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永保天命
蜀都有四門,四條大道直通到內城,把外城分成四部分。
st🍈o9.com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東為春道,為國人工匠出行。
西為秋道,為貴族出行。
南為御道,獨為大王出行。
北為神道,只有祭祀時才開發。
西北為祖廟館驛,東北為社廟武庫糧倉。
西南為住宅集市,東南為工坊匠宅。
畿外諸氏上午坐著牛車被太宰從秋道迎進城,先入館驛洗塵,下午祭拜康王。
下午入承天殿朝見新王,結果進了宣昭門,就見穿著半舊白袍,帶著冠冕的少年站在空地上,看著台基上的帳篷出神,他旁邊是另一個十歲稚童。
諸氏面面相覷,但也知道這就是新王,稚童應該是另外一位王子。
壓下心中困惑,紛紛上前拱手見禮。
元昌回頭還禮,一旁的太史一一為他介紹。
不管是血緣近,還能追溯輩分的,還是已不能追溯的,元昌帝皆到其面前,前者按輩分,後者按年齡,他先喊,王子全後喊:太公,叔伯,兄弟。
不像朝會,更像親戚聚會。
寒暄後,元昌帶著眾人往台階走,好奇問道:「小子出生時,先王尚在北狩,回來時,蜀都已經是灘廢墟。
平時也不太注意,今天才想到,這台基這麼大,那原本的宮殿是什麼模樣?」
就見在場年輕人茫然,中年人思索,只有幾位老者眼珠轉動,被勾起多年前的已經被塵封的記憶,第一位不確定的開口道:「是挺高大的,好像有三重檐。」
另一位像是從記憶里捕捉到什麼,眼中一亮,搖頭道:「田公還比我大一歲,怎麼記憶就不如我了。」
田公也不惱,笑道:「哦!你能記得多少?」
這人得意道:「整個王宮寬六十米,進深三十四米,高三十五米……」
老人仿佛來到多年以前,那時他才新王一般大。
穿上繡金線白袍,胸前上掛著流行的玉組佩,頭戴玉冠,坐著牛車,從領地出發,前往蜀都做侍衛。
將到時,掀開車窗竹簾,目光越過兩旁穿犀甲,持青銅戟的武士,看到道路上的一隊隊行人驅趕著牛車,裝滿了糧食銅錫,皮毛寶石往城裡趕,城裡的人又裝著銅器絲綢往外送。
大道兩旁是乾淨的溝洫,上好的農田一望無際,村子的炊煙直上雲霄,進了蜀都也是人來人往。
「我十五歲宿衛承天殿,共十一年,沒走一萬遍,也有一千遍。
承天殿以漢白玉為基石,柱欄,用暗香名貴的紫檀木為樑柱,雅致的楠木做椽棟,椽頭貼金箔,牆面敷赤紅的硃砂,門扉上有金色的花紋和玉飾,地板鋪以柚木……」
另一位老者來到台基一邊比劃道:「這……就是這,幾十種樂器在樂師操作下,奏響美妙的音樂,當時我就坐在這……」
另外幾個老人也紛紛想起來,嘻嘻哈哈的找到自己當年的位置,恍惚中像是重回幾十年前。
記憶像歷經歲月發酵而如香醇的美酒,飲下恍如在夢中回到美好青春。
「我記得樑上的帳緞都用金絲穿成暗紋,墜子都用錯金象牙。」
「筷子不也是錯金象牙嗎……」
「韓公就是坐我旁邊。」
一個中年人本是看著長輩們娛樂,但是見一老者突然指了過來:「對,你是韓家小子吧,當時你父就是坐在和我爭論田氏女美還是玉氏女美,你……你父是怎麼死的?」
中年人一愣,苦笑一半,嘴就癟下去,搖頭拭面,拱手哽咽道:「稟明公,莊園被劫掠時,先父中箭被燒死的。」
明公恍然大悟:「對哦,我還去你家了,可那已經是四十年前了。」
再好的夢也有醒時。
那時穿繡金線白袍,胸前掛著玉組佩,頭戴玉冠,坐著牛車,從領地出發,掀開車窗竹簾的少年。
那時在繁華宮殿,聽著美妙音樂,觥籌交錯間,無憂無慮的討論美人的少年。
像是轉瞬間就變成滿頭白髮,臉上全是皺紋,上下車都要人牽扶的老人。
錯金象牙的墜子和穿金線的帳緞,都隨著華麗莊重的宮殿化為灰燼,坐在殿內的其他人後來大半都死在動亂中,演奏妙樂的樂師已成百骨,在某個草堆里,樂器被粗魯的方人遺棄在河溝。
更遠處,大道上再無車隊,無數良田廢棄,村落成了狼窩,溝洫被屍骨堵塞,以致死水溢出成澤,傍晚更顯淒涼。
幾十年間戰火,瘟疫,饑饉輪番侵襲,畿外諸氏每家都有死傷,更有全家滅門者。
痛苦的記憶帶著親人面孔如潮水湧上來,讓幾個老人乾癟枯澀的眼角又流下淚來,嗚嗚咽咽的抹淚。
年輕人還在想像老人說的阡陌良田,炊煙繚繞的太平日子,中年人已經上前勸慰。
元昌發誓,他真的只是臨時起意的好奇承天殿原樣才問的,但沒想到一問勾起諸氏的共同痛苦的回憶。
但是作為貴族都這樣了,那平民又是何等悽慘。
等眾人收拾好心情,預示著帶有原始民主議政的大朝會在大帳篷里開始了。
元昌掃視諸氏,憂慮道:「
天命讓人來調理天地人的和諧,使家畜興旺,人丁繁盛。
人皇生伏羲,伏羲生華帝。
天命就在華氏!
可是如今內服動盪,千裏白露,民生凋敝,叢生白骨,王室離竄,貴族受難!
小子年幼,想不明白這都是為什麼?
難道天命不再眷顧華氏了嗎?」
諸氏也想不通,怎麼就走到這一步了。
但是天命如果不眷顧華氏,還有什麼資格待在這肥沃的平原。
難道也要被驅逐嗎?
田公大聲反駁道:「陛下慎言!
天命當然還在華氏,昊天的主祭人還是陛下!」
元昌並沒有因為他的話而舒展眉頭。
眾人得給出個解釋,天命在華,華怎會世衰。
明公想了一會道:「天命還在華氏,只是在衰弱,所以華氏才會世衰。」
見眾人都滿意的點頭,元昌又問道:「那怎樣才能維持天命的恆定?」
這是個大問題。
工正猶豫道:「人皇,伏羲,華帝。他們的天命就是恆定,我們只要遵循聖人先祖的教導,就能天命常顧!」
講到最後,工正語氣越發堅定,眾人眼前一亮。
「對的!效法先王,天命常顧!」
「是的!」
但元昌是個好奇少年,繼續問道:「那我們這些年是做什麼違背了聖人先祖的教導?又有哪些是聖人先祖的教導?」
眾人你一言我一言,有的又互相牴觸,但是又無法說服誰,眼看就要打起來,元昌抬手示意安靜,朗聲道:「我們先總結幾條大多數都認同的,很重要的。」
「華氏承擔上天的命令,是為了人世的和諧,部落的繁衍。
為了保證天命常顧,天下人都要遵循聖人的教導。
聖人用教,三綱三常。
夫賢妻順,父慈子孝,君仁臣忠。
嫡庶有別,長幼有序,族人有親。」
眾人非常同意三綱三常,這完全能套用的天下所有的人際關係。
元昌接著講道:「王室亂致內服亂,內服亂則天下亂!
蓋因君臣不維護綱常!方有王子丁犯上作亂!」
田公腦中靈光一閃,一切都想通了,像是被一種神聖號召,突然站起身來,控制顫抖的身軀,上前至王前伏地三叩首,仰頭時已飽含熱淚,大聲道:「陛下!
天命就在你身上!
臣願誓死護教,請陛下下詔,發兵討伐王子丁!
維護綱常,永保天命!」
共正也衝到正中,伏地三叩首,用無比堅定的語氣道:「臣請陛下下詔,發兵討伐王子丁!
維護綱常,永保天命!」
眾人「維護綱常,永保天命!」的聲音如黃鐘大呂在夜晚的承天殿廢墟響起。
元昌的目標達到了,那就是達成多數人的共識——恢復秩序。
而需要團結所有人的理論也總結出來了——那就是綱常。
第二天,諸氏離去時,元昌送至城外,向他們說了戰後他將辦的三件事,讓諸氏信心倍增。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