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千年世家:從商鞅變法開始崛起> 第443章 不過是舊事重演【本卷完】

第443章 不過是舊事重演【本卷完】

  第443章 不過是舊事重演【本卷完】

  開皇元年。

  天子宣布加封原大虞皇帝為「安山公」,並且賜予了安山公一小片封地,允許他回到自己的封地居住,並不限制他的一舉一動。

  甚至還特別仁慈的讓他帶走了一些效忠於他的臣子。

  於是,天下所有人都在誇讚天子的仁慈,並且說天子是自古以來,最為仁慈聖明的皇帝了。

  楊堅也十分享受這樣的「誇耀」。

  他沉浸在自己是「聖明之君」的誇讚中無法自拔,並且開始大肆封賞群臣。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其中,蘇威被加封為嶺南三州州牧,並為嶺南節度使,掌管嶺南一應軍政要務、並且將嶺南地區的鹽鐵經營權交給了蘇威。

  加封蘇威為「從龍候」。

  這個名字實在是太明顯了,帶著一些「恩賜」也帶著一些「警告」,楊堅想要以此來告訴成蘇威,讓他記住自己到底是因為什麼才能夠成為這「侯爵」並節度使的。

  蘇威並沒有在意這些事情,只是對楊堅感恩戴德,然後帶著自己的家眷前往嶺南地區了。

  如今的嶺南與前朝時候的嶺南完全不同。

  那個時候的嶺南是一個烏煙瘴氣的地方,許多瘴氣密布,根本無法生存。

  但自從前朝末年,大虞的京都暫時暫時在嶺南附近的時候,大虞的百姓就對嶺南地區進行了大開發——而到了穆宗時期,當時的夜氏被封賞到了嶺南地帶,他們在這裡更是進行了大改造,將嶺南改造成了富裕之地。

  一些通過水上的交易,幾乎都要經過嶺南的港口。

  所以蘇威是十分得意的。

  第二個受到封賞的人是「許氏」,楊堅原本是要將許誓封賞到蘇杭的,但是從因為陳湛之前在大殿中所說的「蘇杭張氏」,楊堅便只能夠另外給許誓以及他的家族找一個地方,最後找來找去,找到了蘇杭之間的一片地方。

  那裡原本是屬於蘇州與杭州的,但卻劃出來了一小片地方。

  「松江府」

  這便是那裡的名字了。

  楊堅將許誓安排到那個地方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不放心張氏,尤其是張安年特意挑選出來的那幾個張氏子弟,那些都是有真才實學的。

  如果他們想要謀逆怎麼辦?

  所以他將許誓放在蘇杭之間,為的便是制約張氏。

  當然了,還有一些另外的小心思。


  比如他還在提防著許誓。

  將許誓與張氏放在一起,簡直是絕妙的主意。

  因為許氏的背叛,所以張氏失去了天下之主的位置,張氏的子弟能不憎恨許氏麼?

  而張氏因為許誓的背叛才失去了天下之主的位置,許氏的子弟敢跟張氏合作,而不害怕秋後算帳麼?

  將這兩隻「狗」放在一起狗咬狗,這就是楊堅的安排。

  他是一個十分沒有安全感的人。

  最後進行封賞的則是獨孤信、或者說獨孤氏。

  冊立隋王后獨孤伽羅為皇后,加封獨孤信為丞相署內吏、兼任太尉、加封上柱國,加封紫金光祿大夫等等,並且獨孤信的幾個兒子也各有封賞。

  至於大虞的其他爵位者,楊堅為了彰顯自己的仁德,則是各有加封。

  首當其衝的便是李淵。

  李淵被加封為「唐國公」,位列三十八公候之首,並且加封太原郡守,拜為上柱國。

  大肆的封賞便以最後一位公候的加封為結束語,一些人預感到了不妙,因為皇帝並沒有加封陳氏。

  這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並且是一件令人心驚膽戰的事情。

  但人們依舊在等待。

  大肆封賞後的第三天,大部分已經開始害怕、並且開始上書了。

  他們委婉的表示自己的德行不足以擔任公爵、侯爵之位,所以請楊堅收回成命。

  如果說這個時候的反抗還只是試探的話,那么半個月後的反抗就已經是明牌反抗了,不少被加封的國公侯爵直接將國公服飾、印鑑全都送回了皇宮之中,並且開始準備逃跑。

  皇宮

  楊堅看著一封封奏疏,臉上的神色陰晴不定。

  身邊侍奉著的常侍們也都是帶著些害怕畏懼的神色,說句不好聽的,如果不是他們不能跑的話,他們也已經跑了。

  自從有皇帝以來,歷經八百餘年,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敢不對陳氏進行加封,也沒有任何一個新的王朝不得到陳氏的承認而能夠佇立在這片大地上。

  所以.

  現在不加封陳氏的隋朝能夠活多久?

  所以,不被陳氏承認的隋朝,又能夠活多長時間?

  他們都在害怕。

  良久之後,楊堅微微的嘆了口氣,而後令人傳召太子過來。

  御書房中

  楊勇低著頭,臉上帶著平和的神色。


  「父皇。」

  他的神色十分謙遜,楊堅登基之後,便立刻冊封自己與獨孤皇后的長子楊勇為太子,而他也同樣覺著太子與自己的模樣十分相似。

  「你去官渡。」

  楊堅似乎是用盡了自己全身的力氣:「去傳朕的旨意,加封陳氏當代家主為鎮國王,加封陳氏嫡長子為安國王,追封陳氏先祖「陳野」為大隋安國鎮邪平亂至聖威武王,追封陳氏歷代先祖為王。」

  楊勇眸子中划過些許的詫異之色,但他神色卻沒有絲毫變化,只是點頭說道:「父皇放心,兒臣一定將這件事情做好。」

  楊堅擺了擺手,讓楊勇退下去了。

  等到楊勇的身影徹底消失在這一片大殿中的時候,楊堅才是輕嘆一聲,而看著自己身旁的常侍低聲問道:「所以,沒有陳氏的承認,朕這個皇帝當真是坐不安穩是麼?」

  他的聲音幾乎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

  但他卻還有最後的倔強。

  比如並沒有請陳氏的家主陳湛來京都擔任丞相。

  開皇元年,夏秋。

  皇太子前往官渡,十分謙卑的將聖旨交給了陳氏,並且委婉的表達了一下,如今天下方才安定,若是戰亂再起,對百姓們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的話語。

  之後那封聖旨便進入到了陳氏的府宅之中,並沒有被陳氏的人直接扔出來。

  雖然沒有對外光明正大的承認陳氏接受了這旨意,但卻也已經算是默認的狀態了。

  於是,那些之前上書表示自己無德無能擔任這侯爵之位的大臣們,全都是跑到了皇宮中跟楊堅請罪,表示自己竟然想要違抗聖旨,簡直是死罪,請楊堅降下責罰。

  楊堅能夠怎麼說呢?

  只能夠是表示原諒所有人,畢竟他是「聖人王」。

  開皇元年,秋。

  楊堅表示自己能夠成為皇帝,依靠著的是上蒼的仁德以及天下蒼生的護佑,所以決定開「恩科」取士。

  而天下人也都知道,新皇登基之後的第一次科考到底是多麼的重要。

  新舊交替之時,一定會空出來許多位置給他們坐,那些原本占據高位的老臣子們也要讓位了,所以許多人都開始來到京都參加這一次的科舉取士。

  他們想要青雲直上,成為那耀眼的星辰。

  開皇元年冬

  大隋開國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便這般結束了,許多人都得到了自己心儀的名次,當朝前三甲更是被皇帝親自賜名為「狀元」「榜眼」「探花」,並且為了表示自己的仁德,所以定下了另外一個規矩。


  那便是前三甲在科舉考試之後,可以打馬遊街,表示自己的「春風得意」。

  而在打馬遊街之後,便是「瓊林宴」了,幾乎所有權貴都會出席,並且皇帝會親自出席宴會,表示對新科舉子們的尊重與信賴。

  這是一種天大的榮耀,所以更加刺激了民間的百姓們讀書的願望。

  而楊堅登基之後,做的第二件大事便是「修書」。

  是的,修書。

  但他修的卻並不是類似於「建武大典」那樣的書籍,反而是將政治家、儒家、法家三家的一些經典著作重新編撰、修訂,然後整合成為「科舉冊書」。

  冊書有四正五偏。

  四正為「政治學」「論語」「法學」「詩賦雜談」。

  這是選擇了當前最為重要的幾門學說,選擇他們的經典著作,而匯聚成的道理。

  至於最後的那個「詩賦雜談」則是教人寫作的。

  楊堅認為,想要當官,掌握政治學問、以及法律、品德還不夠,還需要有文采。

  自古以來雄才大略之人全都是文采斐然的,那麼想要當大隋的官員,沒有文采怎麼能行?

  而五偏則是選擇了一部分的雜論學問,比如算學等。

  楊堅認為,想要當大隋的官員,就要掌握的全能一些,若是不能做到這些,那你當個錘子的官員呢?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科舉考試逐漸變得「嚴謹」與困難了起來。

  並且科舉考試不再制定固定的名額,反而是擇優錄取,選擇一個相對來說固定的成績,在這個成績之上的則是可以錄取。

  也正是這一年,民間逐漸的流傳起來了一句話。

  「考考考,考到少年變白首」

  科舉考試的難度大大增加了,但這並沒有阻礙人們想要通過科舉考試當官的願望,反而更是加強了這一願望,令人們的心中都帶著些許的「希望」。

  畢竟

  現在除了科舉考試之外,已經沒有了寒門子弟再出人頭地的機會了。

  官渡

  陳湛躺在椅子上,慢慢悠悠的看著手中的書籍。

  他對於大隋的建立並沒有什麼意外,對楊堅的一些做法也沒有肯定與否定,至於楊堅不找他來當丞相,那簡直是一件太過於美好的事情了。

  畢竟對於陳湛來說,去朝廷當官那真的是一個折磨人的事情。

  能夠好好的躺在家裡休息,那為何一定要出去呢?


  李淵倒是站在他的身邊臉上帶著無奈的神色,他扶額嘆氣的說道:「老師啊,你說我這兩個孩子的性格怎麼完全不同呢?」

  他十分惆悵。

  整個人都顯得疲憊而又無力。

  陳湛倒是放下了書籍,看著李淵笑了笑:「怎麼?」

  「二郎又做什麼讓你頭疼的事情了??」

  李淵一屁股坐在了陳湛的身旁,開始絮叨著自己的二郎做的那些好事。

  今天把誰家的孩子給揍了被人告狀上門了,明天又去哪裡闖了禍,後天甚至是想要一個人偷跑出去打老虎了等等。

  當然了。

  李淵雖然語氣是抱怨的語氣,但說話的時候臉頰上卻是帶著幸福的神色。

  他覺著自己能夠有這樣的孩子是一件幸福,並且由衷的發自內心覺著自己的家庭十分圓滿幸福,若是能夠一直這麼幸福下去,那就好了。

  說完了家中的事情,李淵又開始講著朝廷中的事情。

  他沒忍住,看著陳湛問道:「老師,您說為什麼陛下要取消丞相署這個機構?並且還用您的名義,直接取消了丞相以及丞相署內吏這五相之二?」

  陳湛一邊翻看著手中書籍,一邊說道:「很簡單啊。」

  「他想要加強皇權、或者說集中皇權。」

  「他這些年做的事情——比如將地方行政制度從原本的「縣、郡、州」三級機構修改,改成了他那個什麼所謂的「行省制度」,目的不就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麼?」

  「如今的天下地方制度,由縣、府、郡、道、行省為劃分,一層一層的架構下去,下面的機構權利劃分的越明顯、越多、越細,則中央對於地方的管轄就越緊密。」

  「而這些權利收攏到中央之後,楊堅自然是不願意有一個「百官之首」,甚至是可以與他對抗的人掌握這種權利的,否則他這個皇帝真的就要如坐針氈了。」

  李淵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陳湛說道:「那您就不生氣麼?」

  生氣?

  陳湛聽到了外面的腳步聲,而後笑著將自己手中的書籍合攏。

  他看著李淵,平靜的說道:「陳氏從來不是貪戀那所謂的權力,所以不會因為這些事情就生氣。」

  「再者說了,中央集權或者說皇權的集中,這是歷史進程發展所必須會呈現的事情。」

  「我生什麼氣?」

  李淵嘿嘿一笑,撓了撓頭:「不過老師這麼一說,我倒是明白了不少陛下舉動中的深意了。」


  他有些悵然的說道:「不過.唉,也不知道朝堂上又開始的爭端,什麼時候能結束啊。」

  陳湛搖了搖頭:「不過是舊事重演罷了。」

  他指著外面說道:「二郎回來了。」

  李淵轉過頭,看向院落外。

  一個看著只有四五歲,但身姿挺拔,十分英武的少年郎站在那裡。

  但他的臉上、身上全都是沾染上的泥土。

  李淵神色變化,最後怒吼一聲。

  「李世民!你能不能老實一天?!你又幹什麼了!!!」

  【本卷完】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