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旨和廷推
第8章 中旨和廷推
「如果把中旨發給文官,會是什麼結果?」
想要知道自己的權力邊界,朱由檢繼續問道。
侯保山有些遲疑,朱由檢見此說道:
「讓你說你就說,朕恕你無罪!」
sto9.🎉com提供最快更新
獲取皇帝賞識的機會就在眼前,侯保山想到魏忠賢等人的權勢,壯著膽子說道:
「用中旨提拔的官員,是不被文官認可的。」
「他們說官員必須經過廷推,不經廷推升官,不如把他們罷官。」
「有個大臣好像曾說過:大臣進用,宜出廷推。若是由他途進,請賜罷黜。」
又舉例道:
「萬曆老爺生前,曾經遺命封鄭貴妃為皇后。禮部侍郎孫如游力爭,這件事情就被阻止了。因為這道遺命沒有經過內閣,在他們看來不是正式的聖旨。」
「後來泰昌老爺酬功,沒有經過廷推,就把孫如游任命為大學士。朝臣多有詆毀,孫如游這個大學士坐不穩,只能上疏求去。」
「到了大行皇帝時,孫如游連上十四疏乞去,先帝沒有辦法,只能讓他離去。」
「天啟年間的大學士,多是廷推而來。先帝即使不滿意,也只能讓他們先當著,再想辦法換人。所以不過七年,就有二十位大學士。」
心中吃了一驚,朱由檢實在沒想到,天啟不過七年,就有二十位大學士。這個更換的頻率,相比歷史上的崇禎,也是不遑多讓。
再想到歷史上崇禎年間短短十七年,就有五十位大學士,被人譏笑為「崇禎五十相」,朱由檢不由嘆息:
誰知道崇禎朝的大學士,哪些是皇帝任命的呢?崇禎皇帝只能通過更換,尋找合適人才。
但是即便換了五十個,崇禎年間仍舊沒幾個做出功績的大學士。給人留下印象的,只有徐光啟、溫體仁、周延儒寥寥數人而已——
廷推大學士這件事,真的很不靠譜!
只要動腦子想想,朱由檢就能知道。那些文臣為了當上大學士,會是什麼做法。這樣推舉出來的往往不是有能力的人才,而是面面俱到一團和氣的人。這種人平時或許還能維持朝局,但是在內憂外患的時候,卻根本無力改變局面。
而且更麻煩的是,朝堂上的文官還會拉幫結派,通過利益交換,推舉自己黨派的人當大學士。更有甚者黨同伐異,以便後續廷推的大學士仍是自己一派的人——
難怪明末的政治風氣會越來越差,發展成了黨爭。
這還不止,朱由檢又聽侯保山道:
「內閣大學士要廷推,尚書、侍郎、督撫也要廷推,太常卿以下部推,通參以下吏部會選。」
「三品以上,九卿及僉都御史、祭酒,廷推上二人或三人。內閣大學士,吏、兵二部尚書,廷推上二人。由吏部文選司擬定名單。」
「東林黨顧憲成,就是因為在當文選司郎中時,因為廷推閣臣觸怒萬曆老爺,被削去官籍革職回鄉。」
「東林黨楊漣彈劾魏公公時,其中一條罪名就是用了陪推,說魏公公顛倒銓政、掉弄機權。」
小小地說了幾句東林黨的壞話,卻是侯保山明白這次談話的內容一定會被宮裡人知道。說東林黨幾句壞話,可以免遭魏忠賢的人嫉恨。
沒有理會他的小心思,朱由檢此時已經感到棘手:
內閣大學士、尚書、侍郎、督撫等三品以上官員都要經過廷推,通參以下要由吏部會選。他這個皇帝若是直接發出任命,會被說成中旨,被外面的文官抵制。
可以說,他現在對外面的文官只有罷免的權力,而沒有任命的權力。不說完全失控,也差不了多遠。
這也讓他知道了,為何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對一些犯錯的大學士和督撫該撤就撤、該殺就殺,一點都沒耐心,絲毫不顧高級官員培養不容易——
原來那些人很多根本不是按照他的意願任命的,甚至可能頂替了他心中合適的人選。
這些人沒有能力卻非要占據位置,也難怪犯錯後崇禎皇帝不會力保了。
再加上他們犯錯後是科道官員彈劾,罪名都很明白。誰都沒法說崇禎皇帝殘暴亂殺,只能說他「用法益峻」,執法太嚴格。
內心想著這件事情,朱由檢繼續問道:
「除了這些官員,其他的官員怎麼任命呢?」
「能不能直接用中旨?」
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侯保山道:
「朝中監、司官員按序升遷,九卿屬員由吏部選授。」
「地方布政使、按察使由三品以上官員會舉,府州縣的官員,由吏部選授遷除。」
「為了公平公正,最初用拈鬮法,萬曆二十二年變為掣籤法,由吏部文選司執掌。」
麻了!徹底麻了!
以前只聽說過明末文官勢大,卻不知道他們的權力。現在才知道他們完全掌握了人事權,皇帝都要按他們的意見任命官員——
萬曆皇帝就是不想任憑文官擺布,當一個蓋章的工具人。在後期經常不發官員任命,和群臣幾乎對立。
朱由檢這個剛登極的皇帝,更不可能改變這個制度。因為這一套選官任官體系,關乎所有文官的利益,他想廢也廢不了,除非他自己造自己的反,把天下重新打下來。
同時,朱由檢也明白了為何顧憲成區區一個文選司郎中,就能糾集出東林黨這個政治集團——
廷推的名單由他擬定,地方官員也是由他選擇,只要動些手腳,就能鉗制大部分官員。
顧憲成屬實把廷推和選官玩明白了,整個朝堂的朝局,都受他的影響。
一個五品郎中就敢掀起風浪,也難怪萬曆皇帝把他削籍,直接趕出朝廷。
記住文選司郎中這個職位,朱由檢決定要想辦法找信任的人擔任,免得再發生顧憲成的事情,出現第二個東林黨——
他不知道的是,歷史上號稱東林後繼的復社成員吳昌時,就是在文選司郎中的位置上,再次掀起風浪,影響到薛國觀和周延儒兩個首輔生死。氣得崇禎皇帝在中左門親自審訊,拷掠到折斷小腿,人稱「以三百年未有之事,待三百年未有之人」。
繼續詢問,得知廷推內閣大學士是由明孝宗弘治皇帝開始,朱由檢此時真的感覺到,有些歷史學家說他「智商較低或者相對弱智」,是一個客觀評價。
以前只聽說過弘治皇帝廢開中法,壞了明朝鹽政和邊事。還縱容外戚、專寵皇后,導致他那一脈絕後。
現在朱由檢才知道,廷推大學士也是由弘治皇帝開始的。
這讓他實在想不明白,弘治皇帝到底是怎麼想的,把任命內閣大學士的權力,直接讓了出去。
他能得到孝宗的廟號,真的是離大譜!
再想到後來正德皇帝絕嗣,弘治皇帝因為沒有其他兒子,導致他這一脈直接絕後。朱由檢覺得孝宗這個廟號在他身上,怎麼看都有一些諷刺。
腹誹著這位皇帝,朱由檢對內閣的尾大不掉,心中極為哀嘆。對清朝創建的軍機處,則是羨慕至極——
清朝的軍機大臣任命完全在於皇帝,軍機大臣只能跪受筆錄,傳達給中央和地方部門去執行。
這才是皇帝理想的秘書機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的象徵。
看著眼前的侯保山和徐應元,想到能與內閣抗衡的司禮監。朱由檢心中警惕,對他們道:
「侯保山說得很好,但要更細緻些!」
「以後奏事的時候,要加上具體的時間,最好說明出處。」
讓他們在說話時更加注重實據,不要信口開河,影響自己判斷。
《明史》:
任官之事,文歸吏部,武歸兵部,而吏部職掌尤重。
若員缺應補不待滿者,曰推升。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由廷推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祭酒,吏部會同三品以上廷推。
太常卿以下,部推。通、參以下吏部於弘政門會選。詹事由內閣,各衙門由各掌印。
在外官,惟督、撫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布、按員缺,三品以上官會舉。監、司則序遷。
在外府、州、縣正佐,在內大小九卿之屬員,皆常選官,選授遷除,一切由吏部。其初用拈鬮法,至萬曆間變為掣籤。……
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徐恪)恪上疏曰:「大臣進用,宜出廷推,未聞有傳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進,請賜罷黜。」
二十五年冬,遼東總兵董一元罷,廷推者三,中旨特用如松。言路復交章力爭,帝置不報。(李如松)如松感帝知,氣益奮。明年……中伏力戰死。
楊漣參魏忠賢二十四大罪:
國家最重無如枚卜。忠賢一手握定,力阻首推之孫慎行、盛以弘,更為他辭以錮其出。豈真欲門生宰相乎?大罪五。
爵人於朝,莫重廷推。去歲南太宰、北少宰皆用陪推,致一時名賢不安其位。顛倒銓政,掉弄機權,大罪六。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