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言情小說> 大魏女史> 第416章 殿中郎,元昭

第416章 殿中郎,元昭

  任城王打量一眼,問:「你三兄元昭?」

  元紹盯著那人的官服疑惑,聽任城王問他,目光轉回,先點頭再搖頭,沉聲說:「我竟不知他被起用了。」

  身為尚書右丞,說話肯定不會隨意,這是表明他與兄長關係不和。

  尉窈放下羹勺,給二人解惑:「元昭是元暉任侍中時舉薦的,官職仍為殿中郎,元暉當時走的密奏,所以尚書省不知。」

  元暉是元昭、元紹的從兄。

  本章節來源於sto9.co💡m

  元昭早前的官職便是殿中郎,被孝文帝貶斥而免官。

  元昭今天上任,元暉又遠離門下中樞去恆州赴任,這件事自然不需保密了。

  舉薦官員應是尚書省吏部的權任,周圍聽見此言的尚書省官吏全露出忿忿不平神色,他們卻不知,爭權之事順利一次就會有二次,尉窈很快會效仿元暉,將門下省權任擴大,公然插手各省各曹事務,為她期許的台鼎之位鋪路。

  元昭之事不多議,尉窈說回廷議的事:「按《禮記》記載,大學開學之際,學子應以苹藻類菜祭祀先賢。中書令劉芳曾上表,定下了國子學、太學的營建地,然而學館構築始終因軍事、災情原因不再細議,如今恢復『釋菜禮』,難道只用於四門小學麼?我朝是有外患,但無內訌,諸位何不齊心,趁這次廷議提出國學學館的重建?」

  她必須抓住這段時間,催促皇帝下詔興建國學,不然轉過年北海王元詳出事,朝廷上下必定人心惶惶,到時官吏懼怕被牽連,誰還上書恢復大學教育!

  任城王:「遷都至今,明堂、辟雍、靈台、太學、國子學,五雍寢廢,長此以往,必會使儒生不談論詩、禮,學官徒有虛名,國家不再崇儒尊道。既然國學學館的興建位置已定,規制也無爭議,確實該緊隨四門小學興建了。」

  他由尚書省轉至如今的秘書省,過程里官職幾次變動,唯有新學令的推行,他從未放下,不忍放下,也不敢放下。這段時間,他在銅駝街來來回回,總聽到儒生齊唱《子衿》,令他感慨叢生。

  夜半他就得到尉窈和元紹遭遇刺殺的消息了,猜測二人有可能來渠水河這邊吃早食,所以他繞道過來,沒想到真遇見了,因此就算尉窈說別的話題,他也會引到國學學館修建一事上。

  任城王:「我記得《學記》里還記載,七年學業考核通過,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通過考核謂之『大成』,學業大成方有足夠的本事化民易俗,使近處好學的人心生佩服,遠方的好學之人嚮往。這個過程好比幼蟻向成蟻學習銜泥,只要鍥而不捨,終能將碎泥攢成土堆。」

  此時別說旁聽的官吏了,就連不識字、從沒讀過書的屠夫和灶夫,也對他娓娓講述的學業盛景產生嚮往。道理明擺著,如果富人都沒有學館繼續學業,尋常百姓怎麼辦?


  任城王看著尉窈,保證道:「學子們有鍥而不捨的志向,怎能無學館給他們傳學解惑,讓他們達到學業大成。此次廷議,我會帶領秘書省官員奏請重建國子學、太學。」

  他話音才落,灶夫往他碗裡加了幾塊羊肉,又給尉窈添滿熱燙的酪漿。

  這情景讓元紹心裡怪不是滋味,他以為尉窈一心爭權,只知在天子近前訕議諂媚,現在灶夫的舉動打了他一耳光,只有百姓認為的好官,才是真的好官。

  「修建學館一事,我也會上書。」

  和他同在尚書省共事的官吏聽見他這麼說,一個個激動興奮。

  尉窈讚嘆:「右丞真是正直仗義之士啊。」

  一名斜挎大簍,寒衣臃腫,圍巾捂半邊臉的賣餅販吆喝著買賣過來,不管誰和他對視,他都詢問對方買不買餅。

  有吃慣他餅的小吏喊他:「胡叟,給我個餅。」

  寇猛坐在尉窈後邊,她回頭問:「寇侍衛添幾張餅麼?午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吃。」

  「行,那我要五個。」寇猛飯量大。

  跟著尉窈辦差,買飯當然不用他拿錢,尉窈自己也要了倆,給胡叟錢挑選餅時,一枚假銅錢留在簍里,上面有她指甲摁出的官員姓名……元昭。

  「殿中郎」一職可掌管皇宮兵馬,並掌宮殿的禁衛和倉庫,品秩低,權力卻大。

  尉窈讓胡叟暗查元昭,一是為了收集對方和元暉結黨營私的證據,以備以後用,再就是她總感覺對方過橋時居高而掠的不滿,沖的人是她。如果她感覺沒錯,是誰給了元昭底氣,剛起用就敢挑釁她?或者對方是個蠢人,因為元暉被排擠出門下省的原因而憎惡她?

  事實如何,得查過才知,她絕不小覷任何敵手。

  尉窈幾人離開沒多久,爾朱買珍帶著兵卒和獄吏去而復返,他得主簿吩咐,盤問渠水河岸邊所有經營食攤的人。

  今天的朝議,皇帝命令驃騎、車騎、衛三大將軍整頓皇城布防,下詔命宗室大臣元遙回京,擔任「領左右」,掌管禁中事務,調王仲興回京,擔任「中領軍」,並下令領軍於勁和車騎大將軍元羽整頓皇宮與金墉城布防。

  朝臣大多以為皇帝是為了城中出現刺客一事發怒,只有尉窈知曉,這是皇帝提前分北海王元詳的權,為除掉這位宗王以後朝政不亂做準備。

  後宮。

  皇后於寶映得到消息了,原來皇帝昨晚真的出宮去探望尉窈。

  女官於峨不敢有絲毫隱瞞,繼續稟報:「秦內官說,此消息已經在宮裡傳開了,他沒費心打探,不敢收皇后的賞賜。」

  於寶映疑惑:「已經在宮裡傳開?」


  她搖頭,總覺得哪裡不對,又想不通,憋悶得頭疼。

  最關鍵的事還沒問,然而這次不等她開口,於峨說道:「秦內官說,他當值的地方又遠了,便不敢打聽今天朝政議了什麼。」

  「不中用。」

  另名心腹女官進殿,拿來兩封信,一封是於寶映父親於勁寫的,一封是她大伯母穆夫人寫的。

  於勁和往常一樣,在信中叮囑女兒寬容大度,盡皇后之職,管理好後宮,善待嬪妃。

  穆夫人信里的內容只有七個讀不太通的字,對照約定好的古書,可解出這七個字的真正意思……結交殿中郎,元昭。

  於寶映反感不已,大伯母至今不敬她是皇后,還當她是從前家裡的小輩指使,她還心煩後宮消息閉塞,她為皇后,竟不知皇帝近前又多了一親信臣子。(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