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招募遼東士兵
具體的作戰方案要保密,但是朝廷允許遼東軍隊出戰、暫緩裁軍的消息,還是被遼東高層傳了出去。
遼東將士得知後,都是一陣歡騰。
當前的遼東,幾乎一切都是為軍事服務,沒有子弟參軍的家庭,可以說寥寥無幾。
大部分家庭就是靠餉銀活著,自然不願意從軍中退出去。
即使朝廷優先給退役將士分地,他們也不願意——
在衛所只種田不打仗是什麼後果,每個人都很明白。不想當農奴的話,最好還是要參軍服役。
所以裁軍的消息傳來後,遼東上下都有一些不穩。甚至一些人已經想著鬧事,只是沒來得及實施而已。
如今朝廷決定裁軍暫緩,讓遼東將士安心了許多。串連的人已經停止活動,反而有很多人加速從軍中退出去。
這是因為他們不想打仗,在得知留在軍中就可能上陣廝殺後,立刻選擇退役。
孫承宗雖然想帶更多的士兵打仗,但是對這些人退役也沒有阻攔。因為他知道這些沒有戰心的人上了戰場也是禍害,反而不如讓他們退下來種地,軍中只留下敢於戰鬥的精銳。
尤其是他知道遼東軍隊這一戰後無論勝敗,都不可能維持當前局面:
要麼按朝廷命令縮編,要麼改為職業兵和義務兵相結合,以此節省軍費。
所以他和畢自肅積極制定政策,把當前控制的土地給退役將士分配了出去。把他們納入軍民戶,家中有人成丁就需要服三年兵役。
還有一些不願留在遼東的將士,被他推薦去黑龍江、南洋等地。無論北上開拓還是南下開藩,都有人願意接納他們。
預想中的大裁軍變成了小裁軍,最終有一萬多人,退出遼東軍隊。
遼東的兵馬數量縮減到十萬,並且根據明年的作戰方案,重新調整編制。
一時間,整個遼東都忙於這件事情。原本就有不安的氛圍,也變得平穩起來。
鷹揚軍射聲營在來到遼東近月後,終於降低了戰備等級。營中官兵也被允許外出,和遼東軍隊交流。
張永安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走出了軍營,不過他沒用校尉的身份走動,而是假扮成士兵委員,陪後勤人員採買。
隨便挑了幾種菜品,張永安指著一堆菜道:
「老丈,這些要多少錢?」
「價錢合適的話,我們就都買了。」
「您也不用在這風吹日曬,辛辛苦苦擺攤。」
賣菜的老丈聞言面露喜色,知道遇到了大主顧,說道:
「二錢銀子就行,你們可以把這些都拉出去。」
張永安掏出兩張一角的輔幣券,說道:
「這個收嗎?」
「成的話您就拿著。」
那老丈看了一下,說道:
「這是京城的鈔票吧?」
「收倒是能收,只是去換成銀幣還要麻煩。」
「你們要是拿出銀幣,我就給你們再搭上幾斤菜。」
「這些你們也都拿著,只是要拿出銀幣來。」
輔幣券主要是在順天府流通,但是在永平府被劃入順天府後,臨近的遼東也開始流傳開來。
再加上順天銀行、四海銀行都早已在遼東設立了營業點,拿到輔幣券的可以直接換成銀幣。
所以遼東這邊是收輔幣券的,尤其是那些帶錢多的,甚至整沓使用五角輔幣券——
相比碼成一摞的銀元來說,輔幣券的重量要更輕,一沓一百張厚度也不大。可以很方便地貼身存放,減少被盜和被搶的機率。
所以大明的商家,是很歡迎輔幣券的,甚至有人呼籲發行銀圓券,更方便銀錢往來。
不過目前來說,這種呼聲並不大。因為大明的銀行被允許發行銀票,最低面額是一百元。
雖然這種銀票通常是某個銀行或錢莊自己發行,和其他銀行錢莊不通用。但是對大額資金往來,已經足夠方便。
更多的商人對輔幣券還不是那麼信任,有些人甚至收到就換成銀幣。
眼前這位老丈就是如此,他根本不相信這種看著像寶鈔的東西能保值。
張永安和他閒談一番,知道他的想法後,換成兩枚一角的銀幣,買下了眼前這堆菜。
估摸著它們的重量,張永安道:
「遼東這邊的菜可真貴啊,比京城都要更貴些。」
「幸好我們的鹽菜銀漲了,要不然還真的吃不起。」
老丈聞言看了他一眼,有些猜到了他們的來歷,說道:
「遼東什麼東西不貴?」
「這地方銀子多東西少,價錢自然就上去了。」
「你們一月是多少鹽菜銀,直接發到手裡嗎?」
張永安不知道通貨膨脹這個概念,要不然他很快就會明白為何遼東的物價這麼高。
遼東這邊就是通過軍隊發放的餉銀多了,物資卻沒有相應增長,所以各種貨物的價格自然被拉上去。
連帶著遼東的餉銀也降不下來,因為降低了士兵就難以維持生存。
這同樣是朱由檢致力解決的問題,他這兩年一直要求皇家商行、四海糧行往遼東運物資,降低這種通脹。
不過目前來看成效並不大,因為數十萬人的生活物資,不可能完全靠外地。尤其是蔬菜這種生鮮類商品,不可能千里迢迢運過來。
只有收復遼東擴大地盤,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張永安目前還想不到這一點,他只是和這個老丈閒談,想要多了解些遼東軍隊的情況。
他向老丈說道:
「我們平時的鹽菜銀是每月二角,現在出征翻一倍,就變成了四角。」
「這個銀子不像軍餉打到帳戶里,而是發給小隊的司務長,在士兵委員會監督下採買,結餘的伙食尾子平均分配做零花錢。」
「我就是小隊的士兵委員,監督炊事員採買的。」
這一連串的新名詞,讓老丈根本聽不明白。
仔細問了之後,才知道士兵委員就是士兵選出的代表,新兵老兵軍士都有一定比例。他們負責維護士兵的利益,甚至要從他們中選出士官長,參與小隊集議。
這讓老丈羨慕地道:
「你們這些御林軍,才算是有個兵樣子。」
「哪像我們這些兵,平時要給軍官做這做那。稍有不服就被懲治,甚至連打死的都有。」
「都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不是沒有活路,誰願意去當軍漢。」
說到這個老丈就一肚子苦水,因為他的一個兒子就是因為惡了軍官,一直在軍中受欺負。
這次朝廷允許遼東軍人退役,並且給退役的人分田。老丈自忖著有種菜的手藝,分了田正好種地,就想讓兒子退役。
但是他兒子卻喊著要去打仗立功報仇,硬是不願意從軍中退出來。
急得他有時間就去軍營勸兒子,想說服他退役:
「這立功哪有那麼容易,都是拿命去拼。」
「更何況他那個長官貪財好利,真有功勞就會被貪了,哪裡輪得到他?」
「唉……」
嘆了口氣,老丈實在不願兒子去打仗,更不願看到兒子用命拼出來的功勞,被長官給貪去。
張永安聽得皺了皺眉頭,認識到遼東軍隊還有不少的舊習氣。
這倒是一個可以利用的點,他向老丈說道:
「我們不是御林軍,真正的御林軍是御營。」
「不過他們和我們鷹揚軍一樣,都稱得上新軍。」
「新軍現在是集議制,什麼事都要商量著來,士官長在集議會上也有一票權力。」
「上報軍功的時候,必須由士官長認可的。」
「我不敢說新軍沒有貪功冒功的事情,但是相比舊軍一定會少得多。」
「你們遼東軍若是完成整編再去打仗,就不用擔心功勞被貪。」
老丈聽著張永安解釋的各種新軍制度,對這種更加公平的軍隊也是嚮往起來,嘆氣道:
「若是遼東軍像你們一樣就好了,我就不用擔心自家小子被欺負了。」
「混小子真是不聽話,讓他退役他還不願……」
絮絮叨叨埋怨了一番話,老丈驀然眼前一亮,打量著張永安道:
「你是那個什麼士兵委員,大小也算個官吧?」
「能不能把我家小子調過來,到你們那當兵?」
想要把自己兒子調去眼前這人的軍隊,至少不會被軍官針對。
張永安聽得啼笑皆非,說道:
「我是士兵委員,當然屬於士兵。」
「這調兵也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更何況只調一個人。」
「不過我回去倒是可以問問,看看鷹揚軍還招不招人。」
這是他突然冒出來的想法,那就是從遼東軍中招募士兵。
這樣鷹揚軍就能通過這些人加深對遼東軍隊的了解,同時更明白遼東軍隊的戰法,以便配合作戰——
在皇帝決定允許遼東軍隊出戰後,他們鷹揚軍也被允許出擊。而且更自由些,允許自主選擇戰機,以保住山海關、殺傷建虜有生力量優先。
鷹揚軍上下都是躍躍欲試,想要在這次大戰中立功。
孫應元和他已經幾番籌劃,商討如何作戰。
這次張永安就冒出來個想法,那就是招募遼東士兵,方便在遼東作戰。
回到營中和孫應元商議這件事情後,孫應元拍腿贊道:
「這個辦法好!」
「有了這些士兵,遼東各軍對我們就不會那麼敵視了,去哪裡都能拉上關係。」
「張鎮撫交給我們的監視各軍任務,也能更好完成。」
「我現在就去找張鎮撫,讓他和孫督師商議。」
在他看來這是小事,因為孔貞運的黑龍江巡閱府、鄭芝虎代表的南安伯國,都在遼東招募士兵。
想來孫承宗也不會在乎那麼一點人,會答應他們調兵。
就連張道浚也是這麼想的,但是在和孫承宗提到這件事情時,孫承宗卻當即否決:
「遼東軍要和建虜大戰,不宜調動士兵。」
「那些人不能給你們,要招募只能招退役士兵。」
退役士兵大多是因為不想打仗退役的,孫應元哪裡看得上那些人。他說道:
「無論士兵退役還是調動,都需要調整編制。」
「為何孫督師只允許我們招募退役士兵,不答應直接調動?」
孫承宗看了他一眼,沒計較他的插話,說道:
「士兵退役後被招募,和遼東軍無關。」
「但是調給你們,卻會讓軍心動盪。」
「你們鷹揚軍的待遇那麼高,都去加入你們怎麼辦?」
「那樣還整編做什麼,都變成鷹揚軍好不好?」
孫應元聞言啞然,才知道癥結在這裡。
鷹揚軍的軍餉是皇帝定的,九級軍士和九級吏員、九級工匠一樣,月薪一到五元。
然後根據輔兵、戰兵,還有步兵、騎馬步兵、騎兵、炮兵的分別,按不同的折扣發放。
通常輔兵只能發半餉,普通步兵六成,精銳步兵和騎馬步兵七成,騎兵和炮兵是最高的八成。
到了戰鬥的時候,還會上浮兩成,而且有各種賞賜。
現在鷹揚軍射聲營就是在出任務,普通步兵都有八成餉,騎兵更是能拿滿十成。一個九級軍士騎兵,月餉就是五元。
這個待遇相比遼東普通士兵高多了,尤其是遼東士兵久經戰事,很多人能夠被評為高級軍士。他們這些軍隊的中堅若是為了更高的軍餉去鷹揚軍,遼東軍還指望誰作戰?
所以孫承宗堅決不同意直接調兵,而是讓他們自行去退役士兵中招募。
張道浚聽孫應元解釋明白後,這才明白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他笑著向孫承宗道:
「原來孫督師也知道一些人的軍餉太低啊!」
「為何不先按新軍制度給他們評了軍士,發放更多軍餉?」
孫承宗冷著臉瞥了他一眼,知道這個人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朝廷為何在整訓遼東軍隊時要先裁軍,還要從軍民戶中招收義務兵。不就是留下的職業兵耗費太高,不可能養起十萬大軍嗎?
所以現在的遼東軍,是沒有評定軍士等級、提高軍餉的條件的。
只有等將來士兵減少了,才能整編為新軍。
張道浚打趣了一下,最終還是出了個主意,那就是讓東北鎮撫司出面招人,讓應募的人把軍籍轉入錦衣衛。
如此就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因為錦衣衛不可能招收多少人,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轉入錦衣衛。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