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袁竹著第四十五章
天際初破曉,萬物似乎都沉浸在一種難以言喻的期待之中。大唐帝國,歷經三朝盛世,國泰民安,卻在這輝煌之際,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天象奇觀。
洛陽這座古老而繁華的都城,被一層淡淡的紫氣所籠罩,仿佛是天界與人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城中百姓議論紛紛,皆言有神物將至,預示著帝國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一日清晨,皇宮之內,金碧輝煌的大殿上,群臣肅立,氣氛凝重而莊嚴。智慧與美貌並重的女神皇,身著龍袍,頭戴鳳冠,端坐於龍椅之上,眉宇間透露出超凡脫俗的氣質。她閉目凝神,似在聆聽來自天際的呼喚。
突然,天邊傳來陣陣清脆的鳥鳴,一群色彩斑斕的鳳鳥自南方翩翩而來,它們羽翼絢爛,如同天邊最絢爛的雲霞,穿越端門,直抵皇宮上空。緊隨其後的是數千隻各色飛鳥,它們或翱翔天際,或低飛盤旋,將整個皇宮籠罩在一片祥和與神聖之中。
與此同時,東方天際也現異象,數百隻赤雀振翅高飛,它們身披火紅羽毛,如同燃燒的火焰,映紅了半邊天空。這些赤雀與鳳鳥交相輝映,時而穿梭於雲層之間,時而棲息於宮廷的枝頭,引來群臣陣陣驚嘆。
更令人驚奇的是,一群黃雀緊隨赤雀之後,它們雖不如前者那般耀眼,卻自有一股溫暖而質樸的氣息,仿佛是大地的兒女,在默默見證著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隨著天象的愈發壯觀,一朵巨大的慶雲緩緩升起,它色彩斑斕,光芒四射,幾乎遮蔽了半個天空。長安城的百姓紛紛走出家門,仰望這難得一見的奇觀,心中充滿了敬畏與喜悅。
大殿之上,神皇緩緩睜開眼,目光中閃爍著堅定與智慧。她深知,這一切並非偶然,而是天命所歸。她站起身來,聲音洪亮而莊重:「吾聞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日之異象,乃上天之意,欲使吾朝迎來新的紀元。」
群臣聞言,紛紛跪拜,高呼萬歲。神皇轉身,望向殿外那片被神鳥與祥雲籠罩的天空,心中涌動著前所未有的豪情壯志。她決定順應天命,改朝換代,建立一個新的帝國,以彰顯天威,造福萬民。
sto9.𝘤𝘰𝘮提供最快更新
於是,她下令有司正皇典,恢帝綱,建大周之統歷,革舊唐之遺號。同時,她賜皇帝姓武氏,命其為嗣皇,以承繼天統,治理萬物。這一決定,不僅標誌著大唐帝國的終結,更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大周王朝。
慶典之日,洛陽城內外張燈結彩,百姓們載歌載舞,歡慶這一歷史性的時刻。神皇站在高高的城樓上,望著這片她深愛的土地和人民,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感慨與希望。她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但她相信,只要順應天命,心懷百姓,大周王朝定能繁榮昌盛,永載史冊。
而這一切的起點,便是那個被神鳥與祥雲籠罩的清晨,那個註定要被歷史銘記的瞬間。
陳子昂寫下了散文《大周受命頌》:
臣聞大人升階,神物紹至,必有非人力所能存者,上招飛鳥,下動泉魚。古之元皇,祇承上帝,所以協人祉,匹天休,卓哉神明,昭格上下,莫不以之矣。是故物有可則,而道有可宗,謂之文獻,其原上也。緬哉有唐,欽崇天命,三祖繼統,品物咸章。元歷改,元黃瑞,告神皇,出地軸,陟天階,歷軒轅,登太昊,集乎初始之極,以授我皇。符鳥之肇,開闢元台,女希氏姓,神功大哉,莫不盛於茲日矣。乃察璿璣,稽寶命,發元讖升紫圖,則天粲然,皇文炳也。非夫昇光之曜,魄寶之精,其孰能威神皇赫赫若斯者哉?
是時三階底平,百揆時序,天下昌矣,元功溥矣,西土耆老,欣然來稱曰:「至哉天子!恤我元元,勤勞下都,升聞上帝。臣聞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皇帝嗣武,以主匕鬯,豈不宜乎?」神皇窅然,乃登崑崙之台,修三統,觀五始,探命歷之紀,則知元氣之所造也。方采鍾龍,象鳴鳳,協林黃之律,以因生賜姓。九月戊申朔八日乙卯,神都耆老,遐荒夷貊,緇衣黃冠等萬有二千餘人,雲趨詣闕請曰:「臣等聞王者受命,必有錫氏。軒轅皇帝二十五子,班為十二姓;高陽氏才子二八,命為十六族。《書》云:『祇台德先,不拒朕行。』然則聖人起則命歷昌,必有錫氏之規。臣等伏惟陛下受天之符,為人聖母,皇帝仁孝,肅恭神明,可以纂武承家,以克永代。陛下崇錫類,垂憲章。不易日月,天人交際,斯亦萬代之一時。臣等固陋,不達大道,敢冒死上聞。」神皇穆然,方御珍圖,謙而未許也。越翌日丙辰,文武百寮,又與耆老、夷貊、道俗等五萬餘人,守闕固請曰:「蓋臣聞聖人則天以王,順人以昌,今天命陛下以主,人以陛下為母。天之丕律,元命也;人之大猷,定姓也。陛下不應天,不順人,獨高謙讓之道,無所憲法,臣等何所仰則?敬冒昧萬死固請。」
是時(闕一字)踵昆吾,有鳳鳥從南方來,歷端門,群鳥數千蔽之。又有赤雀數百從東方來,群飛映云:迴翔紫闥,或止庭樹,有黃雀從之者。又有慶雲,休光半天,傾都畢見,群臣咸睹。於是眾雲萃,囂聲雷動,慶天應之如響,驚象物其猶神,咸曰:大哉!非至德孰能睹此?昔唐虞之瑞逖聽矣,今則見也。天物來,聖人革,時哉!況鳳者陽鳥,赤雀火精,黃雀從之者土也。土則火之子,子隨母,所以纂母姓。天意如彼,人誠如此,陛下喝可辭之?昔金天鳳凰,鎬京黃鳥。赤氏朱雁,有吳丹鳥,皆紀之金冊,藏之瑞府,以有事也。陛下若遂辭之,是推天而絕人,將何以訓?」於是皇霈然曰:「俞哉!此亦天授也。」乃命有司正皇典,恢帝綱,建大周之統歷,革舊唐之遺號,在宥天下,咸與惟新。賜皇帝姓曰武氏,命為嗣皇,崇乎紹天統物,其赫婿大庭之上事已。乃獻頌曰。
天命神鳳,降祚我周。彩容有穆,其儀孔休。惟我有周,實保天德。上帝臨命,纂承皇極。人曰天右,有皇女希。造天立極,緬然猷徵。赫我皇帝,乃先厥微。匪天之命,鳳鳥誰歸?因生錫氏,革號循機。豈不順乎天而應乎人?帝曰俞哉!
在那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一段時光被後世傳頌為「紫宸盛世」,那是一段大君忘卻自我,順應天命,以無上智慧與仁愛引領萬民步入輝煌的歲月。
故事始於春日的一個清晨,晨光初破曉,紫宸宮上空祥雲繚繞,仿佛天地間最純淨的靈氣都匯聚於此。大君,一位心懷天下的明君,站在高聳的紫宸殿前,凝視著遠方初升的太陽,心中默念:「大君忘自我,應運居紫宸。」他深知,自己肩上的不僅是龍袍的重量,更是萬民的福祉與國家的未來。
隨著晨鐘暮鼓的悠揚,一場盛大的登基典禮即將拉開序幕。百官列隊,身著華服,手持玉笏,向著那至高無上的寶座緩緩行進。大君輕步上前,於高台之上,行揖讓之禮,言辭懇切:「揖讓期明辟,謳歌且順人。吾雖不才,願承天意,以民為本,共治天下。」言畢,萬民歡呼,聲震雲霄,仿佛連天地都為之動容。
典禮之後,紫宸宮內,軒宮壯麗,帝圖昌盛。皇極殿上,禮儀之邦的莊嚴與華麗展現得淋漓盡致。大君端坐於龍椅之上,南面而朝,萬國來賀,百神同慶。雲陛之下,旂常飄揚,五彩斑斕,象徵著和平與繁榮;天庭之中,玉帛陳列,彰顯著大國的風範與威嚴。
鍾石之音,悠揚而深遠,和著大君的睿智與深思,迴蕩在宮殿的每一個角落。這樂聲,不僅是對過去的頌揚,更是對未來的期許。大君深知,「雷雨被深仁」,唯有廣施仁政,方能澤被蒼生,使國家長治久安。
然而,在這承平之世,大君並未沉湎於宴樂之中。一日,他獨自漫步於御花園,望著滿園春色,心中卻憂慮起農事來。「願罷瑤池宴,來觀農扈春。」他深知,王業的根基在於農耕,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百姓的辛勤耕耘。於是,他親自下田,與民同耕,體驗百姓之苦樂,更加堅定了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
大君還下令修建卑宮,以彰顯夏禹之德,倡導節儉之風;尊老愛幼,效仿堯舜之治,使社會和諧,民心歸附。一時間,朝野上下,風氣為之一新,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繁榮昌盛。
微臣們看在眼裡,喜在心頭,紛紛拜手稱頌:「歌舞頌維新,吾皇萬歲萬萬歲!」這不僅僅是對君主的尊敬,更是對新時代到來的歡呼與期待。
如此,紫宸盛世在大君的英明領導下,如一輪璀璨的太陽,照亮了歷史的長空,成為了後世傳頌不衰的佳話。而那段關於「大君忘自我,應運居紫宸」的傳奇,也永遠鐫刻在了華夏兒女的心中,成為激勵後世不斷前行的力量源泉。
陳子昂創作了詩歌《奉和皇帝丘禮撫事述懷應制》:
大君忘自我,應運居紫宸。揖讓期明辟,謳歌且順人。
軒宮帝圖盛,皇極禮容申。南面朝萬國,東堂會百神。
雲陛旂常滿,天庭玉帛陳。鍾石和睿思,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娛樂,王業本艱辛。願罷瑤池宴,來觀農扈春。
卑宮昭夏德,尊老睦堯親。微臣敢拜手,歌舞頌維新。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