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581章 集束箭形彈

第581章 集束箭形彈

  認可了趴在地上伏擊的戰術,自然要裝備後裝滑膛火銃了。

  但是滑膛火銃和線膛火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同樣口徑下它的威力比較小。

  和線膛火銃一樣只裝備十二毫米口徑的話,可能會面臨威力不足的問題。

  對此,裝備部長畢懋康道:

  

  「箭形彈成本降低後,軍中已經可以大規模配發使用。」

  「而且因為新的箭形彈更細長,更適合十二毫米口徑火銃使用。」

  「它的威力,足以在三百米穿透建虜甲冑。」

  「而且因為十二毫米火銃重量更輕,士兵也更喜歡,用它拼刺也更方便。」

  「臣以為完全可以只裝備十二毫米輕型火銃,二十毫米重型火銃只用於城牆火銃等特殊用途。」

  這是箭形彈大規模裝備後,所出現的新情況。

  在改進了裝藥和彈型後,輕型火銃發射的箭形彈,同樣足以在三百米穿透建虜甲冑。這就讓原本以威力強大著稱的重型火銃,變得不那麼討士兵喜歡——

  畢竟它的重量太大了,後坐力同樣很強。大部分士兵都更喜歡輕便易用的輕型火銃,認為這種和鳥銃更接近的火銃,能夠打得更准。

  傳言中的射落飛鳥,也有一些士兵能做到。

  朱由檢考慮到十二毫米線膛火銃的射程和威力,已經勝過原本的二十毫米重型火銃,對此點頭認可。

  認為在線膛火銃的搭配下,十二毫米滑膛火銃威力不足的問題,並不會特別突出。

  再加上有箭形彈這種威力極強的彈種,十二毫米確實足夠使用。

  而且,畢懋康還提到一件事,給了他一個驚喜:

  「臣等仿照一大三小彈丸的夷散彈,把箭形彈同樣組合,製作出三根箭矢的箭形彈。」

  「雖然威力和射程不如單個箭形彈那麼遠,但在百米左右時,殺傷力和精度都不錯。」

  「甚至一百五十米左右,也有一定精度。」

  「呂公還在帶人,仿照霰彈研製更多小箭矢組成的箭形彈。」

  這是朱由檢沒想到的情況,沒料到呂祥等人竟然把箭形彈深入鑽研到如此地步,都開始研製集束箭形彈。

  這種彈藥,是後世霰彈槍的殺傷彈種之一。呂祥等人是在研製箭式榴霰彈的時候,想到箭矢縮小後也能用於火銃,研製出這種彈藥。

  為了維持數根箭矢的精度,它採用的彈托更複雜,這是限制它投入使用的一個原因。


  不過要是用於拋射和近距離噴射,那就隨便加個木殼把幾根箭矢束起來就可以——

  在受朝鮮人粗製濫造的箭形彈啟發後,呂祥等人已經不再一味追求精度,爭取能發射出去就可以。

  根據裝備院的測試,這種粗製濫造的集束箭形彈,在五十米內精度還不錯,殺傷力同樣很可觀。如果要求不高,現在就可以投入裝備。

  朱由檢對此很是欣喜,下令給呂祥等人嘉獎記功,讓他們繼續研製,爭取能造出更好的箭形彈。

  同時,滑膛火銃還配有錐形彈,這種可以看做霰彈槍的獨頭彈、而且因為銃管比後世的霰彈槍更長、有效射程可以達到兩百米的彈種,同樣很有威力。

  朱由檢在綜合考慮之後,確定道:

  「後裝滑膛火銃作為線膛火銃的補充,允許生產裝備。」

  「它的名稱就定為後裝火銃一式,簡寫為CH1。」

  「後裝線膛火銃,則專門用X字,簡寫為CX1。」

  定下兩種火銃的編號,朱由檢繼續道:

  「對於線膛火銃的銃管,要用最優質的鋼材。」

  「拉膛線失敗的銃管,可以磨平了用於滑膛火銃。」

  「除了銃管之外,其它零部件要完全統一,方便大規模生產。精度最高、能完全互換的零件,也要優先用於線膛火銃。」

  「線膛火銃中精度最高的,再挑出來作為狙擊火銃,供軍中狙擊手使用。」

  這個要求有一定問題,畢懋康道:

  「狙擊火銃還在用簧輪火機,難道以後的狙擊銃,要改用燧發火機?」

  「都用簧輪火機,裝備部生產不過來,而且成本也高。」

  簧輪火機價格高昂,結構也很複雜,這也是它之前沒有被大規模裝備的原因。

  不過它的打火成功率確實不錯,考慮到狙擊的需要,朱由檢思索之後,說道:

  「狙擊火銃另外製造,可以使用簧輪火機,以及更長的銃管和更多的膛線,甚至專用的子彈。」

  「精度好的線膛火銃,作為精確火銃,供軍中精確射手使用,作為狙擊手的候選。」

  「他們在作戰時同樣有一定自由度,優先射殺敵軍將領。」

  「以後各個大隊的狙擊隊,要改為精確射手小隊,和專門的狙擊手區分開。」

  狙擊戰術的迅速成熟,是朱由檢也有些沒有料到的。所以他仿照後世的狙擊手和精確射手,把兩者區分開來。

  以後狙擊大隊會得到更多的投入,更大的資源傾斜。他們的戰術自由度同樣更高,甚至直屬於樞密院。


  對此樞密院的官員都是贊同的。短短几個月時間,狙擊隊就射殺了兩個貝勒一個額駙,這是此前的大明,從未有過的戰績。

  效果如此顯著,以至於樞密院中,甚至有把狙擊手擴充到數萬人的提議。

  不過因為朝鮮戰事還未結束,各種經驗都在總結中,才沒有完全定下來。

  裝備部對此是最支持的,因為狙擊手取得的戰績,和他們提供的裝備息息相關。

  誰敢質疑裝備部的功績,拿出狙擊銃就能打碎質疑。裝備院的研發匠官,也等著戰爭結束後拿功績。

  如今,皇帝設立精確射手,作為狙擊手的後備,裝備部長畢懋康對此是歡欣鼓舞,計算道:

  「生產一支簧輪打火的後裝線膛火銃,成本大概是三十兩銀子。」

  「最主要的成本在銃管上,平均需要十兩三錢銀子才能成功製造一根。」

  「不過失敗的銃管以後也能用於滑膛火銃,這樣能廢物利用,降低一點成本。」

  「其它的滑膛火銃也不用拉膛線,成本相比以前差不多。」

  「簧輪火機改為燧發火機,同樣能降低一些成本。」

  「按照臣的估算,普通後裝燧發滑膛火銃,成本大概是十七兩銀子。」

  「以後生產熟練了,有可能降得更低,降到十五兩左右。」

  這個價格,仍舊讓朱由檢皺眉,他詢問道:

  「前裝燧發滑膛火銃,現在的成本是多少?」

  畢懋康算了一下這段時間生產的,回道:

  「現在的成本大概是六兩,相比原本的火繩銃提高了一兩多。」

  「主要是改用燧發火機,以及自流引藥系統帶來的成本提高。」

  「將來生產熟練了,有可能降到五兩左右。」

  這符合朱由檢之前的估算,他微微點了點頭,說道:

  「這樣看來,同樣是滑膛火銃,後裝火銃的成本,是前裝火銃的三倍。」

  「都是差在哪裡?你們仔細說說。」

  畢懋康這就有話說了,首先是後裝火銃用的銃機,它需要嚴絲合縫,才能儘量減少後膛開洞所帶來的漏氣。

  然後就是放置銃機的機匣,它也需要用鋼鐵製造,而且要開出槽和管,讓銃機不至於掉下去。

  可以說,這兩者的工藝,對現在的大明來說很複雜。機匣和銃機的成本,絲毫不亞於線膛銃管。

  這卻是朱由檢不知道,毛瑟步槍的製造,對於同時代的步槍來說也顯得有些複雜。他拿出來的毛瑟步槍結構,對於此時完全靠手工的大明來說,難度可謂很大。


  (毛瑟步槍的機匣,需要切削挖出來。好在槍機暫時不需要抽殼鉤和擊針,製造相對簡單)

  (莫辛納甘步槍機匣,後面上方是敞開的,不是毛瑟步槍的封閉式機匣,更容易切削,還可以鍛壓製造)

  對此,他只能多畫幾種機構,把自己看到過的莫辛納甘、李恩菲爾德等步槍圖片畫出來,讓裝備院摸索裡面的結構,試試哪種結構最容易製造、成本能降得更低。

  同時發出懸賞,讓人們尋找改進銃機和機匣製造的方法,降低後裝火銃的成本,方便在將來大規模裝備。

  對此,他還提出了鍛壓、衝壓等後世槍械常用的製造方法,讓工匠摸索水力鍛錘和水壓機,用於火銃和火炮製造,以及打造防護鋼板。

  至於現在,則是先生產一批後裝滑膛火銃,投入朝鮮戰場試驗。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