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429章 鹽稅和有產稅

第429章 鹽稅和有產稅

  楊嗣昌這些言語,得到朱由檢的贊同。

  相比四百八十萬來說,六百萬隻增加了一百二十萬。

  既然遼東兵馬不動,都需要消耗這麼多餉銀。還不如再花一百二十萬,讓他們主動出擊。

  否則建虜打過來,需要花費的就遠遠不止這點了。

  為了避免建虜調集兵力繞道草原進攻京城,大明必須在明年出兵,把他們牽制在東北。

  所以,朱由檢向畢自嚴等人道:

  「明年出兵的事情,是朕和諸位樞輔定下的。」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戶部需要的是提供軍費,而非在是否作戰上,和樞密院爭論。」

  打不打,如何打,這些軍事上的事情歸樞密院。

  戶部以拿不出軍費為由,干涉樞密院決策,在朱由檢看來,實在有些越權。

  畢自嚴被皇帝提醒後,很快也明白了這一點。

  樞密院成立之後,軍事上的事情就都是他們管。

  朝堂上其他官員,並無置喙餘地。

  所以他只能請罪,又向皇帝解釋:

  「臣雖不該阻止遼東戰事,但是樞密院需要的六百萬,戶部確實拿不出來。」

  「今年遼餉大約能徵到三百九十萬,尚不能滿足遼東所需。」

  「戶部還欠著工部一百萬兩陵工費,拿不出更多的錢。」

  朱由檢聽到今年的遼餉都要拖欠,不由皺了皺眉,詢問道:

  「遼餉不是五百二十萬嗎?」

  「為何只徵到三百九十萬?」

  「一百三十萬的缺口,到底差在哪裡?」

  畢自嚴聞言回道:

  「陝西全省被陛下免稅,大約少了十分之一。」

  「山西、順天府同樣遭遇旱災,減免了一些賦稅。」

  「浙江杭州、嘉興、湖州、紹興遇到大風雨和海嘯,漂沒田禾無算,壞民居數萬間,殺傷居民數萬人,賦稅同樣需要減免。」

  「而且因為催收積欠,有些地方交不上今年的遼餉,只能緩到明年。」

  崇禎元年的大明,可謂多災多難。不僅北方遭到大旱,南方還遭到大水。

  這些膏腴之地的賦稅,相比陝西一個省都差不到哪裡去。被減免了之後,遼餉一共少了一百多萬。

  朱由檢現在需要擔心的,不是明年的軍費,而是今年的遼餉,什麼時候能完全發下去。


  否則別說明年作戰了,拿不到餉銀的關寧軍,很有可能譁變。

  這讓他只能先解決這件事,再解決明年的軍費。

  群臣聽到今年的遼餉有缺額後,對此議論紛紛。

  最終他們想出的辦法,就是讓朱由檢這個皇帝,從內帑拿出銀子,發放遼東餉銀。

  朱由檢聽得心裡冒火,毫不猶豫地拒絕道:

  「今年供應內帑的金花銀都用於移民了,只能用拍賣和捐納維持內廷花費。」

  「內帑實在拿不出錢來,外廷要自己想辦法。」

  別說內帑的錢財補不上這個缺口,就是能夠補上,朱由檢也不可能補。

  否則官員徵收遼餉會更懈怠,缺錢的時候就讓皇帝從內帑拿錢補。

  這樣一個無底洞,朱由檢可填不滿。

  所以他讓戶部的官員,自己想法解決。

  群臣聽到皇帝的說法,也不好繼續讓皇帝從內帑中拿錢。

  相比之前的幾位皇帝來說,當今皇帝並不是個貪財的。宮中用度十分儉省,不但沒有大興土木,甚至連收繳自武清侯的清華園都貢獻出一部分給師範學堂使用。

  甚至連宮中最大的進項金花銀,都用於陝西移民。

  還有朱由檢之前讓皇后帶領後宮嬪妃做衣服這件事,在很多官員看來,是因為內廷少了金花銀後,用度十分緊張。以至於連皇帝都要穿曾經浣洗過的衣服,皇后和嬪妃都要做女紅。

  再加上內廷還要養著錦衣衛等機構,以至於只能拍賣內庫中的收藏,為宮中補充錢財。

  面對這樣的皇帝,如果他們還逼著從內帑中拿錢,天下士民知道了,也不站他們這邊。

  群臣只能另想它法,曾經在戶部任職的楊嗣昌道:

  「臣以為可加征遼餉,從現在的九厘之外再加三厘。」

  「這樣能徵收的遼餉,就能達到將近七百萬兩。」

  「縱然陝西等地遇災需要減免,也能徵收到六百萬兩左右,滿足明年所需。」

  這個提議,得到很多臣子贊同。

  就連戶部尚書畢自嚴,在沒有辦法解決缺額的情況下,也同意加征三厘錢。

  但是朱由檢卻知道向普通農民加稅的危害,在經過連年災害之後,民間財力已竭。很多民眾都掙扎在生死線上,向他們加稅就是逼這些人造反。

  所以他毫不猶豫地道:

  「加征遼餉不可行,而且朕的目標是把遼餉取銷,減輕民眾負擔。」


  「現在各地的變亂這麼多,如果還要加征,活不下去的民眾會有更多的人造反。」

  「這是絕不可行之策,眾卿不必再提。」

  嚴厲訓斥了楊嗣昌,認為他的加征賦稅之法,是要禍國殃民。

  別看朝廷加征的只是三厘錢,到了下面徵收的時候,就可能被官吏加征為三分。

  在對大明官吏的操守毫無信心的情況下,朱由檢的做法是不改變,避免不法官吏以此為由,隨意加征賦稅。

  否決了加征之策後,朱由檢把目光盯向鹽稅,向群臣道:

  「國初實行開中法,就是以鹽業收入,補充九邊花費。」

  「後來開中法被葉淇改變,允許以銀代米。」

  「最初幾年尚有成效,讓太倉積攢了百餘萬白銀。」

  「之後就越來越差,以至於鹽課收入,只有數十萬兩。」

  「朕之前就讓戶部成立鹽政總署整頓鹽業,如今成效如何,能徵收多少鹽稅?」

  鹽政總署這個機構,是畢自嚴親自向皇帝請求留在戶部的,沒有被劃歸專門徵稅的太府寺。

  但是鹽政總署在他麾下,成效卻不怎麼大。如今只是勉強把各地鹽政機構統轄起來,讓它們知道有這個上級部門。

  所以在聽到皇帝的責問後,畢自嚴一時沒有回答,戶科給事中黃承昊道:

  「萬曆年間巡鹽御史龍遇奇和兩淮鹽法道臣袁世振設立綱法,使得鹽稅大增,而且官民兩便。」

  「後龍遇奇亡故,袁世振被彈劾去職。臣請起復此人,主持鹽政總署,在各地推行綱法。」

  朱由檢對什麼是綱法並不明白,仔細詢問了一下,又問道:

  「若是實施綱法,能徵收多少鹽稅?」

  黃承昊想著袁世振的奏疏,說道:

  「袁世振在兩淮疏理鹽政四年,入太倉二百八十六萬三千六百四十二兩,邊倉一百五十六萬三千六百二十四兩。」

  「鹽商助遼餉銀二十三萬餘兩,國庫存錢利息十一萬餘兩。」

  「一共四百五十八餘兩,平均每年一百一十餘萬兩。」

  「臣以為由他主持鹽政,當不少於此數。」

  朱由檢這就納悶了,追問道:

  「既然如此有成效,為何不早行綱法呢?」

  「單是兩淮就能徵收一百多萬兩,大明全國執行,能不能徵收五六百萬,用於支付遼餉?」

  黃承昊聞言不答,畢自嚴有些臉紅。因為他知道這件事,應該是自己的責任。


  袁世振當年用綱法徵收了這麼多鹽稅,被很多官員眼紅,以至於被彈劾去職。

  畢自嚴作為戶部尚書,也不敢隨意起復他。

  如今皇帝對他掌管的鹽政總署不滿,他只能道:

  「兩淮為鹽政要地,臣請起復袁世振,重設兩淮鹽法道。」

  朱由檢點頭應許,說道:

  「既然袁世振在兩淮幹得好,就讓他官復原職,擔任鹽法道臣。」

  「以後兩淮徵到的鹽稅,直接解送戶部。」

  「每年一百多萬兩鹽稅,能不能補上軍費缺口?」

  畢自嚴算了一下,回應道:

  「若是明年陝西之外沒有大災,能徵收到的遼餉預計在四百五十萬左右。」

  「加上兩淮鹽稅收入,距離六百萬兩軍費大約相差五十萬兩。」

  「臣請在兩浙、福建、山東、長蘆等地,同樣實行綱法。」

  這是見擋不住袁世振的起復,就變成他的支持者。打算多安排些官員,一同實行綱法。

  不過朱由檢對其他人並不信任,否則袁世振被彈劾走後,綱法就不會無影無蹤了。

  他在考慮之後,下令道:

  「給袁世振加南京戶部侍郎銜,負責東南鹽政。」

  「按照他之前在兩淮實行的綱法,在南方徵收鹽稅。」

  「至於北方的山東、長蘆等地,實行另一套辦法。」

  道出這個決定,朱由檢參考後世的食鹽專營辦法,繼續道:

  「朕打算由鹽政總署成立鹽業集團,設立分公司生產和販賣。」

  「販賣的分公司可以由勛貴、世官和依法納稅的富豪入股,取得相應的專營權。」

  「負責生產的分公司要摸索完善曬鹽法,降低生產成本,不限數量地大批量販賣食鹽。」

  「把鹽稅直接加在鹽上,從源頭徵收鹽稅。」

  這個措施,讓群臣聽得一驚,繼而又有些興奮。

  因為皇帝的做法,明顯是要給勛貴、世官和地方富豪分享利益。

  以往由鹽商把持的鹽業,可以由他們參與。

  而且這種做法成功後,整個大明的鹽業,都會由鹽政總署成立的鹽業集團,以及下屬公司控制。

  朝廷對鹽業的控制,將會無限上升。鹽商能起到的作用,將會微乎其微。

  戶部的官員,自然十分支持這一點。因為鹽稅的徵收獨立在負責徵稅的太府寺之外,是戶部能直接掌控的最大稅收來源。


  鹽政總署對鹽業的控制力越強,鹽政總署的職務就越是肥差。

  樞密院的官員,同樣十分樂見。因為皇帝明確提到,鹽稅要作為軍費來源。

  再加上打擊私鹽需要鹽丁配合,樞密院對於鹽稅徵收,同樣有一定的影響力。

  更別說勛貴、世官,都屬於武將體系。樞密院若不能維護他們的利益,這些人一定會不滿。

  所以袁可立等樞密大臣,都十分支持此事。

  在群臣的一致支持下,大明鹽業集團的設立得到通過,並且收編長蘆鹽場,明年在北直隸試行食鹽專營。

  甚至對東南要實行的綱法,有些官員也提出不同意見。認為不用實行綱法,可以在將來直接專營。

  不過朱由檢要保證明年能收到鹽稅做軍費,還認識到朝廷對東南的控制力沒有那麼強,決定兩淮等地仍舊實行綱法,用明年收取的鹽稅做軍費。

  除了鹽稅之外,朱由檢給戶部的另一個任務,就是推進考成法。

  之前畢自嚴就提出把官員的考成和稅收多少掛鉤,朱由檢催促他在各地實施,把今年徵稅不利的官員降職,督促官員收稅。

  同時,他讓太府寺總結在順天府推行分稅制的經驗,過一段時間召開專門會議討論,把分稅制繼續完善,以備在北直隸推行。

  還有戶部銀行,要負責貨幣鑄造。銀元的鑄造和發行,被朱由檢列為重中之重。

  司農寺的徵收田稅和推廣良種等工作,也被他重點關注。

  尤其是田稅方面,朱由檢打算進行革新:

  「以往田稅的徵收,官田收得更重,民田稍少一些。」

  「以後官田要限田,沒有爵位和世官身份的,每戶最多租種一二百畝官田。」

  「多出部分強制分配給他人,如果偷稅漏稅,要做出一定懲罰,限制得更加嚴格。」

  「民田要實行累進稅率,對於超過一定田畝的超級有產者,徵收相應的有產稅。」

  「這是錢先生多次呼籲的,如今軍費緊張,朝廷要嘗試實行。」

  錢謙益提出的超級有產者,朝堂上的大員都是知道的。甚至還知道錢謙益的《恆產論》中,提議對超級有產者徵稅。

  這種說法最初提出時,遭到很多人反對。錢謙益創辦的《大同報》,也因此對這點進行很多爭論。

  因為天下間超級有產者有數,遠不如普通的恆產者數量多。對超級有產者徵稅的聲音,自然更大一些。

  這些學術上的事情,朝堂大臣雖然關注,卻不覺得會實施。

  因為所謂的超級有產者,大部分屬於、或者曾經是朝堂高官。

  所有人都沒想到,皇帝竟然真的打算實行,對超級有產者徵稅。(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