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千年世家:從商鞅變法開始崛起> 第394章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中)

第394章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中)

  第394章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中)

  在這次的談判之前,諸多世家其實都已經明白了這一次「事件」爆發的原因和目的,他們來到琅琊城的原因當然不是真的要和曹丕談判,而是想要尋找曹丕,讓他給出一個「可行的辦法」。

  也就是曹丕到底想幹什麼。

  諸多世家的領袖便是如今的荀氏,但如今荀氏最應該受到新任魏王信任的荀彧卻拒絕出面與曹丕協商這個事情,他在自己的府邸中閉門不出。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而後,世家們再次選擇出了一個新的領袖,或者說叫做「代言人」。

  荀攸。

  丞相府

  坐在曹丕對面之前,荀攸還是十分有信心的,有信心能夠搞定這位任性的魏王。

  但當坐在曹丕面前之後,荀攸的這個信心就消失了不少。

  他看著表面上看起來是「紈絝子弟」的魏王,感受到了魏王眼眸中的堅定信念和較之曹丞相更為遼闊的野心。

  這是令人不敢相信的野心。

  荀攸好像猜到了曹丕繞了這麼大一個圈子,到底是想要幹什麼了。

  但那個野心太大了,即便是集結諸多世家的力量也很難做到那件事情——也僅僅只是難以做到,而不是做不到。

  荀攸看著那神色不變,甚至依舊沉默的曹丕,心中的想法升騰著。

  曹丕到底是有什麼樣子的底牌,可以這麼自信的覺著世家們會幫助他完成那個野望?

  良久的沉默之後,終究還是荀攸沒有沉得住氣,他直接了當的看著曹丕,而後開口道:「魏王,我們已經來了,你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

  「魏王想要什麼,才能夠停止這種自毀的行為?」

  荀攸的話語也不算很客氣,因為曹氏與諸多世家本就是一種「合作」。

  兩者雖然在一條船上,但兩方都可以隨時下船,他們之間只是合作關係,而非是所謂的「下屬」關係。

  曹丕慢慢悠悠的拿捏著面前桌子上的葡萄,而後悠然的將其吃了下去。

  「想要什麼?」

  「我想要的,難道荀先生沒有猜到麼?」

  「若先生真的沒有猜到,那可真的是令本王太過於失望了。」

  荀攸沉默了片刻後說道:「那麼魏王也應當知道,這種事情做出來之後,會面臨如何巨大的風險,而我們世家為何要支持曹氏呢?須知,劉氏和曹氏誰當這個天子,對我們來說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他的眸子如同銳利的劍光一樣,直直的插在曹丕的身上,眉宇中的冷冽之色無法掩蓋。

  而曹丕則是完全不在意這些。

  他笑了笑:「我知道先生想問什麼。」

  曹丕指了指面前桌子上擺著的一道文書:「我想,先生想要知道的東西,在這份文書中應當都有所記載。」

  「這就是本王的底氣。」

  「我也相信,這同樣是諸位最想要的東西。」

  最想要的東西?

  荀攸有些想笑,曹丕憑什麼覺著,他能夠給出一個讓諸多世家都滿意的「利益」?

  換而言之,要給出多麼巨大的利益才能夠讓諸多世家拼了命一樣的幫助曹氏?甚至不顧他們頭上隨時有可能落下的那把長劍?

  他拿起文書仔細的看著。

  然而入目的幾個字便如同雷霆一樣落下,將荀攸徹底的震驚在了那裡,他的手微微顫抖,看著這文書的目光卻越來越慢,顯然是在仔細的理解這份文書中的內容。

  曹丕的眸子中更是多了幾分笑容。

  拿捏世家?

  那簡直是太過於容易了,他相信,看完這份文書之後,即便是荀攸想要反對,其他的世家也會瞬間將這個「代言人」給撕碎,然後到自己的面前表忠心,表示願意擁戴自己為天子!

  是的。

  曹丕的野望很簡單。

  那就是完成當年他父親沒有完成的事情!

  他要成為天子,他要成為皇帝!

  他要代替劉氏。

  曹氏代劉!

  冠十一旒?

  笑話。

  這不過是他為了引出「殺儒之禍」,繼而讓這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再次低頭來找到自己談判的籌碼和引子而已,他想要的絕非是什麼僅在天子之下的十一旒。

  他想要的是冠冕十二旒!

  成為高高在上的天子!

  半個時辰之後,終於將文書上內容看完了的荀攸緩緩的吐了口氣,而後默默的看著坐在那裡的曹丕。

  這份文書中的內容很簡單,只是記載了一個「制度」。

  但就是這個制度讓荀攸無法說出一個「不」字。

  他,或者說世家,必須抓住這個機會,竭盡全力、拼盡一切的讓曹丕答應下來試行這個政策,不惜一切代價讓曹氏成為天下的掌控者——只要曹丕能夠試行這個名字叫做「九品中正制」的制度。


  何為九品中正制?

  這是一個選拔官員和官員任命的制度。

  將官員分為上中下三品,每一品當中又分為三品,共有九品,這是九品中正制的「九品」。

  那麼「中正」何來?

  說的是這個選拔官員制度的其中一種官職,叫做「中正官」。

  中正官有大小兩個品階之分,大中正官、小中正官所掌握的權力也不同,大中正官可以舉薦「一品到六品」的官職之位,也就是上中兩個品階。

  小中正官則是可以舉薦「七品到九品」的官職之位。

  這個選拔官員的制度看似十分公正,但某些地方上的一些細小的「標註」便讓他變成了一個可以讓世家們世世代代掌控權力的工具。

  比如九品中正制中,中正官要舉薦官員,那麼舉薦的標準是什麼呢?

  有三個。

  其一,家世。

  其二,品性。

  其三,才能。

  謂之三品。

  而既然中正官的責任這麼重大,那麼誰能夠擔任這個中正官呢?

  同樣看兩個東西。

  家世、官位。

  荀攸用一種十分強大的直覺看到了這其中所蘊含著的一切理念,他甚至可以斷言,當九品中正制度試行之後,這上品之官位中,絕對不會出現任何一個非世家之人,而世家子弟也絕對不會淪落到下品為官!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家!

  這樣的一句話迅速出現在荀攸的腦海中。

  他舔了一下乾涸的嘴角,而後抬起頭看著那穩坐釣魚台,神色十分平穩,甚至一點變化都沒有的曹丕。

  他錯了。

  之前荀彧向曹操推舉曹丕為魏王世子的時候,他還指責過自己的這個叔叔,說他太過於幼稚,為什麼要舉薦一個這樣的人上來?

  可是如今,當看到手中的這份文書的時候,荀攸才想要對自己的叔叔說一句,還得是你啊!

  他當機立斷,沒有任何猶豫的說道:「只要殿下願意施行九品中正制,並且在初次的時候令世家子弟為中正官,那麼我等世家願意竭盡全力幫助殿下完成一切心愿!」

  荀攸的腦子轉的飛快:「六大世家之中,此代人盡皆入朝為官,輔佐殿下掌控朝堂。」

  「並且世家願意再出資幫助殿下平亂天下!」

  他抬起頭,眼神灼灼:「如此之誠意,不知殿下可否滿意?」


  曹丕看著荀攸滿是貪婪地雙眸,坐在那裡與他對視,就在荀攸以為曹丕還會提出更多要求的時候,曹丕笑了一聲,這一道笑聲爽朗無比。

  「文若先生當初幫助本王登上王位,而如今先生又願意輔佐本王,本王自然是願意的。」

  曹丕隱晦的點了點荀彧當初幫他的事情,荀攸迅速聽明白了。

  他的心迅速放在了肚子裡。

  為什麼他要來幹這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當然是因為要給新王賣個好。

  好處這不就來了?

  曹丕的意思很明顯了,施行九品中正制之後,第一次的大中正官中一定有荀氏的一個名額!

  這代表的是多麼巨大的利益?

  荀攸簡直是不敢想像。

  元安十二年,冬。

  殺儒之禍平息。

  魏王公開表示,天子詔書並非是他的意思,而是天子在沒有與他商議的情況下就做出的決定,而之前殺害眾多儒生他也並不知情。

  他早在幾個月前便因為父親的離世而傷心過度病重在床,殺儒的命令完全是由他身旁的一位小廝為了討好他而擅自做出的決定。

  這個小廝從小照料他,不想他因為這些事情而過於悲痛和忙碌,所以才對下面的人假裝傳達了魏王的命令。

  而魏王也同樣知道,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不管是因為誰發生的,不管是不是因為他才導致了這樣的事情,他都是需要承擔責任的。

  所以他會出資給予那些大儒的家人一份銀錢,希望他們能夠安穩度日,並且表示這些人考察過身份才能之後,若是有符合條件的,他都會舉薦給天子,給他們「孝廉」的身份。

  這幾乎是以「魏王」的身份承諾給這些人一個「未來仕途」。

  收買人心向來是華夏官員們、或者說華夏權貴們擅長的事情,畢竟這種事情很簡單。

  缺錢的就給點錢,想要仕途的就給個機會。

  至於固執的?

  當個典型,打殺了就是。

  請客、斬首、收下當狗。

  華夏的統治階級們玩這一套已經玩的很熟悉了。

  很快的,圍攏在魏王頭頂的那一片烏雲便消失了。

  被殺的十幾位大儒之中,有十位的兒子得到了「孝廉」的身份,有兩位不需要孝廉的身份,但家中貧寒,所以魏王給予了大量的銀錢。

  萬金。

  這是一個足以將人砸暈的數字。


  而這群人中領頭的那個、十分固執的那個呢?

  他悄無聲息的在一次出遊中死去了,死的寂靜無聲,好像是遇到了山匪。

  在得知這位先生死了的消息後,魏王表示十分哀悼和悲憤,他令上將軍「許褚」率領五百虎豹騎,直接將那一塊的山匪全部絞殺,一個不留,並且以數百山匪的頭顱來告慰這位先生的在天之靈。

  於是,這個事情很快就結束了。

  除了因為當事人都已經放棄了口伐魏王之外,還因為另外一件事情的出現。

  元安十三年,天子詔令。

  那是一道又臭又長的詔書,其中有許多沒有任何意義的贅述之語。

  翻譯成人話就是這樣的。

  「國朝選拔官員的辦法已經許久沒有改變了,變革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當年的秦國為什麼能夠從七個國家之中脫穎而出呢?除卻因為陳氏的功勞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變革了官員的任命方法。」

  「朕思索良久,終於想出了一個全新的選拔官員之法。」

  接著是一套寫出來都會被當成水文的讚美之詞,然後才說到了「九品中正制」。

  並且在詔書的最後表示,九品中正制度雖然施行,但是並不意味著孝廉的身份失去作用,恰恰相反,第一批被舉薦為「品階」的官員便是從孝廉的身份中選拔。

  這是一道詔書。

  第二道詔書就很簡單明了了。

  天子詔令:任命官渡陳氏「陳英」為大中正官之首,任命潁川陳氏「陳群」、荀氏「荀攸」「荀彧」、范陽盧氏「盧陽」、琅琊王氏「王平」、琅琊諸葛氏「諸葛恪」、琅琊謝氏「謝流雲」等人為大中正官。

  此外又任命了十六人為小中正官。

  除卻琅琊方面的六大世家之外,官渡陳氏也有一位大中正官,且是大中正官之首。

  這一點雖然讓六大世家十分不滿,但他們一句反抗的話都說不出來,甚至都不敢說,誰敢說陳氏沒有資格?

  荀彧府邸

  荀攸臉上帶著無奈:「本來這「大中正官之首」的位置非你莫屬,誰想到被陳氏的人搶了。」

  他撓了撓頭:「陳氏這是什麼意思?也想要參與進這一場爭奪?可是只派遣一個家中的旁系子弟是什麼意思?」

  荀彧搖頭:「或許,陳英不是陳氏派遣來的。」

  他淡淡的望著遠處:「陳氏一向不干涉任何子弟的選擇,就如同諸葛氏一樣,在琅琊這邊有一位諸葛恪,當年在孫氏那邊也有一位諸葛瑾,在長安方面也有一位「諸葛亮」。」


  荀彧輕笑一聲:「不將所有的賭注都放在一個地方,這是世家們的慣性了。」

  「咱們也需要早作打算。」

  元安十三年。

  這一年琅琊方面除卻頒布了這樣一道詔令外,還有許多旁人看不懂的動作。

  但沒有人在意。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大虞」中所發生的一件事情吸引了。

  大虞

  臨京城

  張成看著面前的祖天師,臉上帶著驚訝:「您說的是真的麼?」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