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戰國時代
高陽去世後,以高闡為首的新長老團嚴格執行著闡教的戒律,繼續推動著闡教的傳播。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𝘴𝘵𝘰9.𝘤𝘰𝘮
而交州的兼併戰爭越發激烈,當初的永國先是殺掉傾向王室的貴族,接著依靠對外兼併,籠絡了少部分貴族,開始廢除貴族在自己領地封邑上的執法權,將其變為食邑。
從人才的選拔上,廣泛從各國收納人才,特別是萊州文家士子,基本主導了永國的變法。
在文家士子的組織下,永國大半土地正式廢除種種舊法,將田地分配到戶,編戶齊民,設立村鄉縣的行政制度,開始強大起來。
各國有志國君受到亡國絕祀的危機,也開始變法,其中清國學習永國的變法,也開始強大起來。
華歷4115年,闡學門人高丹受到堅侯望的重用,開始在堅國執行變法。
廢除貴族世祿世官,確立土地私有,建立以闡學門人為中心的官僚,來管理堅國。
但是新法執行五年後,堅侯望去世,守舊貴族驅逐打殺闡學門人,新法被全部廢棄。
華歷4117年,豫州,晉國趙襄子趙無恤去世,魏斯為晉國正卿,用李悝實行變法,在豫州拉開變法的序幕。
李悝同樣的,在政治上廢除貴族的世襲制,將無功而食祿者稱為淫民,使身份低微但是有能力的人得到重用,廢除貴族的封地治權。
在經濟上「盡地力之教」,統一分配農民耕地,設立農官,督促和指導農民耕作,增加生產。
為了解決穀賤傷農,谷貴傷民的問題,又實行「平糴法」,在豐年以市場價收購農民多餘的糧食,在飢年又以低價將糧食轉賣給農民。
以吳起為將,訓練出魏武卒這支強軍。
又拜孔子之徒,已經近百歲的子夏子為師,請其到西河講學,建立了儒家的西河學派。
華歷4121年,高丹一行人受到撣國的邀請,又前往撣國變法。
華歷4130年,宋國闡社完成批判儒家的文集《掩屍》,巴公第五子楠嘉出生。
華歷4139年,周威烈王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與晉侯同列。
在交州,從吉陽開始的蘭國內戰還沒有停息的狀況,儘管談判多次,萊州無法在各島上擊敗南洋大夫的勢力。
管控下的海域上是因為常年戰爭而貧困,受到南洋大夫為了轉移矛盾資助的士子,帶著奴隸形成的海盜團逐年增多,已經到了萊州無法清理的地步,商貿活動受到巨大的打擊。
還要在陸地上要維持著對武里的控制。
貿易經濟受到巨大破壞的同時,萊州又不得不繼續造船,維持龐大的軍隊。
作為萊州糧食供給的服南各國,因為兼併戰爭,開始控制糧食,萊州的糧食價格在十年內漲了三十倍。
這些龐大的軍需自然被轉移到萊州百姓身上,原本安逸自足的萊州農民無法承受越來越沉重的賦稅和沒完沒了的軍役,開始大量破產,販賣兒女後,販賣自己。
於是萊州士族與士族之間,士族與百姓之間,文家和闡家之間的矛盾越發積累。
面對整個萊州社會都要崩潰的情況,時任蘭國執政的衛修意圖停止內戰,恢復社會的活力。
華歷4145年,衛修上奏孟王,分封南洋各島為諸侯國,徹底的合法的從蘭國獨立出去。
此時蘭國的領土保留了瓊,夷兩島,新蘭和萊州,至於真番,和東洋已經顧及不上了。
將占領的各郡交給各大夫,從各島撤軍。
南洋各島果然停止了和萊州的戰爭,但是又陷入大夫與大夫之間的內戰,因為各郡大夫都是平級的地位,但是孟王分封各島其中一位大夫為諸侯,其他大夫就成為臣子,本來各郡人口經濟都差不多,這顯然不能服眾,於是也開始陷入混亂的兼併戰爭。
衛修終於讓萊州雖然和南洋停戰了,立馬開始對越來越多的海盜進行清繳,恢復商道。
但是商道上的海盜起初是受南洋大夫的支持而興起,但根本原因從震州到呂宋的社會動亂,衛修的船隊疲於奔命,清繳一波又生一波。
萊州也開始此起彼伏的庶民起義,無法承受稅賦的庶民逃到山中形成盜賊,開始士族劫掠的莊園。
衛修企圖停止內戰,恢復社會經濟的願望破產了。
闡學也在此時和文家徹底決裂,因為還維持著清苦生活的闡學門人,無法接受百姓的困苦和士族的奢靡同時存在於萊州,開始向萊州庶民群體中傳教,組織庶民攻擊士族莊園。
同年,舊貴族勢力的代表太宰聞滑殺巴公,引起巴國內亂,七公子出逃。
華歷4148年,蘭國士族捕殺闡教門人,新蘭闡社被摧毀,五大長老帶著經典和門人前往瓊州,以吉陽為基地,進攻臨高,將上面的所有士族判刑,徹底掌握了一塊大島,繼續指揮對交州的傳教。
華歷4152年,撣國在闡學門人的推動下,變法成功,緩和了國內的矛盾,走向對外擴展之路,採取先北後南的策略,一戰就奪取密國三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
「人類的發展是像填空題一樣嗎,到了一定時間就會出現某種技術,比如鐵器技術?
這裡面也有必然和偶然。
比如金屬冶煉技術,人類在舊石器時期就開始和礦物質打交道,那時還是簡單的選取合適的石頭,經過打制,形成粗石器。
到新石器時期,開始用磨製的方法製作工具,這意味著工具原料的來源被擴大了。
而這時也開始出現簡單的陶器,自然就會接觸到各種礦物質,因為銅的熔點更低,而鐵器在空氣中會被氧化。
所以人類進入文明靠的是青銅器,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對大自然物質應用的必然經驗積累。
而鐵塊熔點更高,需要通過反覆捶打才能成為熟鐵,才能使用。
這種工藝比鑄造青銅更為複雜和耗時。
而這個發現就是無數次偶然,最後形成的必然結果。
鐵在自然界的分布遠比銅更廣泛和豐富,當成熟的制鐵技術出現,就和耕牛技術一起快速傳播,應用到生產生活中,引發生產力的巨大飛躍。
華歷2700年,鐵器技術最早出現在孟國,而不是天府。
華歷3200年傳播到雲地,震州,3500年傳播到粵地。
到3800年前,在黔湘贛三地推廣,豫州周國也開始推廣和應用這項技術。
此時的鐵器因為煉爐溫度不高,只能煉出海綿狀,表面粗糙,含義雜質的塊鐵,需要不斷鍛打出,才能使用,被稱為塊煉法。
豫州將本有的鼓風技術,運用到鐵器上,通過將空氣送進煉爐,提高了爐中的溫度,使煉出的鐵成為液體,加速了冶鐵過程,提高了鐵的生產率。
這項鑄鐵冶煉技術,隨著蘭國人的商道先傳到萊州,然後是交震益三州。
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就會衝擊舊的社會體系。
隨著震州最大的外敵,交州的最大的外敵被解決,在華歷4100年左右,華人文明舊的社會體系開始全面垮塌,陷入無處不戰的戰國時代。
在震州,以華歷4130年,果國內亂,引起班,達,寧,朱四國干涉,瓜分果國為開始。
在交州,以華歷4097年,萊州軍在李全的帶領下,攻入武里,架空孟王為開始。
在豫,雍,冀州,以華歷4139年,周威烈王封晉國大夫,魏趙韓三家為諸侯為開始。
但後世歷家秉持大一統原則,以巴湘二公分楚國為導火索,引發的苴公驅逐定帝的,華歷4042年為華夏戰國的起始年份……」
——《鐵器與戰國》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