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有關拼音的解釋

有關拼音的解釋

  因為一些書友質疑為何用拼音,在此解釋一下:

  主要就是為了方便對外交流,統一翻譯標準。

  用拉丁字母譯寫漢語,始於明末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等制定的拼音方案。

  文字改革出版社在出版《漢語拼音方案》時,曾出版《拼音文字史料叢書》,裡面有詳細介紹。其中收錄了明末傳教士方案、清末切音字運動諸方案以及民初漢字改革運動文獻共計二十七種。

  《西字奇蹟》由明末義大利天主教耶穌會來華傳教士利瑪竇擬訂。從該書和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1626)中歸納出來的「利金二氏方案」,被認為是最早的自成體系的漢語拼音方案。後來用拉丁字母拼寫漢語的各種方案,都是對「利金二氏方案」的繼承、修正和發展。

  (利瑪竇方案,包括:26個聲母,43個韻母,5個聲調符號,4個次音字母)

  (金尼閣方案,用了25個字母:5個元音字母和20個輔音字母,5個表示聲調的符號)

  當時的注音方案不止這兩個,郭靜居(Lazane Cattane)、龐迪我(Diegeo de Pantoja)等人也有自己的拼音方案。

  到了清朝,因為禮儀之爭,被禁教,這些注音方案大多沒有流傳開。

  清末國門被迫打開,傳教士再次過來,外交官也來了,為了便於交流,出現新的注音方案。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com

  比較有名的有威妥瑪拼音、郵政式拼音,兩者現在還有殘留。

  有些使用威妥瑪拼音的專有名詞已被吸納為英文的外來語,例如:功夫(Kungfu)、太極(Taichi)、易經(I Ching)、清明節(Chingming Festival)、宮保雞丁(Kungpao Chicken)等等。

  中華(Chunghua)、張裕(Changyu)等詞語和人名也是威妥瑪拼音。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蘇州大學(Soochow University)的英文校名用的是郵政式拼音。

  這是1906年春在上海舉行的「帝國郵電聯席會議」中,對中國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寫法進行統一和規範,以翟理斯所編《華英字典》(1892)中的拉丁字母拼寫法(即威翟方案)為依據並進行了調整。為了適應打電報的需要,會議決定不採用任何附加符號。

  這種拼音系統被稱為「郵政式拼音」,在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後繼續使用,成為20世紀上半葉西方國家拼寫中國地名時最常用的系統。也就是說,郵政式拼音是在威妥瑪拼音基礎上進行修改的結果,但只用於地名的拼寫。


  1955年10月15日,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上印發給代表們六種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種是漢字筆劃式的,一種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種是斯拉夫字母式的。會議之後,當時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向上級報告,他說: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難以得到大家都滿意的設計,不如採用拉丁字母。上級同意採用拉丁字母,並在中央開會通過。

  群眾中也創製了不少的文字方案,寄到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根據統計資料,從1950年到1955年8月31日全國文字改革工作會議為止,寄來的方案有655個,從1955年8月31日到1958年2月漢語拼音方案公布為止,寄來的方案有1000多個,從1958年2月到1980年為止,寄來的方案有1667個。群眾設計的各種各樣的文字方案總共有3300多個。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開始,《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小學生必修的課程進入全國小學的課堂。《漢語拼音方案》是拼寫規範化普通話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寫方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拼音方案。

  這個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種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別是國語羅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優點,它是我國三百多年拼音字母運動的結晶,是六十年來中國人民創造拼音方案經驗的總結,比任何歷史上一個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漢語拼音用的是拉丁字母,又被稱為羅馬字母。

  (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淵源於希臘字母,但不是希臘字母。

  (希臘字母)

  漢語拼音不是英語字母,但因為英語字母屬於拉丁字母,所以和英語字母很接近。和法語、西班牙語等字母也很接近。

  漢語拼音方案是三百多年拼音字母運動的結晶,肯定比利瑪竇、金尼閣等人的方案完善。就算明朝官話讀音和現在的普通話讀音不同,也只需要小修小改,更適合作為標準。

  在翻譯之外才是注音需求,和傳統音韻並用,並且用於檢字。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