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廖永安的請戰書
第176章 廖永安的請戰書
隨著外線參與培訓的學員被召回,合成旅的改編也已經完成,再加上鐵廠武器甲冑的持續產出,整個廬州都進入了大練兵的氛圍當中。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
徐用抽調精壯猛士組建陷陣營,在全旅優先分配甲冑,帶著陷陣營的士兵主要訓練個人技藝。
弓箭,骨朵,刀牌,短戟,花槍,甚至狼牙棒,步槊,要什麼給什麼,喜歡什麼用什麼,什麼順手拿什麼,甚至只要在營內比武中獲得頭名,還可以申請訂製專屬武器和甲冑,堪稱是全旅最好的待遇。
同時朱壽還把廬州的西門瓮城批給他們做訓練場,陷陣營的士卒每天都要練習各種登城方式,還有城頭搏殺,以及攻占城樓和搶奪城門的戰術,每天訓練完畢後,還組織各級軍官參與戰術研討,對攻城有什麼想法的都可以說出來。
一個管十一人的班長都能在軍中發表自己對戰術的看法,甚至如果自己提的建議有用,還會被納入訓練大綱,並將該戰術冠以提出建議者的名字。
班長可以參與制定戰術,營內比武獲勝可以獲得專屬甲冑和武器,這個練兵的法子實在出乎眾人的意料,尤其是新來的朱重八,他現在就是個班長,對魯錦安排的這種練兵方法,既佩服又震驚,同時也在暗暗學習。
用建議人的名字命名新戰術,這是榮譽感,可以積極調動各級軍官踴躍獻策,甚至還能在軍中揚名,讓自己的名字被高層將領記住,將來提拔的可能就更大,不論是榮譽感,還是揚名立萬,給前程鋪路,都對個人有莫大的好處,這是朱重八自己理解的。
其實這個法子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目的,這樣安排是真的為了讓底下的軍官提意見嗎?不,雖然確實有這個考慮,但並非主要目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讓各級軍官深刻學習了解攻城的各種戰術。
因為這是個前後順序的問題,如果你連現有的戰術都沒能深刻理解,又怎麼可能提出有用的戰術建議呢?有沒有靠譜的建議要不要緊,要緊的讓每個班的班長都能深刻理解攻城戰術。
第二,用專屬訂製武器甲冑來獎勵比武獲勝者,每周進行一次,這是實惠,同時也是面子和榮譽,但更主要的,是為了調動全營戰士的訓練積極性,讓大家知道努力訓練能有看得見的好處,這也是朱重八自己理解的。
但是一些細節,他還是沒有看到,那就是『比武』比試的內容。
這個所謂的比武,不一定是真的互相對打,也有可能是比試攀城爬梯子的速度,也可能是比射箭,總之各種比試輪著來,讓那些單方面不是特別強,但其他技術還不錯的戰士也有參與感。
不然只比試對打的話,總會冒出幾個特別強的,比如朱亮祖和常遇春這種強到離譜的選手,然後其他人怎麼練也比不過,慢慢就喪失訓練比試的激情了,這也是不行的,要給所有人『我可以得獎』的激勵,哪怕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不過僅僅以上兩點,就讓朱重八表示學到了很多,他們陷陣營每天早上要排隊跑步,吃完朝食要練隊列,不過隊列練習時間不長,更多的時間用在訓練個人兵器使用,還有體能,以及小組戰術上面。
而朱重八也在觀察其他部隊的訓練,那四個火槍營的訓練就比較離譜了,聽說挑兵時是他們陷陣營先挑,挑的都是最高大健壯的,而四個火槍營都是由挑剩下的兵組成的,這就讓陷陣營的許多士兵有些看不上那些火槍營的,可偏偏火槍營的人數卻是全旅的主力。
這幫人訓練內容也不一樣,每天從早到晚的練習隊列,隊伍旁還有樂手敲鐵皮鼓,吹著笛子齊步走。
最誇張的是以連為單位,把全連二百人排成一次橫陣,然後聽著鼓點和笛子齊步走,最後再全營四個連,排成四排隊列齊步行進,每個人還背著一根齊眉高的竹竿。
朱重八感覺有些詫異,雖然他從來沒打過仗,但也覺得那些火槍兵訓練的陣型也太單薄了,這要是火槍營來守,陷陣營來進攻,就他們那單薄的三四排陣線,不是一下就打穿了?
但他知道魯錦是會打仗的,不可能不懂這一點,既然魯錦執意這樣訓練,就肯定有他的道理,只是他現在還看不明白。
直到十來天后,火槍營領到了第一批共200支燧發槍,當全連二百人排成一字橫陣火槍齊射的時候,那動靜簡直驚天動地,這要是陷陣營近距離碰上,怕是一輪就要打崩,從此以後陷陣營的再也不敢小看那些火槍兵.
炮營那邊的訓練就有點像聽天書了,每天半天學習數學和幾何,半天進行操炮訓練,分成幾組輪換著來,講課的不閒著,練炮的也不閒著,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不過由於火藥產出有限,不論是火槍營還是炮營,實彈訓練的次數都是受到限制的,空槍空炮比劃一百次,估計才能輪到一次真正開火的機會。
車營的訓練就更複雜了,由於徐達堅持要把擲彈兵的功能和車營輔兵融合,所以車營不僅要練習駕車,套馬趕車,車輛保養維護,刀牌近戰,投彈,還有火槍射擊,這些訓練都要參加,算是最累的兩個營。
不過如此全面的訓練,真練好了,倒也不愧擲彈兵的名號。
只是車營在換裝新車的時候,還在全旅內引起一陣騷動,因為徐達他們領到的是一種從來沒見過的四輪馬車。
這些馬車前輪小,後輪大,前面兩輪共用一個轉向架,用四匹馬牽引,卻能裝載兩千多斤的貨物。
而且和那些常見的板車不同,這四輪馬車四周還有可以開合的欄板,上下兩層的欄板上面還用竹條支起一個弧形的頂棚,要是現代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軍卡的造型,只不過眼前這個四輪『卡車』是用馬來拉的。
戚繼光的績效新書,軍事物流篇里就介紹過明軍的運輸情況,他書里記載了一種八匹馬拉的大車,有效載荷12.5石,約為一噸。
80輛大車就需要640匹騾馬,還需要配1660人的輜重營,每人攜帶三天的口糧,全部人車加在一起,可以一次運輸1100石物資,約88噸物資,能供應一萬騎兵連人帶馬三天的消耗。
這1000石物資,一半給人,一半給馬,其中兩百石是一萬人的口糧,約每人每天一斤二兩米,剩下三百石是各種醬菜,醬菜的數量居然比米還多.
另外那五百石全是豆子,是用來給馬吃的,約為八萬斤,平均每匹戰馬每天兩斤半的豆子,人馬消耗加一起就是十六萬斤,這就是古代的軍事運輸能力和軍隊的糧食消耗速度。
而魯錦的車營編制,每個班裝備一輛大車,一個營共有64輛,只需320匹騾馬,用了戚繼光50%的騾馬,就能達到他80%的運力,而這一切的功勞,都要算到板簧和滾珠軸承上面。
如果給那些常規步兵團的車營全部換裝四輪馬車,一次就能運輸800石物資,如果有54輛車裝載糧食的話,就能供應全團4500人吃上20天,還能留下10輛車用來裝鹽,這兩萬斤鹽就可以當作貨幣,向當地百姓購買蔬菜和肉食。
食鹽是硬通貨,也不用擔心沒人要。
不過這都是按那些常規步兵團來算的,如果換成禁衛軍的合成旅,那兩個車營就只能保障全旅戰鬥15天了,因為火器部隊對後勤的依賴性更大,需要騰出更多的車輛運輸彈藥,不能全都拿來運糧食。
此車一出,立刻就引起了李善長和馮國用的注意,所謂外行看兵力,內行看後勤,馮國用是懂軍事的,因此一眼就看出這四輪馬車的方便。
李善長主管糧草,他雖然不怎麼擅長軍事,可也知道前線的物資應該多多益善,別的他看不出,但他能看出這馬車用的騾馬更少,裝載的物資更多,如果相同的騾馬數量,用此車向前線輸送的物資能多出一倍,這就是優勢!
李善長見狀立刻向魯錦問道,「大帥,這四輪車能不能多造一些,將來向前線運輸物資也方便些。」
魯錦點點頭,當即肯定道,「當然要多造些,以後每個團的車營都要換這樣的車,一個團裝備64輛,足夠使用了。」
李善長聞言一愣,立即糾正道,「大帥,不是這個,我的意思是,能否給地方上也裝備一些這樣的四輪馬車,用來向前線輸送糧草?」
「哦,這個啊。」魯錦想了想,又說道,「可以是可以,我本來就是想長期生產這種四輪大車的,最好是成立一個車廠,今後不光給軍隊生產馬車,也可以多造一些賣給百姓或商賈,地方上當然也可以採買一些。
「至於向前線輸送物資,如今我們這還算內線作戰,沒有長距離的遠征,等到將來需要遠征時,肯定要成立一個臨時後勤部,設一個軍需官,專門組織運輸糧草。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在我們的內部設立一個物資集散中心,將各地的物資匯總到中心後,開闢一條補給路線,這條從內部到戰區的路線,最好是水路,水路運量大,用人少,此為一級中轉站。
「然後在前線交戰區的通衢重鎮,設立一個物流中心,必須是由重兵把守的要地,可以放在稍微靠後的地段,作為二級中轉站。
「最後是前線的各路大軍,負責最前線和二級中轉站之間的短途物資轉運,一次運輸十到二十天的補給,維持前線的運轉,所以這種大車,實際上後方不一定需要太多,但前線各團卻需要不少。」
李善長聞言點點頭,他也算是熟悉魯錦的做事風格了,不管幹什麼,都安排的井井有條,僅僅是運輸糧草,居然還劃分了三級轉運制度,從己方到戰區,從戰區到前線,後方走水運,前線走大車,確實比較合理。
「大帥既然已有主意,那臣便不必多言了。」
魯錦聽完卻道,「這糧草運輸之事還好說,但後方生產和籌糧還需先生多多操勞,如今已是三月初,春耕在即,還請先生多多督促各縣,讓他們不要誤了農時,積極組織生產,各地所需種子,農具,耕牛,還需先生多多費心籌措,萬不可誤了春耕。」
李善長當即笑了起來,看看,自己還是很有用的嘛,於是當即說道,「還請大帥放心,臣定然不負所托。」
李善長忙活準備春耕去了,馮國用在制定未來半年的軍事計劃,到了三月初的時候,鐵廠又生產了三千套布面甲,被魯錦全都補充給了北線師團,現在濠州的三個團算是全員披甲了,戰鬥力應該能上升一大截。
鄭用和朱亮祖也在濠州以北,找好了圍殲徹里不花的戰場,只是左等右等,就是沒看見魯錦情報里說的那三千踵軍騎兵,也不知道這徹里不花什麼時候來。
還不等北面濠州的防守反擊戰打響,反倒是南邊的廖永安遣人送來了一封請戰書,魯錦打開一看,立刻重視起來,然後把馮國用叫來一起研究。
請戰書是廖永安親手寫的,還附帶一張戰役設想的作戰圖。
信里先是說,101師去年年底成立,補充了太多定遠來的新兵,尤其是繆大亨,郭子興,魯定這些人,他們不熟悉聖武軍的編制和戰術,也沒有經過多長時間的訓練,戰鬥力低下,不堪大用,只能壯壯聲勢。
而魯錦之前交代給他們的目標,是要南路軍拿下安慶,那個時候廖永安沒什麼把握,也沒信心指揮兩萬多大軍。
但是,經過這三四個月的練兵,他對手下各部隊已經有了信心,而且廖永安還利用這段時間,廣派細作和斥候,大致摸清了安慶周邊的情況。
現在的安慶周邊,包括安慶,全是原地方部隊在把守,沒有元廷派來的大將和軍隊坐鎮,而他又聽說徐宋在南邊大打出手,若是再拖下去,徐宋一旦兵勢轉向東線,那元廷為了防止徐宋順江東下,一定會派強人大將進駐安慶這個戰略要地。
到時候不論是元廷占據安慶,還是徐宋占據,恐怕就都不好打了。
鑑於101師現在兵強馬壯,訓練充分,糧草儲備尚且還算充足,安慶又無強敵重兵駐守,敵我態勢對我方極為有利,建議立刻發動南線攻勢。
接下來是作戰計劃,此次南線戰役,主戰區位於大別山東麓的山腳至長江西岸的狹長平原地帶,大的作戰目標共有三個,分別是桐城縣、潛山縣、懷寧縣(安慶路首府,現安慶市)。
該區域共有兩條東西走向的河流,都是從大別山流出,向東注入長江,靠北的是沙河-樅陽河,靠南的是皖水,此次選定的目標都在皖水沿岸,計劃戰役結束時,完全控制皖水北岸,依靠皖水河組建新的防線,防禦江西之敵。
此次計劃擬動用101師全部主力共四個團,分為左中右三路大軍,中路軍由廖永安親自率領,帶本部第三團,趙庸的第11團,組成中路軍,郭子興的第八團為右路軍,繆大亨的12團為左路軍。
戰役開始,郭子興的第八團以舒城為出發地,率先出動,沿著大別山東麓的邊緣,在山區隱蔽行軍南下,迂迴至桐城以南,至沙河上游隱蔽待機,派小船哨探沙河河面,準備阻擊北上的援軍。
繆大亨的左路軍,沿長江西岸快速南下,先進攻廬江以南,安慶以北的浮山寨(此處是一個大些的城鎮),攻下浮山寨後,不在當地駐軍,繼續隱蔽南下,占據樅陽以北的青山制高點隱蔽待機,俯瞰樅陽鎮。
樅陽河就是沙河的下游,上游叫沙河,下游注入長江的這一段叫樅陽河,入江口的地方在後世還有個樅陽縣,只不過元末這裡還只是個鎮子。
據廖永安的細作斥候偵察,此處沒有城牆,也沒有多少駐軍,只要繆大亨的主力衝過去,直接就能拿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