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增加鹽稅
「上百萬兩,這筆錢真是不少啊!」
處理戶部事務的常參會議上,朱由檢感嘆道。
袁世振送來的這筆銀子,解了封賞功臣的燃眉之急。而且讓樞密院那邊,有了打造新式火器的本錢。
這讓朱由檢感覺到,自己沒有認錯人。很是高興的他,當即道:
「漢初三傑,蕭何第一,是因為他為漢高祖解決了錢糧。」
「袁世振對這次戰事同樣有功,封他為世襲爵士,允許在海外開闢領地。」
「希望他再接再礪,把整個南方的鹽稅收上來。」
這個封賞,讓畢自嚴等戶部大臣,同樣與有榮焉。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因為這是整個戶部的榮耀,代表著他們也可能靠著解決財政問題,被皇帝賜予爵位。
韓爌心裏面就更是舒服了,因為他現在掌管的財經委,負責的就是錢糧稅收事宜。皇帝提到蕭何,可不就是在說他。
如果能平定建虜之亂,將來封賞功臣時,他一定在前幾位。
這讓他試著向皇帝舉薦道:
「陛下,袁世振的綱法既然成功。」
「臣以為可把他調來朝廷,掌管鹽政總署。」
「鹽業集團開辦不順,不如全部實行綱法。」
這讓朱由檢皺起眉頭,剛剛的好心情壞了一大半。
鹽業集團為何開辦不順利,是什麼原因韓爌還不知道嗎?
這讓他目光如刀,盯著韓爌看了起來。
一時間,文華殿內歡快的氛圍,很快變得凜冽。
很多臣子都不知道,皇帝為何說變臉就變臉。
戶部尚書畢自嚴,是知道其中原因的。
因為鹽業集團開辦的阻力,就是山西商人。
尤其是張四維出身的張家、王崇古出身的王家,兩家一個把持長蘆、一個把持河東,家資數十百萬計。
他們面對朝廷開辦的鹽業集團,自然是想法抵制。鹽業公司經營權的拍賣,也是非常不順利。
韓爌是張四維的女婿,他提出在全國推行綱法,顯然包藏私心。
朱由檢也是這麼認為的,在他凜冽的目光下,韓爌感覺很是不自在。
己巳年對建虜的作戰,朝廷雖然沒有完全取得勝利,卻一掃之前的頹勢,和建虜變得有來有回。
這讓皇帝的威望,明顯又提高很多。就連他這個首輔,也承受不住皇帝的凝視。
這讓他急忙解釋道:
「朝廷錢糧匱乏,臣以為當解決財政困難為先。」
「綱法在南方推行順利,北方也定然能成。」
「如果將綱法推行到全國,臣以為每年至少能獲得二百萬兩鹽稅。」
「相比之前的一百一十萬,可謂提高近倍。」
這是他提出推行綱法的原因,認為自己確實是為了朝廷收入考慮。
朱由檢聽到韓爌的這番話,幾乎忍不住擊掌讚嘆了。如果他是個不知內情的皇帝,真會被韓爌的說法打動,全面推行綱法。
但是知道清朝實行綱法利弊的他,當然不肯完全推行後患無窮的綱法,他向韓爌問道:
「之前鹽課最高時,一年收入多少?」
「實行綱法之後,相比於它如何?」
韓爌沒有回答,畢自嚴代他回道:
「萬曆初年的時候,鹽課最高能達到二百萬。」
「其中一百萬解運戶部,價值五十萬的實物解運軍鎮,二十二萬解運軍衛,存留二十八萬。」
「後來鹽法大壞,逐漸降低到一百二十多萬,去年只有一百一十萬而已。」
「若是嚴格按照舊制,也能收入二百萬。」
這就是說,實行綱法,實際並不會為朝廷增加收入,只是徵收的時候,能夠更有效率。
之所以會有這個變化,是因為袁世振推行綱法時,承諾了所謂的「占窩」:
只要鹽商在綱冊上留名,就能「永永百年,據為窩本」。
這個辦法顯然有利於大鹽商,他們只需要和鹽政衙門打好關係,就能占據窩本,把家業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為了能讓名字一直留在綱冊上,他們在繳納鹽課時也輕易不敢拖欠,避免丟失窩本。
對於鹽課的徵收來說,目前來看是一個大好事。
但從長遠來看,卻鎖死了鹽業的上限、固定了鹽業的格局。
即使將來人口增加、吃鹽的人變多,那些鹽商也不會主動多繳一分銀。整個鹽業也不會發生什麼大改變,一直被某些鹽商家族占據。
這也是實行綱法的清朝,鹽商豪富天下知名的原因。
如果不是袁世振之前曾在兩淮推行綱法,朝廷也急需要錢財。朱由檢根本不想實行這個辦法,固定鹽業格局。
他更希望的,是用鹽業集團推行食鹽專賣,用鹽業銷售公司占窩、獲得一地的專賣權。
相比綱法的變化,就是從鹽商個人在綱冊上留名、變成鹽業公司在綱冊上留名。
鹽業公司的成員,不局限於一個家族。而且鹽業公司的股票,由鹽業集團占據一半。另一半才會向商人招股,由符合資格的人參與。
未來,鹽業公司的股票還會在證券交易所上市,允許一部分流通,讓股東和公眾監督鹽業公司收益。
這個辦法,同樣能保證朝廷的鹽課收入,哪個公司敢偷稅漏稅,那就取消專營權。
而且在股東和公眾的監督下,鹽業集團還能靠掌握的一半股份,獲取一半食鹽銷售利潤。食鹽銷售多少也會受到監督,以後隨著人口增加、有提高的餘地。
將來食品加工、醫療、化工等行業需要用的鹽,朝廷也能通過增設專門公司徵收到鹽稅。
並且鹽業集團還能靠掌握的一半股份,加強對鹽業的掌控,避免某些鹽商亂來,影響社會安穩。
知道其中利弊的畢自嚴等戶部官員,都對此極為支持。但是推行的時候,卻遇到了大問題。
張家、王家這些把持北方鹽業的家族,顯然不甘心以後只掌握一個地方的鹽業公司、甚至只成為股東之一。
他們和攙和鹽業的勛貴外戚等勢力聯合,想出各種辦法抵製鹽業公司。讓鹽業公司股份的拍賣,執行時非常不順利。
韓爌打算在北方推行綱法的提議,戶部官員也不贊同,因為這明顯有利於張家、王家等大家族,卻對鹽政總署不利。
韓爌還欲辯解,卻知道因為自己和張家的親戚關係,讓他說什麼都是錯。只能沉默以對,任由戶部官員發揮。
朱由檢在畢自嚴出面之後,讚許地對他點了點頭,繼續道:
「大明每年消耗的食鹽有多少?」
「按照朝廷規定的稅率,一年應該徵到多少鹽稅?」
畢自嚴對此回道:
「大明當前有五千一百多萬口……」
朱由檢打斷他道:
「按一億口算!」
「陝西移民已經表明了,大明實際人口,是統計的兩倍多。」
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畢自嚴也不好再拿著五千多萬口計算了,按照皇帝的要求,重新計算道:
「按一億人口估算,每人每年大約需要十斤鹽,一億人就是十億斤。」
「各地鹽課不一,兩淮鹽引價格最高,引價是五錢,一引285斤。」
「山東的鹽引價格最低,引價是一錢五分,一引205斤。」
「長蘆稍高一些,引價是二錢,一引同樣是205斤。」
這麼複雜的稅制,讓朱由檢忍不住皺眉,說道:
「舊制205斤,按新制應該是200斤左右吧?」
畢自嚴算了一下,說道:
「按新制是二百零三斤半左右,包索重量大約是三斤半,實際的鹽是二百斤。」
這讓朱由檢點了點頭,說道:
「那就以這個為標準,一引鹽定為200斤,加上包索203.5斤。允許向上浮動一斤半作為誤差,不得向下浮動。」
「鹽課直接包含在鹽引里,引價統一定為二錢,包含二百斤食鹽,那就是一斤鹽一厘稅。」
「這樣每年消耗十億斤鹽,朝廷能收到的鹽稅就有一百萬兩銀子。」
這個數字,讓戶部的官員一陣波動。因為這相比於之前的二百萬兩鹽課,直接減少了一半。
有督理邊餉職責的戶部左侍郎李長庚,忍不住就提建議道:
「臣以為若要統一鹽稅,二百斤鹽引的價格當定為四錢,一斤鹽收二厘稅。」
「這樣十億斤鹽,就能收二百萬兩稅銀。」
這讓群臣一陣側目,因為這種話傳出去,是要被人罵的。
畢竟京城的鹽稅以前是一斤一厘,現在加到一斤二厘,很可能被人戳脊梁骨。
沒看皇帝之前,都要按當前京城的稅率給定稅。
李長庚頂著眾人的目光,卻是老神在在。因為皇帝之前說過,就算不用開中法了,鹽稅也要用於邊鎮。
在專督軍餉侍郎撤銷後,他這個戶部左侍郎,負責籌餉工作。如果軍餉不及時,他可是會挨板子。
鹽稅對軍餉如此重要,讓他不得不想方設法增加鹽稅。免得將來軍餉不足時,皇帝拿他問罪。
朱由檢對李長庚這個提議,暗暗點頭讚許。他之前其實也想提高鹽稅,只是不方便說而已。
如今李長庚開了這個頭,他問首輔韓爌道:
「韓首輔覺得如何?」
「李侍郎的提議,可有可取之處?」
韓爌張了張嘴,意識到皇帝明顯是讓他附和,承擔加稅的罵名。
他內心是不願如此,但是因為之前皇帝和戶部官員對他有私心的懷疑,他知道自己必須表態,苦澀道:
「統一鹽稅勢在必行,臣以為鹽引價格,當定為四錢為宜。」
「為防止民間鹽價飛漲,臣以為當開辦鹽業公司。」
顯然他已經明白過來,皇帝是給他挖了個坑,讓他跳在裡面。
如果不開辦鹽業集團下屬的鹽業公司,那麼鹽引漲價後,鹽商會以此為由,把鹽價提高一厘不止。
到時候天下人都會罵他這個首輔,怪他胡亂加稅。
只有開設鹽業集團控股的鹽業公司,才能更好地控制鹽價,避免鹽價暴漲民間生怨氣。
朱由檢終於滿意地點了點頭,對韓爌重新有了信任。
想到之前鹽業公司股份發行不順利的事情,他說道:
「鹽業公司的股份既然賣不出去,那就乾脆賞給功臣。」
「戶部鹽政總署制定個辦法,一定要在北方推行鹽業專賣,由各地鹽業銷售公司獲得經營權,每個區域有兩三家公司競爭。」
「現在食鹽的成本,大概是一引二錢左右,也就是一斤一厘,加上兩厘鹽稅就是三厘。」
「所以食鹽的最低定價,就是一斤三厘銀子,各食鹽公司不得惡意競爭,以低於成本價銷售。」
三厘銀子價值三文錢多一點,京城的鹽價通常是五到十文。這是因為京城距離長蘆鹽場比較近,運費便宜的原因。
為了防止鹽商在鹽稅增加後胡亂漲價,朱由檢道:
「食鹽是重要民生物資,和糧食行業一樣,實行最高出售價限制。」
「各地鹽價不得超過一斤一分銀子,按銅錢就是十二文。」
「超過這個價格,地方官員有權監察,並且向鹽業集團申請,暫停當地的鹽業公司經營權。」
「附近區域的鹽業公司,也可在得到授權後,獲得該區域的臨時經營權。調動食鹽平抑鹽價,避免鹽價太高影響小民生計。」
這個政策,引起了殿中官員一陣熱議。
三厘到一分的價格,可以說把鹽價限定得死死的,以後鹽商的收益,將會極為有限。
韓爌有些擔心地道:
「京城距離長蘆鹽場近,尚可這麼定價。」
「但是交通不便的地方,一分鹽價就實在太低了。」
「若是遇到洪澇等災害導致商路困難,甚至可能虧本。」
「還有一些地方官員,會設卡收取鹽稅。」
這種明顯為鹽商說話的言論,讓朱由檢暗暗皺眉。但是地方收稅的問題,他也不能不管。
所以在考慮之後,朱由檢道:
「鹽引以後統一由鹽政衙門發放,作為納稅和買賣、運輸的憑證。」
「擁有這個憑證的,地方不得再私自徵收鹽稅,不得阻攔運輸和販賣。」
「鹽引的數量,以後也由鹽政衙門派官吏在鹽場發,直接在批發食鹽時加上鹽引價格,在統一規格的鹽包上附帶鹽引。」
「原則上鹽引數量不再限制,生產多少食鹽,就發多少鹽引。」
「鹽場批發食鹽的價格,包含鹽引之後也不得超過五厘。」
「若是兩倍以上成本的售價還會虧本,那就說明有些人不適合做生意。」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