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去趕集
林程走去生活超市找三伯借小貨車。
村道兩旁的稻田,禾苗綠油油一片,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溪水叮叮咚咚地流淌。
公雞、母雞在溪邊的草地上覓食。
小鴨子在溪水裡覓食,它們游過之後,尾部拖著長長的波紋。
sto9.co💫m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樹上的蟬鳴聲一天比一天嘹亮,一天比一天密集。
林程經過一棵大樹,聽到響亮的「知了知了」,停下腳步,在樹幹上找了一會。
看到了趴在樹幹上的蟬,黑褐色,表面覆蓋有金色的絨毛,前後翅透明。
這是他今年見到的第一隻蟬,之前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身。
三伯和三伯娘開的生活超市是用自建房改造的。
一樓是超市,二樓和三樓自住。
樓房右側單獨修了個樓梯,直接通往二樓,不用每次回家都從一樓的超市進入。
房子占地面積200平方米,另外帶有前院和後院。
以前沒有限制自建房的面積,村裡的房子都是往大了建,而且一建就是兩層起步。
村里很少看到只有一層的房子,甭管有錢沒錢,建了就要建大、建高。
然後一問,兩三層的大房子,家裡常年只住著老兩口,或者獨居老人,年輕人一年到頭住不了幾天。
還有很多寬敞的大房子都是空著的,有些可能過年回來住幾天,有些幾年不回來一次。
這是月溪村的常態,也是很多村子的常態。
等老人百年了,可能房子也就空著了。
沒有人住的房子沒有人氣,會破敗得更快。
三伯和三伯娘在後院裡養了雞鴨鵝。
開了生活超市之後,拆掉了前院的圍牆,連同房子前面的空地,一起鋪上了水泥。
他們在上面放了幾頂大的遮陽傘,傘下放了桌子凳子。
農閒時,經常有村民坐在這裡下棋、打撲克、嗑瓜子閒聊。
林程走過去跟聚在超市門前的叔伯嬸娘打招呼。
看到林安國,林程馬上想起了三花貓的事情,於是問道:「國叔,你家的貓是懷孕了嗎?」
「是咧,你想要小貓崽?」林安國問道。
一般有人問母貓是不是懷孕了,基本都是想要小貓崽的。
「嗯,想養一隻貓,如果還沒被預定完的話,麻煩國叔給我留一隻。」林程點頭。
「行,沒有人預定,到時生了告訴你。」
林安國笑道:「我也不知道它懷多久了,應該這個月能生。」
貓咪的懷孕周期一般為60-63天。
農村裡的貓都是放養的,幾天不回家是常有的事。
尤其是春天,萬物復甦,動物們開始躁動,貓咪可能十天半個月都不見回家一次。
有時母貓能在外面生了崽,再把崽叼回家。
林安國一看自家貓,懷是懷了,什麼時候懷上的,他沒留意到。
林安福也在,坐在輪椅上,面無表情,皺著眉頭。
自摔到脊柱癱瘓以來,他的面相都變了。
以前雖然幹活曬得黝黑,但看起來精神,面相柔和。
現在眉宇之間有點鬱結,長時間拉著臉,變得苦相了。
林程跟他打招呼問好,他只點點頭不說話。
遇到這樣的變故和打擊,從一個身強力壯的人變得不能自理,打擊太大了。
無論外人怎麼開解,可畢竟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能不能走出來還得靠他自己。
「咦,小程過來了。」吳彩冬聽到他的說話聲,從超市里走出來。
「伯娘,我想借用小貨車,不知道什麼時候方便?」林程說道。
「現在空閒著呢,我去給你拿鑰匙。」
吳彩冬拿了鑰匙給他,問道:「你去鎮上嗎?」
「嗯,去鎮上買肥料,順便買些餵雞的穀子、玉米粒那些。」林程答道。
「鎮上的菜市場對面新開了一家早餐店,你回來時幫我買兩碗豆腐腦,那家的豆腐腦可好吃了。」
吳彩冬前幾天去吃了一次,回味到現在,要是這家早餐店開在村里,她能天天去吃。
「好咧。」林程答應道。
「對了,你三伯讓你別給小貨車加油了,他說你再這樣,他就不把車借給你用了。」吳彩冬叮囑道。
「好的,伯娘,這次一定不加。」林程從善如流地說道。
「你注意安全哈,別忘了買豆腐腦。」吳彩冬揮了揮手,對豆腐腦心心念念。
林程坐到駕駛座上,剛想開車,忽然想起今天是趕集日。
他趕緊打電話給老婆:「佳佳,今天是趕集日,你要不要去看一下,帶媽和孩子去逛逛。」
「趕集?」
許詩佳輕快地應道:「好啊,我給娃收拾好東西就出發。」
「嗯,我現在出發,先去買肥料、玉米粒那些,很快的,你們到了等我。」
林程說完,不放心地叮囑了一句:「你讓媽開車。」
「知道啦。」許詩佳回道。
周曼的駕齡十幾年了,車開得很穩,經驗豐富,能臨危不亂,應變能力強。
許詩佳拿到駕駛證之後不太敢開車上路,只鼓起勇氣開過兩次,把林程嚇壞了。
為了老婆的安全,為了自己的幸福家庭,也為了他人的安全,林程讓老婆別開了。
許詩佳是考證一次過,文化課的成績特別優秀那種。
但架不住心理素質不行,一開車上路就緊張。
越緊張就越容易出錯。
其實許詩佳自己也不敢再開了。
她很慶幸上次只是出了個小車禍,沒造成人員傷亡。
每次回想起來,她都一陣後怕。
林程到了鎮上,直奔農資店,買了肥料,再到旁邊買了餵雞的穀子、玉米粒等。
然後到停車場跟老婆匯合。
「媽,佳佳。」林程一下車,看到丈母娘和老婆,問道,「等多久了?」
「差不多十分鐘。」許詩佳說道,「走吧。」
「先去市集看看,再逛別的?」林程問道。
「可以。」周曼和許詩佳都點頭同意。
趕集,是以前經濟不發達的時代留下來的一種貿易形式。
很多村鎮每旬逢「三、六,九」或「一、四、七」或「二、五、八」為趕集日。
鎮上的趕集日,以前是每旬逢「一、四、七」的日子,一般說是「趕圩」。
後來社會發展了,時代進步了,買賣商品越來越方便,人們不再依賴市集。
趕集日的周期便拉長了,現在一旬只有逢「七」的日子是趕集日。
也就是說由一個月九天變成了三天。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