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431章 四民會議

第431章 四民會議

  「不當人子!不當人子!」

  「張天如仗著皇上寵信,根本沒把我這個前輩放在眼裡!」

  看著《明報》上的文章,錢謙益破口大罵道。

  之前他因為張溥用筆名發表了有關恆產的文章,高屋建瓴地和對方討論了一下這個問題。

  既顯示了前輩的姿態,又把張溥的理論吸收進了《恆產論》。

  本以為張溥應該滿足,為得到他這個學界泰斗的肯定而歡喜。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

  沒想到張溥絲毫不領情,在《明報》上開設了專欄,邀請各方士子討論有關恆產的理論。

  這毫無疑問冒犯了錢謙益的權威,氣得他破口大罵,認為張溥不當人。

  與之相比,劉理順就顯得可愛多了。雖然在恆產理論上有建樹,卻更重於實踐。如果能做出成效,錢謙益就會受益。

  錢謙益思索之下,決定支持這個狀元。讓他衝鋒在前,幫自己實踐恆產論。

  很快,他以《大同報》為陣地,旗幟鮮明地表示對劉理順的支持。還同樣開闢了專欄,在報紙上討論恆產論。

  一時間,《大同報》和《明報》這兩份報紙,借著有產稅吸引的注意力,在北直隸發行量大增,甚至超過了《京報》。

  各種觀點在報紙上層出不窮,吸引了很多文人士子討論。

  在師範學堂讀書的顧炎武,毫無疑問參與其中。而且因為對涿鹿區改制的了解,他提出了一種觀點,那就是由涿鹿區議會商議,決定如何徵收有產稅。

  並且還提出禁限私租,避免那些有產者,把賦稅轉嫁給佃戶。

  朱由檢看到這篇文章,對顧炎武大加稱讚。

  因為他在了解當前其它國家的議會後,知道法蘭西三級會議的主要作用就是徵收新稅。

  法蘭西國王極力擺脫這個限制,爭取到不經三級會議同意徵收新稅的權力。

  但是大明和法蘭西的情況卻不一樣,朱由檢思索之後,認為大明需要一個機構確定賦稅——

  他需要讓民眾明白,自己不會隨意增加新稅種,對他們隨意徵稅。

  作為一個官僚為主的社會,大明的家族只要幾代出不了官員,很快就會衰敗。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貪官污吏太多。沒有官身護著,再大的家族也經不起折騰。

  但是這些貪官污吏徵收的賦稅,大部分並沒有收到朝廷手裡。朝廷擔著罵名,卻沒有得到實惠。

  為了限制這些人胡作非為,朱由檢決定把監督徵稅的權力,下放給各級議會。


  並且由國會決定各種稅收的稅率,以及是否增加新稅。

  這樣他固然把稅收的權力讓渡出去一部分,卻也有利於形成社會共識。對不想納稅的群體,依法予以懲治。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朱由檢召來劉宗周,詢問他涿鹿區議會的進展,是否能承擔此任:

  「朕在之前說過,重製禮樂,就是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

  「權力如何分配,朕和諸位大臣一直在商議。」

  「財富的分配,需要從徵稅上體現。」

  「朕決定由國會監督和確定稅率,涿鹿區議會能否承擔這個重任?」

  劉宗周聽到這些,心情有些激動。

  因為建立國會,是他受任重製禮樂之後提出的第一策。

  皇帝如此支持,甚至要授與國會分配財富的權力,讓他如何不受到觸動,認識到皇帝的誠意——

  以前的皇帝都是想著如何搜刮民財,當今皇帝卻主動限制自己,把徵稅這麼重要的權力,授權給了國會。

  如果他辦不好這件事,自己都沒臉主持重製禮樂。所以他斬釘截鐵地道:

  「能!」

  「涿鹿區議會一定能承擔此任。」

  「臣這就前往涿鹿,督促他們對有產稅進行商議。」

  下決心無論如何,都要確定有產稅這個新稅種,對那些富裕人群,進行額外徵稅。

  朱由檢擔心這件事情通不過,詢問劉宗周道:

  「涿鹿區議會現有多少人員?」

  「是否按比例選出士農工商代表?」

  劉宗周聞言回道:

  「按照陛下之前定的政策,農工商各占兩成,士人則占四成。」

  「其中士人又包含文士、軍士,以及捐納的公士,由陛下和朝廷任命,相當於國會的資政。」

  「如今涿鹿區議員共有二百人,致仕官員和舉人秀才等文士四十人,退役軍官三十人,其他宗教界等人士十人,皆由臣等指定。」

  「農工商各有四十人,尚未完全滿員。」

  朱由檢聞言皺眉,詢問道:

  「議員很難選嗎?」

  「難道涿鹿的民眾對此不積極?」

  「還是能被選舉的人不多?」

  按照之前他和劉宗周等人的商議,是對所有依法納稅的成年人授予選舉權。

  不過被選舉權,只有公士以上身份才能擁有。


  也就是說,如果想被選為議員,除了捐納公士這條路外,必須擁有秀才功名,或者被朝廷授予庶士、造士、少尉等勛級。

  只有這些人才能被選上,成為涿鹿區議會的議員。

  朱由檢擔心的就是涿鹿區擁有被選舉權資格的人不多,湊不齊議會所需。

  劉宗周有些尷尬地回道:

  「之前選出來了,但是有些農戶代表,被認為是士人。」

  「還有就是工商代表,被很多士人非議。認為他們沒資格成為議員,不配和他們商議。」

  「再加上一些議員被查出曾經偷稅漏稅,因此被迫退出,尚未補充上去。」

  朱由檢微微點頭,認識到議會開辦的難度。

  當前的大明,是一個農業為主的社會。其中士紳又作為農民的代表,大部分都是富戶。

  這些人掌控著地方的權力,當然不願意和底層分享。

  即使他們的議員名額高達四成,也不願把另外六成讓出去。

  所以朱由檢強調道:

  「士農工商,國之四民。」

  「大明的地方議會,就是四民會議——」

  「要讓士農工商,都要能聚在一起商議。」

  「有什麼不滿在會上說,不要隨意生亂。」

  「這是朕開辦議會的初衷,也是安穩地方的關鍵。」

  「所以議會一定是要四民皆有的,就是比例可以浮動些。」

  一邊說著一邊思考,朱由檢最終決定道:

  「對於工業和商業納稅占比在兩成以上的地方,工商出身的議員要有兩成。」

  「不足兩成的地方,可以適當削減,但不得少於一成。」

  「農業代表不限定身份,允許秀才等士人參選。但是選出來的代表要分為三種,按照所擁有的土地,分為恆產家庭、貧困家庭和富豪家庭。」

  「恆產家庭出身的農業代表占一半,貧困家庭和富豪家庭平分另一半。」

  「這是暫定的比例,涿鹿區議會不足的人員,按這個比例補充。」

  劉宗周聽著皇帝的指示,覺得比之前劃定的比例合適些。

  但是恆產和貧困、富豪家庭如何確定,卻還沒有標準,所以他請求道:

  「如今恆產者標準未定,臣請這一屆議會稍微放鬆些,下一屆議會再定。」

  朱由檢想了一下,說道:

  「那就把這一屆議會,定為臨時議會。」


  「商定議員比例後,明年另外選出。」

  「以後議員六年一屆,每三年改選一半。」

  「在同一議會擔任議員的總時間,不得超過十八年。」

  用這一個規定,避免一些人盤踞地方議會,擁有太大的影響力。

  以後還會有更多的限制,避免地方議會被部分人把持。

  可以說,如今議會的一切,都還非常粗疏。需要在實踐中,一點一點完善。

  為了確保有產稅能夠成功徵收,朱由檢將錢謙益、張溥、顧炎武等人都派過去,宣揚他們的觀點。

  這些在天下間都有名氣的人,想必會影響一些人的態度。他們也能在實踐中,完善相關理論。

  一時間,整個北直隸的目光,都聚焦在涿鹿區。

  所有人都知道,涿鹿區議會的結果,將會決定北直隸是否徵收有產稅。

  對於皇帝這種做法,朝野上下是稱讚居多。

  因為皇帝沒有獨斷專行,而是把是否徵收新稅的權力,交給民眾討論。

  大部分官員士紳都覺得這個辦法很好,能夠約束皇權、限制皇帝的胡作非為。

  很多人對國會更加期待,認為國會建立後,他們能進一步限制皇帝的權力。

  一些有遠見的,甚至開始為自己所在地方建立議會後、推出家族議員做準備。捐納公士的人猛然增多,朱由檢因此又收到很多錢財——

  相比考取秀才來說,還是捐納公士容易點。

  也有些人把目光瞄向了造士,想要靠發明獲得勛級。

  還有些人決定從軍,謀個從九品少尉身份。

  或者參加武道大會,被賜予公士身份。

  這些人都能擁有被選舉權,有擔任議員的機會。

  不過最高興的還是秀才,這些以前因為沒有政治權力、在鄉間經常鬧事的生員,對當今皇帝最為擁護。

  因為他們不但能被指定為士人代表,還能被選舉為農業代表,有很大的機會成為議員。

  甚至,一些家中從事工商的,還在報紙上呼籲,秀才應該有成為工商行業代表的機會,不能局限在農業。

  可以說,這些以前沒有政治權力的人,在議會這件事上最積極——

  他們在看到獲得政治權力的機會後,就毫不猶豫地撲上去。

  那些富戶的聲音,也因此受到打壓。因為大明的秀才人數實在太多了,大多都稱不上有產者。

  在那些富戶還沒有適應報紙這種輿論媒體、無法影響天下間的輿論時,這些秀才的聲音是主流,他們大部分支持有產稅。


  涿鹿區的議員也是如此,別看有很多士人出身富裕家庭。但是朝廷指定的士人代表,卻大多支持皇帝。

  軍官是因為剛剛被清理了一遍,不配合的都被調去東寧衛。再加上軍官的世業田另有政策,擔任議員的退役軍官,自然不會硬著頭皮和皇帝過不去。

  致仕文官則大多和宦官有聯繫。大明的宦官主要出身北直隸,和宦官沒有聯繫的文官,可以說寥寥無幾。

  朱由檢雖然沒有在涿鹿區議會大肆任命閹黨,但是被指定為議員的致仕官員,大多和宦官的關係不太差。

  宮裡面的太監,對他們很有影響力。

  就連農業代表,擁有很多土地的有產者也不占主流。

  擁有百畝土地以上的富戶,大約只占所有農戶的百分之五。

  千畝土地以上土地的,更是可以說鳳毛麟角,而且大多是致仕官員。

  縱然他們成為議員的機率高,但是在人數上,卻並不占優勢。

  而且在皇帝和劉宗周、錢謙益等大臣,以及文震孟、劉理順、史可法、陳仁錫等官員明確表態,贊同徵收有產稅的情況下,這些人就是抱著不被盯上的心思,也不敢公然反對。

  議會商議的結果,自然可想而知,有產稅這個稅種,幾乎被全票通過。只有寥寥無幾的議員,選擇棄權或反對。

  不過對什麼樣的人是有產者,爭議就比較大了。有些人覺得應該定在百畝,有些人覺得應該定得更高一些,二百畝或三百畝以上,才能稱為有產者。

  最終,還是在劉理順的堅持下,有產者的標準,被定為擁有百畝以上土地。

  超級有產者的標準,被定為擁有千畝以上土地。

  恆產者的標準,被定為擁有三十畝到一百畝土地。

  低於三十畝土地的,被定為貧困家庭。

  尤其是低於十畝土地的,被定為困難家庭,移民和減免賦稅的時候,要優先考慮他們——

  按照之前的統計,涿鹿區的平均畝產,大約在兩石左右。一戶五口家庭擁有十畝土地,能收穫的糧食大約二十石,平均每人的口糧,只有四石左右。

  按照朝廷的賑災標準,一個成年人每年至少需要三石六斗糧食,小孩則是一石八斗。

  這樣的家庭繳納賦稅之後,幾乎可以說是掙扎在生死線上。距離成為需要賑災的流民,只有一線之差。

  他們大部分需要租種土地,才能生存下去。

  為了避免地主向他們轉嫁有產稅,顧炎武提出的禁限私租,同樣在議會上得到討論。

  但是對於這個提議,反對的人就多了。

  那些出租土地的人,普遍不想地租受到限制。

  有些人甚至表態,如果議會定下最高地租,他們會收回土地,不再出租出去。

  (明末安徽休寧縣二十七都五圖土地分配情況。可以看出百畝以上地主比例大約2.5-5%,占地比例則高達三到五成。十畝以下的困難農戶比例高於一半,擁有土地總計只有二百畝左右)(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