趙貞吉心裡猜到了些,但他不好說出來,只能勸慰道:「叔大,且看看,想必很快就水落石出了。」

  張居正長嘆一聲,無奈地拱拱手,與趙貞吉告辭,鑽進馬車裡,轉去內閣。

  唉,攤上這麼一個皇上。

  以前當他的老師,心累;現在做他的國相,更累。

  西苑紫光閣,胡宗憲和譚綸很快被召來。

  緊急的軍事事宜,朱翊鈞找他們兩位商議就迅速定下,胡宗憲奉詔回戎政府開始執行,需要內閣協助的,由兵部尚書譚綸回去協調。

  緊急又重大的軍事事宜,除了他們兩位,朱翊鈞還會把戎政府五位都督,或都督同知、參謀局都事一併召集進西苑,開會商議。

  「汝貞公,二華先生,坐。李春,你把緊急軍情念念。」

  「遵旨。」司禮監秉筆太監兼管西文字房李春拿著幾份軍情文書念了起來,「朝鮮觀國政使司來報,朝鮮國王上書,請求入朝覲見皇上。」

  朝鮮屬於剛剛平定,境內還有零星亂賊,處在扶上馬、送一程的「觀國政」時期。

  又身負監視日本動向前沿基地,大明在境內駐紮了大量水陸兩師,所以朝鮮過來的奏文題本,直送司禮監西文字房,抄送戎政府。「朝鮮國王好好的怎麼要入朝覲見?」朱翊鈞問道。

  「回稟皇上,」胡宗憲答道,「朝鮮觀國政使吳君澤的稟文說的很清楚,完全是朝鮮甫一安定,又陷入黨爭,朝鮮國王不厭其煩,同時又為了解決自身危機,這才起了入朝覲見的心思。」

  胡宗憲細細一說,朱翊鈞這才明白,朝鮮君臣剛進王京漢城,滿城的殘垣斷壁還沒收拾好,聞訊聚集起來的朝鮮士子文官們,就在明軍工程營搭建的木屋棚子裡吵了起來。

  百廢待興,多少官位等著大家分。

  能從兩年多民亂熬到現在的,都自詡是朝鮮忠義之臣。為老李家守了兩年多的節,現在終於復國了,必須犒勞重賞。

  於是這群忠義之臣為了議政府的官位吵得面紅耳赤,當場上演全武行。

  領議政和左右議政、左右贊成、六曹判書,以及「無關緊要」的高級武職由明國上使指定,這無可非議。

  但是憑什麼你能做大司憲,雞兒大嗎?

  那你又為什麼能做承政院都承旨,就憑你頭髮多嗎?

  兩三百位朝鮮僅存的文官士子,天天吵,夜夜斗,還分成北人、南人、東人、西人和江華等黨,就像鬥雞一樣,斗紅了眼。

  王大妃沈氏,即上一位朝鮮國王的王妃也不甘寂寞,在後宮開始指手畫腳。


  我吃了這麼多苦,我的親戚也跟著吃了這麼苦,現在優待一下,又怎麼了?

  現任朝鮮國王李昖,是上一任朝鮮國王李峘的侄兒。當初能即位,是奉王大妃沈氏的旨意,大義壓下來,李昖也直呼扛不住。

  鬥了幾個月,朝鮮朝堂上鬥了一鍋粥。地方恢復民生的政事,全部甩給觀國政使司衙門。

  吳兌帶著葉夢熊,考試選拔朝鮮寒士,簡任為地方官員,朝鮮人不夠,就從國內選拔秀才和公學學院學子。

  然後在聚集逃民,開荒種地,恢復民生。

  朱翊鈞一聽,心裡樂了。

  居然還有這等好事!

  朝鮮碩果僅存的士子文官們,全聚在漢城朝堂鬥雞,吳兌和葉夢熊可以趁機把朝鮮各地民政接管了。

  現在朝鮮軍隊完全掌握在明軍手裡,要是地方民政也被逐漸掌握接管,就可以實現全面大明化。

  日本這個逆子,可以慢慢燉爛了再收拾。

  但是朝鮮能收就收。

  現在又天賜這等大好的機會。

  兩年多的民亂,各地豪強世家、儒生士子大部分死於亂軍之手,部分投降苟且下來的又以從賊罪名,被官軍斬殺。

  現在朝鮮本地豪強世家僅存的兩三百名阿貓阿狗,不著急去收拾地盤,聚攏民心,卻被朝堂上一頂頂耀眼的官帽迷花了眼,窩在漢城內鬥。

  斗吧,使勁地斗吧,等你們斗明白了,就發現一切都晚了。

  等胡宗憲介紹完詳情,朱翊鈞馬上說道:「現在大明已經收復大同江以北地區。原本給了朝鮮君臣恢復國體的機會,可他們不中用啊。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大明就笑納了。

  密令觀國政使司,以恢復民生為藉口,全面教化,收攏民心,爭取五到十年,把朝鮮國變成朝鮮布政司。

  汝貞公,戎政府的諜報偵查局要全力配合。嗯,朕也會傳旨給楊金水和宋公亮,叫少府監和錦衣衛也全力配合。」

  「遵旨!」

  胡宗憲和譚綸毫不遲疑地地應道。

  把朝鮮國變成朝鮮布政司,這又是一樁滅國設省的天功。

  皇上用這樣的天功來考驗大明官員,哪位官員經得起這樣的考驗?

  胡宗憲還想著能不能在致仕前進封國公,創國朝歷史。

  譚綸也想著能不能進封縣公。

  李春問道:「皇上,那朝鮮國王入朝一事?」

  「照常安排。」朱翊鈞猜得到李昖的心思。


  現在連王大妃都下場,他的王位本來就是撿來的,萬一朝政鬥得激烈,有人另闢蹊徑,求著明國粑粑,另立新王,白撿一份從龍擁立之功,那他不得白瞎。

  所以二話不說,先把大明粑粑的粗腿抱緊了再說。

  李春繼續說第二份軍情。

  「蘭州來報,甘肅巡撫、青海宣慰使徐渭,青海宣慰使司兵馬使霍靖,兵馬副使霍邊聯袂啟奏。自春二月下旬起,我西海營兩個騎兵師,一萬三千騎兵向青海用兵。

  三月未完,盡收青海土默特部部眾以及牧場。

  四月,克結古(玉樹)、雜曲卡(石渠)、德格等城;五月,克館覺(貢覺)、甘孜、昌都等城,理塘、巴塘、道塢(道孚)聞檄而降。西海營左師前衛團前抵至打箭爐,遙望四川雅州」

  青海、川西、甘南以及烏斯藏等吐蕃舊地,早就是大大小小土司各自為王。

  俺答汗派三四千土默特騎兵過來,就能稱王稱霸。

  甚至幾十年後四五千蒙古騎兵,能直接衝到拉薩,干翻了藏巴汗和噶舉派,把格魯派扶上位。

  霍靖、霍邊率領的一萬三千騎兵,不僅是蒙古右翼精銳之師,還裝備了大明精良兵甲,又有甘肅、陝西糧草補給,打起這些大小土司來,簡直就是風捲殘雲。

  「徐渭還奏報,甘孜設拉院住持索南嘉措喇嘛,不僅遣使向我軍請降,還請求入朝覲見。」

  嘿,朝鮮這邊要抱緊朕的大腿,青海川西那邊也有人要抱朕的大腿,東西並進啊,幸好自己有兩條大腿。

  胡宗憲補充道:「皇上,徐渭奏報,索南嘉措身為格魯派住持,在青海、川西一帶影響甚大。籠絡他,可助國朝收攏青海、川西等地。」

  「那就傳旨,准索南嘉措入朝覲見。再密令徐渭,青海川西甘南,以及烏斯藏等地,還有什麼影響力甚大的僧俗首領,一併召集入朝。

  朕合著一起把他們都召見了。

  而且有這麼多人坐在一起,朝廷也好跟他們把價錢談好。」

  單獨談不好談,大家湊在一起,互相殺價,才好談價錢。

  胡宗憲和譚綸對視一眼,哭笑不得,「遵旨!」

  把緊急軍情處理完,胡宗憲和譚綸告辭離開,朱翊鈞坐在屋內繼續翻閱奏本。

  翻開一本奏本,原來是浙江布政司的奏本。

  朱翊鈞忍不住抬起頭,看了看南邊。

  海公在蘇州的那出大戲,開鑼了嗎?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