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唐詩祖陳子昂> (長篇小說)袁竹著第四十三章

(長篇小說)袁竹著第四十三章

  東都洛陽,這座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中,古韻與繁華如同兩條並行的河流,交織出一幅令人心醉的絢爛畫卷。隨著庚寅之秋的到來,這幅畫卷更是被染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仿佛是大自然最精緻的筆觸,輕輕點綴在每一個角落。

  洛水河畔,是這幅畫卷中最溫柔的一筆。秋風,這位無形的畫家,用它那略帶涼意的筆觸,輕輕拂過水麵,激起層層細膩的漣漪。洛水悠悠,仿佛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靜靜地訴說著千年的故事。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水面上,金色的光輝與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動人心魄的景象。

  兩岸之上,古建築與現代建築錯落有致,和諧共生。那些古老的亭台樓閣,雕樑畫棟,飛檐翹角,仿佛是時間的守護者,靜靜地佇立在那裡,見證了洛陽的興衰更替。而現代建築則以它們獨特的線條和材質,與古建築形成鮮明的對比,卻又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完美的融合。這種新舊交織、古今交融的景象,讓人不禁感嘆洛陽這座城市的包容與魅力。

  漫步在洛水河畔,人們不僅可以感受到那份來自歷史的厚重與滄桑,更能體會到這座城市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期待。秋風雖涼,卻似乎也在低語著變革的前奏。在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裡,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科技正在不斷湧現,為洛陽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此刻的洛陽,就像一位溫婉的仕女,輕輕揭開她神秘而迷人的面紗,向世人展示著她獨有的魅力與風采。無論是那古老的青石板路、古樸的建築群,還是那現代化的城市風貌、充滿活力的文化氛圍,都讓人流連忘返,沉醉其中。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com

  庚寅之秋,東都洛陽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向世界宣告著她的存在與輝煌。在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古韻與繁華交織成一幅絢爛的畫卷,等待著每一位旅人的探索與發現。

  陳子昂,這位三十二歲的青年才俊,身著一襲洗得發白的儒衫,漫步於這繁華與古樸並存的街道上。他身姿挺拔,眉宇間透露出不凡的氣度,雖身為右衛胄曹參軍,一個看似平凡無奇的官職,但他的心中卻藏著一片浩瀚的天地,對國家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思考與熱望。

  這日,陳子昂偶遇了一群身著華服、談笑風生的士人,他們正圍繞著一個剛從西域歸來的商賈,興致勃勃地討論著域外的奇聞異事。商賈口中的絲綢之路,商旅不絕,貨物琳琅,讓陳子昂心中涌動著前所未有的激動與嚮往。他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條商路,更是文化、思想交流的重要橋樑,是國家強盛的象徵。

  夜深人靜之時,陳子昂獨坐書房,燭光搖曳,映照著他緊鎖的眉頭和筆下不停歇的墨跡。他揮毫潑墨,一篇《感遇》橫空出世: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在那片被歲月溫柔以待的古老山林之中,有一株蘭若,生於春夏之交,其姿芊蔚,其色青青,仿佛是大自然最精緻的筆觸,在這幽深靜謐的世界裡輕輕勾勒出一抹生機盎然的綠意。這株蘭若,不僅是山林間的精靈,更是無數故事與夢想的起點。

  一位名叫雲逸的少年,他自幼便與山林為伴,對世間萬物懷有無比的敬畏與好奇。一日,雲逸在林間漫步,不經意間被一陣淡雅的香氣牽引,循香而去,便遇見了那株獨步林間的蘭若。陽光下,蘭若的葉片閃爍著生命的光澤,朱紅色的花朵如同點點繁星,點綴在紫色的莖幹之上,美得令人心醉。

  雲逸被這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他輕輕走近,生怕驚擾了這份寧靜。他伸出手,指尖輕輕觸碰那柔軟的花瓣,一股溫暖而又堅韌的力量似乎通過指尖傳入心田,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靜與力量。那一刻,他仿佛與這株蘭若建立了某種微妙的聯繫,彼此間的心意相通,無需言語。

  隨著時間的流轉,雲逸成了蘭若的守護者,他每日都會來到這裡,與蘭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也傾聽山林間的風聲雨聲,感受自然的韻律。夏日炎炎,蘭若以它的清涼為雲逸遮蔭;秋風起時,它則以堅韌不拔的姿態,教會了雲逸面對生活挑戰的勇氣。

  然而,好景不長,歲月如梭,轉眼間已是深秋。山林間,萬物開始凋零,落葉紛飛,一片蕭瑟。雲逸望著那株蘭若,心中充滿了憂慮。儘管蘭若依舊努力綻放,但那些曾經鮮艷的花朵也漸漸失去了光澤,似乎也在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做著最後的抗爭。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雲逸喃喃自語,他害怕失去這份陪伴,更擔心蘭若能否熬過這漫長的嚴冬。但蘭若似乎讀懂了他的心思,輕輕搖曳著枝葉,仿佛在告訴他:「生命之美,在於不屈不撓,即使面臨凋零,也要將最美的瞬間留給世界。」

  那一夜,山林間下起了第一場冬雪,覆蓋了所有的喧囂與塵埃。雲逸守在蘭若旁,用身體為它擋住刺骨的寒風。雪花一片片落在他的肩頭,卻溫暖不了他心中的那份焦慮。然而,當晨光初破曉,雲逸驚喜地發現,蘭若雖然已失去了所有的花朵,但它的葉片卻更加翠綠,莖幹更加挺拔,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生命之樹常青,希望永遠存在。

  從此,雲逸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道路。而那株蘭若,也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的燈塔,無論風雨變換,四季更迭,都提醒著他: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要保持堅韌與希望,因為每一個結束都是新開始的序章。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字裡行間,既有對自然之美的讚嘆,更蘊含著他對時局的深刻反思與對理想社會的渴望。他以筆為劍,直指時弊,呼喚著變革的春風。


  而《感遇》詩系列,尤其是第八首

  其八

  吾觀崑崙化,日月淪洞冥。

  精魄相交會,天壤以羅生。

  仲尼推太極,老聃貴窈冥。

  西方金仙子,崇義乃無明。

  空色皆寂滅,緣業定何成。

  名教信紛藉,死生俱未停。

  更是陳子昂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詩中,他以崑崙化為喻,探討宇宙間日月輪轉、萬物生滅的哲理,引用孔子推太極、老子貴窈冥的思想,又融入佛教空色寂滅的觀念,表達了對生命本質、名教信仰及生死輪迴的深刻思考。字裡行間,既有對宇宙奧秘的敬畏,也有對人生意義的追問,展現了詩人超凡脫俗的胸襟與智慧。

  在那古老而遙遠的時代,天地未分,混沌一片,唯有崑崙山傲然挺立於虛無之間,仿佛是宇宙初開的見證者。山中雲霧繚繞,日月之光亦難以穿透其深邃,只餘下斑駁光影,在洞冥之中搖曳生姿,宛如天地間最神秘的畫卷。

  山腳下,有一位青年名喚雲澈,他自幼便對崑崙之秘充滿嚮往,渴望揭開那層層迷霧背後的真相。一日,雲澈得遇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自稱是上古遺民,通曉天地至理。老者見雲澈心誠志堅,便贈予他一枚古樸的玉佩,言此玉佩能引領他進入崑崙之心,見證「精魄相交會,天壤以羅生」的奇觀。

  雲澈手握玉佩,心潮澎湃,踏上了攀登崑崙的艱難旅程。沿途,他歷經風霜雨雪,見證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也遇到了各種奇珍異獸,每一次挑戰都讓他的心智更加堅韌,對宇宙奧秘的理解也愈發深刻。

  終於,在一個月華如練的夜晚,雲澈來到了崑崙之巔。只見眼前景象突變,原本幽暗的夜空仿佛被無形之力撕裂,日月之光同時照耀,與崑崙山下的洞冥之境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這一刻,雲澈仿佛聽見了天地間最古老的低語,那是精魄交織的旋律,是宇宙誕生的迴響。他恍然大悟,原來「精魄相交會」,不僅是天地之氣的融合,更是萬物生靈的起源與歸宿。

  正當雲澈沉浸在這份震撼之中時,一陣清風拂過,帶來了兩位截然不同的身影——一位是儒家的聖賢仲尼,手持竹簡,眉宇間透露著智慧與仁愛的光芒;另一位則是道家之祖老聃,身著素袍,飄然若仙,眼中藏著對宇宙至理的深邃洞察。

  仲尼以太極之理,闡述萬物相生相剋,和諧共生之道;老聃則以窈冥之境,揭示大道至簡,無為而治的真諦。兩者雖理念各異,卻都指向了宇宙間最本質的真理。雲澈聆聽之下,只覺心胸豁然開朗,仿佛自己也融入了這片浩瀚的宇宙之中。

  正當此時,天邊突現一金光閃閃的身影,那是來自西方的金仙子,她身披金甲,手持聖劍,威嚴而莊重。金仙子以崇義之名,告誡雲澈及眾人,世間萬物皆有空色寂滅之時,唯有心懷正義,方能超越生死輪迴,成就無上之道。她的話語如同雷鳴,震撼著每一個人的心靈。

  雲澈望著眼前這一幕,心中涌動著前所未有的激動與敬畏。他明白了,無論是儒家的仁義、道家的無為,還是西方的正義,都是指引人們探索生命意義、追求宇宙真理的燈塔。而他自己,也將繼續前行,在這條漫長而又充滿未知的道路上,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隨著日出東方,崑崙之巔再次歸於平靜,但云澈的心中已種下了不滅的火種。他知道,從此以後,他的生命將不再平凡,他將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那份對宇宙、對生命最深沉的愛與敬畏。

  不久,這篇《感遇》在士人之間傳閱開來,其深邃的思想、激昂的情感,如同一股清流,衝擊著當時沉悶的文壇與官場。陳子昂的名字,也因此而聲名鵲起,成為了眾多士人心中的燈塔。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