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袁竹著第二十章
入夏之際,四川梓州射洪之地,萬物生長,山川披上了更加濃郁的青翠外衣,仿佛大自然也在為這個季節添上一抹生機盎然的色彩。在這片翠綠之中,雲霧如輕紗般緩緩繚繞,時隱時現,為這片土地增添了幾分神秘與夢幻。就在這雲霧繚繞的深處,隱藏著一處名為「白雲居」的秘境,它如同一位隱世高人,靜靜地守候在塵世之外,與世無爭,卻又引人無限遐想。
才華橫溢、心懷天下的文人墨客陳子昂,偶得一絲閒暇,耳邊不經意間飄入了關於「白雲居」的傳說。那傳說中,白雲居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四周清泉潺潺,古木參天,仿佛是大自然特意為尋求心靈棲息之所的旅人準備的一片淨土。每當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穿透雲層,照耀在這片幽靜的土地上,整個白雲居便籠罩在一片祥和而神秘的光輝之中,讓人心生嚮往,渴望一探究竟。
陳子昂的心中,那份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與對超脫世俗生活的嚮往,被這個傳說悄然喚醒。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心中的一片淨土,那裡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名利紛爭,只有清風明月,山水相依。於是,他決定放下手中的繁務,踏上前往白雲居的旅程,去尋找那份久違的寧靜與自由。
隨著腳步的深入,陳子昂漸漸感受到了來自大自然的呼喚。山間的空氣愈發清新,帶著泥土與花草的芬芳,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沿途的風景如畫卷般展開,綠樹成蔭,溪水潺潺,鳥語花香,每一步都充滿了驚喜與美好。終於,在一片雲霧繚繞之中,他看到了那座矗立在山巔之上的青蓮色廟宇——白雲居,它靜靜地守候在那裡,等待著有緣人的到來。
陳子昂的心中充滿了激動與敬畏,他知道,自己即將踏入的,不僅僅是一個地方,更是一個能夠洗滌心靈、超脫世俗的秘境。他帶著一顆虔誠的心,踏上了通往白雲居的最後一段路程,準備在那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與自由。
夏日炎炎,蟬鳴聲聲。山路蜿蜒,兩旁古木參天,陽光透過密集的枝葉,灑下斑駁陸離的光影,為這幽靜的旅途增添了幾分詩意。隨著腳步的深入,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夾雜著泥土與花草的芬芳,讓人心曠神怡。
及至白雲居前,只見一座青蓮色的廟宇依山而建,窈窕而莊嚴,仿佛是大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廟宇之側,岩泉飛瀑,萬丈水流自峭壁傾瀉而下,聲如雷鳴,氣勢磅礴,水珠四濺,化作絲絲涼意,驅散了夏日的酷熱。四周,古樹參天,石徑斑駁,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都似乎承載著千年的故事,靜靜地訴說著過往的滄桑。
陳子昂步入廟宇,只見一位名為暉上人的高僧正於軒窗之前,悠然自得地品茗對弈,窗外山陰密布,綠意盎然,將整個庭院籠罩在一片清涼之中。暉上人見狀,微微一笑,起身相迎,那笑容溫暖而深邃,仿佛能洗淨世間一切塵埃。
「子昂老弟,久聞大名,今日得見,實乃幸事。」暉上人聲音溫和,透著幾分禪意。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sto9.com
陳子昂拱手作揖,感慨道:「上人居於此等仙境,遠離塵囂,實乃吾輩所羨。吾近日心緒煩亂,特來此地,欲求片刻寧靜。」
暉上人聞言,引陳子昂至一清幽小院,院中蘭花綻放,香氣襲人,杜若叢生,更添幾分雅致。兩人對坐,煮茶論道,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理,從朝堂紛爭聊至山水之樂。暉上人以其深邃的佛理和豁達的人生態度,漸漸化解了陳子昂心中的鬱結。
日薄西山,餘暉灑滿小院,兩人相談甚歡,仿佛時間在這一刻凝固。陳子昂心中涌動著前所未有的平靜與釋然,他提筆揮毫,寫下《酬暉上人夏日林泉見贈》一詩,以表感激之情:
「聞道白雲居,窈窕青蓮宇。
岩泉萬丈流,樹石千年古。
林臥對軒窗,山陰滿庭戶。
方釋塵事勞,從君襲蘭杜。」
字裡行間,不僅描繪了白雲居的清幽美景,更寄託了陳子昂對超脫世俗、歸隱自然的嚮往。而暉上人則以那淡然一笑,回應了這份深厚的情誼,兩人在夕陽的餘暉中,共同品味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和諧。
在白雲居隱居的日子裡,陳子昂仿佛融入了這片山水之間,成為了自然的一部分。他選擇了一處幽靜的小院作為自己的居所,那裡四周被鬱鬱蔥蔥的樹木環繞,清風徐來,帶著山間特有的清新與涼爽。小院中,一張石桌,幾把竹椅,簡單而雅致,正是他讀書作文、詠詩抒懷的理想之地。
每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雲層,照耀在白雲居上時,陳子昂便開始了他的隱居生活。他先是漫步於山間小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聆聽著鳥鳴蟲唱,讓心靈在這份寧靜與和諧中得到徹底的放鬆。隨後,他回到小院,泡上一壺清茶,手捧書卷,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無論是經史子集,還是詩詞歌賦,都讓他如痴如醉,仿佛在與古人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在讀書之餘,陳子昂更是文思泉湧,靈感不斷。他常常提筆作文,將自己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對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對超脫世俗生活的嚮往,都化作一行行優美的文字,流淌在紙上。他的詩作,既有對白雲居清幽環境的細膩描繪,也有對人生百態的深刻洞察,更有對心靈歸宿的執著追求。每一首詩,都像是他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讓人讀來感慨萬千。
而當夜幕降臨,萬籟俱寂之時,陳子昂則會獨自坐在石桌旁,仰望星空,思考著宇宙的奧秘與人生的意義。此時的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仿佛自己的靈魂已經與這片山水、這片星空融為一體,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超脫與自由。
在白雲居的這段隱居時光里,陳子昂不僅收穫了大量的知識與靈感,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己內心的平靜與安寧。他明白,無論外界如何喧囂與浮躁,只要心中有一片淨土,就能保持那份純真與善良,繼續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應暉上人的邀請作陪為齊少府餞行。
在永淳二年的溫柔四月,初夏的微風輕拂過東海之濱的一座古城,帶來了萬物復甦的氣息。城中,一座幽靜的禪院掩映在蔥鬱的竹林深處,這便是暉上人的居所,也是即將上演一場別離盛宴的舞台。
齊少府,一位雖身佩黃綬、官職不顯,卻胸懷青雲之志的青年才俊,自兩年前便宦遊至此,以其非凡的才情與高尚的品德贏得了州郡長官乃至更高層的賞識。他常於政務之餘,與暉上人品茗論道,談古論今,兩人的友情如同這禪院中的古木,根深葉茂。
是年,天子巡狩四方,各諸侯國紛紛準備貢品,以表忠誠。齊少府被選中為行人,將攜帶玉帛,代表地方前往京城朝覲,這不僅是榮耀加身,更是他青雲直上的重要契機。臨行前夜,暉上人特地在自己的別舍設宴,為齊少府餞行,並邀請了城中幾位文士雅客,共敘離情。
夜幕降臨,月光如洗,暉上人的別舍內燈火通明,岩泉之聲與絲竹之樂交織成一首離別的序曲。眾人圍坐於竹木搭建的涼亭之中,四周青山環抱,雲霧繚繞,仿佛人間仙境。桌上,翠斝中佳釀輕漾,瑤琴輕撥,一曲《高山流水》悠揚而起,引得眾人思緒萬千。
齊少府身著儒衫,眉宇間既有對未來的憧憬,也有對眼前這份情誼的不舍。他舉杯向暉上人及在座諸君致謝,言辭懇切:「此番入京,未知歸期,但有諸位知己相伴今夜,此生足矣。願他日歸來,共續今日之緣。」
暉上人則以禪語相贈:「紅塵紛擾,名利皆空。唯願子之心,如這山間清泉,清澈不染。無論身在何方,勿忘初心。」
席間,談笑聲、吟詠聲此起彼伏,時而談及治國安邦之策,時而沉浸於詩詞歌賦之美,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然而,歡樂總是短暫,隨著夜色漸深,離別的時刻悄然來臨。
齊少府起身,望向窗外那片被月色染白的山林,心中五味雜陳。他轉身,向暉上人及眾人深深一揖,踏上了前往京城的征途。山光黯黯,嵐氣沉沉,仿佛連自然也在為這即將遠行的身影默哀。
望著齊少府漸行漸遠的背影,暉上人輕嘆一聲,提筆在壁上題下:「青霞路遠,朱紱夢長,此會雖散,情誼永存。」隨後,眾人也紛紛留墨,以詩寄情,願這段情誼如同這禪院中的古木,歷經風雨,依舊常青。
從此,齊少府的名字在京城逐漸響亮,而暉上人的禪院,則成了他們心中永遠的避風港。每當夜深人靜,月光灑落,總有人會想起那個初夏的夜晚,那場關於離別與夢想的盛宴,以及那份跨越千山萬水的情誼
事後,陳子昂作散文《暉上人房餞齊少府入京府序》:
「永淳二年,四月孟夏,東海齊子,宦於此州。雖黃綬位輕,而青雲器重,故能委邦君而坐嘯,屈刺史而知名。屬乎鑾駕巡方,諸侯納貢,將欲對揚天子,命我行人,執玉帛而當朝,擁騑驂而戒道,指途河渭,發引岷嵎。粵以丙丁之日,次於暉公別舍,蓋言離也。爾其岩泉列坐,竹樹交筵,吐青藹於軒窗,棲白雲於左右。參差池榭,亂山水之清陰;繚繞階庭,雜峰崖之異勢。入禪林而避暑,肅風景於中林;開水殿而追涼,徹氛埃於戶外。瑤琴合奏,翠斝時行,譚窈窕於天人,極留連於晷刻。既而歡樂極,良辰征,攀白日而不回,唱浮雲而告別。山光黯黯,凝綠樹之將曛;嵐氣沉沉,結蒼雲而遂晚。雖同交未阻,風月可留,岐路方乖,關山成恨。嗟乎!朝廷子入,期富貴於崇朝;林嶺吾棲,學神仙而未畢。青霞路絕,朱紱途遙,言此會之何時?願相逢而誰代?永懷千古,豈知仁者之交?凡我三人,盍崇不朽之跡?斯文未喪,題之此山,同疏六韻云爾。」
從此,陳子昂雖未長居白雲居,但每當仕途不順、心緒不寧之時,他總會想起那個夏日,那片林泉,以及那位智慧而慈悲的暉上人,心中便又充滿了前行的力量與希望。
(還有更新耶)