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天責

  華歷1974年,英帝十三年。

  春。

  整個華陽一片寂靜,這個在蜀都廢墟上建立的,規制完全複製的城市裡,以往喧鬧的道上空無一人,工坊的青煙不再冒出,火爐也熄滅了。

  在椒房宮的偏殿,頭髮花白的皇帝坐立不安,手抖著用絲巾擦拭額頭上的細汗,不時望向主殿。

  公卿大臣焦急的來回走動,用眼神傳遞各種信息。

  椒房宮的廊道上掛滿了黃幡白布,太卜領著小卜在宮前空地上舉行《禮》所記載的儀式,口中唱著禱詞。

  外城的國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國人在門前的空地上,都擺了鮮花果實。

  這一切只為祈禱皇后順利產下皇子。

  是男是女都好,他都將成為皇帝。

  www.sto9.com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只因前兩個皇子都不幸夭折,而英帝年老體衰,如果無後而崩,就會像二十年前一樣,引起死傷無數的戰爭。

  甚至是一旦皇后未能成功生育,戰爭就進入倒計時,這是當時的人已經總結出來的經驗。

  蜀都時代是荒蕪的,一切制度都處於在草創,今天實行這個明天又實行那個,所以弟繼兄位,叔繼侄位。

  文藏時代帶來了秩序,嚴謹的規定了上至天子,下至隸民生活,各自應該承擔什麼責任,並解釋了為什麼。

  而妊朝是混亂的,武力奪權就是對秩序的最大破壞,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升王號這件事。

  而這群羌人顯然又無法學到怎麼像前一個時代那樣,創造新秩序,並長時間的維持秩序。用較落後的部落政治來治理高度文明的天府,所以內部長期處於高壓狀態,而他們的解決方法就是對外戰爭。

  而推翻妊朝,由文帝二子後代,巴牧這一系建立的華陽時代,將混亂與嚴謹,秩序與擴張的矛盾因素融合,形成了與前朝大不同的風氣——這是後人總結出來的經驗。

  此時婦女生育的死亡率高達五分之一,更何況來自苴地皇后已經四十幾了。

  但是沒有辦法,英帝的前三個孩子都夭折了,其中兩個都是皇后所生。

  所以皇帝在皇后懷孕期間,就已經小心翼翼,到生產前幾天,就下令全城為皇后祈禱。

  其實不用他下令,國人隸民都會真心實意的祈禱皇后的安然生產。

  而在椒房宮內的皇后本就以仁慈寬厚,深受宮女寺人的愛戴,何嘗不想順利生產。

  最開始,生產的痛苦讓她眼淚不止的流淌,聲音也還能傳到殿外。

  五個小時過去了,她的力量已經乾枯,唇色發白,全身輕微顫抖。

  接生的老宮女更是疲憊不堪,這位接生了英帝的老婦在顫顫巍巍的飲下一杯茶水,又用細針扎了幾個穴位,勉強提振精神。

  來到皇后耳邊細聲道:「殿下,請再加把勁,孩子就要出來了。」

  皇后閉目點頭,兩行淚水又流了下來,再次積蓄力量。

  起初是為了天下的安定,臣工的安危,鼓著一股勁。

  但現在那股勁卸完了,現在只是做為一個普通母親,她想把孩子生出來。

  一聲啼哭,響徹大殿。

  在往後幾千年,都很少有人意識到這聲啼哭的重要性。

  只有專研歷史熱愛歷史的一小撮人翻到這一頁,才能從史書上聽聞到這四千年前的嬰兒啼哭是多麼的響天動地,震懾寰宇,如同天光破曉,雄雞唱白。

  而這種激動卻無法與人言語。

  「生出來了,生出來了!

  是皇子!」

  先是床榻邊的宮女,接著是廊外的寺人,最後是大臣。

  喜訊一個傳一個的到達到這天下的主宰,英帝的耳中。

  英帝因為長久的等待和心理緊張,已經站不起身來,只能長呼一口氣,在所有人的矚目下,喉嚨像堵了一口痰,模糊的說道:「慶。」

  長期在英帝旁邊侍奉的黃門聽清了,扯開嗓門,清晰無誤的複述道:「慶!」

  殿中的大臣們紛紛行叩拜之禮,口中三聲高呼:「恭賀陛下,喜得麒麟,陛下萬年,華國萬年!」

  廊外的宮女寺人,太卜小卜跪了一地。


  外城的國人工匠,也放下心來,歡歌載舞。

  當晚英帝開放府庫,讓整個華陽的國人工匠通宵達旦的飲酒吃肉,分發布料肉食給孤寡。

  歡快的氣氛連續了好幾天。

  皇子的乳名叫麟子。

  大名叫廣恆。

  到英帝十七年時,英帝臥病在床,自知命不久矣,做出內宮由苴後,外朝玉公立為太公,條公川為太傅,三人執掌朝政的詔命。

  七日後,英帝駕崩,年僅四歲的廣恆登基,史稱恆帝。

  此時京畿之外是以九公為首的諸侯,九公中五為同姓宗親,四為隨武帝推翻妊朝的盟友,其他諸侯也多為同姓宗親。

  京畿內為公卿,皆為歷代天子後裔,各有封地,出入蜀都,輔佐天子。

  但是京畿土地不變,歷經十幾代天子的分封,不過百年就無地可封。

  只能將視野轉向天府外,這才有雲,黔,康,衛等地諸侯。

  所以京畿公卿反而與帝室血源疏遠。

  京畿南以青江,北為昌河,東為承陽山,西以龍門為界,近1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共有三百家傳承悠久的公卿。

  公卿眾而弱,則京畿外同姓五公窺視神器。

  這就是當時恆帝登基時的局面。

  恆帝四年,遠在尼羅河的埃及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建造完工。

  恆帝十五加冠,少年好美服玉石,寺人投其所好,也就得知交州產寶石,玉州產玉石。

  但是聽聞兩地不服王化,交州在蠻夷手中,玉州羌人久不來朝,對這種人人習以為常的事,表示出很大的不喜。

  於是召有識之士前去招服玉州羌。

  恆帝十六年,苴太后駕崩,二公年老,政事逐漸歸於恆帝。

  二十歲時年輕的帝王維持著對天府外的濃厚興趣,召來雲公詢問交州之事,當時很是隨意的講了些雲地諸侯開拓交州的事,都沒有形成詔令。

  後來消息不知怎的就傳出宮外,引起巨大震盪。

  直到不斷有諸侯來朝,最後都是旁敲側擊的詢問具體事宜,恆帝反而表現的很是吃驚:「怎麼會對千里之外的地方如此上心?難道你們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跑到那窮鄉僻壤的地方?」

  顯然恆帝低估了這些諸侯對開枝散葉的渴望,試想一下,即不用自己遠征千里,這些事情都交給雲地諸侯了。

  又不用自己爬山涉水。

  只需要分出幾千戶隸民,再派一個不會繼承爵位的次子到交州,本姓就能得到一個侯伯的諸侯。

  這也太劃得算了。

  所以一位諸侯理直氣壯的回道:「天子處中央,諸侯守四方。

  如今天下九州,不過王化兩州半。

  益州為一,玉州,豫州,雍州各半。

  其他六州半全在蠻夷手中。

  文帝有言:天子秉承天命,有王化九州之責。

  如今雲地即平,正是王化交州之時。

  還請陛下執行天責。」

  其他諸侯眼前一亮,對啊,之前只想著用最小的代價,得到一個爵位,但是怎麼沒想到這要是成功了,就是值得焚香稟告昊天上帝,三皇諸帝。載入史冊,彪炳千秋的王化大業!

  諸侯頓時刷刷刷起身,行叩首大禮,同聲一氣道:「請陛下執行天責!」

  恆帝也挺直身子,站起來回禮。

  如今他不同意都不行了,那就是不執行昊天的命令。

  這都是因為《藏》的編纂,給了華人建構了一個堅固的觀念體系。

  女媧在高原之湖,用泥捏濁人,三皇讓靈人與濁人結合,為生人。

  在三皇未降世前,生人從高原向四方遷徙。

  只有高原東方這一支用玉禮敬上天,於是三皇降生在東方這一支生人,後來形成羌人。

  歷經伏羲,華帝,文帝形成與四周蠻夷完全不同的文明。

  羌人的使命就是讓其他生人進入文明,禮敬上天,這是所有羌人都要承擔的天責。

  而天子的使命就是維護已經開化的羌人秩序,不使其跌落。進而開化其他生人。


  至於為什麼天命要永遠在妘姓這一支身上代代流轉,一來妘姓流轉人皇血統,保有超出常人的智慧,而華帝,文帝就是最好的應驗。

  二來要是不固定在某一姓身上,任由各方爭位,文明秩序就會坍塌。

  這兩個理由都是因為只有這個家族的人才能做為描點,承載風源的意識。

  深信這一套秩序的諸侯明白,天子不執行天責,諸侯第一步是理所當然的要求執行,要是還不行。

  第二步就是找一個能執行天責的天子。

  關鍵這還不會被後人辱罵指責,反而是要大加誇耀的事。

  維護大多數人認可的共識,就是秩序。

  雖然秩序有新舊,但是沒有本事建立新秩序前,就得維護舊秩序。

  現在一有大家要維護的天責,二有諸侯追求的爵位,虛名和利益都有了,而他們付出的僅是幾千隸民和其中一個兒子。

  於是恆帝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派出天使南下,尋問關於交州的事宜。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