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550章 朝鮮備戰

第550章 朝鮮備戰

  就在京城歌舞昇平、文官沉浸於重製禮樂時,遼東戰場也來到了關鍵時刻。

  尤其是東江領這邊,阿敏和豪格自從七月出兵、卻被東江領的堅壁清野和層層阻擊所擾,不得不退回義州後,就率領鑲藍旗和鑲黃旗的士兵,一直釘在那裡。

  他們的打算,自然是等東江領秋收時搶糧,以戰養戰打到漢城去。

  毛文龍、陳子壯等人,清楚地知道他們的意圖。他們堅決執行樞密院的堅壁清野命令,把義州周圍的糧食毀掉,都不留給建虜。

  𝘴𝘵𝘰9.𝘤𝘰𝘮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視東江領為自家基業的毛文龍,更是冒著危險再次深入遼東,想逼阿敏、豪格退軍。

  豪格在接到後方女真營寨被毛文龍破壞的消息後,倒是想率兵回返。

  但是阿敏卻堅決阻止,因為他還沒有放棄占據朝鮮自立之心。

  對他來說,只要能再次占據朝鮮,一切都是值得的。

  至於後方被毛文龍破壞,又和他有什麼關係?

  這讓毛文龍的打算落空,他讓李九成等人率兵繼續在建虜後方襲擾,自己返回東江領,和新任長史陳子壯商議道:

  「建虜這是算準了,秋收時我們不得不戰。」

  「否則今年種的糧食就都會被建虜奪走,讓他們有打下去的本錢。」

  陳子壯同樣明白這個道理,而且他在和東江軍民交流後,更明白他們的心思。

  如今的東江軍民之所以敢戰,就是因為想收穫自己種下的糧食。

  如果今年被建虜奪走了,他們的心氣可能就散了,明年種糧食可能都不積極。

  所以他向毛文龍道:

  「必須要擋住建虜幾日,把糧食完全收回來。」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東江領可能就不復存在。」

  毛文龍當然知道這一點,否則他就不會如此焦急了。

  但是他和建虜打了這麼多年交道,對建虜的戰力深知。

  自己麾下士兵戰意是有,戰力是絕對比不上建虜的。否則他就不會只是襲擾,而是和建虜正面作戰。

  憂心忡忡的他,又聽陳子壯道:

  「龍川有座龍骨山城,多派些兵馬駐守,能否擋住建虜?」

  毛文龍聞言搖頭,說道:

  「龍骨山城不是必經之道,建虜會繞過去。」

  「上次丁卯之役,龍骨山城投降後被鄭鳳壽恢復,一直守到了六月。」

  「但建虜在二月就打到平山,威逼朝鮮議和了。」

  陳子壯聽到這裡,想了想龍川一帶的地形,的確可以繞過去。

  倒是鐵山和宣川一帶丘陵遍布,如果能建立起寧錦那樣的防線,能阻擋建虜的兵馬繞過去。

  但是那樣的工程顯然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成,而且那意味著,鐵山以北都要讓給建虜。

  東江領如今開發的耕地,很大一部分在鐵山北邊的平原上。這樣做無疑是放棄了秋收,而且是在資敵。

  想到這裡,陳子壯心中就有些恨恨。如果他能早些上任,就能對東江領總體規劃,建立鐵山、宣川防線,把建虜阻攔在防線以北。

  如今顯然是沒有時間了,只能想別的辦法阻擋建虜。

  毛文龍不知陳子壯的想法,知道也不會認同。

  一條寧錦防線,已經讓強大的大明國庫空虛。就算朝鮮國王支持他建立鐵宣防線,也掏不出那麼多錢糧。

  他最信奉的還是敵後襲擾,認為這樣最能牽制建虜。

  但是有了東江領後,只靠襲擾顯然是不行了。必須和建虜正面作戰,保住東江領的收成。

  這讓他有些一籌莫展,甚至想丟下東江領向皮島逃跑:

  『要是沒有領地就好了!』

  『何至於如此為難?』

  此時此刻,毛文龍甚至有些嫌棄自己的東江領,距離建虜實在太近了。

  就在他自怨自艾、心中升起了畏縮之心時,陳子壯道:

  「如今看來,也只有向朝廷求援了。」

  「希望朝堂諸公能想出辦法,至少讓東江領把糧食收下來。」


  這是他作為翰林院派出來的官員,最本能的想法。

  自己解決不了,請求朝廷支援就行了。

  反倒是毛文龍這個大將,或許是在敵後作戰依靠自己慣了,一直沒有想到朝廷。

  直到陳子壯提起,他才恍然驚覺:

  『是啊!還可以向朝廷求援!』

  『當今皇上對我很看重,我也是簡在帝心的人了!』

  新皇帝登極以來,先是召他進京,把他升為提督。

  又派洪承疇來朝鮮,把他索取到東江領這塊封地。

  這是非常明顯的看重,他在遇到困難時大可向朝廷求援。

  所以他和陳子壯聯名寫了一封奏疏,請求朝廷想辦法,解決東江領的困難。

  朝廷七月底就接到了東江領的求援文書,朱由檢和袁可立、楊嗣昌等樞密大臣商議之後,決定由駐紮旅順海軍陸戰第一旅,在八月份展開遼南攻勢,逼迫阿敏回援。

  如果阿敏和豪格仍舊率領兵馬南下,那就讓留守旅順的東江鎮第二旅同樣出動。在遼南護軍使孫國禎、遼南護軍都尉馬世龍指揮下,收復遼南四衛。

  同時,樞密院決定調遣一部分遼東兵馬,充實旅順防衛。由曾經支援東江鎮的參將黃龍、游擊周文郁,率兵支援旅順。

  在北海島幫助韓王開藩的洪承疇,也在這個背景下,被朝廷調回朝鮮。

  他將以駐朝大臣的身份,統籌朝鮮戰事。

  洪承疇在來朝鮮之前並未打過仗,但是在經過北海島一役歷練後,他已經知道打仗是怎麼回事兒。

  再加上有劉興祚、孔有德、耿仲明三員大將輔佐,還有三百女真士卒、三千朝鮮士兵作為本部,他對守住朝鮮,是有一定信心的。

  不過朝鮮君臣卻沒這種信心,在阿敏和豪格一直留在義州不走後,朝鮮國王李倧就一直擔驚受怕,深恐一覺醒來,建虜就兵臨城下。

  以崔鳴吉為首的主和派,此時也跳了出來,他們打著維護宗社的名義,建議和建虜議和。說什麼「國小力弱,虜勢張甚,不如巽辭以緩之」。

  朝鮮國王李倧,對此是頗為心動的。但是大明的態度,又讓他下不定決心。

  在洪承疇率領兵馬回到朝鮮後,他就更不敢提起了。因為洪承疇一回來,就和鹿善繼、毛雲龍達成一致意見,以大明使臣的身份拿出符節,要求朝鮮國王李倧清理所謂的主和派:

  「自古以來,焉有敵人未至,自己卻屈膝求和者?」

  「殿下莫非忘了,前年剛發生的丁卯胡亂?」

  李倧就是被丁卯胡亂嚇破了膽子,所以他留著國內的主和派。

  如今被洪承疇責問,他苦著一張臉道:

  「正是因為丁卯胡亂,孤王才不得不做此打算。」

  「若是建虜再一次南下,大明卻不出兵救援。」

  「朝鮮就只能再一次蒙受戰亂,讓孤於心何忍!」

  這讓洪承疇語塞,因為上一次確實有大明的責任。

  毛文龍表現不佳,袁崇煥只派出紙上之兵,讓朝鮮對大明有些失去信心。

  他現在只能盡力挽回,說道:

  「洪某回來之前,已接到朝廷命令。」

  「皇上派出了親衛御營,專門救援朝鮮。」

  「不知這個消息,可表明大明決心?」

  李倧聽到這個消息,簡直要驚呆了。

  因為他從沒有想到,大明皇帝竟然把自己的貼身護衛派出來。

  這讓他熱淚盈眶、又有些惶恐地道:

  「孤王何德何能,勞聖上如此費心。」

  「一切皆如洪先生所說,罷免主和之臣。」

  對洪承疇提出的請求,再也不敢違背。

  不是他對大明皇帝派出親衛太感動,而是他更擔心,自己不聽話很有可能被廢——

  光海君可是仍在濟州島,由大明官兵「看守」呢!

  他若再不聽話,光海君隨時可能復位。

  洪承疇在聽到他的表態後,終於覺得滿意了。

  朝廷任命他統籌朝鮮戰事,他當然先要取得朝鮮權力。


  為了能合法地掌握朝鮮各項大權,而非被朝鮮君臣暗中抵制,他又向李倧建議道:

  「當今皇上即位後,制定了戒嚴制度。」

  「在遭遇戰亂之時,可宣布戒嚴獨攬一切大權,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平定發生的動亂。」

  「洪某以為朝鮮也應該有戒嚴制度,由殿下委派人選,獨攬一切大權。」

  這個人選是誰,李倧心知肚明。

  他是不願意把朝鮮的權力完全交出去的,說道:

  「既然上國是皇上獨攬大權,朝鮮若是戒嚴,大權也應該由孤獨攬。」

  「而且如今朝鮮沒有發生戰事,不用宣布戒嚴。」

  洪承疇對此笑道:

  「若是殿下能承擔責任,也不必委派他人。」

  「就是不知建虜攻過來來,殿下要不要去江華島。」

  李倧聽到這番話,一張臉漲得通紅。

  但是他卻真的不敢說,自己不去江華島。

  一旦建虜來襲,留在漢城太危險了,去往江華島躲避,才是他最好的出路。

  所以朝鮮戒嚴期間,他只能委派別人掌權。

  遍數當今朝鮮群臣,有誰能掌握這個權力呢?

  他仔細想了一下,發現金瑬、李貴、金尚憲、金自點等人,都承擔不起這個重任。

  而且就算他們能承擔,他也不敢放權。

  這樣數來數去,還是洪承疇這個大明使臣讓他最放心——

  洪承疇就算在戒嚴期間掌握了朝鮮權力,也不敢輕易謀害自己這個被大明冊封的國王。

  甚至只需要大明皇帝一紙詔書,他就得把權力乖乖讓出來。

  就算不讓,他以後也能靠朝鮮國王的身份,讓朝鮮臣子在戒嚴結束後不再聽從洪承疇,把朝鮮的權力慢慢奪回來。

  在這一個考慮下,李倧已經傾向於在遭到建虜入侵時,把權力讓渡給洪承疇。

  但是現在建虜還沒來,他當然不會宣布戒嚴。

  洪承疇沒有逼迫得太狠,沒讓李倧立刻宣布整個朝鮮戒嚴。他向李倧建議,先宣布大同江、元山以北戒嚴,進入臨戰狀態。自己會親自前往平壤,坐鎮指揮戰事。

  並且要求李倧封賞這次去北海島作戰的朝鮮士兵,允許他招募將士。

  這樣能讓朝鮮上下適應,以便將來宣布全國戒嚴。

  李倧聽到洪承疇要北上指揮戰事,對他更信任了幾分。如果洪承疇能把建虜擋住,他就不用逃往江華島了。

  所以他從善如流,任命洪承疇為都元帥,鎮守北方邊境。全權指揮大同江以北的兵馬,並且宣布戒嚴。

  洪承疇來到平壤後,利用戒嚴所帶來的權力,頒布了許多命令。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允許朝鮮士紳自己組織義兵,有功者授與官職,甚至授予爵位。

  這在朝鮮北部引起了很多人響應,尤其是丁卯胡亂中被阿敏劫掠三日的平壤,很多對建虜懷著刻骨仇恨的朝鮮壯丁加入義兵,希望在大明天兵的帶領下,為他們報仇雪恨。

  鄭鳳壽、鄭忠信、林慶業、崔孝一、車禮亮、安克諴、金礪器、金竣德、林豹變等丁卯胡亂時的義士,相繼組建了義兵。

  洪承疇給他們一一授予官職,安排去東江領參與作戰。

  東江軍民對他們也很是歡迎,這些人不管戰力如何,至少能做做後勤。

  尤其是建虜隨時可能發動進攻,需要在秋收時搶收糧食。他們帶的士兵,能幫助東江領收割。

  不過無論如何,秋收都需要一定時間,這就需要有一支兵馬,在阿敏進攻時擋住建虜。

  朝鮮士兵顯然是擔不起這個重任的,上次阿敏進攻朝鮮,只用十三天就攻到平壤。別說洪承疇對他們沒信心,他們自己也覺得承擔不起如此重任。

  這讓洪承疇盯上了另一支兵馬,那就是留守在皮島的東江鎮第四旅。

  在毛文龍抽調忠於他的士兵開拓東江領後,第四旅可謂元氣大傷。

  但是再怎麼說也有底子在,旅將楊御蕃很快在登萊巡撫兼山東巡撫孫國禎的幫助下,從山東招募了士卒,補充入麾下第四旅。

  洪承疇一紙令下,楊御蕃被他從皮島被調到宣川,負責守衛宣川一帶。

  整個朝鮮北部,開始了緊鑼密鼓地備戰。

  一時間,朝鮮北部可謂是戰雲密布,人人都感受到臨戰的氣氛。

  丁卯胡亂中被建虜劫掠、甚至有家人遇難的朝鮮人,也紛紛懷著仇恨,加入了義兵之中。

  其中一些擅長射箭、射擊的優秀士兵,被洪承疇納入麾下和三千朝鮮兵馬混編,增加了直接掌握的兵力。(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