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開豁為良和海軍兵源
第423章 開豁為良和海軍兵源
向海洋索取食物,是朱由檢發展海軍的目的之一。
後世中國的海產品占水產品的一半,約占糧食總產量的二十分之一。
如果大明的海產品能達到這個比例,就意味著他能夠抽調出更多的糧食,用於救濟遭到水旱災害的災民——
而且被遷移的災民在適應海洋食物後,會減少移民營和沿海補給點的糧食消耗。移民到南洋之後,也有很多人能靠漁獲生存。
所以,朱由檢打算大力發展捕魚,鼓勵沿海養殖。
但是捕撈的漁獲,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沒有冷鏈的情況下,很難向內陸運輸。
他之所以提出用魚粉製作飼料、甚至直接用海鮮餵豬,就是因為捕撈的魚多了,沿海無法消化。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只能轉化為生豬,便於運輸到內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由檢下令道:
「海洋研究院要成立海洋食品研究所,專門研究用海魚、海蝦、海帶、紫菜等製作食物的辦法。」
「儘量研究出能保存一定時間的食物製成品,例如魚鬆、魚丸、食用魚粉、蚝油等,能運輸到內陸。」
「還有在飼料等方面,海洋研究院要和農業科學分院交流,研究出成品後推廣。」
說到這裡,朱由檢覺得兩個研究院合作空間很大,把海洋研究院繼續放在外面也不適合。所以他下令把海洋研究院轉為皇家科學院海洋科學分院,成為科學院的分院之一,專門負責海洋研究。
這個轉變,是把海軍部的機構,劃入了內廷成立的皇家科學院。但是袁可立、喻安性、俞咨皋等人,絲毫沒有在意。
一是他們都沒有認識到海科院的重要性;二是他們覺得研究東西太費錢,不怎麼樂意撥款。
若非是海軍衙門的撥款太少,之前的海洋研究院也不至於成果寥寥。朱由檢也是因為這點,把它劃入了皇家科學院——
他決定用內廷的收入,支持海洋研究。未來出成果後,再讓海科院自籌經費。
也因為此,他成立皇家船舶集團的動力,又多出了一層。那就是把海科院的成果實用化,和海軍學堂一起,促進產學研聯動。
除此之外,他還盯上了靠海生存的漁民。在思索了一些問題後,朱由檢詢問海軍部的官員道:
「將來海軍建立三支艦隊,大概十五萬人。」
「沿海衛所的官兵,能否提供足夠的兵力?」
海軍部長喻安性算了一下,說道:
「沿海衛所要負責海防,海警、海關、航運公司的人員,也多從中抽取。」
「全靠衛所官兵,難以滿足三支艦隊所需。」
朱由檢皺著眉頭道:
「那麼海軍有什麼打算?」
「從哪裡獲得足夠的兵源?」
喻安性還沒有想過這件事,被皇帝問起來後仔細想了一下,回答道:
「臣以為可從沿海漁民募兵。」
「洪武時倭寇侵犯近海州縣,太祖招漁丁、島人、鹽徒、蜑戶籍為水軍至數萬人。」
「將來兵源若不足,可招這些人為兵。」
朱由檢聞言稱讚,感覺他提出的辦法很好,又問道:
「募兵的成本還是太高。」
「能不能把一些人編入軍民衛,讓他們必須服役?」
擴大士兵來源,是朱由檢一直想做的事。
為了避免將來海軍大建時後備兵源不足,他打算把一些人編入衛所。
袁可立聽到之後,說道:
「陛下,衛所擴充應當謹慎。」
「若是強行籍民為兵,臣恐民間生亂。」
這是朱由檢早就知道的事情,所以他把原本的衛所變成軍民衛。
今年組織陝西移民的時候,也是把所有人的身份全都編入衛所民戶,才讓軍戶組織他們遷徙——
否則一些民戶知道自己無緣無故成了軍戶,恐怕會鬧起來。
但是所有人都成了軍民衛的民戶,那就不一樣了。
大多數人默默地接受了這個改變,並且在抵達東寧被分到土地後,對軍民衛民戶的身份,發自內心支持。
甚至一些人家為了多分配些土地作為世業田,申請加入軍戶。
如今東寧府五萬戶人家,軍戶數量已經達到萬戶。
那些主動從軍的軍戶對於建功立業非常積極,霍維華招募的一千去遼東的士兵,大多是從他們中選出來。
如今,他就是打算把沿海的衛所變成軍民衛,吸引漁民、疍民加入:
「朕常聽說漁民的稅課重,如果加入衛所對他們的稅課進行減免,能不能吸引一些人加入?」
「他們加入衛所是民戶,只需要服役三年,超過三年仍舊服役的,會提拔為軍士,發放軍餉補貼。」
袁可立知道這些,他在思索之後說道:
「對於漁民的效果不大,他們更擔心成為軍戶後,受到軍官盤剝。」
「疍民有想上岸的,可能會選擇進衛所。」
朱由檢的目標包含疍民,所以他聞言頓時道:
「那就從疍民中招兵!」
「告訴他們,只要願意加入衛所做民戶,子弟成年後服兵役,他們就和其他的衛所民戶毫無區別,享有各項權利。」
「衛所軍戶、民戶管理,以後歸都護司負責。現在地方都護司還沒設立,派遣護軍校尉,專門負責這些。」
喻安性當即說道:
「臣以為可由各海防區的護軍校尉負責此事,在海防區成立動員處,管理預備兵源。」
「疍民足有數十萬,他們每家都出人服役之後,提供足夠的海員。」
顯然他也明白了皇帝的目的,甚至都沒管疍民的意願,直接把他們全部劃入預備兵源。
俞咨皋同樣也是贊同此議,認為一直在海上居住的疍民,稱得上海軍的好兵源。
這些人旁的不說,至少水性精熟、適應海上作業。海軍需要的時候,就能從他們中招兵。
至於這些人的意願,俞咨皋同樣不在意。認為把疍戶變成民戶,是對他們的恩賜。
不過他們不在意,朱由檢卻不能不在意。他是有心把所有疍戶全部變成民戶的,但是一些疍民在海上久了、想法可能比較怪,強制變成民戶,可能會引來他們的抵制。
為了防止因此生出亂子,他堅持道:
「不要強迫他們改變戶籍。」
「不願意改成民戶的,讓他們繼續在海上漂。」
「願意改成民戶的,在沿海和島嶼給他們劃地,允許上岸居住,開發灘涂和近海養殖。」
「還有九姓漁戶同樣如此,願意從軍的墮民、丐戶等賤籍人員同樣如此對待。」
對這些賤民開豁為良,朱由檢沒有直接放任不管,而是把他們編入衛所做兵源。這些人都需要服兵役,才能享有民戶的權利。
然後針對島民,朱由檢下令道:
「對於不足一百戶或小於一定面積的近海島嶼,島民要全部編為衛所民戶。」
「對他們加強管理,避免海盜潛伏。」
「這些島嶼以後實行軍管,由海防區的軍官管理所轄防區。」
前面對疍民不強迫變更戶籍,對這些島民卻又強迫了,喻安性道:
「若是有島民不願加入衛所,應該要如何做?」
朱由檢看了他一眼,回應道:
「不願加入就遷走,可以讓他們去其它大島上。也可以遷去海外,給他們分配土地。」
「對於疍民等賤籍人員同樣如此,他們若想要遷往海外,同樣分配土地。」
確定了這些政策,朱由檢認為足以把大部分疍民、島民收編。
對於同樣能作為兵源的漁民,他則打算利誘:
「編入衛所的民戶,雖然不會像軍戶那樣分地,但是他們的稅課,要進行一定減免。」
「朕的意思是,百噸以下的漁船,出海捕撈不徵稅。」
「只有在集市販賣的時候,徵收一定稅課,不超過原本的稅課負擔總價值的十分之一。」
「如果不上集市,只是自家食用、或者用來養殖,那就不用徵稅。」
這是鼓勵出海捕撈的措施,他希望通過這點,吸引漁民加入衛所。
喻安性聽到這裡,詢問道:
「陛下的意思,是他們加入衛所之後仍舊能夠捕魚,而且不用繳納漁課?」
「其他攤派也全沒有?」
朱由檢點頭認可:
「所有稅課、攤派都沒有。」
「他們出丁服役,就是為朝廷納血稅。」
「衛所的軍官和軍戶、民戶都是如此,他們的土地只需要繳納十一稅。如果負擔超過十分之一,那就是當地護軍不合格,需要嚴查稅務。」
「朝廷需要他們打仗,稅收可以向不服役的民眾收取。」
「總不能他們一邊要出壯丁服役,一邊要承擔和其他民眾一樣的稅負。」
這些話若是被朝堂上其他大臣聽到,估計會有很多人反對。
但是在場的大多是樞密院官員,兵源多少關係到他們的權力。
所以他們對皇帝的話即使不贊同,也不敢公然反對——
否則反對的話語傳出去,他們會被所有衛所抵制。
以後能否待在樞密院,都是兩說之事。
俞咨皋這樣衛所出身的人,則更感到高興。他倒不是欣喜於這樣自己能少繳稅——
事實上,即使沒有這個政策,他以前繳納的稅收也很少。需要承擔的稅負,大多被轉嫁給軍戶。
他之所以高興,是因為這條政策體現了皇帝對衛所的愛護。對於服役的士兵,更是非常關心。
這樣他就不用擔心兵源,甚至也不用擔心士氣。那些被皇帝優待的士兵,自會願意效死。
朱由檢在此時明確這個政策,也是為了安撫勛貴和世官。
之前他把衛所確定為都護司管理,剝奪了軍官管轄軍戶的權力,這些日子頗有一些勛貴上疏甚至入宮走動,認為不能讓文官插手衛所。
朱由檢不可能改變這個決定,讓軍戶繼續給軍官當農奴。但是為了安撫他們,他決定在稅收上提出優待。把這個原本就打算在衛所世業田上實行的政策,提前公布出來。
同時,衛所民戶能當漁民的事情,還表明他對從業沒有什麼限制。只要出丁服役、被分到的土地定期繳納十一稅,無論捕魚做工,都沒有任何限制。
在確定這一點後,朱由檢又給出了百噸以上漁船的政策,向群臣道:
「百噸以上的漁船,要在船級社登記。」
「要確保他們的船舶是用於捕魚,而非其他方面。」
「這些大漁船暫定十年免稅,十年以後是否收稅到時再看,原則上不超過十分之一。」
「對於販賣一定漁獲給官府和內府的漁民,還要提供貸款,幫助他們把小漁船換成大漁船,開展遠洋捕撈。」
現在的遠洋捕撈,因為沒有冷藏能力,限制可以說非常大。
只有鯨魚的油脂可以在船上加工,出現了大量捕鯨船。
朱由檢對於捕鯨說不上反對,但也不怎麼支持——
因為鯨魚的油脂,可以用各種石油製品代替。
相比捕鯨來說,他更願意發展石油產業。
為了鯨油和鯨鬚片捕鯨,把鯨魚的屍體拋向大海,在他看來也是非常浪費的行為。
將來大明發展捕鯨船,他一定會要求能把鯨魚屍體帶回來——
無論是冷藏還是醃製,都不能把鯨魚的屍體,白白扔向大海。
想到醃製,朱由檢又想到了鹹魚。
在罐頭、魚粉等加工技術成熟前,只有醃製好的鹹魚,適合遠程販賣。
但是鹹魚的販賣,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用鹽太多,非常影響鹽稅。
如果人們以購買鹹魚代替買鹽,整個大明的鹽稅,會受到很大影響。
但是這個問題又不能不解決,因為罐頭製品,同樣也需要大量的鹽。
所以朱由檢向群臣提出這個問題,看他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解決。
喻安性對此說道:
「可以專門給漁民發鹽引,讓他們領取醃製鹹魚的鹽。」
「或者用一種不能食用的鹽,專門醃製鹹魚。」
對這兩種辦法,朱由檢都不看好。如果這兩種辦法有用,鹹魚就不會那麼少了。
他在思索之後,說道:
「鹽政的事情,朕會專門讓戶部解決。」
「總歸要想出個法子,既不耽誤醃製鹹魚,也不影響鹽稅。」
「現在先實行專門鹽引,讓加入衛所的漁民,每月以低價購買一定的食鹽。」
這是又一種吸引漁民的舉措,能夠低價買鹽,其中利潤空間非常大。相信會有漁民,經不住這個誘惑。
朱由檢最希望,是讓在大海上謀生的人,都成為海軍的預備役。
這樣大明的海軍就有了足夠的人支持,以後在朝廷爭奪資源的時候,聲音都會大幾分。
未來的大明爭奪和維持海權,也少不了充足的人員支持。
這些在海上謀生的人,就是最好的海軍將士來源。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