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起居注
第11章 起居注
次日,朱由檢上朝處理事務後,見到內閣按自己吩咐,為每一封奏疏草擬了至少兩條票擬,心中甚是愉悅。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這個改變看似微小,其實卻是把內閣整體的草擬聖旨權力,分割給了閣臣。以後朱由檢只需要在內閣中安排一個聽命自己的大學士,就能通過他擬定票旨,把自己的意見轉變成聖旨。而不是像現在的魏忠賢,壓服整個內閣後,才能貫徹意志。
這對朱由檢來說,無疑是一大勝利:
文官組成集團、作為一個整體時,連皇帝都能牢牢壓制。
但是分割為每個人後,卻沒有人能抗衡皇帝。
如今內閣權力分散已經被打開了口子,以後只需要調整分工,就能拿捏他們。
朱由檢對內閣分工不明的情況,可謂很不滿意。同時他也從中,看到了掌控內閣的機會——
以後如果對某個閣臣不滿意,只需要調整分工,就能把他邊緣化,甚至等待他出現錯誤,然後革職拿問。
所以內閣分工的權力,朱由檢一定要握在手裡。讓首輔和其餘閣臣分開票擬,就是分工的第一步。以後他會把各種奏疏分類,由首輔和專職閣臣票擬。
懷著愉悅的心情,朱由檢打開奏疏一看,頓時心情大壞。
原來,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三人所擬的票旨上,寫著「朕與廠臣」四字。這讓朱由檢像吃了蒼蠅一樣,感覺極不是滋味:
魏忠賢算什麼東西?竟敢與皇帝並列!
天啟皇帝還說他忠貞,這算哪門子忠臣?
都和皇帝並稱了,下一步豈不是要從九千歲,真正變成萬歲?
這個人絕不可留,而且要嚴加處置,以儆效尤!
更加堅定了處置魏忠賢的決心,朱由檢卻沒有發作。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如今天下人還沒適應自己當皇帝的事情,甚至連自己當皇帝的消息都沒收到,必須要繼續借用魏忠賢的名義,方便施行政令。
這種認識,讓朱由檢更加感到憋屈,甚至覺得屈辱。
懷著這種心情,朱由檢看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三人的票旨時,怎麼看都覺得不順眼。看到李國普只用「朕」的名義,覺得舒心許多。
不過,想到李國普敢這樣做,是因為他的老家高陽縣和魏忠賢老家肅寧縣相鄰、兩人有同鄉之誼,朱由檢深感嘆息。
李國普算是個忠心的,張皇后父親張國紀被閹黨攻擊時,就是他保全的。
可惜他和魏忠賢關係太深,朱由檢不敢去聯絡。
魏忠賢倒台之前,他不敢放心使用這個人。
看著李國普擬的票旨,朱由檢讚賞他的忠心,把這件事記在心裡,準備以後任用。
然後,他也沒心情再看奏疏,向徐應元道:
「這些奏疏和票擬,送到司禮監那裡吧!」
「具體怎麼批,讓廠臣和王掌印決定。」
「唯有一點,陝西邊軍要先補發一年軍餉,不能任由士卒逃亡。這件事刻不容緩,不可稍有拖延。」
「等到陝西其他情況查清後,要進行整體梳理。」
明確表示對陝西情況的重視,朱由檢對其他事情,顯得不怎麼上心。免得魏忠賢以為自己貪權,以後不可能容下他。
把政事推了出去,朱由檢一時閒來無事,在宮中到處走動。看到一人在正殿旁邊的廊廡等候,他心中有些奇怪,道:
「你是誰?」
「為何會在這裡?」
沒料到突然被皇帝問話,那人匆忙行禮,然後方才回答:
「微臣余煌,現任翰林院修撰、起居注,掌修注之事。」
有些恍然,朱由檢點了點頭,明白了他的職責。向余煌道:
「你是天啟五年的狀元吧?」
「朕記得你的名字,還是皇兄改的,加了一個火字。」
余煌急忙解釋道:
「非是微臣冒犯,實是余皇為古船名。」
「先帝愛護,為臣改了名字。」
微微點頭,朱由檢也不管他是否在給天啟皇帝貼金,都默認了此事,道:
「曲禮有云:禮,不諱嫌名。二名不偏諱。」
「本朝避諱之法,一向遵循古禮。除成祖皇帝是單字名外,其餘諸位皇帝,均不避諱單字。」
「連名字用的兩個字,不連起來都不用單獨避諱,何況一個『皇』字呢?」
「皇兄是擔心伱因此被人詆毀,才特意改了個字啊!」
又向余煌說道:
「你按這個意思,寫篇文章出來。」
「重申本朝避諱制度,以免臣民無知,改用別字或缺筆,影響文字印刷。」
余煌急忙應是,以朱由檢所說的「二名不偏諱」破題,寫了篇八股文出來。
這篇文章不說文采斐然,至少在朱由檢看來非常流暢,挑不出任何毛病。這讓他覺得,八股文還是有作用的,比那些辭藻華麗的文章更容易看懂。
非常滿意,朱由檢誇獎道:
「果然是狀元之才!」
「足以作為範文。」
命人傳到內閣和禮部,重申避諱制度。
沒料到皇帝如此禮遇,余煌心裡暖洋洋的,連他自己都信了天啟皇帝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因為愛護才為他改了名字。一時感激涕零,對點自己為狀元的天啟皇帝懷念不已。
收買了一波人心,朱由檢看著余煌所寫的起居注,道:
「這是你的記錄,能讓朕看看嗎?」
余煌毫不遲疑,將起居注呈了上來,說道:
「太祖設立起居注,初衷就是記錄言行、輸忠納誨。」
「陛下自然可以觀看,查閱臣之忠言。」
又提到了一件舊事:
「當年孝靖王太后懷光宗皇帝時,神宗皇帝不想承認,就是孝定李太后拿起居注給神宗皇帝觀看,確定這件事情。」
朱由檢的父親明光宗泰昌皇帝是這件事的受益者,確立皇長子身份,並且當上了皇帝。
但是朱由檢聽到這些後,心中卻很警惕,知道自己即使是皇帝,也該注意言行。不然被外臣看到起居注,很可能傳揚出去。
這個想法,讓朱由檢認識到:起居注確實能約束皇帝言行,難怪整個大明歷史上,這個官職時存時廢——
只有萬曆皇帝,留下完整的起居注。
《明史》:大學士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票旨,亦必曰「朕與廠臣」,無敢名忠賢者。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