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進軍
第1377章 進軍
相比雒陽,長安作為關中的核心城市,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地,到關東交通便利,其所在的關中平原四周則是群山環繞,可以用少量兵力就能把守住門戶。
其正東方向與豫州之間有秦嶺與中條山,東北方向與并州隔著湍急的黃河相望,正北方向有黃土高原,南面與四川間橫臥著連綿的秦嶺山脈,南北拱衛形成的狹窄的崤函通道,只要卡住關卡,便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但在當前這個時代,長安已經有過被攻破的先例,最早便是從南陽盆地去西北攻取武關,然後在關中平原消滅秦軍主力的劉邦,這一戰在後世,也是極為經典的範例。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sto9.co🎈m
除了劉邦,劉秀滅赤眉軍也打下過長安,不過走的是東面雒陽通道,而對袁熙來說,後世可以驗證的這條路的例子就更多了,不說東晉劉裕滅後秦,單單在唐朝,長安就七次易主,從安祿山到黃巢,拋去唐朝大亂,朝廷積弱的緣故,這些攻下長安的例子,無一不是從東面雒陽通道進軍的。
而且除去雒陽通道,北面還有一條進軍長安的路線,便是并州太原到長安之間的運城盆地,如果能渡過黃河,便能直達長安,而做到這一點的便是唐高祖李淵,其從太原打到長安,一戰而建立唐朝。
袁熙有這麼做珠玉在前,自然對攻取長安胸有成竹,這些年他一直在謀劃布局,逐漸控制通向長安的關鍵通道,便是為當下做準備的。
而占據長安的魏國,這個時代雖然不知道唐朝的歷史,但之前的時候,曹操還是敏銳察覺到了這條通道的威脅,所以當初他才讓鍾繇領重兵在懷城駐紮,和袁熙軍相持,讓其無法從并州通道輕易通過,鍾繇也不負期望,足足擋了好幾年,保證了司隸地區的安定。
但之後曹操軍被袁熙用放血戰術漸漸削弱,最後不得不抽離懷城駐軍去打鄴城之戰豪賭,結果失敗後不僅丟了鄴城,也丟失了懷城這個重要關卡,讓袁熙占據了奪取長安的關鍵通道。
最後剩下一條是涼州通道,但卻是反面教材,西夏皇帝李元昊欲出奇兵破長安,結果十萬大軍被北宋全滅於今天的涼州鎮原,這也是為什麼袁熙雖然聲勢浩大攻打并州,但真正進軍的重點,還是放在了雒陽方向。
如今袁熙和諸葛亮對著地圖,將自己的想法說完後,諸葛亮依據袁熙指定的大略,開始謀划行軍的具體路線和要點,聽得袁熙不住點頭,感嘆道:「孔明啊,這長安看似是滅魏的起點,但在有些時候,也最後也無法到達的終點了。」
諸葛亮一時未明其意,心道這是什麼說法?
袁熙此時卻是想到了後世諸葛亮五次北伐,其最後一次打到五丈原,離著長安只有二百多里,卻突然病逝,給自己留下了一聲嘆息,也給後世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後世魏國對付蜀國的策略,就是將戰線收縮到長安,拉長漢中的蜀軍補給線,從後勤上拖死蜀國,從長安到漢中,看似距離只有六百里,但卻都是極為險峻難走的秦嶺山路,絕大部分路段牛馬無用,只能靠雙腿行軍及補給後勤,這條線誰主動進攻,誰的後勤壓力就大。
魏國可以拖,是因為魏國領地多,底蘊足,只占據益州的蜀國卻不可以拖,於是諸葛亮只能被迫不斷出兵,這便是戰略上的劣勢,無法用戰術勝利彌補的根本原因。
而現在這個形勢,則是完全翻轉過來,袁熙從三個方向對魏國施壓,無形中也限制了魏國反擊的用兵方向,其現在雖然並未完全退入益州,但已經和後世的蜀國之捉襟見肘不遑多讓了。
袁熙見諸葛亮一頭霧水,便笑著道:「長安雖然看上去不好打,但只要進了潼關,長安便失去了最大的屏障。」
「而攻打關卡,本就是我晉國所長,丞相想要什麼軍械補給,我都會全力保障。」
「眼下我們富了,就得有點財大氣粗的做派,少死些人,總比多花些錢要強。」
諸葛亮肅然道:「亮知道主公所想,一定不會讓士兵做無謂的犧牲。」
「對於如何打下長安,亮心裡已經有了些計策。」
「打下潼關是沒問題的,關鍵還在於長安,不過好在相比其他大城,其有一個巨大的弱點。」
袁熙饒有興趣道:「丞相是說?」
諸葛亮道:「長安雖大,能布防的兵力也更多,甚至兩倍於鄴城。」
「但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這意味著其有著極長的城牆,很難均衡分兵布防,亮計算過,要抵禦晉軍單點突破的能力,魏軍至少要在城牆上布防十五萬人以上,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到時候只要晉軍以機動性的攻城器械,針對防守薄弱點攻擊破壞城牆,讓曹軍疲於奔命,最後其遲早會露出破綻。」
袁熙笑道:「丞相所說,深得我意。」
「這次我便坐鎮雒陽,為丞相做好後勤便罷。」
諸葛亮微笑道:「陛下不御駕親征了?」
袁熙笑道:「不了,丞相是百官之首,這是增加威望的好機會。」
諸葛亮突然很想問袁熙為何獨獨信任的是自己,而不是沮授或者陸遜,但他話到嘴邊,還是咽了下去,君臣兩人有時不需知無不言,恰恰相反,有時候不解釋,反而是更能體現信任。
就像現在袁熙不說,諸葛亮便明白這事情並沒有到需要說的地步,既然如此,那自己便專心做自己該做的的事情就好。
關於出兵時間,袁熙和諸葛亮卻是有些分歧,袁熙認為應該等待來年開春,諸葛亮認為可以嘗試先進攻下潼關,看看過年之前能不能打到長安城下,再相機而動。
袁熙憂慮道:「發兵征伐長安,怎麼也要三萬人以上,這也不是小數目,但要是入冬前打不下長安,兵士們便只能從城下過冬,這對於士氣是個極大的不穩定因素啊。」
「等來年開春,兵士們還有多少精神去打仗,我是持懷疑態度的。」
諸葛亮點頭道:「陛下的憂慮很有道理,亮當初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也是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但後來亮思索過後,覺得事情未必會如此。」
隨即諸葛亮解釋起來,袁熙聽了,失笑道:「丞相原來打的是這個主意?」
「就是不知道魏國那邊會怎麼做,要是司馬懿那的話,應該能猜出丞相在想什麼吧?」
諸葛亮出聲道:「確實有這種可能,但以司馬懿的性格,他應該不會冒這個險。」
「因為他萬一猜錯了,魏國後路便沒了,他素來明哲保身,怕是不會表態,而是採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辦法,但求無過而已。」
晉國當即整備兵馬,一個月後,諸葛亮掛帥,帶張郃徐晃等將領,從雒陽發兵長安,不久之後,消息便傳到了魏國。
此時荀攸病逝,領中軍師的是辛毗,他收到急報後,頭都大了,怎麼晉國又在夏秋之交發兵?
平心而論,這個時間倒是天氣涼爽,雨水也較少,適合行軍作戰,但和春季發兵有大半邊時間窗口不同,這還有三個月不到就過冬了,晉軍是有足夠的信心打下長安嗎?
更讓辛毗不安的是,從探聽到的情報來看,雖然晉國那邊最初是諸葛亮掛帥,但其出兵不久,就將中軍軍權交給了張郃,諸葛亮本人則是從從水路南下,帶軍去江陵和魏延合兵去了!
這讓辛毗心裡慌了,這是不是意味著,晉軍的主攻向是荊州南陽,而不是長安?
但萬一判斷失誤,長安才是晉軍真正圖謀的對象,反長安遇險,自己可擔不起這個責任!
於是辛毗緊急進宮去見曹丕,說自己無法判斷晉軍意圖,曹丕聽了,便即下令司馬懿進宮。
彼時司馬懿正在和張春華飲酒談笑,聽內侍前來傳詔,連忙出去聽內侍說了原委,便說道:「內官請先回,我今日在軍營巡查,唯恐一身味道對陛下不敬,欲先洗漱薰香,隨後就到。」
內侍走後,後堂張春華走了出來,說道:「夫君平日裡面哪有薰香?」
司馬懿道:「只是拖延時間,你把你上次買的香料點上,我要好好想想。」
張春華聽了,便從箱匣裡面翻找出香料點燃,「事情很麻煩?」
司馬懿嘆道:「豈止,一進宮陛下肯定會問,要是別人也就罷了,偏偏對面是諸葛亮。」
「我不清楚對方是不是把我料算在內,所以才很是糾結。」
「上次我被埋伏火攻,差點葬身谷底,只是天降大雨,我方能逃出生天,但好運氣可能一輩子只有一次,我擔心已經用光了。」
「下次對上諸葛亮,我沒有能贏過對面的信心,尤其是這一次對面明牌走南陽通道,我要是猜錯戰敗,即使戰場上死不了,回來也要被問罪。」
張春華聽了,眉頭微皺,「夫君一定要打,為什麼不能個急流勇退?」
司馬懿聽了,嘆息道:「退字之前,有個勇字。」
「我現在確實沒有這個勇氣,因為後退之後的結局,有可能更加悽慘。」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