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袁竹著第三十二章
峽口山,這座屹立於甘州張掖郡刪丹縣以北的山脈,不僅是自然地理的界限,更是人文歷史的見證。它見證了無數商旅駝隊的匆匆腳步,也記錄了邊防將士的英勇與犧牲。當旅人穿越張掖河的波濤,跨過合黎山那險峻的峽口,便踏上了前往寧寇軍駐地的征途。沿途,張掖河的潺潺流水似乎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而河東岸那曲折蜿蜒的道路,則如同歷史的脈絡,引領著人們一步步走向那遙遠的邊疆。
寧寇軍駐地,作為邊防的重要據點,它的存在是對唐朝邊疆安寧的堅守與承諾。在這裡,將士們日夜巡邏,守護著國家的領土與人民的安寧。他們的英勇與忠誠,如同居延海畔的胡楊林,堅韌不拔,屹立不倒。
而居延海,這片位於寧寇軍駐地東北方的湖泊,不僅是自然風光的瑰寶,更是邊疆防禦與民族交往的樞紐。南接唐之隴右道,這裡是中原文明與邊疆文化的交匯之地;北鄰薛延陀,那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文明碰撞的火花;東連突厥,更是唐朝與北方強鄰之間恩怨情仇的見證。
在這樣一個多民族、多文化交織的地區,居延海不僅滋養了當地的土地與人民,更成為了唐朝與周邊民族交往的橋樑。在這裡,和平與戰爭、友誼與衝突交織在一起,共同編織著唐朝邊疆的歷史篇章。
陳子昂,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與政治家,一踏上這片土地,用他那敏銳的目光和深邃的筆觸,記錄下這裡的山川風物與人文情懷。
在度峽口山的壯麗旅途中,陳子昂與摯友喬補闕、王二無競並肩而行,這不僅僅是一場地理上的穿越,更是一次心靈的激盪與升華。峽口山的雄偉險峻,仿佛是大自然特意設置的考驗,考驗著旅人的意志與勇氣,同時也激發了陳子昂內心深處沉睡的壯志與豪情。
隨著腳步的深入,峽口山的景致愈發壯觀。叢石嶙峋,赤山如火,遠望則群山連綿,近觀則石縫間透出堅韌的生命力。這些景象不僅讓陳子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讓他聯想到了人生的種種挑戰與機遇。他深知,正如這峽口山一般,人生之路也充滿了崎嶇與坎坷,但唯有勇往直前,方能領略到最美的風景。
喬補闕與王二無競的陪伴,更是為這次旅行增添了幾分溫馨與力量。他們三人或談笑風生,或低語沉思,共同分享著旅途中的點點滴滴。在這樣的氛圍中,陳子昂的壯志與豪情被無限放大。他開始思考如何將自己的才華與抱負付諸實踐,如何為國家、為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
「信關胡馬沖,亦距漢邊塞。」陳子昂望著遠方,心中涌動著強烈的家國情懷。他深知,作為一名文人,他雖不能親自上陣殺敵,但可以用筆桿子為國家的安寧與繁榮貢獻力量。他要以自己的詩文喚醒更多人的愛國之心,激發更多人的壯志與豪情。
「物壯誠有衰,勢雄良易極。」陳子昂深知世間萬物皆有盛衰之理,但他更相信人定勝天。他要以自己的行動證明,只要心中有夢、腳下有路,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他要與喬補闕、王二無競一起,攜手共進,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而不懈奮鬥。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在度峽口山的這段旅程中,陳子昂不僅領略了大自然的壯美與神奇,更在友情的陪伴下激發了自己內心的壯志與豪情。他相信,只要保持這份熱情與堅韌不拔的精神,他一定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高。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
峽口大漠南,橫絕界中國。
叢石何紛糾,赤山復翕赩。
遠望多眾容,逼之無異色。
崔崒乍孤斷,逶迤屢回直。
信關胡馬沖,亦距漢邊塞。
豈依河山險,將順休明德。
物壯誠有衰,勢雄良易極。
邐迤忽而盡,泱漭平不息。
之子黃金軀,如何此荒域?
雲台盛多士,待君丹墀側。
陳子昂的《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描繪、歷史感慨與個人情感抒發的詩作。全詩通過描繪峽口山的壯麗景色,寄託了詩人對友人喬補闕(喬知之)和王二無競的深切關懷與期望,同時也表達了對國家邊疆防禦、歷史興衰以及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
首段描繪:「峽口大漠南,橫絕界中國。」開篇即點明峽口山的地理位置,它位於大漠之南,橫亘在中國版圖之上,成為一道天然的界限。接著,「叢石何紛糾,赤山復翕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峽口山的自然景觀,叢石紛亂交錯,赤紅色的山巒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展現出一種原始而粗獷的美。
中段議論:「遠望多眾容,逼之無異色。崔崒乍孤斷,逶迤屢回直。」這幾句進一步描繪了峽口山的多變與雄偉,遠觀時山勢連綿,近看則各具特色,但無論遠近,其色彩與氣勢都令人震撼。隨後,「信關胡馬沖,亦距漢邊塞」轉入了對邊疆防禦的議論,指出峽口山不僅是自然屏障,也是軍事要塞,阻擋著胡馬的侵襲,守護著中原的安寧。然而,詩人並未止步於此,而是進一步提出「豈依河山險,將順休明德」,強調國家的長治久安不能僅僅依靠山川之險,更需要君主的仁德與明智的治理。
尾段抒情:「物壯誠有衰,勢雄良易極。」這兩句是對歷史興衰的深刻反思,萬物皆有盛衰,再強大的勢力也終有衰落的一天。接著,「邐迤忽而盡,泱漭平不息」以自然景觀的變化比喻時間的流逝與歷史的變遷,令人感慨萬千。最後,「之子黃金軀,如何此荒域?雲台盛多士,待君丹墀側。」詩人筆鋒一轉,將情感寄託於友人身上。他稱讚友人為「黃金軀」,意指其才華出眾、品性高潔,卻為何身處這荒涼之地?詩人希望友人能夠早日離開這偏遠之地,回到朝廷之中,與眾多賢士共謀國事,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整首詩以峽口山的壯麗景色為背景,融合了自然美、歷史感與個人情感,展現了陳子昂作為一位傑出詩人的廣闊胸襟與深邃思考。
在度峽口山時,與友人喬補闕、王二無競同行,更是激發了他內心的壯志與豪情。這些詩篇,如同他旅途中的風景畫,記錄了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嚮往。
五月,烈日如火,大地被烤得滾燙,大軍如同一條鋼鐵巨龍,繼續深入未知的邊陲,最終駐紮在了歷史悠久的同城。
同城,這座古老而滄桑的城邑,屹立在邊疆的咽喉之地,歲月在其石壁上刻下了斑駁的痕跡,每一塊磚石都似乎在低語著過往的故事。它見證了無數戰爭的烽火連天,鐵騎馳騁,金戈交鳴,英雄的鮮血曾在這片土地上灑落,滋養了這片不屈的土地。同時,它也迎來了和平的曙光,當硝煙散盡,百姓安居樂業,同城便成為了邊疆安寧的象徵。
在同城,陳子昂揮筆一鑄而就《燕然軍人畫像銘並序》:
龍集丙戌,有唐制匈奴五十六載,蓋署其君長,以郡縣畜之,荒服賴寧,古所莫記。是歲也,金微州都督仆固始桀驁惑亂其人,天子命左豹韜衛將軍劉敬周發河西騎士,自居延海入以討之,特敕左補闕喬知之攝侍御史護其軍事。夏五月,師舍於同城,方絕大漢,以臨澣海。君子曰:「兵者兇器,仁者惡之,醜虜猖狂,厥自招咎。」今至尊不得已而順伐,嚐聞西方之聖有能仁者,凶吉之業,各報以直,則使元惡授首,群不孤,兵無血刃,荒戎底定,豈不在於大雄乎?諸將部校,僉曰允哉,將軍迺飭躬率士庇,因古祠廟,圖畫形容,有古之彌勒像也。天人備容,丹青畢彩,蓋以昭乎景福也。迺作銘曰。
耀天兵兮征荒服,絕雲漠兮出元極。白羽旆兮青雲旗,簫鼓鳴兮士馬悲。願左右兮浮屠道,備丹青兮妙天寶。功既畢兮業既成,神之來兮福冥冥。
他則是對英勇將士們的最高頌揚,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
《燕然軍人畫像銘並序》一文,以磅礴的氣勢和深邃的情懷,頌揚了唐代邊疆將士們英勇無畏、保家衛國的壯麗篇章,同時也寄託了對和平與福祉的深切期盼。
開篇「龍集丙戌」,即以天干地支紀年,標明了這一歷史事件的具體時間,隨後概述了唐朝對匈奴長達五十六年的治理與安撫政策,展現了唐朝的雄才大略與對邊疆的穩固控制。然而,金微州都督仆固的叛亂,打破了這份寧靜,迫使天子不得不派遣左豹韜衛將軍劉敬周率領精銳騎士,自居延海出發,深入敵後,以平叛亂。
文中,「天子命」、「特敕」等詞彙,彰顯了此次軍事行動的權威與決心,而「左補闕喬知之攝侍御史護其軍事」的任命,更是體現了朝廷對此次戰役的高度重視與周密部署。喬知之作為文官,臨危受命,護佑軍務,其忠誠與勇氣,同樣值得稱頌。
「夏五月,師舍於同城,方絕大漢,以臨澣海。」描述了軍隊在炎炎夏日中,不畏艱難,長途跋涉,最終抵達戰場的情景。此間,作者借君子之言,闡述了戰爭雖為兇器,但實屬不得已而為之,旨在維護天下安寧,體現了儒家「仁政」思想與「以戰止戰」的戰略智慧。
隨後,文章筆鋒一轉,聚焦於將士們的英勇形象與崇高精神。將軍劉敬周以身作則,率領部眾,於古祠廟中繪製軍人畫像,以彌勒像為藍本,寓意將士們雖身處凡塵,卻心懷慈悲,以無畏之姿守護疆土,其形象之莊嚴,色彩之斑斕,不僅是對將士們的最高讚譽,也是對未來和平與福祉的美好祈願。
銘文部分,以詩化的語言,進一步升華了主題。「耀天兵兮征荒服,絕雲漠兮出元極。」描繪了軍隊出征時的壯麗景象,如同天兵降臨,穿越雲漠,直達天際。「白羽旆兮青雲旗,簫鼓鳴兮士馬悲。」則細膩地刻畫了戰場上的緊張與悲壯,簫鼓齊鳴,戰馬嘶鳴,將士們心懷悲壯,誓死衛國。「願左右兮浮屠道,備丹青兮妙天寶。」表達了將士們對佛教的信仰與對藝術的追求,願以丹青妙筆,記錄下這段不朽的歷史,同時也寄託了對未來和平生活的嚮往。「功既畢兮業既成,神之來兮福冥冥。」則以勝利的喜悅與對未來的美好祝願作為結語,寓意著在將士們的英勇奮鬥下,叛亂得以平息,邊疆重歸安寧,而神靈的庇佑也將為這片土地帶來無盡的福祉。
整篇文章,既是對唐代邊疆將士英勇事跡的生動記錄,也是對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於擔當精神風貌的深刻展現。它讓我們在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悲壯的同時,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與安寧。
如今,同城再次迎來了新的使命與挑戰。大軍駐紮於此,不僅是為了休整與補給,更是為了向居延海進發,保衛國家的邊疆,守護這片土地上的和平與安寧。陳子昂站在城頭,望著遠方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感。他深知,這場即將到來的戰鬥將是一場硬仗,需要全軍將士團結一心,勇往直前。
同城的百姓們也紛紛走出家門,為大軍送上最真摯的祝福與支持。他們知道,這些將士是為了保護他們的家園而來,是為了讓他們能夠繼續過上安寧的生活。因此,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感激與敬意,有的送來了糧食與清水,有的則幫忙修築工事,還有的則自發組織起來,為將士們縫製衣物、準備乾糧。
陳子昂看著這一幕幕溫馨而又感人的場景,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深知,這場戰鬥不僅僅是軍隊之間的較量,更是民心與意志的考驗。只要軍民一心,就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於是,他協助攝侍御史,監軍喬知之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將士們!我們肩負著保衛國家、守護和平的重任!同城這座城邑,見證了我們的決心與勇氣!讓我們攜手並肩,向居延海進發!用我們的熱血與汗水,書寫屬於我們的輝煌篇章!」
全軍將士聽後群情激昂,他們紛紛表示要誓死保衛國家、守護邊疆。大軍踏上了新的征程,向著居延海進發。而同城這座古老的城邑,也將再次成為他們勝利的見證者。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