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15章 黃帝紀元

第15章 黃帝紀元

  第15章 黃帝紀元

  不管外界的議論如何,朱由檢都認真穿上袞冕服行告天禮,去奉先殿謁告祖宗。準備在群臣討論出結果後,以上天名義確定新的紀元。

  次日,朱由檢再次到皇極殿上朝。

  

  聽取群臣處理天啟皇帝後事的進展後,朱由檢便見到他們爭先恐後地就紀年發表看法。反對設立新紀年的意見雖然也有,卻淹沒在眾人議論里。

  朱由檢認真聽取,發現群臣所奏意見雖然各有不同,總體來說卻不外乎三種:孔子紀年、黃帝紀年、干支紀年。

  支持孔子紀年的自然是儒家之人,想要仿照基督紀元,確定孔子紀元。

  支持黃帝紀年的比較複雜,有的是信奉黃老道教之人,有的是勛貴一派,還有的揣摩聖意、想要投皇帝所好。

  支持干支紀年的想法最為簡單,他們認為現有的干支紀年法已經很好,只要選定一個元年、用數字編排就行了,不用有大動作。

  三派吵吵嚷嚷,朱由檢也不參與,讓他們自己吵出結果。

  最終,孔子紀年因為有把儒家宗教化的嫌疑,被許多文人所排斥。黃帝紀年和干支紀年爭論之下,最終逐漸合流,甚至還引用儒家先賢學說,讓支持孔子紀年的人也說不出反對:

  「孔穎達《尚書正義》有云:」

  「《世本》云:『容成作歷。大撓作甲子。』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已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史記》有云:蓋黃帝考定星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餘。」

  「既然黃帝制定曆法是用甲子紀日,我們可以定黃帝制定曆法之年為元年,以黃帝紀年,並用干支紀年。」

  眾多意見統一,似乎結束了爭論。然而,因為黃帝的年代久遠無考,導致這只是更大爭論的開始。

  圍繞著黃帝什麼時候制定曆法,眾人議論紛紛。還有人提議應該以黃帝登極之年作為元年,這樣爭論就更多了。

  有人按《皇極經世》推算的堯舜年代往前推,有人按《帝王世紀》往前算,卻都難以確定年份。

  最終,還是朱由檢一錘定音:

  「《大戴禮記》云:」

  「宰我問於孔子曰:『昔者予聞諸榮伊,言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邪?亦非人邪?何以至於三百年乎?』」

  「孔子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所以黃帝紀元不用強求確切年份,只要是在黃帝的年代就可以了。」


  定下這個基調,朱由檢道:

  「今年往前4324年,是唐堯往前三百年的甲子年。以該年為黃帝紀元元年,更往前稱為黃帝紀元前。」

  「黃帝紀元除了數字紀年外,並用干支紀年,今年是第七十三個干支循環的第四年,是為丁卯年。」

  「所以今年的全稱是:黃帝紀元四千三百二十四年,天啟七年,丁卯年。」

  「今日的全稱是:八月己酉月,二十六日己未日。」

  「禮部擬定祭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若是上天認可,今後就以此紀年。」

  群臣或許還有其他意見,但是皇帝發話,並且要祭告天地祖宗,他們有再多的想法,也只能強行壓回去。

  就這樣,朱由檢用自己身為天子的權力,壓下其他觀點。避免民間有人議論紛紛,冒出什麼讖言。

  不止如此,朱由檢還把民間俗稱的皇曆,正式定名為黃曆,以便民間更容易接受黃帝紀元。後來流傳過程中,人們更多地把黃帝紀元年份簡稱為黃曆年份,黃曆這個詞語,成為了黃帝紀元的簡稱。

  這些變化自然不是如今的朱由檢能知道,在確定黃帝紀元之後,朱由檢當即命令翰林院,編纂《中國編年簡史》和《世界編年簡史》,以中國的視角,記錄世界歷史。

  翰林院的官員聽到,頓時興奮異常。他們之所以支持新的紀年法,不就是為了青史留名嗎?如今朱由檢讓他們編撰史書,這可是青史留名的好機會。

  就連內閣的幾位大學士,也忍不住這個誘惑,紛紛主動請纓。

  雖然知道四人並不是理想人選,朱由檢為了回報他們輔佐自己登極的功勞,還是命令黃立極、張瑞圖主持編纂《中國編年簡史》,施鳳來、李國普主持編纂《世界編年簡史》。讓他們儘快編纂出第一版簡史,爭取年內定稿。

  四人覺得困難,都覺得難以完成,朱由檢道:

  「不求面面俱到,只要有大事即可。」

  「所有事跡務必源自信史,有存疑者可暫時捨棄,留待以後增添和編纂全史。」

  聽到還有全史,四人更是欣喜。因為他們已經聽出來,只要簡史編得好,以後很可能由他們編纂全史。這對他們來說,是個一輩子的事業。

  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鑑》用時十九年,他們我們編纂時雖有這些史書參考,但因為史料更多,用時可能會更長。

  兩部編年全史,完全能讓他們修到老死!

  難怪陛下讓他們先編纂出第一版簡史,以後繼續完善。

  明白了皇帝的想法,四人躬身領命,一時君臣和諧。不管以後如何,只要這兩套圖書編纂出來,君臣五人都可以留名青史。在後人編纂的史書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如此一來,君臣間的默契自然提升許多。其餘朝臣對皇帝也大加稱讚,畢竟編纂史書是在彰顯文治,他們作為參與者,也是與有榮焉。

  所以修書的活動一展開,朱由檢感覺朝臣看自己的目光,都尊敬了許多,自己的皇帝位子,自然更加安穩。這讓他更加熱衷於編撰圖書,打算在以後財政寬裕時多找出些項目,給那些朝臣找事做,不讓他們老是盯著自己。

  朱由檢的皇位穩當了,那些閹黨之人,則是更加不安。尤其是參與逆案,又曾在建造信王府時大肆搜刮的司禮監秉筆太監李永貞,在次日便提出告病,想要出宮閒居。

  對此心懷疑慮,朱由檢召來徐應元、王國泰兩人,商議如何應對。

  黃帝紀年又稱道歷,道教多有使用。和基督紀年換算方法是西元+2697,西元前+2698。

  看到中國歷史用西元紀年後面加上一月、十二月的資料要注意。有的年月日都被轉換成西元曆法,有的直接是用干支紀年轉換年份、但月日沒有轉換。要仔細分辨是哪一種,分清是前一年還是後一年。

  西元1626年:黃帝紀元4323年,丙寅年,大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八月病逝,皇太極/黃台吉九月繼位)。

  西元1627年:黃帝紀元4324年,丁卯年,大明天啟七年(八月天啟皇帝病逝,崇禎繼位),後金天聰元年。

  西元1628年:黃帝紀元4325年,戊辰年,大明崇禎元年,後金天聰二年。

  西元1629年:黃帝紀元4326年,己巳年,大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該年十月發生己巳之變)

  西元1636年:黃帝紀元4333年,丙子年,大明崇禎九年,後金天聰十年,大清崇德元年。皇太極/黃台吉由後金大汗進位大清皇帝。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