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袁竹著第六十三章
時光荏苒,轉眼間已經是公元700年了。陳子昂離世已有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裡,盧藏用心中始終未曾忘卻對陳子昂的懷念與敬仰。為了讓陳子昂的才華與思想得以永存,他傾注了大量心血,將陳子昂生前的詩文逐一搜集、整理,最終編纂成一部珍貴的文集——《陳伯玉文集》。
在文集的序言中,盧藏用深情地寫道:「伯玉兄以一人之力,扭轉詩壇風氣,其功不朽。他的詩歌,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那個時代的文學天空;他的思想,深邃而質樸,觸動了無數人的心靈。吾輩當銘記其志,傳承其風,讓陳子昂的精神與才華永遠流傳下去。」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𝘤𝘰𝘮
《陳伯玉文集》的問世,引起了文壇的轟動。人們爭相閱讀,從中領略陳子昂那獨特的詩歌魅力與深邃的思想內涵。他的詩歌,既有對自然風光的細膩描繪,也有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既有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批判,也有對理想世界的熱切嚮往。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陳子昂卓越的文學才華,更體現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邃的哲學思考。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伯玉文集》逐漸成為了後世研究陳子昂及其時代的重要文獻。無數文人墨客從中汲取靈感,學習陳子昂的詩歌創作技巧與思想精髓。他的詩歌風格與思想主張,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歷史的長河中,陳子昂的名字與他的詩歌一起,成為了永恆。他用自己的才華與智慧,為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而盧藏用,作為陳子昂的摯友與傳承者,他的努力與付出,也讓這份文化遺產得以更好地保存與傳承。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與共同追求,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一段動人的佳話。
陳子昂,這位唐代初期的文學巨匠,雖身處綺靡纖弱的詩風盛行之世,卻如同一股清流,以其獨特的詩歌創作,力挽狂瀾,為唐詩的蓬勃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他的詩歌,不僅是對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對時代精神的深刻洞察與呼喚,以質樸剛健的語言,展現了宏大的思想內容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陳伯玉文集》作為陳子昂遺作的匯集,歷經歲月洗禮,依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從明弘治年間的楊澄校刻本,到《四部叢刊》的影印本,再到現代學者的重新校點與注釋,陳子昂的詩文得以廣泛傳播,影響深遠。這些作品中,無論是《感遇詩三十八首》的深沉感慨,還是《登幽州台歌》的壯志未酬,都透露出陳子昂對人生、社會及宇宙的深刻思考。
陳子昂的詩風,被譽為「詩骨」,其骨力遒勁,氣勢磅礴,不僅在於文字的錘鍊,更在於其背後的精神力量。他敢於直面社會的黑暗面,勇於揭露權貴的奢靡無度,同時又不乏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與嚮往,對友情的珍視與歌頌。這種多元化的情感表達,使得陳子昂的詩歌充滿了生命力與感染力。
然而,陳子昂的一生仕途坎坷,壯志難酬。他的才華與抱負並未能在政治上得到充分的施展,反而因直言不諱而多次遭貶。但正是這樣的經歷,讓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無常與社會的複雜,也讓他更加專注於文學創作,留下了不朽的詩篇。
唐代初期詩歌,沿襲六朝余習,風格綺靡纖弱,陳子昂挺身而出,力圖扭轉這種傾向。陳子昂的詩歌,以其進步、充實的思想內容,質樸、剛健的語言風格,對整個唐代詩歌產生了巨大影響。陳子昂死後,其友人盧藏用為之編次遺文10卷。今存《陳伯玉文集》是經後人重編的。刻本中以明弘治間楊澄校刻楊春本《陳伯玉文集》10卷收輯作品比較多,並附錄《新唐書》本傳等有關材料。《四部叢刊》本即據此本影印。《世界文庫》本,曾據明、清各本作過若干校訂。今人徐鵬校點《陳子昂集》,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校以《全唐詩》、《全唐文》、《文苑英華》等書,補入詩文10餘篇,成為較完備的本子,後附今人羅庸《陳子昂年譜》。今人彭慶生有《陳子昂詩注》。後附其所編《陳子昂年譜》及「諸家評論」。岑仲勉有《陳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跡》一文(載《輔仁學志》第14卷第一、二合期)。
有詩文《慶雲章》、《感遇詩三十八首》、《觀荊玉篇》、《鴛鴦篇》、《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西還至散關答喬補闕知之》、《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題居延古城贈喬十二知之》、《贈趙六貞固二首》、《答韓使同在邊》、《征東至淇門答宋十一參軍之問》、《答洛陽主人》、《酬暉上人秋夜山亭有贈》、《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贈》、《酬暉上人夏日林泉》、《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送別出塞》、《登薊丘樓送賈兵曹入都》、《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秋園臥病呈暉上人》、《登澤州城北樓宴山水粉圖》、《彩樹歌》、《春台引》、《寒食集畢錄事宅作》、《登幽州台歌》、《喜馬參軍相遇醉歌》《度荊門望楚》《晚次樂鄉縣》、《同王員外雨後登開元寺南樓因酬暉上人獨坐山亭有贈》、《東徵答朝臣(一作達)》、《相送》、《詠主人壁上畫鶴寄喬主簿崔著作》、《居延海樹聞鶯同作》、《題李三書齋》、《崇嗣》、《送魏大從軍》、《送殷大入蜀》、《落第西還別劉祭酒高明府》、《落第西還別魏四懍》、《送客》、《春夜別友人二首》《遂州南江別鄉曲故人》、《送東萊王學士無競》、《送梁李二明府》《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春晦餞陶七於江南同用風字》、《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議泰之二使》、《登薊城西北樓送崔著作融入都》、《月夜有懷》、《夏日游暉上人房》、《春日登金(一作九)》、《華觀》、《群公集畢氏林亭》、《宴胡楚真禁所》、《魏氏園林人賦一物得秋亭萱草》、《晦日宴高氏林亭晦日重宴高氏林亭》、《上元夜效小庾體》、《洛城觀酺應制》、《奉和皇帝上(一作丘)禮撫事述懷應制》、《酬田逸人游岩見尋不遇題隱居里壁》、《白帝城懷古》、《峴山懷古》、《宿空舲峽青樹村浦》、《宿襄河驛浦》、《贈嚴倉曹乞推命錄》《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江上暫別蕭四劉三旋欣接遇》、《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臥病家園》、《於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合州津口別舍弟至東陽峽步趁不及眷然有憶作以示之》、《萬州曉發放舟乘漲還寄蜀中親朋》、《入峭峽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嶺相映有奇致焉》、《入東陽峽與李明府舟前後不相及》、《同旻上人傷壽安傅少府》、《南山家園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涼獨坐思遠率成十韻》、《還至張掖古城聞東軍告捷贈韋五虛已》、《題祀山烽樹贈喬十二侍御》、《初入峽苦風寄故鄉親友》、《題田洗馬游岩桔槔》、《古意題徐令壁(一作題著作令壁)》、《贈別冀侍御崔司議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見歲時雜詠末句缺一字)》。
大唐詩壇,群星閃耀,陳子昂當然算不上夜空中最亮的星,除了那首《登幽州台歌》膾炙人口,很少有人能完整背出他的其他作品。
但是,這絲毫不影響陳子昂在大唐詩壇無可替代的地位。
陳子昂存詩共一百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被後世譽為「詩骨」。他在「初唐四傑」的基礎上,徹底擺脫了齊梁頹靡詩風的影響和束縛,以風雅之音,開唐代詩文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先河,奠定了唐詩波瀾壯闊的萬千氣象。
白居易將其與杜甫並列,稱「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韓愈則認為,「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也就是說,唐代詩歌的繁榮昌盛,是從陳子昂開始的,他是當之無愧的「唐之詩祖」。
陳子昂一生仕途不暢,鬱郁不得志。其實,現在回過頭來看,不論是在地方,還是在軍隊,以陳子昂的個性和能力,真把他放在位置上,也未必能比別人幹得好。
隔行如隔山,術業有專攻,道理是顯而易見的。能寫好詩詞文章,未必能當好官,打好仗,帶好兵。
或許,陳子昂當初就該認清形勢,遠離官場,反正家裡又不缺錢,當什麼官嘛,隱居田園,專心創作,肯定會有更大的成就——至少,不會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其人已歿,墳冢荒蕪,唯有詩文流傳,千年不朽。
若干年後,杜甫慕名來到四川,瞻仰陳子昂故居時,作詩緬懷:
拾遺平昔居,大屋尚修椽。
悠揚荒山日,慘澹故園煙。
位下曷足傷,所貴者聖賢。
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揚馬後,名與日月懸。
同游英俊人,多秉輔佐權。
彥昭超玉價,郭振起通泉。
到今素壁滑,灑翰銀鉤連。
盛事會一時,此堂豈千年。
終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