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振興內服

  郎正伐有韜氏,一戰破敵,盡掠金銀財貨,奴隸百工。

  元昌於是祭祖殺王子丁,祭天滅有韜氏。

  與諸氏盡分金銀財貨百車,奴隸百工兩萬戶。

  又查到北牧赤氏助有韜氏三千人叛亂,諸氏鬥志高昂,欲明年重整旗鼓,再滅赤氏。

  赤氏北牧眼見內服滅盡有韜氏,恐懼這雷霆之威,親自往王畿請罪。

  元昌把赤氏關押,向諸氏表示,這事沒完,今年先安排好分得的人口。

  王畿分得八千戶隸民,三百工匠。

  元昌告誡朝臣,既然把人抓來了,就都是他的臣民,要一視同仁,鼓勵雙方互相通婚。

  朝會上太宰建言:「當前人力充沛,是不是先把一部分王宮修建好?」

  元昌搖頭道:「朕的宮殿不修,住得簡陋一點也沒事,但是要抓緊讓隸民先修建自己的房舍,遮風避雨。

  sto🎶9.com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王畿木材不夠,就開承陽山,與民伐木。」

  眾朝臣大驚失色,慌忙勸阻道:「陛下萬萬不可!承陽山有祭天圜丘,是承受天命之所,怎可讓隸民進山伐木。」

  元昌嚴肅沉聲道:「天生萬物以養人,只有人活著,才能調理陰陽,敬奉上帝,上天不會為此事就覺得我們輕慢。反而人都死完了,昊天才會震怒。

  不僅要開放山澤,還有湖泊都與民就食。

  小子承受天命,天命就是讓我保證百工隸民的繁衍。」

  降服王子丁,盡滅有韜氏,又總結出天命要綱常來維護,元昌威信盈朝,眾朝臣不再反對。

  太宰又道:「陛下已登基踐祚,請遴選后妃。」

  元昌從善如流道:「就從畿外諸氏中,遴選后妃。」

  歷經幾次外番強戚干政,擾亂內服後,眾朝臣也不想再出現強大的外番。

  而且這本是承諾諸氏的第一件事。

  元昌想了想對太宰道:「將聖人綱常傳教天下,叫牧伯方氏好生知曉。

  我的天命就是讓世人遵循綱常。

  遵循綱常,我就讓他永享國命。

  詆侮綱常,我就叫他去氏滅族。」

  太宰應諾退下。

  太嗇上前奏道:「如今內服一心,是否重征畿外稅賦,外番貢物,以充實府庫。」

  元昌道:「內服凋敝,就讓畿外諸氏暫且繼續修養,不要亂用民力。讓太宰告知外番入貢。


  太史把入貢者,不入貢者,皆記上名號,日後內服振興,再做賞罰。」

  元昌又讓太卜重定刑法,此時的刑法都是肉刑,且主要針對百工隸民,貴族鮮少被罰。

  一些極其殘忍的刑法,如:剖腹,蒸煮,醢(將人剁為肉醬),脯(把人殺死晾成肉乾),刖刑(砍腳),宮刑(閹割),車裂,腰斬等等,必須去掉。

  改為笞、杖、徒、流、大辟等五刑。

  大辟只有絞首和斬首。

  同時廢除人殉,人祀。

  針對貴族小罪用財貨低,大罪用五刑。

  多年動亂,王宮記錄古史的守藏已毀大半,命太史收集整理還存在的,從諸氏外番中收集各種信息,無論是史,歌,檔案都要盡皆詳細。

  讓工正先造守藏室,這些內容全部刻錄石板保存。

  太史雖然不解,要收集這些幹嘛。

  但是還是聽命行事。

  接著郎正上奏:「武庫空虛,請調撥工匠打造兵器盔甲。」

  工正答話道:「正要稟告陛下,彭丘銅礦是內服最大的銅礦,對王畿極為重要,但是西右伯平武氏趁亂已經占據多時,是召命歸還,還是提兵奪回。」

  元昌問太史:「那平武氏是怎麼回事?」

  太史回道:「平武氏是羌人進入壩地的一支,為媓姓,居住在崇山險谷中,以畜牧為生,少有務農。

  華帝時入朝臣服,讓他做了西右伯,後時降時叛。」

  元昌道:「那郎正先禮後兵,處理此事。」

  郎正帶兵到了彭丘銅礦後,發現西右伯派了一氏駐守,看管著十幾戶搶來的工匠礦奴在開採煉銅。

  郎正依照王命,勸其離開,那人見來者眾多,打不過就退了。

  郎正於是重建堡壘,元昌從畿外諸氏中選一氏,賜五百戶人,鎮守銅礦,平時組織採礦並負責守衛。

  工正這邊較忙,伐木建房,疏通溝洫,還要修建大型畜牧場,現在裡面只有五十頭牛,元昌的希望是萬頭牛。

  當前天下的矛盾不是人地矛盾,就連最肥沃的平原在巔峰時也不過開發了一半,另一半還是沼澤荒地,更何況其他地方。

  建立散養一萬頭的養殖場綽綽有餘。

  最大的矛盾其實是資源矛盾,比如水,鹽,玉石,銅錫鋅等礦產。

  但元昌卻認為最大最應該守護的資源是人口。

  所以一面與民休息,只把基本的房舍建好,田地開墾好,其餘宮室,道路城牆,一概先不管。


  第二年,元昌娶畿外玉氏之女為正妻,立為王后,又納三位妃嬪。

  此時遷徙之民的房舍已經建好,開始整理廢棄的田地。

  現在的隸民還是被分配到王土上集體勞作,十戶為鄰,設鄰長,由平民推舉。十鄰為鄉,設鄉長,為下層貴族。十鄉為邑,設邑長,為中層貴族擔任。

  一戶大致五人,分十五畝地,每畝產量一百二十斤。總產一千八百斤,留一千六百斤自食。

  為了鼓勵男人從事農業,元昌規定每戶只交兩百斤,多的就是自己的。

  同時為了鼓勵女人從事紡織,又分每戶五畝桑園。

  所以六到八戶產糧的隸民才能養一戶脫產。

  而脫產中最大的群體就是從事石器,釀酒,紡織,青銅,製革等手工藝的工匠,然後是畜牧業的牧人,服務王室貴族的隸臣,最後是貴族群體。

  為了提升生產力,元昌本想讓工匠們用開採出來的銅礦,全打造成農具。

  按照慣例,青銅器是奢侈品,應該用來做禮器,兵器和貴族的生活用品。

  在朝臣看來,用來做為農具是無法想像的浪費,所以很是反對。

  元昌又仔細算了一下,要將王畿的石器農具全改成青銅器農具,以當前的生產力,確實不太現實。

  但是更堅固更耐用的生產工具必須覆蓋到內畿一萬兩千戶隸民,

  今年先打造出五百套石制的鐮,刀,斧,犁,鏟等農具。五百套石制紡織工具,桑種,及一百頭牛先行分發至鄉邑。

  每一鄉都有公共糧庫,公共廠庫,用來存放這些工具,由鄉長發放,收回及日常管理。

  到第三年,內畿恢復速度遠超外畿,引的諸氏紛紛前來學習王政。

  其間元昌多次警告,愛惜民力,不要施行讓人致殘,喪失勞動力的刑罰。

  但是諸氏中很多一分的隸民,首先想的便是濫用民力,修建他們自己莊園住宅,以致民眾無遮風擋雨之處,生病倒斃。

  於是想了個辦法,下召統計各氏戶口,如再有不增反減,就懲罰,如果增加人口就記功。

  可以賞賜禮器,可以累計,足夠就賜地賜氏。

  諸氏無不希望能開枝散葉,自然是更加勤懇,鼓勵隸民生育。

  而內畿其實也獲得更大的權利。

  時光匆匆,轉眼就是五年。

  內服把人口已經全部安置,生產得到巨大提升,王畿武庫已經恢復到三千,就召諸氏之兵,讓郎正為師伐赤氏。


  赤氏沒有防備,心想首領被關押三年,應該不會有其他處罰了。

  結果被戰意高昂,磨刀霍霍的王師一戰擊潰。

  對於赤氏,元昌早有安排,與諸氏已經商量好。

  赤氏一眾貴族被罰為奴,廢棄姓氏。赤氏一半民眾,近一萬戶被遷徙到內服。

  懲罰可謂極其嚴重。

  把另一半民眾,赤氏和有韜氏的土地封給王子全,為苴牧。另遷諸氏子為苴牧家臣,原本的北右伯高氏被訓斥,但是念在其確實衰弱了,就讓其繼續輔佐。

  考慮到王子全不到十五,於是又讓田,韓,明三人主政,重新建立起屏蔽王室北方的強大外番。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